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級地理課件(通用7篇)

湘教版八年級地理課件(通用7篇)

  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根據教材特點選用幾種不同才教法結合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帶來湘教版八年級地理課件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遼闊的疆域》是八年級第一章的內容,它是中國地理的基礎章節。僅從教材內容看,它既是學習中國地理的起點,又是聯絡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橋樑。就本節課而言是學生認識中國位置特點的延續和深入。教材透過大量的讀圖活動讓學生獨立獲取知識,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瀕臨的海洋、領海、內海、島嶼、半島及鄰國,知道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2、能力目標

  透過閱讀,查詢地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用圖能力;透過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中國遼闊的疆域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難點和重點

  1、重點:要求學生理解我國地理位置及優越性是本節的重點。

  2、難點: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和課後活動是本節的難點。 (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圖”中查詢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找出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2、討論比較法:在學習我國的優越時,設定課本P3的活動,對比我國與俄羅斯等國位置的比較,從而使學生對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認真閱讀地圖,記憶地理事物空間分佈方法。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地理空間概念。

  3、開展謎語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四、新課講述:

  匯入:用謎語匯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藍色星球浮太空,一隻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現象(中國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優越

  1、半球位置

  我國位於北半球、東半球。

  2、緯度位置

  我國領土,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於北溫帶,沒有寒帶。

  3、海陸位置

  我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活動: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1、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有什麼不同?所說我國緯度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大,有少部分在熱帶,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2、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麼不同?說說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 (圖)

  答: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使我國東部氣候溼潤,又有利於海上的對外交往。

  (二)、 國土遼闊

  1、國土:是指主權國家管轄下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的總稱,通常涉及領土和領海。

  (附圖)我國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主航道匯合處(東經135°),那裡是祖國每天最先迎接太陽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約在凌晨2點20分。

  我國最西端:新疆烏恰縣帕米爾高原上(東經73°),過國境線不遠處是塔吉克的喀拉湖。

  我國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緯4°)這裡是一個隱沒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點距離海面還有17.5米。我國漁民歷來在這裡捕撈作業,海軍與科學考察船經常在這裡巡行和調查。

  我國最北端: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北緯53°)夏至日白晝長達17小時,東至日白晝短至7小時,是全國白晝最長與最短的地方,有“北極村”之稱。

  2、中國的陸地領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羅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國的疆域綿長: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4個。

  4、東臨“四海一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分佈著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

  活動:

  1、閱讀世界政治地圖,按逆時針方向沿我國陸上疆界找出14個鄰國,沿我國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個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

  (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

  3、閱讀下圖,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差異,並解釋原因。

  (三)補充:我國的領海與內海

  領海

  1、領海是指毗連某一國家海岸的水域,這個國家對這些水域實行專有管轄權。世界所有國家領海寬度都是由各國自行確定的,從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國確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不得進入中國的領海和領海上空。

  2、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域。

  3、我國領海及內水的面積為37萬平方千米,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4、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參看教材上的閱讀材料)

  自然地理學上:內海是伸入大陸內部的海,面積不大,僅有狹窄的水道與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

  內海

  政治地理學上:內海是指國家內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以及為陸地所包圍但是入口較狹的海灣和通向海洋的海峽(瓊州海峽是政治地理上的內海)。

  《中國人口》

  一、說教材

  《中國人口》是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第三節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講述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的情況。是中國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識,是學生學好中國地理,尤其是學好我國工業、農業、交通、城市等知識以及分割槽地理知識的基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只有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才能合理佈局工業、農業、交通和城市。因此,學好本節教材,掌握我國人口的分佈概況,將為學好後面各章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 說出我國人口總數,

  2、 運用有關資料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並簡陋分析建國後我國人口增長快的原因。

  3、 學會製作人口增長曲線圖

  4、 運用人口分佈圖說出我國人口分佈概況

  5、 使學生明白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估國策,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出路,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和人口分佈是本節教材的重點,為我國人文地理的學習打基礎。

