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庭教育指導論文

幼兒家庭教育指導論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素質直接關係到家庭教育的質量。以下是幼兒家庭教育指導論文,歡迎閱讀。

  一、外來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模式提出的背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上海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越來越受大家的矚目,它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各方面的人才,這些外來人才的到來加速了上海的崛起與發展,同時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來務工者積極地湧入上海,參與城市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一個個外來人口家庭在上海的組建,隨之而來的外來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也逐漸成為當前幼兒園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外來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分析

  我園(注:此處指上海市浦東新區凌橋幼兒園,下文同)正處於上海城鄉結合的浦東外高橋,外高橋保稅區的特徵形成了我園獨特的幼兒家庭組成模式,據統計我園外來家庭幼兒佔幼兒園總數的50%,大部分外來家庭都是外高橋保稅區單位職工的子女,他們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徵:居住環境不理想,家庭條件普遍較差,由於保稅區近幾年來經濟不緊氣,許多職工被迫下崗或轉業經商,因此這些外來子女家庭普遍存在以下幾點教育問題:

  1.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見下表),主要包括文化素質和教育素質兩個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外來人口本人或配偶處於初中文化水平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3.1%和28.7%,整體文化水平偏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直接決定在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指導,由於自身文化的限制,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不深,在對子女的教育上表現比較盲目性。

  社會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早已證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與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關。一般來講,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教育上更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外來民工子女低層次的文化水平無疑會影響其家庭教育觀念、能力和方法等。

  在進行調查時,多數父母因為自己的文化程度低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與遊戲而苦惱不已,條件稍好的家庭多半想為孩子請個家教,有的家庭的孩子已經參加一些興趣班。在智力和品德孰重孰輕的問題上,誠如很多研究所言,部分家長存在重智輕德的傾向,只顧孩子的學習上下功夫,卻忽視了對子女的品德和性格培養。當問及家庭教育方法是否科學等問題時,多數家長表示自己不知道方法是否科學,有的乾脆說,我們都是按老規矩來,或者說,看別人怎麼做就怎麼做,甚至還有的說學校老師怎樣教就怎樣做。這種情況說明了外來民工子女在家庭教育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甚至將學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的錯誤觀念和做法。

  2.家長的職業地位較低,外來民工子女家長不少為個體經營者、工人、郊區租地農民的。

  根據我們幼兒園每年對學生家長的職業統計發現在學生家長中,從事的職業大致可分為三類:最低層的商業和服務業工作,包括賣菜或水果的,擺小攤,三輪車伕,攤雞蛋餅,收廢品,幫雞販殺雞等。經過統計我園外來父母的職業中,寶稅區外包工為61人、小商販58人、批發商或個體經營21人、營業員25人、計程車駕駛員18,(還有一些事業在家待業者)家長忙於打工、做生意,無暇照顧孩子,缺乏對孩子的關愛,對孩子聽之任之,任其自由的發展。

  很多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只能從事一些低層次工作,而低層次特點對其家庭教育造成複雜的影響:低層次的職業收入偏低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因此其家庭教育物質條件都較差;多從事髒苦累活,且勞動時間過長,因此其花在家庭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社會地位低,易受歧視,家庭教育權威下降,且子女易受心理傷害;職業不穩定,流動性較強,子女經常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這更不利於家庭教育。

  3.幼兒發展不均衡,行為習慣明顯較本地幼兒差,與外界接觸少,生活知識經驗較缺乏。

  據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外來務工子女同齡群體中本地兒童數量不多,同齡群體的邊緣性不利於外來務工子女與本地兒童的正常交往,加劇了自身地位的邊緣化,甚至造成了外來務工子女之間不良行為習慣的相互傳染。

  我園有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都住在單位所提供的臨時居住場所。每次家訪我們都能看見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幼兒經常沒有家長的看護而成群結隊的漫無目的的玩耍,沒有家長正確引導的話,這樣幼兒很容易在和同伴交往時互相學習不良習慣。

  另外,由於家庭的流動性,外來務工子女的同齡群體在不斷變化,甚至在某段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建立新的同齡群體,外來務工子女的同齡群體呈現出一種衰落的趨勢。

  針對以上外來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幫助這些外來家長端正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改變家教態度,改善家教行為,掌握正確的家教方式。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一書中指出,父母子女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結構中的基本三角,根據結構學上的原理,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夫妻間的關係因子女的存在而得到固定。“人類創制這家庭的基本結構,目的是在解決孩子的撫育問題,使每個孩子能靠著這個社會結構長大,成為可以在社會中生活的分子。”

  作為一個基本的“三角形”,作為經濟共同體的外來務工家庭不僅僅具有強大的經濟功能,對孩子來說還具有非常強的教育功能。對於子女來說,外來務工家庭仍然是其社會化最重要的初始環境,但這種初始環境又因流動而造成了主觀和客觀方面的種種變化。家庭環境的主客觀方面的諸多變化對其家庭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外來幼兒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實施

