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通用10篇)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通用10篇)

  現如今,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1

  中等職校的學生正處於一個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然而,當前由於應試教育模式、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職學生在面對學習、就業以及人際交往等諸多外界壓力和內部矛盾時,容易出現許多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因此,如何認識和把握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職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普遍存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自感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覺得低人一等,前途渺茫,有自卑情緒,上了職業學校,不好意思見人;看看自己學習成績,又長期不理想,喪失了信心。個別學生從小就學習基礎差,常常自暴自棄,對前途缺乏信心,得過且過,缺乏上進心。父母對他們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對他們的表現卻無可奈何。

  二、對學習存在懼怕心理,沒有興趣,缺乏學習的動力

  職業學校學生對學習的懼怕心理大致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對整個學習生活的懼怕心理,表現在對各門課程的學習均缺乏興趣,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情緒。他們通常是普通高中上不了;直接參加就業,既缺乏技能,年齡也太小;呆在家裡家長也嫌煩,所以在家長的逼迫下來到職校;另一種是有指向性的,即對學習某門課程存在懼怕心理,表現在對學習某門課或某門課教師的恐懼感,如英語、數學等課程經常使他們無所適從。這在職業學校的學生中比較普遍。

  形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複雜的:有社會的影響,有家庭的原因,也有學校方面的原因。緊張枯燥的學習生活對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某些教材內容過難,要求過高,或者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成績不理想,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指責,甚至遭到家長的打罵,久而久之,不僅會使學生懷疑自己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對學習產生自卑情緒和恐懼心理,而且這種情緒又會嚴重影響其思維活動的開展,造成情緒與成績間的惡性迴圈。

  三、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逆反心理強烈

  中等職校學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五歲至十八歲之間,正處於一個生理、心理都發生巨大轉變的關鍵時期,自我意識及成人感迅速增強,表現為渴望獨立,渴望擺脫對成人依附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他們常常憑個人意志判斷,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衝動性,自控能力較差,稍遇刺激,極易爆發,出現偏激行為。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其次,職校學生中獨生子女佔了絕大多數。他們從小就處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管不得,惹不起,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往往憑感情辦事,自我約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緒波動大,容易形成任性和逆反心理。

  第三,職校的學生在初中時成績大多處於中下游。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初級中學在升學率、重點高中錄取率的壓迫下,老師花大精力用在升學有望的學生身上,而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關注較少,致使這部分孩子成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犧牲品”。他們平時受批評多、受表揚少,在學習成績面前,“老師不疼,家長不愛”;久而久之,釀成了他們紀律散漫,吸菸、喝酒,甚至罵人打架,自我控制能力差。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提高心理適應能力,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這幾年的職校生活,也將是他們踏上社會,直麵人生之前提高心理素質和陶冶良好人格的最後一次機會。因此,我們要因勢利導,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擺到重要的位置。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2

  【摘要】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了心理的健康。尤其是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在這些學生身上存在著如自卑、逆反、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心理疾病呢?這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重任我們社會、學校、老師以及家長、學生本人兼而有之。

  【關鍵詞】心理問題中職學生對策

  何謂健康.健康有兩個方面: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

  一、中職學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

  “自卑”又稱“自我否定意識”,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大部分中職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想學好的願望,但是他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缺乏動力和毅力,所以成績不理想。這些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普遍就被認為“成績差、沒出息”。老師的陽光不會照射到他們那個角落。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成績這麼差,考不上高中給自己“丟了臉”。學生自己也認為自己“腦子笨”,這使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長處,而放大自己的不足,產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什麼是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說就是:你要我這樣做,我偏要那樣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我非做不可。我所教的商貿班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任課老師在下課鈴響後沒有及時下課,班裡一名學生大聲喊“下課了”,見老師沒理他就又大聲喊“下課了”。老師讓他站起來,他不但不站反而和老師頂撞起來。事後,這名學生表示他其實不想這樣,但每次都很煩,想發火,甚至把事情鬧大才痛快,但事後又總後悔。像他這種明顯有衝動性、敵對性特點的行為,即青春期逆反心理所引發的行為。中職學生普遍都處在17~2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正處在青春期,有易衝動和易焦慮的特點,從而導致某些逆反行為的發生。

  3.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夠實現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在我教學的幾年時間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如果我叫其回答問題,他必定會低著頭站起來小聲說句“我不會”。如果我一步一步的啟發他、誘導他,他也能一步步的解決問題。但下次再叫他回答問題時還會出現“我不會”的情況。其實,他不是不會,而是對自己的學習不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這樣的學生常常懷疑自己實現學習目標的能力,在學習結果尚未出現之時就抱有負面的期待,總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夠,即使再努力也無濟於事,有的乾脆放棄努力,躲避學習行為,使學業更加落後,失敗的結果出現後又進一步的催生了他們的厭學思想,從而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4.適應性差,情緒不穩定,情緒自控能力差

  對於習慣了應試教育環境的學生來說,職業學校是一種新的教學管理模式。

  學習方法、生活方式較以前更加寬鬆靈活。面對新生活、新環境,有的同學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的由此產生厭倦和煩悶情緒;有的則表現出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

  二、積極尋找解決心理問題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科學評價自我

  人生中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要勇敢迎接挫折和困難帶來的挑戰,成為生活的強者。要學會科學的評價自己,尤其要揚其所長,消除不良情結,換個角度看待自身。雖然我們不少職專生學習成績不好,但卻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社會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人才,只要努力發掘自身優勢,同樣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2.轉變觀念,加強交往,密切感情