  如何交換學生分析圖表和動手作圖是本節的難點。本節教材出現了四種類型的圖表:如扇狀統計圖、柱狀統計圖、線狀統計圖、人口密度分佈圖,因此,如何教會分析上述圖表和繪製人口增長曲線圖是本節的難點。

  四、說學情

  經過七年級世界地理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學習,使學生已經具備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佈圖的閱讀能力,這將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八年級的學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視地理課也將使本節課的難點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戰。

  五、說教法、學法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創設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加以點撥。

  六、說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情境創設:第13億個公民誕生的圖片資料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中國人口》的學習

  新課學習:

  活動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體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構成餅狀圖》,中國佔21.2%

  b. 多媒體展示《我國省級行政單位人口數量圖》找出5000萬以上人口大省,9個。

  c. 生活中人口擁擠的畫面:下班的路上、海濱浴場、春運的候車室

  說明:讓學生感受13億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觀地在他們的腦海中建立起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形成為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從而解決了本節的一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活動二 我們來發現:

  我國人口達13億,那麼我國人口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a. 展示 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 公元0年---- 公元2000年的變化狀況,這主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歸納:慢

  較快

  飛速發展(基本國情),解決了教與學的重點。

  b. 師生共同完成建國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的曲線圖,教會學生作人口增長曲線圖,從而突破了教學難度。這個難點的突破體現師生互動、師生合作的教學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國建國後人口增長曲線上進行自主分析,自主發現問題:

  1949-1990 變

  1990-2005 化 變慢,原因:計劃生育

  d. 計劃生育的國策

  說明:整個活動中,主要是學生自主活動,去動手做,去觀察,去發現,不

  僅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也初步樹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口觀、情感態度、價值觀。

  活動三 探討人口分佈的特點

  13億人口在我國有的地區多,有的地區少,分佈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複習:比較中、俄、美、世界。橫向比,我國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級單位的人口密度圖,找出d小大的省區、分佈概況。

  c. 展示人口密度圖 歸納總結:東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過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使由簡---難,由分析、推測---科學證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又突破了教學的另一個重點人口分佈特點。

  課後拓展延伸:探究

  1. 為什麼我國人口東多西少

  2. 我國人口過多帶來了哪些人口問題

  七、說板書

  一、 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 人口多

  2、 人口增長快、原因 國情→國策

  3、 國策:計劃生育

  二、 人口分佈不均:東多西少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地殼是在運動變化中的,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

  2、能透過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觀點。瞭解魏格納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3、練習表達自己的觀點。

  4、嘗試著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

  5、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習慣。

  6、嘗試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評價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變化發展中的,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8、提出問題也是一種貢獻。

  9、理解科學研究既需要大膽的質疑、假設和驗證,還需要有堅韌的毅力和勇於探究的精神。

  10、培養尊重不同意見的胸懷,學習與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

  大陸漂移假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海陸變遷的實證。

  三、教學難點:

  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批判和質疑的思維品質。

  四、教學方法:

  質疑、表達法。

  五、課時安排:

  1個課時。

  六、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由海陸分佈匯入海陸變遷。

  教師引導

  海陸分佈在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嗎?指導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

  學生活動:到講臺前陳述自己的問題。

  教師評價:對每位學生的發言給予恰當的評價,重點在於發掘問題中的創造性思維。

  乘轉:讓我們來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學家它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師講解:重點闡述魏格納的觀察、思考、驗證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透過魏格納探險遇難這一史料,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

  學生活動:尋找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到臺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價:對學生的發言過程和內容進行評價,重點鼓勵其在方法方面的闡述。

  教師引導:由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重點講解由假說到學說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師講述:舉例說明板塊構造學說對火山地震的解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學生活動:學生宣讀自己蒐集的資料,或發表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課後作業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3

  【教學重點】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農業發展。

  【教學難點】

  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分小組,每個小組5~6個同學為宜;部分同學準備事先蒐集好的相關圖片及資訊材料。

  2、教學課件: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圖片資料或錄影資料。

  【教學過程】

  引入:咱們生活在北方地區,對北方地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已經很瞭解了,那麼南方地區在這些方面跟咱們雷同嗎?有誰去過南方地區,跟大家談一談你的所見所聞。

  學生自由發言。

  一、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播放有關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景觀差異的錄影資料。

  教師:從錄影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以及中國地形圖,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區的範圍以及它們之間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板書:1、從地形上

  教師:從地形圖上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於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具體來說,兩個區域在地形上有何差異呢?各有一些什麼地形區?