  1.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最優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家庭教育知識。

  目前,許多家長的家教意識有所增強,夫妻間交流的話題比較多的是孩子的學習。但在調查中發現一半以上的家長根本沒有接觸過家庭教育知識,再加上外來民工子女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缺乏科學性和人文性,動不動就對孩子亂罵亂打,使孩子跟父母無法交流,嚴重影響著孩子身心的發展。

  我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彙集社會各方力量,依託大眾傳媒(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櫥窗)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多渠道、全方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幫助他們克服孩子上學了任其發展、教育是學校的事等錯誤想法,明確家庭教育責任,端正家教方向,樹立為國教子的正確教子觀念,掌握科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協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立體的教育氛圍。提高家長素質,暢通溝通渠道。

  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影響十分深遠。“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

  影響孩子最有利的方法”。實施家教的過程,也是家長自我教育的過程。

  針對當前外來民工子女家長文化層次、工作情況等特點,應採取有效方法和措施,根據不同物件工作特點,實行分階段、分型別、分層面的培訓,系統傳授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學知識,提高家長的素質,推廣好經驗和方法,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如在外來民工子女較多的外資、民營企業,結合就業、崗位職業培訓,增設家庭教育培訓內容;在小商品批發市場、火車東站、汽車東站等地,透過廣播、板報、櫥窗、發放家庭教育宣傳材料等,傳遞家教新理念、新資訊。

  積極尋找各種途徑,取得與家長的聯絡,得到他們的信任和配合,注重平時的有效指導。

  2.家長因勢利導言傳身教,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注重家庭文化氛圍創設,提高家庭教育影響力。

  家庭文化是最直接對孩子產生影響的因素。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對家長說過:“不要認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教育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他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怎樣歡樂和發愁,怎樣讀報……這一切都有著教育意義。”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在家庭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進孩子修身養性,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

  一個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家長言傳身教帶出來的。有的父母長期在外奔波,讓爺爺奶奶在此照看幾個孩子;有的是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有些家長除忙於生意外,則熱衷於一杯酒、一支菸、一副牌,當孩子埋頭學習時,父母卻只顧看電視、築方城。有的家長自己一邊搓麻將,一邊叫孩子坐在旁邊做作業。這樣的環境,怎樣教育出好學上進的孩子?作為家長,再忙、再苦再累都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應根據自己的職業特點、工作情況、思想水平、家庭條件等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創設自己家庭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家庭文化氛圍。不在家時可透過書信、電話等形式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思想;在家時多談論社會、生活、工作等積極的一面,多談談如何勤奮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情況,和孩子一起看看書、讀讀報等等。家庭經濟、居住條件再差,也要想方設法讓孩子有一個相對穩定、安靜的學習小空間(哪怕是隻有一張小桌子的小角落);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不要只是一味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要注重孩子的精神生活,可以為孩開闢小書房或起居室,安置一張寫字檯、家庭圖書、圖片、花草盆景等,這對孩子拓寬知識面,培養高尚情趣,使其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益的。

  3.教師切實瞭解流動人口家長的實際需要及時給予幫助,可推進外來幼兒家庭教育的發展。我們首先以班級為單位召開流動人口家長會議,透過填寫調查表瞭解家長的年齡、學歷、工作單位以及他們的住址、家庭成員情況。收集資料後仔細分析家長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在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不同需要。

  對交流指導活動後家長的反饋意見進行分析,確定今後的指導活動的方向、形式、內容。我們經常透過調查表、與家長的談話瞭解流動人口家長的教育觀念以及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幫助,以便今後我們有的放矢的開展指導活動。

  (1)透過與家長的談話以及調查表的形式瞭解家長的教育觀念有何變化;我們要求班主任經常到流動人口的家庭家訪,與家長見面,瞭解他們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從交談中瞭解他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優勢和缺陷,有針對性的給予幫助。

  (2)透過每月一次的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瞭解孩子的變化;每個月幼兒園會下發一份對孩子學習、衛生、行為規範等方面的評價表,請家長填寫,及時瞭解幼兒的變化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幼兒園有的放矢地教育。

  (3)透過教師與孩子的交談了解流動人口家庭氛圍的變化;很多孩子都很樂意和老師交談,從中我們可以問問他們家庭中父母是否重視他們的學習、生活,家裡的教育方式是否民主,他們在家裡是否有發言權等等。與家長交談時就有了第一手的資料,更有說服力。

  4.幼兒園透過各類活動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可進一步提高外來幼兒家庭教育。家長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

  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孩子的家長,家長居於家庭教育的主導地位,是家庭教育的設計者、組織者、執行者。家長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是物質生活的基礎和來源,家長的勞動觀念、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品質對孩子產生更有實際意義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個榜樣,直接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產生影響。

  首先,家長必須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讓孩子自然地去學。西格莉夫人曾這樣說過:“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一種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爭當那種人。”說明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物件。