  首先教師要摘掉有色眼鏡,主動與學生親近,用親情喚起學生的信任。其次,家長要轉變思想,要明白學生上中職學校不是丟父母的面子,事實上只是分工不同,並無地位的差異。再次,還要逐漸轉變社會上的偏見。上中職的孩子並不差,他們可能在語數外上成績差,但並不代表他們在其他方面也遜色於其他孩子。每個學生都有值得人們去認可、去讚許的地方,人們應該去做些什麼來支援、鼓勵他們。我們應該學會體會每個人心中那份渴望被關注、被呵護的心情。

  3.正確認識逆反,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要使學生認識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和追求獨立意識的一種表現,是青少年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但是也要看到逆反心理有明顯的缺陷,如不分是非,盲目衝動等。如果逆反心理過重,而自己又不善於處理和自我調節,會給自身帶來心理壓力,引起心理障礙,還容易造成與家長、教師、親朋好友感情疏遠,關係僵化,甚至對立。因此,對於逆反,我們中職學生要學會接納,但又要學會調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將其化為成長的動力。我們所有的家長和教師也要努力為青春期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寬鬆、接納的成長環境,幫助其順利走過“疾風驟雨”的青春期。

  4.在職校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建立心理諮詢與調解室

  在職校開設的心理教育課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知識理論課,讓學生在心理知識的學習中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心理衝突。另一部分為活動課,在活動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如轉移情緒、宣洩痛苦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近年來,我校非常重視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不但增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由我校心理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而且還從醫院聘請了心理醫師定期來我校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治療。

  5.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樹立學生自信心

  學生學習成績差是造成學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問題的一個直接原因。所以我們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應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入手,切實抓好學生的基礎,培養學習興趣,讓他們逐漸嚐到成功的喜悅。

  三、結束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其治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們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要如春風化雨一般,不著痕跡的、用無私的愛去感化學生、激發學生,融化他們內心的堅冰,使他們最終走出心理問題的陰霾。

  參考文獻

  [1]付金霞.職業中專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與對策[J].水產職業教育,2004(4):39.

  [2]戴巍.大學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其自我調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21):110.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3

  近年來,我國中職學生的數量呈上升趨勢,中職生一般處於 15 到 18 歲間, 正處在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青春期階段。 因文化基礎較差進入中職院校學習,普遍存在厭學、自卑、孤僻等心理。 所以,中職院校的教師和社會、家長應該重視中職生青春期的心理問題, 進行積極有效的教育管理,以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

  一、中職學生青春期心理問題

  (一)厭學問題厭學心理是中職生最常見、最普遍的心理問題,由於中學階段的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而產生學習無成就感的心理,情緒消極、自卑。主要表現在:

  1.缺乏學習動機,一些中職生對學習認知的動力不足, 目標不明確,且不重視文化基礎和思想道德課的學習。

  2.學習情趣不濃, 不管是專業課還是基礎理論課,因內容增加、難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職生學習興趣缺乏。

  (二)人際問題人際關係是中職生主要的問題, 許多學生因不能正確處理人際關係而引起不良的情緒,主要表現在:

  1.親子關係存在一定的隔閡。

  2.師生間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關係不能良好處理;

  3.異性間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誤區。

  4.網路關係不能正確對待。

  (三)情感問題情緒和情感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緒是中職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 而當前中職生青春期的情感問題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趨於穩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不良影響。

  2.感情較為冷淡,缺乏應用的朝氣和熱情。

  3.情感壓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確宣洩。

  4.異性間親密度增強,容易產生早戀。 同時,對兩性不能正確看待,而產生性心理問題。

  (四)個性問題積極向上的個性是中職學生心理正常發展的關鍵, 但是中職生因自身和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其性格心理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缺乏興趣特長和愛好,使得他們上進心不強。二是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不強。

  二、 中職生青春期心理問題的教育管理對策

  (一)加強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識應設立心理諮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跟蹤監測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並開設心理課程,要重視心理教育。 首先,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中, 每學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課程,並要強化心理課程教育的師資建設;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安排相應的心理課程,不同年級的側重點不同,一年級進行適應心理教學,包括中職校園生活、學習;二年級則開展人際關係、學習方法、情緒調控等;三年級則以就業指導和社會能力培養為主, 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心理, 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

  (二)組織心理課堂,加強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是中職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知識基礎、認知水平及身心發展規律等要適時的開展心理課堂,實現團體性的心理輔導,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識講座,讓學生能夠正確的瞭解自身的特點,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穩度過青春期; 組織開展關於親子關係、師生關係、異性關係等人際關係的講座、網路健康教育講座、職業生涯規範講座等,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各種人際關係,促進他們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開展團體活動,強化心理訓練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養為基礎,積極開展各種心理訓練的團體活動。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可從“適應能力訓練--人際關係、學習動力及情感引導--就業指導”這一過程來進行。每個階段進行相應的心理訓練活動,比如,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成長小組及團體心理遊戲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指導和訓練;同時,還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 讓師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廣播等形式進行心理教育的指導。

  (四)結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離不開家庭的教育, 因此應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 首先,父母應營造溫馨、有愛、融洽的家庭環境,讓子女能夠感受家庭的關愛。其次,價值應以身作則, 調整自我態度, 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性格水平,因為家長的態度、性格和素質對子女有著極大的感染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的心理。最後,要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態度,不能採取粗暴、打罵等形式來教育,應建立一個民主、科學的教育模式。

  三、結論

  中職學生是當前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因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 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重視。 中職院校、教師、社會及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採取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幫助中職生建立健康、向上、樂觀的青春期心理。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4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不同的生活體驗會對思想觀念有不同的影響。中職學生中也有這樣一些迷茫的少年,他們是經歷了長期應試教育影響後的“淘汰產品”,他們在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變形記》給教育工作者帶來很多啟發和思考。