  學生: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區: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較複雜,主要地形區:西部是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

  板書:2、從氣候上

  教師:從氣候上,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什麼差異?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四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強調:哈爾濱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區,武漢和廣州代表南方地區。

  學生回答,教師糾正、補充

  教師: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北方地區的氣候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而南方地區的氣候特徵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溼潤。

  學生完成教材活動“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地理狀況”

  板書:3、從河流流量上

  引導學生觀察圖“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中的長江和黃河流量過程線圖

  教師:長江和黃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異?為什麼?

  學生討論。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地圖及景觀圖,知道世界主要氣候型別及主要自然景觀的分佈。

  2、能夠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並能分析描述一個地方的氣候特徵。

  二、教學重點:

  瞭解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的分佈、氣候特徵及景觀特徵

  三、教學難點:

  依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判斷其所屬的氣候型別

  四、教學過程:

  (一)由“探索”活動匯入教學

  1、簡單介紹自然景觀

  2、自然環境是由地形、氣候、水紋、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的

  3、由於地形、氣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顯的地區差異

  (二)學生讀世界氣候型別圖,回答汽車拉力賽沿途經過哪些氣候型別

  (三)藉助教材上回幅景觀圖來講解什麼是自然景觀

  (四)讀教材“熱帶氣候型別”圖,說出四種氣候型別

  依據四個地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形圖(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森林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1、一個地區的氣候特徵就應該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描述

  2、不同氣候型別其氣溫和降水的特點不同,形成不同氣候的特點

  3、歸納四種氣候型別的異同點並明確四種氣候型別的主要分佈

  (五)亞熱帶氣候型別

  1、讓學生觀景雅典和上海兩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比較這兩個同屬亞熱帶的氣候型別的異同點

  2、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地中海氣候,這兩種氣候的分佈特徵,這兩種氣候景觀差異和對比

  3、閱讀地中海氣候區的植物經一部加深對地中海氣候型別的理解

  (六)溫帶氣候型別

  1、三種:倫敦、烏蘭巴托和北京的氣溫分別代表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型別。透過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異同。

  2、齊齊哈爾和巴黎分別位於亞歐大陸東西岸且唯獨相當但溫差很大,歸納溫帶海洋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差異。

  (七)寒帶氣候型別

  1、讀圖讀出寒苔原氣候和寒帶冰原氣候分佈地區。

  2、讀卡扎奇耶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描述其代表的寒帶苔原氣候和特點。

  3、東方主要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所代表的寒帶冰原氣候。

  (八)高原、水地氣候,教師透過板書示意圖讓學生了解關於氣候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變化成因。

  (九)教師對全文總結。

  (十)作業:

  1、從統計圖上判斷某地的氣候型別的依據是( )

  2、歐洲、亞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氣候類( )

  3、歐洲西部溫和多雨的氣候受大西洋影響很大,據此可看出其影響因素是( )

  4、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頭都很熱,幾乎天天下雨,這種氣候是( )

  附答案:

  1、氣溫和降水

  2、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水地氣候。

  3、洋流

  4、地形

  5、熱帶雨林氣候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山東農 業在全國的地位,知道主要的農產品其分佈。

  2、分析山東農 產品豐富的原因。

  3、知道山東主要的工 業部門和分佈地區,理解山東工業分佈的差異。

  4、瞭解山東主要的文化旅遊資源的分佈。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的主要農產品和旅遊資源。