  其次,家長必須掌握教育常識,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地預見和分析孩子對各種情況的反映,從而使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避免失誤,有針對性地依據孩子的心理去設計方法,實施教育,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單一的活動方式會令人生厭,只有用新的有效的活動方式才會吸引學生家長積極參加指導活動。

  所以,我們在取得社會各界支援的基礎上,學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指導活動。

  (1)家長講座。為使教學內容有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實用性,給家長上課,力爭做到理論聯絡實際,針對家長年齡、家庭背景、職業、文化程度等不同層次,採取集中、分班、討論等多樣的教學方法,針對熱點說明教育道理,提高教學時效。

  透過一些專題講座,使家長們明白了當今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並能及時掌握新資訊。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活動,促進家教水平的提高。

  (2)家長征文。在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家長中開展“工作在上海”的徵文比賽,讓家長寫下自己在上海的工作情況,並且把優秀徵文彙編成冊,發給每一位外來子女及家長。這項活動可以使家長們彼此加深瞭解,也可以使孩子們體會到家長們工作的辛勞,加深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

  (3)家長開放日。幼兒園把每月最後一週的週三定為家長開放日,這一天,家長可以隨時到幼兒園與老師交流,也可以隨時進課堂聽課,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園的學習、活動情況,可以與孩子的老師作深入交流等,每次家長開放日,總是迎來眾多家長的參與,開放日的建立,深受家長的喜愛。在每一屆“家

  庭教育宣傳週”裡,本著“只有學習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的新理念,園內,一條醒目的“讓父母與孩子同學習、共成長”的大紅標語懸掛於園門口,營造了濃濃的建立學習型家庭活動的氛圍。

  我們設計了多種小型多樣的親子活動。有“快樂的家庭”——家長與孩子共同露一手包餃子活動;有“健康的家庭”——家長與孩子一起跳繩踢毽子活動;有“創學習型家庭”——家長與孩子一起設計小報、撰寫徵文等活動。

  (4)設立家園聯絡箱。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我們也必須廣泛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家園聯絡信箱的設立,拉近了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把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議向園方反映。

  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既可喚醒家長對教育態度的覺悟,也可促進教養的觀念轉變,更能增進多方面的理解,獲得對家庭教育更多的啟迪。

  5.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使外來幼兒家庭教育更上一層樓。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平時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所以我們非常注重發揮班主任的指導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1)端正思想。我們首先透過學習,使每一位班主任老師對幼兒一視同仁,不要存在“外地人總歸是外地人,教不好的。”這種看不起流動學生的錯誤思想。要理解外來人口的艱難處境,加倍地關心愛護這些孩子。

  (2)提高認識。以前有些老師覺得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了,搞家庭教育指導費時又費力,家長也不一定說好,甚至嫌老師麻煩,吃力不討好的事何必去做?我們利用班主任例會對班主任進行系統的輔導,使老師們明確:做好流動人口的家庭教育指導是我們份內的事,只有取得家長的支援和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有序地進行,並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換位思考。班主任老師要從家長的角度想一想:我怎麼做,家長才會更滿意,而不應只考慮我要做些什麼。設身處地地為家長做些他們需要的事,更能贏得家長的信任,指導的效果會更好。

  (4)加強理論修養,汲取他人經驗。我們經常下發一些學習材料,與班主任一起學習研究。還定期開設班主任論壇,請一些班主任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做一些交流,互相學習,積累經驗。並不定期地開展家庭教育小論文徵集,彙編成冊,老師們人手一冊,幫助大家共同提高家教業務水平。

  四、結論和努力方向

  總之,外來民工子女家庭同樣是城市社會的“細胞”,外來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目前處於主流視野之外不利於外來民工子女家庭自身和城市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外來民工子女所受家庭教育的好壞是反映外來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會和分享進步成果的重要標尺,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的重要反映。解決好外來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問題有利於增加城市社會的穩定、外來民工子女家庭的穩定以及外來民工子女素質提高。

  只有我們全社會都能關愛外來民工子女的學習、生活,才能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城市,讓他們這些流動的花朵豔麗地綻放!

  透過對流動人口幼兒家庭進行指導,家長擁有了較現代的教育觀念。透過一系列的活動,我們深深感覺到:以往打罵式的教育正在被家長們放棄;逐漸形成民主、寬鬆的家庭教育氛圍,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生活家庭環境,幼兒的學習、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有所改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系列仍需改進的地方:針對當前流動家長文化層次的差異性,幼兒園應針對各種物件,舉辦各類培訓班;有針對系統傳授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學知識,提高家長的素質推廣好經驗和方法,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積極尋找各種途徑,取得與家長的聯絡,得到他們的信任和配合。這些也是我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隨著社會的進步,家庭教育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幫助流動人口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城市流動兒童是少年兒童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中的不少人會成為未來城市的建設者,他們的健康成長應該受到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共同關注。我們期待著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注流動兒童的研究和行動中來,讓流動兒童即使在異鄉,也能同樣體味到故鄉的溫暖,讓城市也成為這些孩子的故鄉,在藍天下共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