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6篇)

2022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6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1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在9月1日晚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題是“中華驕傲”,與以往相同,以篇章的形式分成了五節“課”,它們分別是: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與絲綢新路,從多角度反映了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而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字以溯源”。

  漢字是中華人民的驕傲,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五千年前,勤勞勇敢的華夏人民創造了甲骨文,這之後的千百年來,我們逐漸將書寫材料由甲骨換為竹簡,字型由甲骨文變為篆體,金文……直到今天,我們將正楷字寫在紙上,中華人民都在不斷地運用智慧將漢字的書寫變難為易。各個時代的人都用不同樣式的漢字在歷史的卷軸上留下了無數璀璨的篇章。

  中華漢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唯一能夠將字型本身的美感發展成一門藝術形式的文字。端莊的正楷,不羈的狂草,還有流暢的行書……漫長的歲月裡,不只有王羲之的《蘭亭序》能夠充分的展現漢字的魅力,還有數不清的書法家出神入化的書寫將漢字變得栩栩如生。歷史上的許多書法名篇無不龍飛鳳舞,行雲流水,許多人都會為之瘋狂。

  漢字並不只是一種文字那麼簡單,它是一門可以令人陶醉其中的藝術。漢字方塊字的字型是世間獨一無二的。當你在書寫時,漢字彷彿是一個個富有靈性的小精靈在方格間跳動,又像是汩汩的溪流從筆尖流過……漢字的生動形象是其他字母文字無法比擬的。“山”這個字,只有簡單的三筆,但它卻將山巒起伏的壯闊情景完美的表現了出來。山峰陡峭的模樣,峰與峰之間的山溝,不正與山的字形相同嗎?它不僅展現了自然景觀,簡單的字形同時又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漢字除了擁有優美的字形,每個漢字豐富的字義也令人難以捉摸。一個表面十分簡單的字,它可能會有多姿多彩的意義。王寧教授在節目中也為我們展示了“正直”二字的演變過程。行不離軌即是正,目不斜視即是直,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而漢字與漢字組成的詞語,成語則更是深奧。漢字就像籠罩了一層面紗,讓我們忍不住地去探索,回味。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從皇帝大戰蚩尤,到周朝建立,再到秦統一全國,到漢朝建立,再到唐宋元明清……就像課題“字以溯源”,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經久不衰,至今仍有著飽滿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我們的驕傲,更是世界之奇蹟!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同時我也懂得了如何熱愛,傳承併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漢字,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為你而自豪!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2

  9月1日,是一個熱鬧的日子。我們揚起青春的笑臉,背起書包,踏進了期盼已久的溫馨的校園。就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裡,中央電視臺在雄偉的八達嶺長城下,舉辦了一場群星璀璨的大型公益晚會《開學第一課》,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

  這開學第一課為什麼選擇“夢想”作為主題?因為,人們意識到,社會要發展要進步,要生活得幸福,必須有夢想,有信仰,有追求。社會上一些社會現象值得深思:比如深圳富士康接連發生的跳樓事件;比如隨著社會價值多元化,功利主義和物質主義現象的盛行,文學作品、影視作品裡,甚至生活裡到處是拜金女、物質女……這些現象孩子們也看到了,而且對他們的影響是很大的。那麼,怎樣讓孩子的未來不走那些悲慘的老路,怎麼樣讓他們感到生活有意義?怎樣幫助孩子們未來的生活變得更有價值,讓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國家更加強盛?樹立美好的夢想和理想,是一把金鑰匙。

  夢想提供了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動力,夢想提供了信念的支撐。有夢就有未來。每一個孩子的夢想聚集起來,就匯成了明天的中國夢。

  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時候一位父親趕回家,想見見女兒,可他看見的卻是一堆沙石。但他並沒有馬上灰心喪氣,而是用他那沾滿灰塵和消瘦的手,挖著沙石。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就在第三天,他挖到了女兒的髮卡,接著又從裡邊拉出了滿頭是泥的女兒周璇。他馬上將女兒洗乾淨,並重新紮好辮子。

  試飛英雄李中華在一次試飛當中飛機突然發生故障,還在漏油,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他本來完全可以棄機跳傘。但李中華為了獲取試飛的資料,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冒險繼續飛行,在險情發生之前,成功著陸,獲取了寶貴的資料。

  他們是靠什麼做到我們正常人眼裡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呢?那就是夢想。這就是夢想,這就是夢想的力量!!那麼,只要有夢想在前面引路,我們就一定能成功!!!小時候,我的夢想很多,如果讓我說,我可以洋洋灑灑的說一通:當科學家、當作家、當軍事家……但絕大多數都是胡吹。因為我認為,夢想沒什麼重要,只是嘴上說說罷了。所以到昨天,我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指引著我,帶動著我前進。但是,當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的態度就轉變了。

  確定夢想的主題後,實現夢想的支點是什麼?應該從哪幾個方面解讀夢想?《開學第一課》提供了“靈丹妙藥”:堅持、協作、探索。就是說,實現夢想需要堅持,需要協作支撐,需要積極探索。對個人來是說,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未來。

