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關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精選15篇)

2022年有關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精選15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1年有關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精選1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

  觀看了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科學創造的意義有了更深的認知,對實現中國夢更加憧憬和期待。

  從人類學會直立行走開始,從人類學會製造並使用工具來幫助自己開始,人類的文明便拉開了帷幕。於是,人類便開始不斷地創新,創新科學技術,創新政治制度,創新文學藝術,創新成為人類文明的助推器。

  科技創新,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便利。

  以書籍的演變史為例。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為克服甲骨文材料不易得的缺點,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竹簡和木牘。為克服竹簡木牘笨重的缺點,春秋末期人們發明了輕便的帛書。絲絹價貴,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用破布漁網樹皮製成既輕且賤的紙,手抄紙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發明雕版印刷術,大大提高了制書效率,降低了書的成本。如今,縮微圖書越發微小易存,整個大英國書館的所有藏書,可儲存在指甲蓋大小的電腦晶片上。

  制度創新,讓我們的社會更進步。

  從早期的收音機、腳踏車、縫紉機,發展為如今的彩電、電腦、汽車等等高科技產品,科學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網路帶來了資訊時代,通訊帶來了便捷溝通,我們在享受這些便利時也面對著科技的挑戰。在科技改變我們物質生活的同時,我們更為看重的應該是科學帶給我們的挑戰與機遇,以及精神追求的改變。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棄家庭乃至生命於不顧,追求探索著真理。楚國的屈原,漢代的蘇軾,唐代的杜甫,宋代的岳飛、陸游,清代的林則徐,無一不是以國家責任為重的典範。中華民族正是由這些脊樑支撐著,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會不斷地發展和創新,我們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2

  《開學第一課》在宏偉壯觀的長城腳下開講,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新中國成立60年這一時間節點上,進行愛的教育、愛國的教育,要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更要面向未來。《開學第一課》以"愛,讓中國更美麗”為口號,融入演講與互動,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變成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晚會共分四個篇章:"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愛是承擔"、"愛是榮耀"。透過這四個篇章,啟示愛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同學、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只有付出、傳遞“小愛”才能匯聚成榮耀祖國的“大愛”。

  開場:愛是什麼?《開學第一課》在彭xx的主題宣傳片《愛是什麼》中抒情開場,細膩描繪出一幅幅也許我們未曾留意卻蘊涵真愛的畫面:“愛是什麼?可能一千個同學會有一千個答案。汶川地震時,愛是媽媽為保護孩子而被壓彎的身軀,是老師讓學生先逃而撐起的生命之門,是戰士們從廢墟里救出孩子時的笑臉,愛,是大家捐贈的每一分錢,是全國共同跳動的一顆心,是天安門廣場上發自內心的吶喊,“中國,加油!”。“愛是臨行前母親密密縫製的棉被,是父老鄉親牽掛的眼神,是回望故鄉時對家鄉一草一木的眷念。”“愛是戰友們執行任務時流淌的汗水,是提振信心時嘹亮的歌聲,是在平凡崗位上,踏踏實實盡職盡責的堅守。”緊接著,鋼琴女孩李木子清脆的童聲“我愛你中國”劃破了長城上的夜空,與西—藏、雲南、蒙古大草原、四川地震災區等少數民族的孩子們齊聲同唱一首歌,用不同民族的語言訴說出相同的“我愛你,中國!”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3

  在9月1日,這一天,我們雖然沒有去上學,但是距離開學還有不到24小時的時間,我們開啟電視,看中央一臺,看《開學第一課》,這一個節目,這一個節目已經連續播出了十一年了,每一年都有一個新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在這個《開學第一課》上,我最敬佩的人是——成龍,他從一開始,就夢想著當演員,他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發奮學武,從一個“跑龍套”——“中國名片”,從一開始當“死屍”群眾演員——主角。他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受過很多傷,還有一次從十五米的樹上掉了下來。但是他依然堅持著。傳達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成龍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夢想,只要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奮鬥,就能實現夢想。

  在後面的節目中,玩兒了一個遊戲,哪的場是用過期了的澱粉與水混合而成的,把它變成了“白洋淀”,讓小朋友或者大人,站在“白洋淀”上,在腿上綁上一個氣球,誰捏爆了對方的氣球,誰就獲勝。站在“白洋淀”上穩、準、狠才能在“白洋淀”上獲勝,否則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陷進去。

  還有一位攝影愛好者——解海龍。他講述了自己與照片的故事,介紹了照片中艱苦的孩子們——“大眼睛”“小禿頭”和“大鼻涕”。如今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了。

