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開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論文

興趣是開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論文

  興趣是開啟創造性思維的大門

  兒童認知都是從圖畫開始的,兒童沒有圖畫是不可想象的,幾乎任何學科的啟蒙都離不開圖畫,透過圖畫認識字,透過圖畫來學算術,兒童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剛拿起筆就喜歡塗塗畫畫,愛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透過繪畫創作,不僅可以開啟幼兒自由表達思想體驗和情感的大門,還能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自發吸取知識養料的要求,繁重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他們就會在知識的王國中自動地覓取珍寶,樂此不疲。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下學習,觀察力敏銳、記憶力增強、想象力豐富,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學習,表現出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激發孩子們對美術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是美術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把“玩”帶進課堂

  在課堂上“玩”,有人會大吃一驚,在課堂上玩,那還要老師幹什麼?孩子的天性就是會玩,不需要人來教。兒童成長的每個階段都伴隨著遊戲,而且每個階段的遊戲、玩法也各不相同。如五六歲的小孩喜歡搭積木,到了十幾歲時,他不會再喜歡玩積木,而對有挑戰性的遊戲(如賽車、電腦遊戲等)感興趣。我們要讓學生在玩中增長知識;在玩中提高審美能力。不是亂玩,麻目性的玩,我們要有針對性的“玩”,要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的身心、智力發展狀況,有目的的去“玩”,把“玩”帶入到課堂中去,引起同學們的興趣,開拓思維,使課堂氣氛活躍自然。在“玩”中引起興趣,從而增長對事物的瞭解;在“玩”中開拓思維,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去學美術。而不要把美術當作一門臨摹課,也不要把畫畫看成一種負擔,一種技能的訓練。比如,我在上三年級《原色和間色》這一課,三年級的學生對原色和間色根本不懂,如果用舊式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老師講,學生聽,墨守成規老一套。老師講得枯燥、困難,學生不想聽、不理解。所以我就領著學生一起玩一玩,變變戲法,看看間色是怎麼“變”出來的。我先把水彩顏料紅、黃、藍分別盛放在透明的容器中,再拿出三隻空的容器。先讓同學們認識三原色,然後再講什麼是間色及間色是由哪兩種原色調配成的,就拿容器作演示,用兩種原色倒入空的容器中,同學們發現老師象變戲法一樣——顏色變了,也讓讓學生們親手玩一玩,變一變戲法。世上千百種色彩都可以由這三種原色——紅、黃、藍調出來,他們有的感到驚訝;有的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些同學認為老師講錯了。經過他們動手,“玩”明白了三原色和三間色,而且也相信千百種色彩源於紅、黃、藍。這種上課方法簡單,但形式新穎,學生們的興趣很濃,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學會了三原色、三間色,也學會了如何調色。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學習就象遊戲一樣,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讓學生在樂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優勢作用。

  用“眼”發現美

  畫畫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觀察是表現、想象和創造的基礎。沒有深入細緻的觀察,就難以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也就難以創造出理想的作品。在孩子尚未形成健全的邏輯思維之前,透過繪畫創作培養他們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這裡所說的用“眼”是指要用眼去看,學會去觀察。優秀的美術作品擺放在學生面前,“哇!好漂亮!”“真好看”我聽到的往往是稱讚聲,而沒人會說好看在哪兒、為什麼等等。當我們準備畫老房子時,讓孩子們描述老房子時,沉默一片,他們不會觀察老房子的結構,特點。不會看,也就導致孩子的頭腦中沒有這個形象,也就畫不出來。學生們就會抱怨,這沒什麼可畫的,或者乾脆嚷嚷:“畫不來”,逼急了就胡亂畫一下交了作業。畫畫本來是很有趣的事,到了最後竟然成了學生們的一種負擔,繪畫就沒有熱情,更談不上興趣。這就失去了美術課的意義。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自己就要積極地去探索美、發現美,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發掘它們的美,學會去用“眼”發現美,重視視覺形象教學的原理。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用直觀的教具、模型、範圖、錄影等,也可以帶學生去參觀、遊覽,讓學生隻身其中,去發現美,感受美。比如我在上《有趣的昆蟲》這一課時,我為同學們準備了有關昆蟲的錄影。看之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觀察目的與要求。影片以其特有的動感、真實感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老師邊看邊提示學生:“你們看到了哪些昆蟲?”“它們有什麼特徵?”“什麼顏色?”“它喜歡待在什麼地方?”“它們有什麼本領?”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了解昆蟲及學生對昆蟲特殊本領產生好奇。讓學生帶著新鮮感畫畫,這才是最好的作畫狀態。學生們在看和說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輕鬆愉快的獲取了有關昆蟲的知識,抓住了它們的特徵。如果學生看看書上的圖,然後再製作一個“複製”品,學生們既缺乏興趣,又學不到東西,隨便畫一畫,完成任務。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學生的感知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

  學會用“眼”是繪畫中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根本談不上藝術的表現,更談不上創作。在現實中,無論是風景、人物、靜物,都可以作為觀察的物件,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去觀察,加上正確的觀察方法,漸漸的學生就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生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表現慾望。這對學生素材的積累、形象的儲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而且對其它學科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用“腦”大膽想象

  想象,從本質上說來,就是把透過感受把握到的完整形式或是大腦中儲存的現成圖式加以改造、組合、冶煉,重新鑄成全新的意象的過程。富於想象力,有利於收集並獲得廣泛、大量的資訊與知識;想象力還可以開拓思維方法及觀察的視野,換一句話說,想象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帶動創造性和創新能力。近幾年進行的教育改革中,開展的“小主人教育”,加強了素質教育,培養了學生主體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動力,從而促使學生獨立自覺地參與創造活動.幾乎每個孩子都愛想象,兒童對外界新鮮事物產生好奇感,接收能力很強,形象思維能力也很強,小小的腦袋瓜裡充滿了好奇,塑造各種形象,也引發了各種想象。作為一名老師就要鼓勵兒童發揮他們的“想象”,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更要留有足夠的空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特別要啟發學生特有的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擴散思維”,不要附加太多的條條框框,讓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透過美術作品來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富有個性的創造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擴散思維”這不僅可以開發大腦,提高智力,還有助於其他學科的學習。我想這也是素質教育中,美術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吧!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意識。我們只要能充分挖掘出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學生的想象力就會像魚兒一樣在想象的海洋裡自由地跳躍,也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這正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在教學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精神,我在上《橋》這一課時,我問學生:“假如你們是橋樑設計師,你們希望橋有哪些功能?”一下了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他們大膽地設想,“人可以天上行走”“在水裡人也可以行走,而且行走的人們還可以觀賞水裡的魚兒。”“飛機可以在橋上飛行”“橋可以移動、飛行”……學生對橋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在輔導中,我常常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互相啟發等。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絡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開拓思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切忌不能斥責學生,以免挫傷學生求知和想象的積極性。我從不用一種模式束縛兒童的想象力,學生可以表現具體的形象,又可根據材料特點去自由地表現形象顯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學中一定要留有讓學生創造和個性發揮的餘地,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思維活躍,調動他們的創造熱情,使每一節美術課都成為一次創造活動,使每一個作品都能成為體現學生個性的自我實現的過程,啟發他們創造性地構思,創造性地運用材料,使用工具,個性化地表達方式等等。

  美術教學獨特是不可代替的,透過藝術形象的陶冶,使人感情豐富,心靈美好,品格高尚,使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學好美術關鍵是在於如何引起興趣,開拓學生們的思維。這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科學的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方法和程式等等,都需要我們做出艱苦的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