  希望廣大的中小學生從小就有夢想,一直能堅持夢想,最後實現夢想,享受擁有夢想的幸福。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3

  9月1日晚上,我和媽媽在家裡收看了CCTV-1播放的《開學第一課》。

  這是《開學第一課》第11期,主題是:創造向未來。授課的第一位嘉賓是電影演員——成龍。他講述了自己在拍電影的過程中多次受傷的經歷。他的全身都受過傷,嚴重時甚至昏迷休克,但他從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向著夢想一次次拼搏靠近。他對我們說:“如果你努力堅持,盡力拼搏,能對得起國家、社會、民族和自己的家人,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老師。他向我們講了他三次考大學的經歷。一開始他的成績並不好,第一次考大學只考了幾分,於是他就一邊種田,一邊複習,準備下一年的考試。第二次考了55分,還是沒有考進自己想要去的大專院校。後來他暫時不種田了,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第三次,終於成功考上北京大學,比他想要達到目標還要高。俞敏洪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三條經驗:

  1、給自己定一個奮鬥目標。

  2、向目標努力。

  3、堅持不懈,永不放棄。

  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看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我要考美國哈佛大學的數學系。那麼我就應該更加認真的學習數學和英語,每天多學多練,堅持努力,不怕困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我要像他們一樣完成我的夢想。

  我最感興趣的實驗是無殼孵化小雞。把保鮮膜放到燒杯裡,作為雞蛋的蛋殼,再把孵化兩天的雞蛋打進燒杯裡,蓋上蓋子,放進孵化箱,經過21天以後,毛茸茸的小雞就會孵化出來了。王源哥哥在現場做了這個實驗。當實驗進行到打雞蛋步驟的時候,他連續打了五六顆雞蛋,都失手了,一次都沒有成功。看得出當時他很鬱悶,想放棄,想讓別人幫他完成這一步。後來,他調整心態,又試了幾遍,最後終於成功了。在他成功打出完整雞蛋的那一刻,同學們都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主持人也和他擊掌慶賀。科學實驗就是這樣,失敗是成功之母。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並不是第一次就能成功的,有時候會經歷成百上千次的失敗,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只有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最後才能成功。

  透過今天的《開學第一課》,我學到: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向著自己的夢想努力,直到成功,那麼我們的祖國就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就像張傑在《少年中國說》裡唱的那樣:“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敢將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衝向未來!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4

  9月1日晚上九點,我準時收看了綜合頻道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顧名思義,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精神文化。主要講了字以溯源、文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和絲綢新路五個主要內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字以溯源。

  節目的佈置是一本敞開的書本,書的下面配置的有座椅,上面坐著聽課的小朋友。“老師”由著名主持人董卿和撒貝南擔任,整場設定像極了正在上課的教室。

  節目中由任嘉倫演唱的《中國話》深深震撼了我。“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這首嘻哈風格的快歌早在以前我就特別喜歡,只是從未思考過歌詞的含義;如今,我終於開始注意到其中的歌詞內容描述。眾所周知,全國大約至少有3000萬的非華裔人士學習漢語,歐美有些學校甚至將中國話列入必修外國語,全世界掀起一片中國熱,作者有感而發寫出這首歌的詞。節目中的那位“漢語叔叔”不惜花光身上所有的錢,花費8年時間建立了漢語網站。從字形到字源,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忍受著病痛的折磨與摧殘,他希望自己能活到稱得上“漢字爺爺”這個稱謂。他的那句話令我深深感動,他說:漢字不僅是中國的漢字,更是世界的漢字。一個國家創造的美是屬於全世界的,這個國家實際上是在為全世界做貢獻。

  漢語早已根深蒂固在中華民族流淌的血液之中,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徵,透過一個個漢字視窗我們可以感受到它其中蘊含的精神文化魅力。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行走在五千年之間,那裡是漢字的進化歷程。追根溯源,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行書、草書,一直到我們現在的楷書,又有多少中外人士為它痴迷?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笑的是,以前的我竟還不懂得文化是什麼。殊不知,語言文字就是最珍貴的精神文化之一。我為我的無知感到慚愧,也決心發奮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好報效祖國。

  最近綜藝節目中興起的人體拼字遊戲和早就形成的繞口令,都在潛移默化中增添了漢字的趣味,人們在玩樂中更是體會到了文字的樂趣。漢字真是趣味無窮。只是,前幾年學生們只顧著鑽研外語,漢語學習甚是薄弱。好在問題及時發現並糾正,教育部對國學成績大大提升,相反,英語成績由高降低。這都是在提醒人們學習外語的同時切勿輕視了漢語,畢竟,漢語是我們的國語,學好本國語言才是重中之重的。