  一、“南風效應”——用和風細雨打動人心

  《變形計》第八季之《少年少年》的廖洪毅一直感念在他飢寒交迫時為他送第一頓飯的老奶奶。在因給豬治病四處借錢,老奶奶遞過來僅有的15元錢時,這位平日裡一擲千金的富家子再次被感動哭泣。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學“南風效應”的應用。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著名的寓言,說的是北風和南風比賽,看誰先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就證明誰更威猛。北風颳起了猛烈的寒風,行人為了抵禦寒風的侵襲,裹緊了衣服。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不自覺地敞開大衣,最終南風取勝。“南風效應”告訴人們溫暖勝於嚴寒。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教師教書育人,建立好的師生關係,是好的教育的起點。教師日常的關心體貼,噓寒問暖,非常容易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心近了,學生就能向教師敞開心扉。經常性的溝通交流會促進教師教育手段的貫徹和執行。

  二、“四顆糖果”——用寬容替代懲罰

  《變形記》中的城市孩子大多數與父母關係極為緊張。有一位母親傷心無奈地說:“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我的孩子是來報復的。”為什麼母(父)子成仇?仔細觀察,他們的父母經常指責、訓斥甚至打罵孩子,等到孩子長大了,對抗開始。所以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孩子都會犯錯,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和糾正孩子的錯誤呢?教師是學生在學校的“衣食父母”,教師對學生犯錯後的處理方式決定著師生關係的走向。鑑於學生已經經歷了父母“野蠻粗暴”的教育方式,教師的批評懲罰也是蒼白無力的。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用“四顆糖果”的故事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要用寬容去對待學生的錯誤,用獎勵替代懲罰,發現學生行為的閃光點,要尊重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產生信賴感,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三、“瓦爾赫效應”——發現學生的長處

  瓦爾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學過文學和油畫,但是因為沒有天分,表現平平,老師們認為他是平庸之才。化學老師看中他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把他引領上了化學的道路,使得他在化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變形記》第八季《遠山的抉擇》中也記錄著同樣的一個故事,主人公城市少年高澤文利用英語特長,給農村孩子當起了英語老師,受到學生的歡迎。在這個過程中,那個老師眼中在課堂上不是沉睡就是擾亂課堂、逃課的問題少年,重新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找回了自信。瓦爾赫的成功和這個故事說明每個人都有其強項和弱項。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為普通學生特別是後進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發展的機會。可以結合學校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辯論、演講、手抄報比賽、主持主題班會、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讓同學認識到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特長,增強學生適應生活和走向社會的自信心。

  四、“門坎效應”——循序漸進,慢慢地將學生引入健康軌道

  一個人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後,適當引導往往會使其逐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轉變學生行為規範的時候,可以借鑑“門坎效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再加上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然後逐步提高目標的層次。綜上所述,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漫長的反覆的過程。教師在施教時,要耐心、細心,同時還要有樂觀的態度、積極恰當的行為能力。如果你把學生看作惡魔,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學生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5

  隨著中職學校招生數量的逐年擴大,使得中職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而且使得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逐漸加大。為了更好地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管理,就需要不斷對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探究,從而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管理水平。經過實踐發現,將積極心理學應用到中職學校學生管理中,可以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管理的效率與質量,促進中職學校全面發展。

  一、積極心理學相關概念

  積極心理學主要應用在對人們身上的正能量進行研究,使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由病態轉變成了人們的積極行為,使心理學更具有現實意義。目前,積極心理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從主觀的角度出發。積極心理學更重視人的主觀行為和體驗,以對人類幸福感、滿足感、快樂感等積極生活態度的探討,使人們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從而積極地面對未來生活,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想象。

  2、從個人成長角度出發。積極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相比,更重視對人類的積極心理進行研究,例如人類的善良、寬容、勇氣等心理狀態,從而使人類更加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問題,增強對生活的審美體驗。

  3、從群體的角度出發。積極心理學主要對群體的社會性進行分析,包括人類的道德品質、奉獻行為、職業操守等,使人類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之中,培養人類的社會責任心和崗位意識,從而更好地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二、現階段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問題

  1.學生管理方式較為單一。由於中職學生大多數學習成績較差,所以在很多教師的印象中,中職學校學生都較為頑劣,缺少道德品質,在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管理時,管理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實際的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常常抱有敷衍了事的態度。若是學生犯了錯誤,也僅僅是進行簡單的批評和教育。甚至一些中職學校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管理,而採取了軍事化的辦學方式。這些做法雖然看起來使學生變得乖巧和聽話,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反而使學生產生了更嚴重的逆反心理。

  2.缺少對學生髮展的重視程度。由於中職院校更重視學生的健康和發展,所以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會盡量避免學生出現意外事故。這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使得學校更加要求學生的順從和聽話,反而導致學生的發展和能力受到了侷限。加之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容易出現偏差,而且評價的標準沒有與時俱進,在很多中職學校中仍保持著以“三好”來評價學生的行為,其中“學習好”是對所有同學的要求,“品德好”常常被學校認為是服從管理,“身體好”則被認為是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

  3.傳統心理學理念影響較多。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具有較為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因此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引導,但是很多中職學校沒有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使得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流於形式。及時聘請了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他們也只重視學生的心理疾病,致力於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忽視了對學生潛力的發掘。

  三、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調整心理學理念,提高積極意識。積極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首先就要打破傳統心理學的病態模式,對中職學校學生的管理也不僅僅是避免他們出現問題,而是在管理過程中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而以學生的優點為動力,發掘學生的優勢和特點。這就需要相關教育工作者調整心理學理念,提高對積極心理學的重視程度,從而將心理學病態模式轉變為健康模式,以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去對學生進行點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身的個人魅力。