  2、教學難點:山東農業和工業的分佈和位置、地形和氣候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為主,演示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組織學生討論發言,介紹自己家鄉主要的農產品和工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家鄉的主要產業和文化資源。

  展示山地主要農產品分佈圖

  學生活動:分 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產,透過閱讀農產品分佈圖,找出山東主要的農產品和分佈地區,討論其分佈和地理條件的關係。

  總結講述:山東的農產值多年居全國首位,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大省,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和禽蛋等居全國首位,其中,糧食集中 分佈在魯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區,經濟作物分佈於山地丘陵地區。著名的蔬菜產地有壽光、蒼山和章丘等。

  板書:一、農業生產與名優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壽光、蒼山、章丘

  引申:山東農業發達,農產品產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優越,回憶前面內容,討論山東的氣候,地形和海陸位置對於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得出答案

  展示海爾、浪潮等幾個全國著名品牌。指導學生活動完成下列問題。

  (1)閱讀課本找出山東主要的工業部門。

  (2)瞭解山東工業分佈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東著名品牌所在地。

  (4)結合1 02頁活動,完成相關題目。

  重點講解:山東是全國著名的工業大省,多種工業部門居全國第一位,如黃金、水泥、家電等。但是分佈很不均勻,主要分佈在膠東半島和膠濟、京滬線沿線地區。魯西北和西南地區工業較少。

  板書:二、工業產 生優勢

  1、主要工業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 、建材、食品。

  2、分佈: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展示山東著名旅遊資源和孔子的圖片。

  講解:山東是我國古代文化之鄉,有齊文化和魯文化之分,是聖人的誕生地。其中齊文化 以淄博為主,魯文化以曲阜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學生活動:(1)閱讀課本102頁,瞭解齊魯文化的特點和區別。

  (2)觀察山東主要旅遊資源分佈圖,找出山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補充:一山一水一聖人是山東主打的旅遊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聖人是曲阜孔子的故鄉。

  板書:三、地域文化與旅遊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遊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 海濱。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主 要的工農業和發展和分佈,瞭解了山東的文化特徵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一定要為把家鄉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書設計:

  一、農 業生產與名優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壽光、蒼山、章丘

  二、工業產生優勢

  1、主要工業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建材、食品。

  2、分佈: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三、地域文化與旅遊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遊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海濱。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山東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

  2、討論提出解決的措施。

  3、明確區域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經濟的差異和發展的重點和方向。

  2、教學難點:山東經濟存在差異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 學方法】

  分組討論,自學為主,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回憶上節內容,雖然山 東總體經濟情況居全國前列,但是各地發展很不均勻,今天我們就來了 解山東經濟發展的差異和發展重點與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級市人均GDP圖(2004年)

  學生活動: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後5為的地級市,分析其分佈特點。

  (2)計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從地理位置、資源和基礎等方面討論山東各地 經濟差異的原因。

  (4)結合本地實際提出縮小差異,加快發展經濟的措施。

  分析:因為山東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資源分佈也不均衡,基礎條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東的西部地區,如菏澤、聊城、德州等地經濟發展緩慢,而東部沿海地區,如青島,煙臺,威海經濟發展很快。

  板書:一、區域發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達,西部落後

  講述:山東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今後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希望儘快建成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

  學 生活動:(1 )閱讀課本105頁,瞭解山東經濟發展的目標。

  (2)知道山東區域發 展的重點是 什麼(穩步提高農業,製造業和第三產業。

  (3)瞭解山東交通發展藍圖。

  總 結板書:二、區域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

  1、發展 方向。

  2、發展重點:農業,第三產業,旅遊業,交通運輸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區域經濟的差 異,知道了 各地發展經濟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我們要了解 山東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為把我們家鄉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學習,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設新山東的洪流中。

  板書設計

  一、區域發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達,西部落後

  2、發展措施

  二、區域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

  1、發展方向。

  2、發展重點:農業,第三產業,旅遊業,交通運輸

  八年級地理課件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我國的主要氣候型別及其分佈、特點,運用資料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學生能夠體會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間的聯絡,滲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透過對季風氣候利弊的評價,樹立辯證分析問題的思維,讓學生明白季風氣候不僅是一種資源,也是災害性天氣的禍首,樹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及其影響。

