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微課程的設計論文

中學微課程的設計論文

  【摘要】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背景下,微課程理念、適用前景以及微課程教學模式已成為一門新興的教育教學資源,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對微課程的概念進行了簡單的梳理,結合中學數學課程 《求二次函式的值域》進行的微課程專題設計,為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提供一些借鑑.

  【關鍵詞】微課程;微課程設計; 函式的值域

  當今社會,資訊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資訊科技和網路學習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教育領域的巨大變化.這種靈活互動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內容的微型化和碎片化,需求資訊容量相對短小的學習資源,這必然引發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微課程在時間、內容和表現方式上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移動學習的需求,為老師提供了大量的課程資源,是促進學科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研究微課程在學科中的應用將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1.微課程概述

  在這裡筆者認為,微課程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資訊科技”作為載體.微課程需要軟硬體的條件支撐,當下數字化的資訊平臺、多媒體的傳播形式作為微課程的主要媒介,透過微影片呈現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其中包括指令碼設計、音訊、文字、圖片等等;

  (2) “微”作為核心.“微時間”,相對傳統的40或45分鐘一堂課,它強調以5~10 分鐘為宜,“微內容”,將複雜的知識點分解為相對獨立又能成體系的知識碎片,主題突出,內容鮮明,更適合教師的教學需要.

  (3)“針對性強,可達成學習者的發展和個性化學習需要”.微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資源,學生能依據自身學習的條件和需要,理解核心概念和突破難點,是實現學習者個性化學習、自主化學習的需要.

  (4) “生命力”表現在靈活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上,可運用於正式學習或非正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情境模式,充分挖掘課外資源,使學習的廣度進一步延伸.

  2.微課程設計思路和原則

  從傳統的教學設計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微課程的開發流程主要包括選題、設計、指令碼編寫、教學準備、錄製影片、後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傳到網路或平臺等步驟.設計過程中不論形式和方法如何,關鍵要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遵循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精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由於課程的使用物件是教師和學生,課程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絡起來,是為了教學和更好的教學,而不是去驗證推演理論,所以,決定了研發內容一定是教師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能支援學生自主學習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要確保微課程能滿足學習者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學業水平和專業素養.微課程的設計使用是多媒體技術,在綜合利用一些動畫、表格、音影片等方式表達教學內容時,要突顯微課程的“短、小、精”的特點,便於多樣化傳播(網路影片、電腦、手機、微信等),最大化地體現微課程的優勢.

  3.微課程教學的實際應用

  佛山教育局推出的“微課”模式,將原本45分鐘的公開課,濃縮成5至8分鐘,砍去不必要的前奏後奏,僅保留課堂難點熱點精華部分,透過播放的控制解決重難點問題,短短1個月時間內,點選率就已突破5萬人次,在整個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筆者選擇中學數學《求二次函式的`值域》設計微課程,在學情分析和教學重難點分析的基礎上,從知識體系中篩選出核心的知識點構建微課程內容.中學數學《求二次函式》課程,旨在引導獨立觀察分析圖形,探索出求二次函式值域的關鍵是求出函式頂點的座標,那麼如何求頂點座標?這就必須要使學生認識到頂點座標呈現的方式,即圖形、公式和定義表示式,然後透過實踐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對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觀念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於二次函式是函式的重要內容,而求二次函式的值域一直也是函式常考和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如何使學生儘快掌握常見求二次函式的方法和技巧顯得尤為重要,有的學生由於基礎知識不紮實,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畏學”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的產生,有人從“數學知識內容的不同呈現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角度,認為“對於同一內容,不同的呈現方式對學生的幫助存在差異”.並提出“將相對複雜的學習內容進行歸納並採用總結性文字”呈現出簡潔明瞭的規律,比如知道了一般的解題思路和步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也有人從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的角度分析,認為部分教師缺乏對教材知識的多層次的展現,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科知識和概念講解,而忽視教學價值較大的數學方法.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學習習慣存在不同,而本節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求也較高;另一方面是多數學生不能夠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把初中的知識及時轉化為學習本節內容的一個關鍵切入點;再者在目前應試的重壓下,不少教師對本節的知識的作用缺乏深刻認識,僅侷限在會做一些簡單題的層面,沒有很好的從知識對後期學習的關聯性進行深入剖析.從內容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和學生認知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將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更直觀具體的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觀念,在整個過程中,運用“微課程”無疑成為一種很好的途徑和方式.

  處在當下的資訊化時代,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學習資源,為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借鑑,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基礎教育資訊化的發展的一個助推劑.本文從微課程的概念入手,剖析其內涵和特點,提出了一些微課程設計的思路和原則,圍繞學科教學設計微課程.對更好地開發和應用的微課程教學提供了可借鑑的方案,希望能夠促進微課程資源開發與建設的新局面,使微課程教育深入滲透到一線.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資訊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 61一 65.

  [3]吳松年.有效教學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