  2.開設心理學課程,重視積極教育。實踐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將積極心理學與中職學校學生管理相互融合。首先,就要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讓學生透過學習發現自身和他人的優點,從而與同學更好地相處,培養集體凝聚力;其次,學校還可以舉辦各種文體活動,並在活動中滲透積極心理學概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3.增強心理學滲透,培養積極品質。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對積極心理學的滲透,從而使學生具備積極的道德品質。為此,學校可以重視教學內容的選擇,將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進行重點傳授,使學生感到自己與積極心理學的距離並不遙遠,還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給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要重視對師生關係的處理,讓學生將教師作為朋友,從而主動地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這不僅有利於積極心理學的貫徹和落實,更可以使學生樹立積極意識,從而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感悟到生活中的美好。

  積極心理學是一種較為新興的思想和理念,它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心理學的理解,使心理學界受到了極大衝擊。經過實踐發現,將積極心理學與中職學校學生管理進行有機結合,可以為管理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對中職學校學生管理的最佳化和改革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6

  【摘要】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健康範疇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能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和學習。本研究就對中職體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作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育;心理健康

  中職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社會和企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中職學校需要培養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滿足企業以及社會的發展需求。中職體育教育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其能使學生的體能得到增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心裡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得到健康成長,本研究就對其作進一步的分析。

  一、進行民主體育教學平臺的構建

  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民主教學平臺的設定,以此來進行和諧師生關係的構建。因為人是一種較為感性的具有豐富情感的動物,所以能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對對方的感受有真切的體會,能體會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之後自己也會對別人好,這樣的道理在教育中也一樣適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架子,對待每位學生都應該報以公平、公正的態度,不嫌棄後進生,也不偏愛優等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應該放下感情色彩,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以及不良情緒之後,如果學生不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不及時幫助學生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所以,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係,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差距要給予足夠的尊重,使學生之間的差距得到彌補,進而促進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構建。

  二、積極開展能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體育活動

  為了能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結合當代科學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採用多媒體設施開展有效的教學,對體育教學的作用有一個正確且全面的體會。在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多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向學生對當地的文化發展史進行講解,讓學生的文化常識得到豐富。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使自身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這是一種能將課堂教學模式突破的教學方式,其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能使學生的體育教學理解能力得到增強,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比如,中職體育教師可以採取課內外交替的方式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在課內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然後在下一次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名勝古蹟等,然後鼓勵學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與學生一起開展活動,以此來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這是一種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將抽象的心理教學具體化,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以及健康的成長。

  三、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餘體育活動

  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課餘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在課外開展一些和體育相關的比賽活動,使學生的參與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多媒體影片中看到的體育活動,在上課的時候能透過這些活動開展熱身運動,並且能在體育課程中進行體育專案的拓展,以此來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體育專案,使學生參與體驗課程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進而使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得到提升,並且增強自信心。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突破口頭上傳授知識的方法,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施,採取圖文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相關教學。比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籃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團體性活動。像乒乓球運動,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採取男女混合雙打或者單打的形式來開展活動,以比賽的形式選出累計分數最高的小組。透過這種活動,能使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得到增強,還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並且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還能使自身的體育技能得到增強,在透過嘗試參與各種運動之後,還能將自己的興趣所在發掘出來,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發展情況,採取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模式進行完善,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讓學生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進而實現中職體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帆.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文存閱刊,2017,(8):67.

  [2]曹雯丹.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教師版),2016,(14):22.

  [3]廖忠軍.淺談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拳擊與格鬥,2017,(24):29.

  [4]韓軍.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未來英才,2017,(1):230.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7

  【摘要】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中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關乎到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本文根據中職學生心理問題,提出強化引導,透過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與家長的聯絡等途徑,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心理健康;中職學生;思維方式;學習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培養素養較高且技術水平強的專業化人才,這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職學生作為職業院校的一個特殊群體,除要重視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外,還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發展現代職教的重要子環節。

  一、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隨著學習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轉變,發展方向由升學為主向就業為主轉變,以及將直接面對社會和職業的選擇,面臨職業競爭日趨激烈和就業壓力日益加大的環境變化,他們在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求職擇業以及成長、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難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於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個體而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關乎社會安定和諧、學校穩定發展、家庭和睦幸福和學生個體積極發展的需要。

  二、中職學生心理問題的一般表現

  1.青春期來臨,適應能力不強

  中職學生大多數年齡處在15-18歲之間,這個期間的未成年個體不僅處於青春發育階段的生理劇變期,表現為身高體重的繼續增長和性別特徵日益明顯外,還處於人生髮展階段的心理劇變期,表現為心理活動的日益豐富和情緒情感需求的外露與內隱等。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大多數中職學生都要選擇離開家庭,減少對父母依賴,轉變為依靠還未獨立的自己,重建新的人際環境,是一個從青少年向青年轉變的人格發展過渡階段,所以有學生感到力不從心,無無所適從,覺得適應有困難等情況。

  2.思維方式單一,自信心缺乏

  思維方式是人們認識主客觀世界的深層的心理結構,是體現一定價值標準、思維視野、思維方法和一定思想觀念的思維模式。中職學生在長期的學習與生活中,由於自身所受家庭教育的缺陷和長期應試教育注重成績的導向,學生中有有思維表現單一的情況。他們自身學習態度差,學習成績差,擁有與一些家長、老師和學校一致追求的唯“成績”第一的評判認知,把成績當作是自己價值的評價標準,形成單一的學習觀和認識觀。缺乏除學習之外積極評價自我的思維方式,對重新努力學習,努力改變自我的自信心不足。