  “大眼睛”他們也來到了現場,分別表達了自己對解老師的敬愛。解老師不僅實現了自己的攝影夢想,也用自己的照相機幫助了孩子們。

  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也來到現場,這個c919的最大巡航高度是12100米,最大航程是5555公里,機身長度38。9米,翼展35。8米,有效負荷20。5噸,載客168人,最多可乘坐190人,研製時間2008年,首飛時間2017年5月5日。

  就在最後,又做了一個“無殼孵化小雞”的實驗,王源總是把雞蛋打碎,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創造改變科技,科技改變未來,未來改變自我,只有為了夢想去努力拼搏,努力奮鬥,才能不被未來改變,才能實現夢想。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4

  每年的開學第一天,都有兩億多學生和家長在家裡翹首期盼一堂特別的課,這就是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開學第一課》。今年也不例外,盧老師提醒我們晚上八點節目準時開播,我開心極了,還沒到時間,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開啟電視,等待著開學第一課的精彩播出。

  等啊等,期待已久的開學第一課終於開始了,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第一位出場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成龍大哥,大家是不是都以為成龍大哥一直過得很順利很輝煌呢?我來告訴大家吧,其實不是,你們知道嗎?成龍大哥為了拍電影,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幾乎都受過傷。我真的不敢相信電影裡所有的危險動作都是他自己做的,從不用替身演員,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電影更有真實感。成龍大哥拍攝過數不清的經典電影,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精彩的鏡頭,但是這背後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一次需要拍一個從樹上掉下來的片段,他當時從樹上掉下來耳朵受傷血噴湧出來,直接被送到醫院搶救才保住性命。但是,成龍大哥從來沒被這些傷痛挫折打敗,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那就是“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第二個令我印象很深的人就是謝海龍爺爺了,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深入山村拍了很多貧困孩子渴望學習的照片,有三張是讓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分別是“大眼睛”、“小光頭”和“大鼻涕”。大眼睛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她對知識的渴望,小光頭他本身就相當拮据了但還是把大部分的錢分給了自己的同桌,大鼻涕儘管留著鼻涕還在大聲地朗讀,可見他是多麼地熱愛學習。

  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現在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更應該發奮努力,好好學習,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創作更幸福的未來!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5

  《開學第一課》這檔節目伴著我們成長,每一期都有著不同的主題,每一期都會讓我們有所啟發、有所感悟。在2018年的開學第一課上,透過名人訪談、現場演講、科技展示等,多角度告訴我們要心懷夢想、努力奮鬥、勇於創新,啟迪著我們做一個自信、自立、自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回顧《開學第一課》,以下三個鏡頭讓我難忘。

  鏡頭一:著名的演員成龍透過熒屏為大家講述了他的演藝生涯。成龍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遇到過千千萬萬的坎坷,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無數次的受傷,無數次的堅持,那怕是有生命危險,他依然親歷親為,不言放棄,最後功成名就。成龍老師的這個事蹟無比地生動、形像,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放棄,不懼困難,就一定能夠成功。

  鏡頭二:攝影師解爺爺花了20年時間,走遍了中國,他用手中的照相機拍下了很多珍貴的相片,其中在貴州拍下的幾個貧困山區的孩子:“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這些圖片記錄了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即使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仍然非常投入的學習,透過圖片我彷彿聽到了那朗朗的讀書聲。20多年過去了,他們透過努力學習,都考上了心儀的大學,畢業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生活幸福美滿。這個鏡頭告訴我們:知識改變命運。

  鏡頭三:中國大飛機設計師來到節目現場,講述了他和他的團隊研製大飛機的成功經歷。中國雖然是飛機的生產和銷售大國,但過去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大飛機,為了佔領世界市場,展現國人的智慧,實現中國大飛機夢,科學家們不斷鑽研創新,在極短的時間內研製出了屬於自己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架大飛機——C919。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開拓創新和探索發現,才能成長進步,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我看過《開學第一課》後,感觸很深,這裡的案例啟發著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學習,努力奮鬥,用知識改變命運,要以優異地成績考上高中、大學,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6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後,我對長征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長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過生離死別的悲壯故事,讓老紅軍們刻骨銘心的是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是從生死考驗中錘鍊出的頑強意志。

  在兩萬五千里長徵中,紅軍們克服種種困難,縱橫十一個省份,攻克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餘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兩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不知死了多少人,終於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奇蹟。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但和平發展的天空並非晴空萬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新的戰爭與當年的長征一樣將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

  此時,我感到一種力量,一種因歷史而越發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謝那段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恆的長征精神,讓我們永遠銘記。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7

