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小論文

道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小論文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其產生和發展中,勢必對我國民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道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小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在各類民間風俗中我們常能看到道教的影子,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聯絡。道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在民俗節日、神靈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祈求等方面都有所表現。

  [關鍵詞]道教;民俗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的最好呈現形式。魯迅先生在《致許壽裳》一文中提到:“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許多問題可迎刃而解。”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其產生和發展中,勢必對我國民俗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因此在各類民間風俗中我們常能看到道教的影子,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道教對中國民俗文化的影響在民俗節日、神靈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祈求等方面都有所表現。

  一、對民俗節日的影響

  古人對一年中一些特殊的日子做出規定,成為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道教根植於中國文化土壤,在長期發展融合過程中,對中國古代民俗節日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

  在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民俗節日春節中,處處都能見到道教的影響。“京師謂元旦為‘大年初一’,每屆初一,於子初焚香接神,燃爆以致敬。”這其中的“焚香接神”就是受道教的影響。

  以祭灶的習俗為例,農曆臘月廿三過小年,小年為進入春節的開始。民間多於此日夜禮拜灶神,祭灶反映出民眾透過對道教俗神灶神的祭祀,以求達到保佑全家的目的。相傳他是掌管一家生死禍福的,道教裡崇尚此神,是因為灶君司飲食及火。道家一般敬灶時都要上表酬神,有送灶科儀,包括淨灶、祀灶、淨櫥、送灶、迎灶幾個部分的內容,蜡月二十四後灶君回宮,所以又要迎接他下凡回宮,希望能主一家之事,奏善定福。

  民間還有掃除的習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屋”的習俗由來已久。民間臘月二十四為掃除日,又稱“掃塵日”或“掃房日”。民間認為鬼魂到了臘月將離開人間,人們如果不把身體和房屋徹底打掃一下,鬼魂就會躲藏在灰塵當中,這實際上也源於道教。道教傳說人身上附有一個三尸神,他常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的壞話。一次,三尸神密報,人間在詛咒天帝,想謀反天庭。玉帝誤信謠言,令三尸神把各家的罪行書於屋簷下,再讓蜘蛛張網遮掩以作為記號,令王靈官凡遇有記號的滿門斬殺。灶君發覺此事,便讓每戶人家扎個長掃把將蜘蛛網掃掉,將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人間避免了一次殺戮,人們為了感激灶王爺為人們除難消災、賜福張祥,民間掃塵總在送灶後開始,直忙到大年夜。

  二、對民間神靈信仰的影響

  道教在形成過程中曾廣泛地吸收民間的信仰內容,加以改造後納入自己的神靈譜系,成為道教崇拜的尊神或俗神。俗神是指流傳於民間而被道教信奉的神祗。主要有與自然現象相關的自然神,如雷公、風伯等;執掌讀書人命運的`魁星神;專門保護個人、家庭和城鄉公眾安全的守護神,如門神、灶神、土地神、媽祖等;護法神將關帝聖君等。但也有道教尊神直接影響民俗文化的,如三官大帝等。可見道教與民俗相互影響與促進,但是道教更系統化、規範化,從民俗中提煉出來,但又深深影響民俗,而民俗又為道教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對民俗禁忌的影響

  在道教與民間習俗互相滲透的過程中,道教禁忌對民間禁忌習俗的影響,成為民間禮俗的重要內容。根據卿希泰、詹石窗的研究,道教與民間禁忌禮俗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

  以灶神禁忌為例,人們對灶君的崇敬,除了畢恭畢敬的祀奉外,還表現在許多忌諱上。由於對灶王爺既尊重,又畏懼,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反差,便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忌諱來。這些忌諱,主要是灶前什麼東西不能放,什麼話不能說,什麼事不能做:尤其是對女人,禁忌就更多了。在《敬灶全書灶上避忌》中對灶君避忌做了非常詳細的記載。如嚴格規定:“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在灶前小便、吐唾沫;不得在灶前赤身露體;月經未完的婦女不得經過灶前;披頭散髮者不得燒飯做菜;不得將汙髒物送入灶內燃燒”等。人們認為做這些事情,會冒犯灶神或火神。

  事實上,因為道教是從民間發顯,早期的巫術、方術,甚至陰陽五行、老莊哲學、醫學都浸潤其間,成為道教禁忌的一部分。反過來看,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得到相當的重視與信仰,其本身的禁忌無可厚非地也就影響了民間禮俗的內容,從而達到兩者水乳交融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程裕幀,中國文化要略[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3,119-125

  [2]卿希泰,中國道教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257-24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