  3.學習習慣差,厭學情緒嚴重

  文化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方式影響著個體的社會認知過程,對個體的健康觀念與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中職學生由於受自身思維方式裡唯“成績”第一的影響,認為自己學習不好而否定身上的其他優秀品質。因而在中職學習階段,仍有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學習缺少興趣,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歡動腦,記憶力減退等;在課後表現出不及時完成作業或完成作業效率低,不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喜歡拖延等毛病;加之受當前網路的廣泛影響,在課堂內外成為隨時低頭的手機控群體,認為手機裡的世界遠比枯燥的學習過程精彩,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習產生牴觸、躲避等不良的厭學情緒。

  4.家教不嚴,意志力薄弱

  中職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時被父母過度呵護,溺愛程度嚴重,能讓其獨立的卻被包辦替代。所以在他們身上存在膽怯、脆弱、懦弱、害怕困難、缺乏毅力、逃避問題等諸多負性意志品質。同時,由於家庭物質條件的改善,讓其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缺少磨練意志品質的機會。所謂的勇敢、給予、擔當、創造、堅韌、持之以恆、剛強等正性意志品質有退化傾向。

  三、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強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積極應對中職學生的青春期

  教育部在2004年8月印發檔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和管理,積極組織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督導評估範圍,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工作體系,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長負責,德育工作教師為主體,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骨幹,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4]可見,加強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因此,作為學校領導層面來說,應高度重視與支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把其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同時,要努力構建一支由心理學專業教師牽頭、各學科任課教師滲透、德育教師和輔導員共同參與的全員育人隊伍,積極應對中職學生青春期,幫助中職學生解決青春期適應問題;輔以心理諮詢、團體輔導等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便讓學生順利平穩地渡過青春期。

  2.培養正確科學的思維方式,樹立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是一個主動的資訊探求者,並不是消極地等待環境刺激而產生反應的被動個體。個體內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其結構對其心理活動和外部行為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人的行為、動作的產生以及言語活動等都受到個體內部心理活動的調節和控制。[5]因此,要積極加強中職學生認知方式的培養,幫助學生認識自身思維方式存在的已有缺陷。由於中職學生受個體所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和知識儲備有限的影響,已形成他們獨有單一、不夠成熟的思維方式,看待問題不夠客觀冷靜,喜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等,尚未形成多向、發散、全面的思維方式。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在對問題進行多角度認真分析和評判,必要時與學生展開討論,克服不良思維定勢影響。透過多次訓練,長期反覆進行,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合理看待問題,從而為解決心理問題奠定思維基礎。

  3.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在做中學”的核心理念,強調讓學生放手去做,解放學生的身體,讓學生融入到對知識的發現和探究的過程中去,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知識。同樣地,可以把“在做中學”的理念引入到學校的課堂教學和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在做中體驗,在做中學習,在做中思考,在做中獲得鍛鍊,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對於課堂教學而言,各科任課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需要,根據教材重點難點,設計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總體聯絡的教學片斷,如當前與網路聯絡較為密切並推廣的微課、微講堂等等,把整本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成精簡生動的系列微小影片,讓學生喜愛並願意投入學習。其次,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例如開展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訓活動,讓學生能結合課堂所學,引發對實踐探索的興趣,解決專業實踐問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讓學生在課外能充分展現自己的特長,增強表現自己的自信。再次,在課堂教學和各種活動中,可以設定多種困難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克服困難,在情境中體驗和感悟,重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磨練堅不可摧的強大心理和意志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4.保持與家長的不定期聯絡,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位導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因而家教則成為孩子受教育受啟發的重要源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與家長的引導相關。由於中職學生還未成年,他們當中的很多都屬於“問題”學生,身上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出現的心理障礙都與所受的家教有關係,家長們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問題多就往學校送,寄改善孩子的全部希望於學校。畢竟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不能只依靠學校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矯正和解決,還得依靠家長的參與配合,繼續發揮家教的育人功能,嚴格教育孩子,與學校教育方向一致,以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檔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職成,2004(8).

  [2]羅麗靜.思維方式缺陷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5(.2).

  [3]侯玉波.文化心理學視野中的思維方式[J].心理科學進展,2007(2).[4]梁寧建.當代認知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8

  【摘要】中職學生在校期間,由於受到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容易造成他們的情緒變化較大,出現偏激,也容易走向極端。如果老師、家長或同學不能理解他們,他們的情感就會受到壓抑,態度變得消極。這種壓抑使他們不願意與人進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時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遭受過嚴重挫折的學生,對什麼反應都冷淡,產生了消極避世的心態。這對於成長中的中職學生來說,是害大於利的。

  【關鍵詞】中職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人格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中職在我國教育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由於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一直受到老師的歧視,導致他們中的很多學生存在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學生能否健康的成長。作為從教多年的中職語文教師,我一直把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到我的課堂教學中,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形式

