勵志美文:成功就是自己強迫自己的結果

勵志美文:成功就是自己強迫自己的結果

  河北名企——“神威藥業”,於2004年12月2日成功登陸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市場,成為國內第一家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上市的現代中藥企 業。現在,神威藥業依然是中國香港主機板市場市值最大的現代中藥上市公司。這樣一個萬眾敬仰的企業,有人猜測:“一定有後臺,有背景。”實際上它沒有任何後 臺背景,與千家萬戶老百姓過日子一樣,家產多少,家業多大,全是自己“折騰”來的。

  時間追溯到1984年,一個叫李振江的年輕人承包下一個瀕臨破產被上級主管部門勒令停產的小製藥廠。當時製藥廠全部家產為:一臺拖拉機、兩口大鍋、三 排平房、四畝地。從過去家徒四壁、一窮二白的縣級小企業,一躍成為中國香港主機板市場上市值最大的現代中藥上市企業、國內中藥行業的領軍企業。李振江無不感 慨地說:“我們30年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一種執著精神,逼著自己上臺階。想想看,沒人逼你。時代逼你了嗎?競爭對手逼你了嗎?沒有,都是自己逼自己。”

  是的,時代不會逼誰,更不會拿著鞭子去強迫誰,你順應時代前進,那是你戰勝了自己,沒有被時代拋下。你未戰勝自己,雖未拖了時代車轔轔、馬蕭蕭向前狂 奔的步伐,但時代是個無情物,它不高歌讚揚誰,也不低眉憐憫誰,你落伍了,被淘汰了,也僅僅是個“不幸兒”而已。只有強逼著自己隨時代而行的人和企業才會 體會到李振江所說的話的真滋味,也才能理解神威藥業1984年被李振江承包後,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扭虧為贏,實現30萬元的利潤,不是什麼傳奇,而是李振 江他們“時時刻刻自己逼自己”的應得結果。僅僅過去一年,1986年的神威已經制訂了67項生產責任制度,涉及到生產的各個工序;1987年,軟膠囊生產 線在國內剛剛出現,李振江就果斷拍板毅然引進;1988年,在被河北省政府評為省級先進企業後,又主動晉級為國家二級企業,成為全國唯一的一個縣級二級企 業;1991年,李振江又多方籌措1600萬元資金上馬代表中藥最高水平的'中藥製劑車間。時至今日,人們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當時“神威”就像一個人在大步 流星匆匆趕路,逼著自己一步一個臺階拼命往前趕路的神情。

  “神威”的發展神奇卻也自然。神奇在哪?自然為啥?人人都明白且人人都會做的事兒,卻被有意無意忽略了,成了創業的失敗者,而李振江卻做到了“自然”成了“神奇”。

  “神威”的“自己逼自己”重點體現在“嚴細文化”上,大致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挑戰自己;第二層意思是精確到每一個細節,並將細節 做到極致。在神威,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一支藥,兩條命”。何意?就是將中藥的生產與消費者和企業的生命並重,這是“嚴細文化”最深處的動力。李振 江曾這樣解釋嚴細化管理:“一個企業不是被別人打倒的,是自己打倒了自己。嚴細化管理就是一種精細化管理,將每一個細節做到了極致。”比如,為杜絕中藥注 射液中出現“熱源”,他們的水過濾器材全部選用進口的,濾芯達到分子量截留標準,徹底消除熱源存在。再比如,洗灌封崗位的操作人員上班前必須洗澡更衣,進 操作車間要穿兩層衣服,戴兩層手套,一層國產,一層進口。國產手套7元一副,進口的21元,全部一次性。即使出車間去一趟衛生間,也要扔掉舊的換新的。

  這樣的精細化管理,可能有人認為“運作成本太昂貴”。是的,昂貴是不假,但杜絕了因細小失誤給消費者和企業帶來的大損失,孰輕孰重呢?

  “全國道德模範”“感動河北人物”保定“油條哥”劉洪安開始想將油條量產,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他的油條,但是油條的量產不太成熟。在意識到烘焙類食品 量產更加成熟後,他決定建廠烤麵包,把良心生意做大。“去南方考察了兩家成熟的企業,還在他們的幫助下做了市場調查,華北地區市場平均每天消耗麵包 3000萬個,僅保定地區一些快餐連鎖店一天就能消耗超過2萬個麵包,市場空間非常大。”據劉洪安介紹,他的“麥的好”這個麵包廠總面積3500平方米, 其中生產車間1900平方米,辦公區1600平方米。車間分為原料區、製作區、烤制區和包裝區,所有裝置均為國內一流的生產工藝,剛剛通過了保定市質檢局 的驗收,並取得了QS認證。“每天麵包產量6萬個,就連驗收人員都說我的裝置在河北都少見,屬於一流。”

  “產量這麼大,銷售能跟得上去嗎?尤其是麵包,保質期極短的。”對於這樣的疑問,華萊士快餐保定區域經理夏春生先生給出了答案,夏先生說:在得知全國 道德模範“油條哥”劉洪安開面包廠的訊息後,我們華萊士專門派人到劉洪安的工廠進行了考察。“麥的好”無論從生產車間的裝置、衛生上,還是從技術人員的專 業性上,軟硬體都是一流的。向公司彙報後,我們和劉洪安簽訂了供貨合同,只要產品質量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會長期合作。從試生產出來的產品看,沒問題,我 們對長期合作充滿信心!

  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攤油條,在劉洪安的手裡,硬做成了“良心油條”。從2012年經媒體報道後,小油條做出了大生意,產品不愁銷路,完全用不著自己 推介,自有幫手來“前推後擁”。有些人可能對那些仍持懷疑態度,總認為他們成功的背後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推動,比如“油條哥”劉洪安是經媒體2012年報 道後名聲大振的,而自己,能否被這神秘的力量所推動?有這種顧慮的人不一定說認識上完全錯,但一定不完全對。因為事實都在那兒擺著呢,毋須再去辯解。

  不少朋友一定還記得2014年9月份不少媒體轉發了《北京晚報》的一則《栗子店暫時歇業,老闆貼“罪己書”》的訊息。“罪己書”是用文言文寫的,他 說:“豎子無才初入慄行,不求寶貴,唯求安分守己,立命安身。本無炒慄經驗,現學現炒,亦無供貨之源,現炒現問。試炒當日,蒙各位錯愛買我炒慄,而後發現 栗子內壞甚多,品質低劣。我知買我慄者實愛慄之人,賣我慄者實欺我之人。我無自知之明,亦無知人之智,使買我慄者痛,賣我慄者快。我為此感到愧疚,自責不 已。不敢稱君子,亦知愛財有道,不敢言賢能,亦知忠厚處世,不敢奢求欺人以牟利,故思想再三,決定停業數日再尋貨源,不得好慄,誓不開業。再次相會,慄定 不負己心,不負卿。”

  一則強迫自己“不負己心,不負卿”的“罪己書”隨著他的文采飛到大眾面前,不少人要親自到北京朝陽區慈雲寺附近的那家炒慄店一睹老闆的“芳容”。幾經 輾轉,沒有找到店老闆,卻也給與那家店相鄰不遠的炒慄店無意中帶來了好生意。完全可以想象,倘若“罪己書”的店老闆再開業,能生意不興隆嗎?

  別相信靠欺騙得利的神話,那僅僅是深空廣宇間的一片浮雲,一旦有風吹過,瞬間便會化為烏有。只有自己強迫自己,良心做人,良心行事,成功遲早會帶著溫馨和喜悅來敲你的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