  老師在剛剛開學時交給我們一個任務,就是一部真人大型節目。叫做《開學第一課》。

  這個節目每一次都會有一個固定的題目,這次的題目是“創造向未來”,大家都應該知道功夫巨星成龍。他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他之前拍戲,幾乎全身都有受過傷,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發現一個道理:“做事和追求夢想一定要去拼搏。”有一個熱愛拍照的伯伯,他拍照並不是普通的欣賞,而是認真分析照片後的原因,他就是解海龍,這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為什麼?他有三個朋友:“大眼睛”、“小光頭”、“大鼻涕”。他們長大之後都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就是因為解海龍和他們當時講的話,才讓他們走向了城市。他們的故事讓我知道,青少年要敢於有夢。

  “不能放棄挑戰自己”這是世界珠心算比賽冠軍王炯金說的。假期的時候,別人在玩耍,她在練習珠心算,才成就了她的現在。

  “知識改變命運”“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我之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這些精神。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8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盼夜盼的開學第一課終於來臨了,伴隨者九月份同學們的一陣歡鬧聲劃破沉睡已久的校園,迎來了新的學期,新的學習氛圍。

  9月1號晚上8點的時候,我迫不及待的開啟電視機早早的等待了新的一年《開學第一課》節目,對於我們青少年學生來說是開學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牢記心中,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精神。

  雖然我已結束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踏進了中學的校門,對於新的學期,面對新的同學、老師們,心裡還是有點害怕。但是我一想到開學一課,它就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勇氣,就好像是我的朋友一樣,在我需要的時候陪伴在身邊。

  對於開學第一課,它教會我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給我更深刻的感受,激勵著我繼續前進的步伐,可謂是越來越堅定不移,更是為了肩負起中小學生的義務與責任。因此,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成為一個能為祖國,為黨貢獻的人,爭取在未來可以做一名警察,為人民效力,同時我希望祖國會越來越好,繁榮且昌盛。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9

  眼看就要開學了,同學老師又可以見面了,相信每個同學都很激動呢!特別是在這特別的時期裡,我們還會迎來了《開學一第課》,這是有意義且好看的教育課,每年的開學第一課可謂是十分的時候受到同學們的歡迎,那麼這次也一定讓大家收穫不少。

  面的新的學期,新的書本,我的心裡更是有一種難以訴說的感受,彷彿一瞬間就長大了不少,特別是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給了我很大感觸,讓我學習了很多新的知識點。那一天晚上,我是跟爸爸一起觀看的,由主持人的慢慢深入介紹,不知不覺,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就結束了,這一刻我陷入了深思,然後媽媽也安靜了。

  說真的,看了這個節目讓我明白了許多,收穫了許多,以及成長了許多,好比一堂人生哲理課。讓我不得不對自己的人生重新思考了一遍又一遍,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的方向又在哪裡呢?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著我,需要努力學習,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同時身為少先隊員,更應該要嚴格要求自身,做好為祖國貢獻的儲備能力,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0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們今天在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今年最新的《開學第一課》。

  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我以前可能不是很瞭解一面五星紅旗對於我們的重要性,那麼現在的我,一定會非常響亮的說,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是我的自豪。現在的我們,生活比以前變得更好了,但是我們不能停止前進,我們需要努力的去奮鬥,努力的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作為新一代祖國未來接班人的的我們,可是要肩負起讓祖國變得更加富強的使命。我們要透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的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祖國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搖籃,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祖國的崛起而驕傲。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少年人來說,要心繫祖國,要熱愛祖國,才以後才能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開學第一課》讓我我深深感覺到了,我們祖國的富強,祖國的強大都是來之不易的,祖國的一切都是需要大家一起珍惜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一起努力讓自己成為祖國未來的合格建設者。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1

  期待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於開播了。

  觀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課外知識。開學第一課中的每個故事,都是非常正能量的,鼓勵著我,不斷的激勵著我要勇敢前進,去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不足,要去改正自己。開學第一課中,他們的精神讓我堅定了自己的內心,做什麼事情都要不怕困難,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最終才有機會成功。還有更重要是讓我意識到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的發展是離不開祖國的,祖國的未來也是離不開我們的。祖國呼喚起青年擔當,時代賦予青年重任。“我與祖國同成長”是我們每個少年人的共同心聲。

  觀看完《開學第一課》後,給我的啟示,不單單是兩小時時長的影片播放,它更像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課,讓我不再迷茫,讓我更加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學習,去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然後讓自己在未來變成更加優秀的人。在以後,要用自身學識與能力去為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2