  中職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一)情感缺失問題

  中職學生在校期間,由於學習遇到阻力或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情緒容易發生較大變化,出現偏激,其行為也容易走極端。如果老師、家長或同學不能理解他們,他們的情感就會受到壓抑,態度變得消極,甚至有些玩世不恭。這種壓抑的狀況使得他們不願意與人進行情感交流,不能及時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遭受到嚴重挫折的學生,對什麼反應都非常冷淡,產生了消極避世的態度。情感的缺失使得中職學生常常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時常自卑,這就導致很多有自卑感的中職學生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逐漸沉淪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1]。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沒有了精神的支柱,很多中職學生面對自己的現狀不思進取,沒有學習目標。另外,中職學生依賴性強,自理能力較差,對各種社會現象沒有清醒的認識。因而,很多學生的性格孤僻,脾氣暴躁,難以讓人忍受,長期發展的結果就導致他們情感缺失,人格越來越不健全。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關注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讓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二)學習心理問題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習心理問題。很多中職學生都是因為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下降。這部分中職學生大多自滿自傲,不思進取。他們沒有為自己樹立遠大的目標,在學習中缺少正確的方法,對自己沒有自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導致他們身在學校心在外。目前來看,我國的中職學校厭學是一種普遍現象[2]。學生從心理上就對學習不感興趣,行為上逃避學習,無論如何學習成績也不會名列前茅。這些中職學生上課時無精打采,對待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說教聽而不聞,學習成績逐漸下滑。他們對前途失去希望,常常逃學,甚至出現了害怕進校的心理障礙。這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畏縮不前。

  (三)就業現實問題

  我們平時關注的職業教育,實際上就是就業教育。處於擇業就業期的中職學生,同樣也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擇正確的就業道路,就會擁有美好的就業前景。由於學生對各行業工作的一無所知,使他們迷茫無措,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擇業就業機會。因此,這時期的中職學生心理往往是複雜的,他們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對現實又具有緊張憂慮感。因為中職學生的依賴性太強,往往造成他們對就業的要求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如果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明白自己所要的是什麼,中職學生的心理就會處於極度矛盾的狀態[3]。中職學生所面臨的就業現實問題,究其根源是由中職學生的性格、情感造成的。如果中職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完美的性格,他們就會理智地處理好自己的擇業就業問題,而不會感到束手無策。因此,樹立中職學生完善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均衡地發展,是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之一。目前,許多中職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就業需要的健康的社會人才,而不僅僅是一個職校學子。

  二、語文教學解決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要解決中職學生存在的心理上的問題,職校就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引導學生走上健康的成長道路。

  (一)重視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鑑於中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很多中職學校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生不健康的心理得不到指導。部分具備條件的中職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並且在語文學科中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使中職學生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能夠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中職語文課程要引導學生接受文化的薰陶,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健全學生的人格魅力。語文學科只有著重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才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為了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的人才,職校不僅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且還要讓學生在各個時期正確對待得失,避免偏頗[4]。殘缺不全的個性只會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中職學校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達到情感和認知的統一,使他們能夠真正認識語文教學,培養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中職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把學生的情感放在首位。如果學生缺乏情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心不在焉,一事無成。可見,情感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滲透情感教育。

  (二)喚醒學生的情感

  在長期的中職生活中,有些學生可能因為感到對前途的無望或者遭受各種挫折而自甘沉淪,待人冷漠。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去感受愛,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憐憫,懂得慈悲,去喚醒他們的情感。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和日常的活動中,讓中職學生學會感動,提升他們對各種情感的認知能力,以避免他們面對紛繁的社會處於麻木不仁狀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學生的情操,就要讓學生認真學習,讓學生受到精神和文化的啟迪,在各種情感活動中逐漸認識世界,培養他們愛生活、愛他人的高尚社會品德[5]。中職語文教學,透過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明白作品中的啟迪和智慧,有助於學生人格的健全。在體會到作者豐富多彩的情感同時,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被感化、被吸引,學生的情感也就得以喚醒。充滿感情的學生在面對各種問題困擾的時候,都會勇敢地去面對,不會退縮不前,更不會茫然無措。他們會理智對待困難,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透過這樣的語文教學,他們會逐漸形成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他們的性格也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趨向良好。中職教育肩負著家長的厚望、人民的重託。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學校發展的最終目標。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巧妙地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語文是文化的精髓,具有高超的人文內涵,中職語文教學在促進學生學習,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實現了培養心理健康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靜.論中職生自信心的缺失與重建策略[J].廣西教育,2009(33).

  [2]莊偉強,劉愛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厭學狀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12(4).

  [3]博淑芬.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的因素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2).

  [4]溫俊歆.中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成因分析及新途徑[J].魅力中國,2009(6).

  [5]袁海英.中職單招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智慧[J].職教通訊,2011(12).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9

  在飛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人們面臨各種社會壓力,存在適應性不良。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地區的人都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所以,關注心理健康,培養心理素質,對存在心理問題人群進行干預調整很有必要。中職學校的學生,處於各方面素質飛速發展的青春期,採取措施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幫助形成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利於其一生的發展。

  一、心理健康相關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心理健康指的是一個人在一生中為適應社會發展,其情感、行動等都符合常態,且可根據環境做出調整的能力。衡量個體是否具備健康心理的基本標準是擁有自知能力,並依自身能力及需求、環境對其要求選擇恰當行為,以保證其心理的持續健康發展[1]。由此可見,個體的適應性是其能否得以健康的關鍵因素。為使個體心理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注重對適應性進行培養。

  (二)心理健康的標準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壓力日趨增大,亞健康人群數量在不斷增多,使得罹患心理疾病的潛在人群數量急劇增多。於是,必須加強對現代的心理健康意識的培養,旨在幫助現代人關注自身心理、並及時調整,減少發生疾病的可能,以保持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為使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首先要確定衡量個體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有關專家界定的心理健康標準,分為以下幾點:足夠的安全感、價值感;對其行為適度自省,正確認識自己;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具備客觀、理性的認知能力,有能力面對挫折;清楚瞭解自身需要及適度滿足需要的方法;充分了解自身行為動機及其能力範圍;具備適應社會標準的人格特徵,並可集中精力進行社會勞動;能夠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可以在環境中學習成長;能夠在人際互動中保持獨立個性的同時關愛他人。衡量青少年是否具備健康心理的標準是:智商正常,具備控制及管理情緒的能力,人際交往良好,良好的反應力和行為能力,具備與實際年齡相符的心理成熟度,自控性良好,人格特徵符合社會標準,有自信,耐受力佳。

