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溶解度課件

初三化學溶解度課件

  初三化學溶解度課件

  一、正確理解溶解度曲線的涵義

  溶解度曲線就是在直角座標系中,用來描述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曲線。根據溶解度曲線可進行溶液的配製,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以及進行物質結晶或溶解的計算。 

  ① 曲線上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該物質的溶解度。如:下圖中a表示 A物質在t1℃時溶解度為m1g。

  曲線上方的點:表示在對應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繼續溶解的溶質。如:圖中b表示在t1℃時,A的飽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質。

  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在對應溫度下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如:

  圖中C表示在t1℃時,A的不飽和溶液中,還需要加入(m1-m3)gA物質才達到飽和。

  ②曲線交點:表示在對應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相同。如圖中d表示在t2℃,A、B兩物質的溶解度都為m4g。 2、線

  如圖中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增大,A曲線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數固體物質:

  圖中B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大,B曲線為“緩升型”,

  如NaCl等少數固體物質。

  圖中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C曲線為“下降型”,如氣體及Ca(OH)2等極少數固體物質。

  二、掌握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1. 溶解度曲線上的每一點,代表著某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並根據物質的溶解度判斷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較在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相對大小。

  3. 根據溶解度曲線的形狀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並根據此情況可以確定從飽和溶液中析出晶體或進行混合物分離提純的方法。例如:某物質的溶解度曲線“陡”,表明該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提純或分離該物質時適合採用降溫結晶法。某物質溶解度曲線“平緩”,提純或分離該物質時適合採用蒸發溶劑法。

  4. 從溶解度曲線上的交點,可以判斷哪些物質在該點所示的溫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線可以確定一定質量的某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時析出晶體的質量。

  溶解度/g

  溶解度/g

  mmmm21t/℃

  溶解度曲線專題練習

  1. 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度A.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2℃,仍是飽和溶液 B.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時,甲和乙各30g分別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時,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飽和溶液

  2. 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從圖中可獲得的資訊是 A.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質量的a、b溶解時放出熱量相同 C.升高溫度,可使a或b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D.將相同質量的a、b分別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相同

  3.右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於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飽和溶液降溫可變成飽和溶液 C.20o

  C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D.50oC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40%

  4. 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的溶解度大於a的溶解度

  B.t1℃時,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恆溫蒸發等質量的水, 析出晶體的質量一定相等

  C.將t2℃時的b的不飽和溶液降溫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飽 和溶 液 D.t2℃時,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小於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5.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的溶解度大於b的溶解度

  B.在20℃時,a、b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屬於易溶物質

  6.t2℃時往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先後加入a g M和a g N(兩種物質溶解時影響,且溶質仍是M、N),充分攪拌。將混合物的溫度降低到t1℃,下列說法的是

  A.t2℃時,得到M的飽和溶液 B.t2℃時,得到N的不飽和溶液

  C.溫度降低到t1℃時,M、N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得到M、N的不飽和溶液 D.溫度降低到t1℃時,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飽和溶液

  7.右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將a、b、c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係是a>b>c

  B.t2℃時30g物質a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80g溶液 C.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按由小到大的順是b>a=c

  D. 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採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

  8.兩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的溶解度小於a的溶解度

  B.分別將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液降溫至t1℃,肯定都有晶體析出 C.要從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較多的b晶體,通常可採用降溫結 晶的方法

  D.在t2℃時,用a、b兩種固體和水分別配製等質量的兩種物質的飽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體積的水

  9.右圖所示曲線a、b、c分別代表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 ℃時,三種物質溶解度大小的順序是B>C>A B.t2℃時,A和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同

  C.t3℃時,在100g水裡分別加入三種物質各mg,只有b能形成飽和溶液 D.從混有少量C的A物質中提取較純淨的A,最適宜用蒸發溶劑的方法

  10.右圖是a、b、c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的溶解度一定小於a的溶解度

  B.當a中含有少量b時,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 C.透過降低溫度可將c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 D.a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變為不飽和溶液

