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教學論文

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教學論文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它要求課堂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促使學生的素質水平、能力水平和語文素養獲得全方位的提高;要求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求教師要轉變評價模式,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進而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以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自主;情感;開放

  多年來的應試教育使得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又或者是學生,他們都認為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單一的知識傳授,就是要保證學生的升學率;而學生的任務也很簡單就是學習,掌握考試需要的知識。單純而簡單的目的已經失去了教育原本的教書育人的理念,這是不符合教育的基本思想的。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貫徹實施下,教師要更新觀念,重新選擇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做好前提性工作。

  一、倡導自主模式,培養探究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於語文教材,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問題:①為什麼吳用安排這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取生辰綱呢?②為了押運成功,楊志也殫精竭慮,絞盡腦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楊志的計謀?③小說的環境分為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請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自主思考,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情感教育,提高語文素養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中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自身的優勢,充分展現語文的魅力,以促使學生透過語文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最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文就以如何藉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親情意識進行簡單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親情。例如,在教學《背影》時,這是一篇字裡行間都充滿著人間至情的.感人篇章。所以,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份深沉的父子之情,在匯入課時,我藉助了劉和剛的那首《父親》將學生引入正文的學習,以烘托學習的氛圍,接著,為了讓學生真正地感受父母無私的愛,在分析完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之後,我組織了一場演講活動,主題是“我的父親母親”,讓每個學生都走上講臺,講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讓學生挖掘自己內心深處對父母的愛,引導學生大膽地說出來,讓父母感受到。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而且還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營造開放環境,開闊學生視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所以說,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而具有活力的。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摒棄以往的那種臨陣磨刀的想法,要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開闊學生的視野。

  下面以一道試題為例進行簡單介紹。如:綿羊下海經商。開理髮店,竟把刺蝟的刺燙捲了,刺蝟大哭;開洗染店,竟把烏鴉的黑色羽毛染白了;開飲食店,竟給狐狸送上青菜,狐狸砸了店牌。任選三個情節中的一個,描寫綿羊的心理及動物間的對話。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沒有對與錯,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符合情理即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個性。

  但是作為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只評價那些寫得突出的、精彩的,或者是那些寫得不符合情理的。這樣會忽略中間的那部分學生,使得這部分學生不知道自己哪裡需要改進,自認為良好的答案卻得不到教師的肯定,這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各個層次的發展,讓學生在教師多樣化的評價中形成融洽的師生關係,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自身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促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綜合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佔國。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J]。快樂閱讀,2011(16)。

  [2]溫亮。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淺談[J]。網路導報:線上教育,2012(17)。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潘祥初級中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