  都說人不能忘本,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文化才是作為國民的根本。只有深入瞭解了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過去,開創未來。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5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又與我們見面了,本期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概述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那些閃耀的明星:漢字,武術、圍棋、詩詞、絲綢之路等閃亮登場,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漢字。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王寧教授自己喜歡漢字,研究漢字從未停歇,她特別希望我們國人能為漢字感到驕傲和自豪。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本次節目中還請來了被稱為“漢字叔叔”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他雖是一個外國人,被漢字的魅力所吸引,他初到中國時,為了學好漢字,就親手製作了許多漢字小卡片,正面寫上漢字和拼音,背面寫上英語,藉此來學習漢字。在他四十歲時,突患重病,差點死掉,這更激發了他對漢字的研究,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漢字,他傾其所有,建了一個漢字網站,將漢字的熱愛發揮到極致。一個外國人都能如此熱愛中國的漢字,更何況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呢。

  中華漢字又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漢字左右工整,既能簡寫,也能寫詳。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漢字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我們的心裡擁有至高無尚的地位,它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的交融,心靈的溝通,使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我們不能將它遺忘,要在我們手裡發揚光大。

  “武以振魂”武術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活化石。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武術是由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的。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武術可以讓我們看到幾千年前祖先們的生活。

  我愛武術,是因為它可以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小時候,電視上總會播一些防身術,而最令我著迷的就是女子防身術:如果遇到壞人,他身材魁梧,憑自己單薄之力,是不可能會打敗他的,所以才會有女子防身術。在壞人向你走近時,抓住他的小拇指,使勁的掰,他便會叫得撕心裂肺的,趁他叫喊時,要麼逃跑,要麼就打電話叫警察來抓他,能自保就可以了。

  我愛武術,是因為它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在疾病多發時,我們要先強身健體,保證自己有著足夠的抗病細胞。小時候由於抵抗力不夠,各種病向我的身體蔓延開來。這時。我便會跟著舅舅一起做太極拳,在不斷地做太極拳和藥的作用下,我的身體就慢慢地有了好轉。

  我愛武術,是因為它可以修身養性。武術是一種極為高深,而又深不可測的極高修養。練武之人說過:“練武之人,用武時,必要三思而後行。”意思就是說:練武的人,動手時,一定要考慮周全了,才可以動手。以前小時候總以為所有人都得聽我的,後來才知道,這個世界是大家的。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000字6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了。我們打開了電腦,開始觀看《開學第一課》。

  聽著TFBOYS動聽的歌聲後,撒貝南老師,董卿老師和何炅老師一齊走上了臺。隨著他們激情四射的開場白,我們開始上第一課了。

  讓我最為之記憶深刻的,那便是第一課了。

  撒貝林老師走上臺,用著娓娓動聽地聲音說:“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胡正先,胡老先生,有請。”

  一位99歲,面色蒼白但卻神采奕奕的老人被一位大約四十幾歲的婦女扶著走上了臺。胡正先首先向觀眾席中點了點頭,用著沉

  重而嘶啞的聲音;“同學們好,我叫胡正先……”

  接著,胡正先老先生介紹了自己。胡老先生是像我們這般年紀開始參軍的,當時的他還沒有槍桿高,所以部隊不要他,但胡老先生並沒有放棄,一直跟著紅軍去長征。

  當他們走到祁山時,紅軍腳裡穿著用稻草編的草鞋走了48天,當然,這種草鞋經不起跋山涉水,往往鞋爛了就補一補,實在穿不了了就打赤腳,在泥沼地裡碰見三稜刺就倒黴了,胡老先生的腳就扎滿了三稜刺,滿腳鮮血,那該多痛呀1相對於現在的我們,豐衣足食,不愁吃穿,是多麼的幸福!

  胡老先生還說,在一個京漢火車站上,他看見兩名同志和一名同志在廝打,那名同志嘴裡好像塞了什麼東西,那兩個人還在拼命的搬開那個人的嘴,那名同志為什麼這麼做呢?胡老先生告訴我們說,那名同志叫蔡威,是名電臺通訊員,原來,他怕密碼本落入敵人手中,可不小心被敵人發現了,為了密碼本不落入敵人手中,必須馬上銷燬,情急之下,他只有撕碎紙張往嘴裡塞好嚥下去,毀了它也不能讓敵人獲得密碼本。多麼勇敢的!胡老先生還說,在甘肅的時候,年輕的他脖子上掛著兩節乾電池,可是在過一個深溝的時候,不小心掉在了溝裡,他在漆黑的夜晚來回的摸索著,他摸到了許多掉落的糧食和裝備,這對當時他們的處境來說,是何等的誘惑呀!!可是他什麼都不要,只要那兩節乾電池。他堅持的摸索著,終於摸到了那兩節乾電池。當時部隊在長征路上,沒有充電的地方,於是胡老和他的戰友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把電池的皮子扒了,在那個鋅皮上撒上鹽,然後放在一個桶子裡面,用鹽水泡上,今天早上泡的到了晚上就可以用了。還有,他們提煉牛油;豬油;充電機發電要用柴油和汽油。他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任何困難都沒有難住他們。

  透過這節課,讓我明白紅軍身上的那種堅韌不拔,信念不移的精神。我們在美好和和平的時代是多麼的不容易。我們要珍惜,要感恩,要努力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