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思維方式的論文

關於中國的思維方式的論文

  傳說在遠古時期,人類沒有種族區別,相互之間沒有文化差異,相互之間的溝通沒有障礙。有一天所有的人類在一起想建一座可以到達上帝的高塔,於是人類同心協力,高塔一天比一天高聳,後來天神們怕人類真的到達天堂,於是就用魔法讓高塔的每一層的人產生了不同的語言,於是他們沒法在溝通,相互之間所說的語言無法聽懂。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種族,慢慢的就演變出不同國家不同的的民族人種。

  世界上有著兩百多個國家,這兩百多個國家之中,又有著好多的種族或民族。而各個民族之間又有著自己肚子的文化和信仰。她們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便導致了個種族在看待事情的出發點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在這現今60億人之中,中華民族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有著東方人典型的思維。中國的'思維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體思維、直觀思維、類比思維、辨證思維。

  一、整體思維

  所謂整體思維,是指把天地、人、社會看做密切貫通的整體,認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處在一個整體系統中,各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互相依存的聯絡。

  古人在這方面有許多典型的言論,例如儒家的孟子說:“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盡心上》)道家的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我們把“上下與天地同流”跟“萬物與我為一”聯絡起來看子可以知道無論是先秦的儒家還是道家,都是把人與天地萬物看做是一個整體系統的。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現的“一”的含義。例如《易·繫辭傳下》說:“天下之物,貞乎一者也。從根本上看,”一“都是講整體、系統及其貫通的。

  在整體思維上,漢代使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得以完善,對陰陽的對立統一關係,陰陽相互調節維持整體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說明。到宋代,理學的開創者周敦頤著《太極圖說》,上篇講天地,下篇論人,認為天地系統的秩序結構,就是人的行為道德的規範,人的思想、行為與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實現”天——地——人“宇宙大系統的和諧統一。宋代把古代中國整體系統的思維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體和深層的內在聯絡;注重從直觀體驗、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觀思維

  所謂直觀思維,是指在已往經驗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突發地把握事物本質,以及基於這種能力而產生的思維方式。古代整體思維認為,對於宇宙本體,對於”天——地——人“的系統,僅僅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去認知是無法窮盡其奧義的,必須憑藉對於”象“的直覺、頓悟去把握。儒家、道家都主張以直觀為基礎去領悟、把握宇宙、人生。莊子的”乘物以遊心“”遊心於物之初“ 都是講直觀、體悟一切存在的根源與自然執行的規律。

  直覺思維方法的基本特徵之一,是非邏輯性。在現代科學研究中,邏輯證明和實驗的方法都表現了一定的侷限。許多科學家認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覺地把握整體,並且洞察到正確的東西。

  三、類比思維

  類比思維是從”天、地、人“系統整體思維衍生出來的,是指由兩個物件內部屬性關係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擅長的一個領域,表現類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發現說明世界的真理。例如莊子主要依靠比喻和類比來論證哲學問題。

  四 辯證思維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曾經對中國古代光輝的辯證思維加以總結,他說:”當希臘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細地考慮形式邏輯的時候,中國則一直傾向於發展辯證邏輯,與此相應,在希臘人和印度人發展機械原子論的時候,中國人則發展了有機宇宙的哲學。“ 李約瑟所說的這種”辯證邏輯“就是中國思維模式的一個突出內容——辯證思維。所謂辯證思維,就是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方法來認識、分析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

  中國的辯證思維起源較早,老子講”正言若反“,就是說一句話看起來是反面的,其實有深刻的含義。他講”反者道之動“,老子特別強調這個”反“”,這個“反”用黑格爾的名詞說就是“否定性”.中國古代辯證思維有一定的水平,這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優秀遺產。在西方,也有豐富深刻的辨證思維,可是東西方講的重點不一樣,西方特別強調鬥爭,而中國哲學講的辯證思維比較注重對立的統一,注重和諧,認為和諧、對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民族不同,語言不同,這便使得在看待事物,對待問題上的出發點和角度不同,也就是思維方式不同。那麼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西方人的一樣嗎?答案當然是不同了。中國的思維方式

  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我們,應該多和國際進行交流,交往,以便充分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思維方式。從而,學習他們優秀成熟的思維方式來補全我們的思維。我們華人的思維方式有我們獨特的優點,也有缺點。我們應該多學習其他國家人民的優秀的思維方式,改掉我們不好的思維方式。以便使我們的人民更優秀,國家更強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