  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特點及現狀

  (一)處於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1.較強的獨立意識。處於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處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是形成其社會適應性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有強烈的意願接觸社會並形成獨立個體。

  2.探索慾望強烈。該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易受周圍環境影響。所以,教育者進行引導時要充分考慮到其特點,促進各種優良品質的發展,如積極主動、樂於學習思考、勇敢等,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形成健康的人格。

  3.對性的好奇與困惑。中職學生身體發育迅速,性發育也日趨成熟。但目前性教育的落後會導致他們對性存在認識不足。所以,教育者要透過引導幫助其瞭解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具體說來,教育者要依學生自身特點及其環境背景,進行適當引導,使其能夠擁有正確的性道德意識,並致力豐富青少年課外文化生活、培養健康的興趣等。

  (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總體焦慮。總體看來,中職學生焦慮程度不太高。首先,二年級學生焦慮值最低。原因是:一年級新生剛剛進入中職,需要花費精力適應學習環境及生活環境;三年級學生即將面對社會生活,有較大壓力;其次,女生焦慮值更高。她們在處理寢室關係、人際關係中存在適應不良;再次,城鎮學生焦慮值更高。不同於農村學生,他們有著更大就業壓力,不然難以維持生存;最後,單親家庭的學生壓力值更高。

  2.學習焦慮。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障礙,原因有:第一,基礎薄弱導致接受知識能力差;第二,因以往成績差導致自信心不足;第三,自身學習興趣差和課程枯燥導致厭學;第四,被迫選擇中職或對前途悲觀導致學習動機不強;第五,因玩遊戲等其他活動干擾學習。

  3.人際焦慮。一些中職學生存在人際焦慮,原因是:第一,因其在心理上有強烈願望發展人際交往能力,並希望得到別人認同、獲得安全感。但集體生活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行為習慣、生活背景等多方面存在差異,使得不善於交往的學生易與他人缺少交流,造成人際焦慮;第二,中職學生的自主性強,若缺乏良好的人際交流易導致封閉;第三,缺乏交往能力。學生若認識到人際交往是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有強烈的交往動機卻不知如何行動,更易導致交往受挫及社交恐懼的發生。

  4.自責傾向。如果個體遇到一些挫折,往往歸責於自己,產生恐懼情緒,即具有自責傾向。一些中職學生的自責傾向表現在:因成績差覺得愧對於家長,甚至認為什麼都做不好、價值感差等。一些調查顯示,城鎮學生因與同學相比落差大易導致自責;一些單親學生因現實情況與迫切獨立報答父母願望間的落差大自責強烈。

  5.過敏傾向。一些中職學生會出現過敏傾向,即對聲音過於敏感、恐懼親人得病和死亡等。原因在於:中職學生因就讀學校與普通高中的差距易導致自我評價低,自我否定強,甚至自暴自棄,造成明顯的過敏傾向[7]。

  6.身體症狀。部分中職學生會因焦慮出現心跳加快、頭暈或因長期焦慮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等症狀,或對身體過分擔心。身體症狀發生的原因在於學生存在多方面心理焦慮,此處不再過多分析。綜上所述,一些中職學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影響了他們的人格及社會適應性的發展。必須採取措施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減少問題發生機率並在出現後協助解決。

  三、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首先,要足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困難程度。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問題呈逐漸增多趨勢,但在開展健康教育上卻存在著很多難題,比如學校重視度差、資金投入少等。必須要對現狀加以改善。其次,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中職學生順利成長。機關政府要採取措施建立良好社會文化環境,利於青少年發展。同時,學校也要在此方面足夠重視。

  (二)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業性首先,要改變觀念,加大投入提高該工作的專業性。校方領導應該充分了解到對學生心理問題展開教育有利於提高學生素質,並切實支援該工作的開展。心理老師應該學習專業的心理知識,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充分了解並以現代心理教育理念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中職學校也要採取措施對心理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能力。其次,透過各種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幾方面:

  1.設定心理教育課。為 使學生對 心理學知識充分 瞭解,形成良好的心理學思維能力、並能夠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學校應該設定專門的心理課程進行心理教育。課程的設定要符合心理教育大綱要求,並由專門的心理老師進行授課。中職學生的心理教育需要重點關注對新生的入學輔導、2 年級生的人際互動輔導和 3 年級生的就業輔導。

  2.其他課程的設定應輔助心理教育開展。其他課程的設定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涉獵。要設定關注點,有:創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倡良好班風使學生的動力增強、提高交往能力等。

  3.組織各項活動。中職學校應該在課外開展多種活動,透過多彩的形式培養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具體活動應依學生心理特點,以小組活動、社會實踐等各種方式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拓展,培養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和高尚的情操。

  4.運用網路技術開展教育。網際網路技術已經使全世界發生深刻變革,在當代各領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學習心理知識、進行心理教育,可以超越地域限制、時間限制高效獲取資訊,優勢明顯。很多疑難雜症已透過網際網路上的專業諮詢師獲得瞭解決,透過網路學習心理知識也具相當的便利。

  5.建立學生檔案和心理諮詢室。心理教育應該對每個學生情況都加以瞭解並及時歸檔。同時,為滿足學生及時解決心理疑惑的需求要設立專業的諮詢室。這樣,心理老師可以更方便的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減壓訓練、心理疏導等各項工作的開展,幫助暫時有困擾的學生儘快脫離困境,適應學校生活、更為順利成長。

