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數學畢業論文

本科數學畢業論文

  在本科的數學專業學生在畢業時需要寫好畢業論文,那麼畢業論文的內容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本科數學畢業論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摘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讓高中數學教育更注重數學的基礎性與實踐性,更重視它們之間的結合,文章主要深入探討了示例設計"我的存摺"與數學探究與建模的課程設計兩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標準 建模教學

  一、研究背景

  20xx年4月出版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根據新標準對數學本質的論述,"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與這種現代理念相對應,在課程設定上,新標準將數學探究與建模列為與必修、選修課並置的部分,著重強調教學活動之外的數學探究與建模思想培養。因此,可以說《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是我國中學數學應用與建模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我國高中數學教育正式走向基礎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現代路線。

  二、數學探究與建模的課程設計

  根據新標準的指導精神以及高中數學教學的總體規劃,本文認為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的課程設計必須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1.實用性原則

  作為刻畫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科學語言和有效工具,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設計必須以實用性為基本原則。這裡實用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其一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為題材進行課程設計,勿庸質疑,這是實用性原則的最核心體現;其二是保持高中數學的承續作用,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數學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訓練,這要求課程設計的題材選取必須與高等教學體系和職業需求體系保持一致。如果說,第一層含義體現了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開放性,那麼第二層含義則更多體現了數學應用的針對性。

  2.適用性原則

  適用性原則體現的是數學訓練的進階過程,它要求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必須適應整個高中數學課程體系的總體規劃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題材的選取不能過於專業,它必須以高中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搜尋能力為界進行設計。這一點保證了數學探究與建模的可操作性,不至於淪為絢麗的空中樓閣或者"艱深"的天幕。再者,題材的選取也不宜過於平淡,正如課程的名稱所示,該課程設計必須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性。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適用性必須包容這樣的指導精神,即學習的過程性和探索性。

  3.思想性原則

  正如實用性原則所指出的,課程設計必須為學生未來的工作和學習提供數學探究和建模的初步訓練。但教育理論同時也指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數學探究和建模的研究思想的把握將給予學生終生的財富,而非某個特殊的案例和習題。這就要求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提煉出一些具有廣泛應用基礎的一般性模型和理性分析思路,只有在這樣的數學訓練中學生才能有效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深入領會數學的理性精神,充分認識數學的價值。

  筆者總結了幾類重要的教學題材,按照數學分析原理可以有:最最佳化建模(如校車最優行車路線)、均衡問題建模(如市場供求均衡)、動態時間建模(如折現問題)。另外,按照不同應用領域可以分為自然科學應用探究與建模(如計算機程式的計算次數)、社會科學應用探究與建模(如金融數學應用)和日常生活應用探究與建模(如球類運動過程中的數學分析)。而按照高中數學教學的總體設計,數學探究與建模又可以分為函式與不等式類建模、數列建模、三角建模、幾何建模和圖論建模。事實上,不同標準的分類具有很大的重疊性,但這樣的分類對學生形成數學分析的理性思路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下面,本文以銀行存貸為例對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設計進行舉例分析。

  三、示例設計:"我的存摺"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生活離不開金融,個人理財已經成為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之一。高中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高等教育部門)的重要群體必須學會如何支配和規劃他們自己的個人理財生活。因此,選取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銀行存款作為高中數學探究與建模課程的題材是恰當和有意義的。"我的存摺"將以高中生的個人零花錢(壓歲錢)為題材進行設計,假設小明每個月將有10元的零花錢剩餘,銀行提供的月存款利率為2.5%.如果小明將高中三年所有的剩餘零花錢都及時存入銀行,那麼他畢業的.時候能得到多少錢?

  分析與模型建立:實際上這是一個整存整取問題,其適用的數學知識是數列理論。首先,可以給出這個問題的一般公式:設每月存款額為P元,月利率為r,存款期限為n個月,第i個月初存入的P元期滿的本利和為Vi(i=1、2、3、…),則:V1=P+P×r×n=P(1+nr)/V2=P+P×r×(n—1)=P[1+(n—1)r]/V3=P+P×r×(n—1)=P[1+(n—2)r]/……/Vn=P+P×r=P(1+r)/因此,期滿時的本利和A=∑i=1…nVi,將上面的計算公式代入並整理可以得到/A=∑i=1…nVi=P[n+(1+2+3+…+n)r]=Pn[1+(n+1)r/2]/由此可以看出A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本金Pn,第二部分是利息Prn(n+1)/2,而整個模型建立過程事實上是一個等差序列的求和。根據"我的存摺"中給定的資料,P=10、r=2.5%,n=36(不考慮閏月等因素),代入計算公式可以求出小明高中畢業時可以得到:A=10×36[1+(36+1)×2.5%/2]=526.5/對這526.5元進行分解,可以得到本金為360(Pn),利息所得為166.5(Prn(n+1)/2)。

  以上是基本的分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此進行擴充套件,進一步提高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比如可以考慮利息每年一結算,結算利息進入複利過程;也可以考慮不同金融服務產品(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的最優存款策略等。

  總之,新課程標準研製正朝著以人為本的方向努力,它注重對學生深層次生活的現實關照,儘量把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和知識背景聯絡起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互相合作、共同創新,使他們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和方法。數學探究、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是與必修、選修課並置的部分,新標準要求高中階段至少安排一次數學探究和建模活動,其目的在於提倡一種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這一點應特別引起我們的重視,數學探究和數學建模不僅被視為一項活動,它更應該是一種能夠被靈活運用的思想。

  參考文獻:

  [1]卜月華等.中學數學建模教與學.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4).

  [2]孫名符,謝海燕.新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與原教學大綱的比較研究.數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