  11.有關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至t1℃,a有晶體析出,b無晶體析出 D.t3℃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於b物質的溶解度

  12.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現有t1℃時的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將其都升溫至t2℃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溶液為飽和溶液 B.a 溶液中有晶體析出 C.c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D.b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

  13.右圖所示為甲、乙兩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50℃時,取甲、乙兩種物質各50g,分別加人100g水中,使之充分溶解。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上述混合物在20℃時,甲和乙形成溶液的質量相等 B.在0℃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甲小於乙

  C.溫度高於50℃時,甲和乙形成的溶液都變為不飽和溶液

  D.50℃時,將甲、乙兩種物質的混合物分別降溫至20℃,溶液中未溶解晶體的質量相等

  14、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任何溫度下,a的溶解度大於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b的大

  C.t1 ℃至t2 ℃之間b曲線以下區域為a 、b兩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D.對於a與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卻結晶的方法來分離

  15.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均為30

  B.t2℃時,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t2℃時,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7.5%

  16.根據右圖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A. 溫度從t2℃降到t1℃時三種物質析出晶體由多到少的順序為 A>B>C B.t2℃時A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C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小 C.A物質中混有C物質,可以用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A D.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17、幾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右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氯化銨的溶解度最大

  B.隨著溫度升高,硫酸鈉的溶解度不斷增大 C.40℃時硫酸鈉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

  D.把40℃時等質量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 硫酸鈉析出晶體最多

  18.右圖表示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s)隨溫度(t)的變化情況,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的溶解度大於B的溶解度

  B.升高溫度可使A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 C.t3℃時,在100g水中溶解60gA能形成飽和溶液 D.t2℃時,A和B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A.圖中A點表示M、N二種物質在t1℃時均達到飽和

  B.M、N二種飽和溶液,當溫度從t1降至t2時,一定析出相同質量的晶體 C.同處A點的相同質量的M、N二種溶液,當溫度從t1降至t2後,剩餘溶液 的質量分數相等

  D.0℃時,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0、右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由圖示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b物質的溶解度大於c物質的溶解度 B.a物質的溶解度大於c物質的溶解度

  C.a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變為不飽和溶液 D.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變為飽和溶液

  21.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大,B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 B.t℃時,等質量的A、B飽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質量的溶質 C.當溫度大於t℃時,A溶液一定比B溶液濃

  D.B中含有少量A時,用溶解、蒸發、結晶的方法除去B中的A

  22.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

  (1) 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填寫序號,下同)。

  (2) t1℃時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質 量是 g。

  (3) 將t1℃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時, 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小關係是

  (3)右圖是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在t1℃到t2℃之間時,a、b能否配製成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飽和溶液? (填“能”或“不能”)。

  ②把t1℃時a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9、右圖中M、N分別表示二種固體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試根據圖中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1 t2 溫度/℃

  23、20 ℃時,向兩隻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觀察到如圖1所示的現象。20 ℃時,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右圖2中表示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a”或“b”)要使試管中剩餘的甲固體繼續溶解可採用的方法是 。將10 ℃時a的飽和溶液升溫到20 ℃(溶劑不蒸發),其溶質質量分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參考答案:BCCBC CDDAB BDCAD DDDCAD (1)B>C>A;(2)45 ;(4)B>C>A.

  1)20℃時,向兩隻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分別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甲有剩餘固體,一定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乙無剩餘固體,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故答案為:甲;

  (2)由圖1可知:20℃時等質量的水中溶解甲的質量小於乙的質量,說明甲的溶解度小於乙的溶解度;而圖2中20℃時a的溶解度大於b的溶解度,所以表示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b;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試管中剩餘的甲固體繼續溶解可採用增加溶劑或升高溫度的方法; 故答案為:b; 加水(或加熱);

  (3)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不考慮水分的蒸發,將10℃時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20℃,無溶質析出,故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故答案為:不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