  2.教學難點: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學策略

  根據課標要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並分析地圖。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論聯絡實際,逐步形成區域地理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繪製中國輪廓地圖備用。

  五、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讀“中國氣候型別的分佈圖”,瞭解我國的氣候型別,知道各型別的特徵

  教師:由於我國不同地方氣溫和降水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將其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國複雜多樣的氣候。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學習我國複雜多樣的氣候。請同學們回答PPT上的問題。

  1.我國有哪幾種氣候型別?

  2.根據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總結氣候特徵,識別氣候型別。

  學生回答預設

  1.學生讀圖分析,我國一共有五種氣候型別: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要判斷是哪種氣候型別,得先看它們的氣候特點。

  ——第一張圖,夏季最高氣溫7℃左右,冬季最低氣溫接近-20℃,降水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全年低溫,降水集中在夏季。應該屬於高原山地氣候,對應圖上的五道梁。這種氣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我國眾多高大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使得我國氣候更為豐富多彩,比如橫斷山脈南麓,從山腳到山頂出現這樣的變化,被稱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張圖,夏季最高氣溫超過30℃,冬季最低氣溫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冬冷夏熱,年溫差大,全年降水較少。應該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圖上的吐魯番。

  ——第三張圖,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溼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漠河。

  ——第四張圖,全年高溫,分旱雨(乾溼)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對應海口。

  【設計意圖:深化讀圖能力。】

  教師: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氣候型別複雜多樣。請大家思考,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展示我國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溫度差異)

  學生回答預設:我國南北跨緯度大,冬季南北溫差較大,形成了不一樣的溫度帶。

  教師:請大家思考還有沒有別的因素會影響氣溫?

  學生回答預設:我國地形複雜多樣,不同區域的氣溫差異較大,導致氣候不同。

  教師:剛才大家總結了自然因素對我國氣候的影響,此外,季風對我國氣候的影響也非常大。(展示阿拉伯半島與長江以南地區位置與景觀比較)同在北迴歸線上,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佈,而我國江南地區卻是山清水秀,被稱為“迴歸沙漠帶上的綠洲”。請大家思考為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我國長江以南地區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使長江以南成為“迴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教師:是的,我國東部地區受季風影響,廣泛分佈著三種季風氣候,構成了我國氣候的另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區域。請大家回顧一下我國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特點(展示ppt上季風性質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風氣候顯著還表現在氣溫上。(展示廣州、上海、北京氣候特徵圖)請大家讀這三個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觀察這三個城市所代表的三種氣候,找出它們共同的特點——雨熱同期,這一特點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所以我國的季風氣候區也是重要的農業區。

  【設計意圖:密切聯絡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加深理解。】

  章節梳理歸納

  教師:下面我們來總結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我國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是受到 因素的影響?(學生:緯度)

  我國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是受到 的影響(學生:海陸位置/季風),高原山地氣候區出現垂直分異的現象是受到 (學生:地形因素)的影響。

  受這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氣候複雜多樣;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季風氣候顯著。

  六、教學反思

  《氣候》一節內容是學生在八年級的重要課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內容和課標要求來看,既回顧、承接了七年級學過的知識,又有拓展、延伸並進行綜合應用的部分。本節的學習加強了對區域內自然環境差異的理解。因此,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對學生綜合地理思維的培養,比如,在本節內容中強調的緯度位置與溫度帶、海陸位置與降水、氣候與季風等的關聯性,雖然相關的知識學生在之前已經學過或者作為常識已經瞭解了,但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鍛鍊,這就是地理思維的養成過程。

  本節課的教案,我認為,要想在八年級時抓住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就要在深度、理論與現實的聯絡上做文章,要讓學生透過課堂能夠體會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將生活中遇到的現象與地理原理結合起來,賦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