  (三)家長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是最大的。所以,中職學生的家長應該採取措施支援心理教育的開展。首先,家長要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成長空間,調整為人處事方式、積極關注孩子,與其進行良性溝通,利於孩子的成長;其次,對一些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拒絕上學等現象,校方應當採取辦法,請專家、諮詢師、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家長進行輔導、幫助開展教育,促進孩子的成長髮展。

  (四)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應當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自我教育,主要措施有:

  1.加強對 學生 情商的培養。在一 個人 的社會發展 中,情商的高低決定著其發展是否順利,其重要性大於智商。當今社會的成功人士往往都具備著較高的情商,但不見得擁有很高的智商。所以,在心理教育工作中,加強培養學生情商,使其擁有受人歡迎的性格、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堅定的意志力不僅利於學生學習的開展,還會大大促進其終生的社會發展。中職學生處於心理發展關鍵期,若在這個時候重視情商培養,提高控制及管理情緒的能力,形成良好個性,會對其以後發展有極大促進作用。

  2.組織活動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完善。一個人各項心理能力的成長與發展都要在社會中進行。因此,中職學校要透過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在其中學習、合作、探索、思考、創新等,提升各項素質。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源於學生本身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加之與普高學生的對比、嚴峻就業形勢和對集體生活的不適應導致的自卑、悲觀等情緒發生。若不足夠重視,易引發更大問題,阻礙學生一生髮展,不利於國家建設。所以,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並列舉了各項心理教育的措施。學校應在本文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採取合適方案具體落實。

  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簡析論文 篇10

  【摘要】隨著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由於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還存在著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教學方法陳舊、實踐環節薄弱,師資力量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本文以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為研究物件,論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特點和原則,力爭找到適合我國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體系。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目前,在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學科教學滲透心理輔導;在各種活動中開展心理教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設立跟蹤反饋矯正系統;設立心理信箱,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單獨心理輔導與諮詢;設立家校聯絡制度,形成學校、家庭、社群三方聯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雖然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樣,但是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如在學校開展活動時,經常將心理教育德育化,將性格、情緒問題歸結為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面,各地情況不一等等問題,因此探討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所面臨的心理適應問題是前所未有的,而這些問題只依靠傳統的說教式、單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決不了的。因此,在中職學校改革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應當成為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順應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在生理上進入了青春期。他們的生理成熟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卻遠遠滯後,出現了學生身心發展不一致性的現象,導致了嚴重的心理危機。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健康現狀決定了在這個年齡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與和諧發展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沒有健康的心理,學生的良好品德就很難形成。心理健康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智力協調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和身體的健康和諧發展。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中職學校的課程改革,強調課程要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健康的心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學校具體開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內涵,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

  二、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特點和原則

  (一)課程的特點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有其鮮明的特點。一是,它是中職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並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諸如學習、交往、情緒調適、理想抱負等。學生只有透過自我探索,才會獲得經驗,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二是,強調體驗和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在於解決個體自身心理發展的問題,它需要以個體經驗為載體。這種自我體驗可以透過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營造一定的氛圍來實現。學生從活動中體驗獲取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感悟。三是,以互助、自助為機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的過程,同齡夥伴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間容易理解和溝通。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這種互助可以增進學生對自信、自尊的體驗,從而達到自助。

  (二)課程建設的原則

  一是,全體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學生,他們都是受教育的物件和參與者。課程的設計計劃、組織實施都要著眼於全體學生的發展,考慮到學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問題。二是,差異性原則。中職學生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具有不同的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這些特點與差異,而是要使學生的獨特性、差異性最合適而完美地展示出來,也可以說,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三是,主體性原則。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課程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課程時,要提供舞臺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能理直氣壯的傾訴自己的心聲,表達情感,發表觀點、探索辦法,教師以引導者、協助者的姿態出現。

  三、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種教學活動中

  一是,讓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每週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遵循中職學生身心活動規律,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進行教學設計並實施教學,發掘和利用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促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二是,在德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教育必須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整合,形成一股整體合力,全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三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透過中職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諸如教育性活動、個體性活動、文藝性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來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心理健康課程的開發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要明確理念。這裡的理念指學校的教育哲學、教育宗旨與教育目標。理念的確立,有利於確定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學校特色。其次進行需求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針對中職學生需求來進行的,這樣的校本課程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再次,要考慮到學校的資源條件。包括資訊資源、能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以決定作何種程度的開發。第四,組織與實施。開發課程的目的是實施,學校要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培訓教師,全員參與。最後是評價與改進。教師透過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反映出的情況,不斷反思調整,使其不斷完善,使其得以改進。

  (三)開展研訓一體的教研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研活動,也應該與其他學科類似,由學校教研組組織和安排,一般每週或間周活動一次,內容可以有教材分析、教學方法研究、教學案例討論、公開課或研究課探討、教育理念的學習,形式可以有講座、小組討論、講課、聽課、評課、賽課、參觀等。這樣才能確實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實踐證明,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緊密結合、相互配合,才能更有利地保證整個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家長要和教師溝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社會教育也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學校攜起手來,使學生無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走上社會,都感受到共同的期待和要求,目標一致,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另外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可以舉辦家長學校,設立家庭教育輔導站等,以推動家長和學校教師共同研究教育經驗和規律,普及科學教育知識,提高全民家庭教育水平。總之,要做好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必須要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論知識;將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進行整合;對心理健康知識與中職學生個人認知進行內在的整合;同時要確保實現心理教育課程的綜合化。

  參考文獻:

  [1]胡欽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3(05).

  [2]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7).

  [3]吳建斌.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3).

  [4]俞冬梅.新形勢下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學週刊,2014(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