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思想侷限孩子的思維論文

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思想侷限孩子的思維論文

  前言:中國式教育存在著問題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因為國情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轉變這教育體制。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學校過的,所以周圍的環境與老師的教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會對他們產生影響。老師應該幫助孩子思維發散的思考問題,而不是侷限他們。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問法,引來孩子不同的反應。前一個教師將圓形紙比作圓餅,引導孩子操作,孩子思考的結果只有一個,即只能用對摺的方法將圓形紙分成相等兩份。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充分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透過科學有效的提問,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思考,拓展幼兒想象的空間,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發展幼兒的探究能力是實施科學活動的核心價值所在。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的教師也在積極轉變觀念,多方創設條件,引領幼兒積極探究,獲得新知。但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在細小活動環節上行為的轉變還不徹底,會自覺不自覺地回到原來的`老路,說教、包辦的言行還會時不時地出現,就像前一位教師在處理長方形沿對角線對摺是否能將圖形分成相等兩份一樣,本應完全可以讓幼兒透過討論、自主探究解決的問題,硬是變成了教師的演示、說教。珍視孩子的生活經驗,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

  能合作的儘量不讓孩子單打獨鬥

  支援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成果,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精神,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形式,幼兒間的分工協作、討論爭辯、合作交流的學習探討,可以使孩子們在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道路上撞出思維的火花,獲得高於自己原有能力的新資訊,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但一些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時,不管是什麼內容,往往立馬想到的是為幼兒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讓幼兒獨立地進行探究發現,似乎科學探究就是幼兒個體的獨立行為,不習慣也不願意採取小組討論、相互協作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實踐,忽略了合作學習的教育價值。

  總結:在上面強調了孩子思維發散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怎麼才能不約束孩子這種潛力。其實父母在家庭教育時也可以注意對孩子這方面的培養,不要用我們成人的一些定式把他們束縛在籠子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