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音樂遊戲論文

學前教育音樂遊戲論文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前教育音樂遊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  要: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樂教育對幼兒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在於"初步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要讓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就應該讓他們聽聽、講講、動動,透過他們的聽覺及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從而把他們帶進優美的音樂境界中。

  關鍵詞: 幼兒園;音樂;教育;培養

  DISSCUSSES THE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SHALLOWLY

  LIU Yang

  Class5, Year 2009,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ushun Teachers' College, Fushun 113006

  Abstract: Music is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t can mold the character and emotion, Music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 Kindergarten launched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imed at the "initial germination child feelings, express the fun。"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let children understand music, we should let them hear, say, mobile—to—mobile, Through their hearing and body movements to feel music, which took them into the beautiful world of music

  Key words:  Kindergarten mus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音樂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啟用思維、發展語言、豐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進幼兒智慧發展;音樂有調節情緒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徵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有審美功能,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但是,如何掌握幼兒音樂的特點,採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開展音樂教育,是擺在幼兒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經過多年的音樂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發揮音樂教育特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問題。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關鍵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音樂教育活動對於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積極的作用毋庸置疑。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遊戲規則等等,都會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幼教活動中,如何該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1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電話",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此種歌唱方法。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2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係到

  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小燕子》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小鳥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飛的動作,而且動作優美,當幼兒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小燕子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洩,就連平時不怎麼言語的章婧堯、劉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動室中間蹦跳起來……。當幼兒聽到《共產兒童團》的音樂時,立刻做出瞭解放軍的動作,敬著軍禮,很神氣的走著。嘴裡還不時的說著:"我是解放軍"。雖然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他們的動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3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活動組織的音樂教學語,是指在音樂活動中點綴性的音樂語言,如活動前後師幼問好等常規,就可用音樂的形式來表現,放一段歡快的音樂讓幼兒做律動,表示音樂活動開始了,既可突出音樂活動的特點,又可激發幼兒的興趣,還可間接傳授知識。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如在打擊樂活動"瑤族舞曲"中主要節奏型是X XX,變化節奏是XX,XX,結束句的加強節奏為XX,教師可分別編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動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節奏。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透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透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因此,簡明的手勢(包括指揮)能啟迪、激發小朋友的情感,使其節奏統一、速度統一,從而引起老師和小朋友間的情感共鳴。

  體態語,體態語透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情色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大公雞》《郊遊》等輕快活潑的歌曲時,教師用充滿稚氣天真的笑臉和眼神,就更能激發小朋友的內在情感,並且能和老師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進行唱歌和隨著音樂節奏去進行律動表演,這樣便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注重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活動來自我表達和表現

  幼兒教育的全部藝術就在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只有當幼兒需要的時候,

  教師的給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樂教育中,老師往往忽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沒有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過分的注重技巧訓練。如在學律動時,老師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動作,幼兒機械地重複學,使本來很好的音樂活動變成枯燥無味的動作訓練,幼兒的興趣隨著一遍一遍的"不對"聲遞減,其實,在教學中,只要充分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動力和自信感,有了學習的興趣,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得到了發展。

  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臺,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錶演,為此,我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臺上展示自己。如。在遊戲中為幼兒開闢一塊自由表現的舞臺,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臺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孩子年紀小,對音樂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會相互交流。還能向我徵詢意見如周林儀就會對我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裡》我要跳舞的……" 我問她:"為什麼要聽這首歌啊?"她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孩子的言語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透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佈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效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瞭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準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透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透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絡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二)進行節奏訓練,培養音樂情趣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一方面透過拍手、拍腿、踏腳的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是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同時在活動室內,佈置音樂角,引導幼兒自己擺弄節奏樂器,熟悉節奏樂器的音質、音色,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效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教師要注意觀察瞭解他們喜歡什麼樂器,喜歡什麼樣的節奏和聲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使用各種節奏樂器,鼓勵他們多聽、多練、多感受。如學習《什麼樂器在歌唱》,準備小鈴、小鑼、小喇叭、小鼓,讓幼兒用這些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透過練習讓幼兒感受了各種樂器的音質、音色。透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絡這些樂器的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對幼兒的發展也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要讓幼兒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如下的大雨和小雨能讓幼兒認識一些樂器,如串鈴、鈴鼓、鼓、沙鼓。讓幼兒選擇適合大雨和小雨相匹配的樂器,這樣不僅讓孩子透過歌聲和小樂器表現了對大雨和小雨的感受,同時在探索中學習了不同樂器的敲擊方法。

  (三)聯絡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不倒翁》這首歌之前教師為幼兒準備了蛋形塑膠糖盒,橡皮泥。教師唱這歌的時候拿出了一個做好的不倒翁放在桌上,教師輕輕的推了一下不倒翁,但不倒翁馬上又立了起來,這時幼兒那驚訝的表情都表現在了臉上,都想來玩玩,體驗之後都想自己能擁有一個。教師心靈深處感應到孩子們的渴望於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讓孩子們自己去體驗製作不倒翁的樂趣。

  透過對該歌的學習,不僅拓寬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二、 語言 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讀者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係。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遊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遊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再次,要做到有機結合,要努力將發展語言 能力有機地滲透到音樂教育中。如:欣賞二胡曲"賽馬"當幼兒初步感受了音樂所描繪的節日賽馬的歡快、熱烈的景象後,讓幼兒根據音樂進行自編故事,互相講述,這就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和說話的語境,幼兒可以憑藉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出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這使幼兒享受到了表現自我的樂趣,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應侷限於音樂課中,應滲透於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遊戲、勞動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的生活,美化幼兒的心靈。

  三、音樂教育和心理教育統一起來

  音樂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是由於音樂內在的特點,充分挖掘現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很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尋找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積極嘗試把二者統一於一個教育過程當中。實際上,傳統的音樂教育內容中本來就有著各種形式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東西,比如講禮貌、謙讓、合作、互助等主題。但是,在實踐的層面上,教師往往偏重於作品中的音樂意義,而忽略了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挖掘,這無形中也造成大量教育資源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外,在音樂技巧的練習中,教師們也應該注意透過演唱和演奏的訓練過程,培養兒童的堅強、自信、合作等優秀的品質,引導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僅僅注意兒童技能技巧的提高。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修養,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好地引導兒童感受音樂。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它的愉悅身心、調整情緒的作用要透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實現。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具備高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鑑賞力,就無法透過引導兒童的欣賞活動實現音樂的內在感召力。因此,要使得音樂教育與兒童心理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音樂教師本身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水平就必須提高,這是二者有效統一於兒童教育過程的前提條件。

  第三、豐富教師音樂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識,具備為每一個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音樂活動技能是兒童進行音樂表現的基礎,而從技能上看,兒童間的個體差異都是十分明顯的。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多樣性,儘管其中可能有比較統一的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表現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要使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一起來,教師除了具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瞭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並熟悉每一個孩子、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症狀,較好的把心理健康和音樂教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2]《幼兒音樂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出版

  [3]《學前教育研究》中《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策略和技巧》一文

  [4]《幼兒園教師參考用書》  長江文藝出版社   朱家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