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化設計下建築設計的論文

最佳化設計下建築設計的論文

  一、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的教學分析

  (一)引用形象教學思維和建築藝術實體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的目的是透過設計方案的最佳化,在確保建築結構安全性和實用性的同時,提高建築的整體美觀性,科學合理地控制和壓縮建築結構的建材使用和工程施工週期,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獲得最大利益的最終目的。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教學服務於市場,也要取之於市場,要引入建築藝術實體和結構最佳化設計的工程例項,“教”與“學”相結合,增加抽象理念的形象教學內容。建築學專業的學生對中國古建築和世界著名建築的造型設計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透過引用這些建築例項,進行建築結構的最佳化設計教學,在講授建築結構力學計算、構件受力、框架結構的同時還能兼顧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進行課堂實踐。例如在講授建築構件的受力時,引用經典的建築形象萬神廟和路易斯康的印度經管學院作為例項。針對兩個建築同樣的穹頂結構,萬神廟利用連續不斷的石牆來承擔穹頂的結構側推力,而印度經管學院建築透過鋼筋混凝土梁結構來抵抗拱的側推力,由於結構的不同,建築形象也截然不同。學生透過耳熟能詳的經典建築形象,由表入裡地分析和探索了建築結構的最佳化設計,帶著發現的樂趣實現了課堂教學,課程吸收效果明顯。

  (二)增強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課程教學的連續性建築結構課程通常為48課時至64課時,持續週期為一個學期,在學期結束後課程內容便很少涉及,課程得不到連續性學習。建築結構設計最佳化是一門凌駕於多門建築課程的綜合學科,要在不同的建築課程中融會貫通,在其他課程中反覆實踐和利用,才能將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這就要求不光要有獨立的建築結構課程和結構專業的教師,其他建築課程和教師在教研中要融入結構最佳化的理念,透過啟發性教學方法,使學生伴隨建築知識的增長提高結構最佳化設計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建築結構設計要求學生對建築的整體和個體構件都充分了解,傳統的板報式講授並不能直觀地反映建築構件例項的三維立體形象,學生和老師都應鼓勵使用三維立體的軟體設計建築模型,提供設計作品的感官性的同時可以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比如教師透過模型構件的軟體設計立體的建築模型,建築的框架結構、構件受力情況和施工方法等都可以透過多媒體技術形象地呈現在大螢幕上,啟發學生進行構件最佳化設計的.靈感。老師和同學也可以透過計算機軟體的互動作用,進行構件的交流和整體結構最佳化的探討。學生可以透過軟體完成教學作業,較徒手繪圖簡捷省力。新媒體技術能夠很好的引發學生的課堂興奮,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教師要掌握好重難點,合理分配計算機教學和傳統板報式教學的課時。

  二、結語

  建築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離不開教學模式的創新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建築結構設計考核側重於構件力學計算,而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的應用偏向於建築設計的整體設計最佳化,考核方式並不能滿足教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建築設計專業學生力學計算能力薄弱,傳統的考核方法只能讓學生死記公式,而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行橫向縱向的學習。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課程的教研組要創新考試內容,改革考核形式,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考試內容。考核成績要結合閉卷成績、平時出勤、課堂作業等情況綜合測評,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建築設計應用型人才。

  作者:朱曉麗 張傑 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