  今天是9月1日,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這一期的主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講述了很多成功的名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努力奮鬥,最後成功的事蹟。看完之後爸爸問我:“璐璐,看了之後你最喜歡哪個人物呀?”我說:“我喜歡王亞平,因為她對夢想有著勇不放棄地精神,剛開始上大學時,正趕上挑選飛行員,她沒有足夠的勇氣,但是她非常的想去,最後在同學們的支援下,下定決心努力朝著夢想前進,最終她成功了。後來她和她的夥伴們又觀看了航天5號飛船飛向太空的時候,自己越來越想當一名航天員,新的夢想出來了,在王亞平刻苦努力奮鬥下最終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女航天員。我真的很敬佩她,其實我也有個夢想。”“什麼呀?”爸爸問道。“我喜歡唱歌,夢想當一名歌唱家。”“好呀!你可別耍嘴皮子哦!”爸爸笑著對我說。“嗯!”我重重的點了點頭。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向著夢想,我們一定要努力奮鬥,用實際來證明自己,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的。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3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在《開學第一課》的陪伴下,我們不知不覺間已經邁入初二。在相同的教室裡學習,在相同的老師的教導下收穫。我們一步留下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專屬於自己的成長。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它或是平凡,或是遙不可及,但要相信,如果你一直堅定不放棄,即使達不到,也不會像一開始的那樣遙遠。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祖國的發展需要青少年的努力。相比青少年,有些人雖是已經步入退休年齡,卻仍然為祖國效力。2017年首臺國產大型客機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時間的流逝對應的是我們的成長。像是“無殼孵小雞”這個實驗,“加油向未來”節目做了,我們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也會嘗試著去做。這當中,是有人會成功的。難道這不算是時間見證的成長嗎?

  這期的節目中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堅持不懈。舉個很好的例子,直播中,王源的“剝雞蛋殼,使蛋黃完整進入塑膠膜”這個步驟就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一直用語言安慰著自己“希望這是一個幸運的蛋”,儘管這樣也無濟於事。失敗乃成功之母,哪個科學家做實驗又是很順利的就成功的呢?最後王源沮喪的表情帶著些許期待說了一句“再試一次吧”,經過小心翼翼地封膜、扎洞、剝蛋,最終我們一起見證到了他成功的一刻。那一瞬間滑進膜中的蛋黃彷彿帶著欣慰的笑容,看著王源順利“打蛋”後與身旁兩位老師擊掌的情形。

  青春的我們還年少,我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會促使我們對很多新鮮事物的感興程度。而堅持正是支援我們沿著問題探索下去的介質。年少無知,年少輕狂。少年時期的我們應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燃燒青春,才能獲得想要的幸福。

  不負年少。年齡的大小標誌著我們是否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所渴望的知識。還小,甚好。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寧願笑著流淚,也不要哭著後悔。”享一時歡樂,毀一生幸福,值得嗎?

  社會很大,很複雜。可是“社會”一詞的來源就是“群體”。如今,群體中大多數都是像我們一樣的青年人,為了支撐並控制好這個社會群體,我們應盡我們的所能做我們應該做,和想要做的事。

  開學第一課。是啊,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了。

  我們不應該辜負那些看好我們的人,他們很在意我們,而我們,既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去拼搏,又能使他們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4

  我看完“開學第一課”夢想季後的感想,以前我的夢想是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當大領導,讓爸爸媽媽生活得更好,要給爺爺奶奶買大房子,給哥哥買好多書;看完2013年《開學第一課》後,我的夢想改變了,我不想當領導了,我要飛上天,我要當飛行員,也許我的夢想還會變,但是,無論變成什麼,我都知道有夢想才有動力,有夢想就要堅持,只有堅持自己的夢想,夢想才能出彩彩!我要向航天飛行員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吃苦耐勞,拼搏,奮鬥的精神。雖然夢想如星辰,雖遙遠,但只要努力,總有天能觸控得到。相信只要我能堅持下去,我那當飛行員的夢想也不會太遙遠。

  秋季《開學第一課》中學生觀後感15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沖沖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裡。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嚐。”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檔案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征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演講稿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裡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其實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思想彙報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當輕歌曼舞的大款們狂飲“人頭馬”“XO”的時候;當某些達官貴人們大腹便便地剔著牙,瀟灑地鑽進鋥明閃亮的“現代王”“藍鳥王”“公爵王”的時候,當你為酒綠燈紅而意亂神迷,當你美好絢爛的嚮往化為烏有……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那些6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圍繞“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把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帶入21世紀,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形象,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我們的紅軍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他們的骨頭無疑是最硬的。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們的性格無疑是最可寶貴的。在奔向21世紀的長征路上,我們同樣需要這種錚錚鐵骨的精神,同樣需要這種用黃河,用泰山塑造起來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每個中國公民都具備長征的鐵骨精魂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以更新、更美的形象昂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並以此告慰長征路上那20幾萬不屈的英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