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課件(精選8篇)

魯迅《祝福》課件(精選8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課件來輔助教學,編寫課件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課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祝福》課件,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魯迅《祝福》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2、根據情節和人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3、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

  4、訓練學生把握小說主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1.概括小說情節

  2.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列表回顧中學課本中所涉及的魯迅的作品.文集.體裁

  2.關於彷徨及祝福的創作背景

  A.魯迅此時的思想狀況:由吶喊而彷徨

  B.1924年前後的歷史

  辛亥革命1911五四運動1919

  二、小說情節概括

  (一)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課文的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二)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概括祥林嫂的悲劇人生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小說三次寫到“祝福”,在魯鎮人們祝福時,祥林嫂都在做什麼?(此問意在引導學生注意女主人公的際遇的悲慘和不公)

  (二)小說三次寫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麼變化?(此問意在引導學生透過分析女主人公的外貌變化,挖掘其社會根源。)

  (三)討論:(這些討論意在引導學生全面把握祥林嫂性格的多樣性,從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主題的關係上加深對封建禮、教封建思想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該小說的主題。)

  祥林嫂是否有過幸福和滿足?

  祥林嫂是否有過反抗和抗爭?

  婆家憑什麼將她抓回?

  為什麼要捐門檻?

  對她精神打擊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說,祥林嫂之死,魯四叔是首惡,柳媽等是幫兇,你怎樣看?

  造成祥林嫂悲劇的根源是什麼?

  分析要點:封建思想毒害當時社會的人們,封建禮教害人、吃人。

  (四)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勤勞、善良、能幹的勞動婦女,但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摧殘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爺: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捍衛者。

  “我”:思想進步、有同情心,但軟弱的小知識分子。(板書)

  四、佈置作業

  寫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魯迅《祝福》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2.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瞭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勞動婦女低下社會地位和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知識目標: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環境等),小說所表現的具體內容等。

  教學難點

  能力目標:欣賞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教師形成一定的魯迅小說的講課方法思路模式,儘量在對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顯自己的教學個性,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小說教學。甚至發展會寫小說了。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匯入: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出示封例圖片)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本文寫於1924年,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敘述的是辛亥革命後中國農村的黑暗現實。五四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打倒封建禮教”的口號,婦女解放問題也成了這個時期魯迅探索的主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迅的小說《祝福》應運而生。

  二、學生速讀,並思考: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有關祥林嫂的哪些事情?

  三、文字研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板書:情節、人物、環境。

  2.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根據文字逐段落實內容)

  明確:序幕(1—2)魯鎮的年底。

  結局(3—33)祥林嫂帶著“疑惑”死去。

  開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

  發展(54—65)祥林嫂被搶被賣(改嫁)。

  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魯鎮。

  尾聲(112)魯鎮祝福景象和我無奈的感受。

  3.我們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細節等。

  當然從描寫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從描寫的詳略分,有白描和細描。所謂“白描”,主要指的是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辭藻修飾與渲染烘托,而用傳神之筆加於點化,顯得樸實而自然。

  4.要求學生找出文中關於祥林嫂的三處肖像描寫,比較它們的異同,思考其用意。

  (1)明確三處肖像描寫。

  第一處:初到魯鎮。

  “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輕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

  “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

  第二處:再到魯鎮。

  “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處:死前與作者相遇。

  “五年前地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是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

  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明確:

  作者透過肖像描寫首先顯示出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勤勞、樸實、善良、溫順,要求極低,易於滿足。但再到魯鎮時,兩頰和眼睛發生了變化,說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極度悲傷。而第三處則顯示其遭遇悲慘,乞討無路,限於絕境,內心深處受到摧殘,精神麻木,已是瀕於死亡。

  作者正是用了白描手法,在對比中顯示人物的境遇、內心的痛苦和悲哀。

  初到魯鎮時,臉色青黃——生活艱辛,紅潤——青春的活力,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可以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們仍可以看到在她身上還有著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魯鎮時,這種青春活力已經不復存在,兩頰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沒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於表達。而第三處則更顯示了不僅青春活力不在,甚至連生命力都已失去。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三次描寫完全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著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上帶些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的一聲斷喝,第二天“眼睛凹陷下去”,到臨死前地“瞪”著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

  5.祥林嫂到魯鎮的兩次肖像描寫中,都對“白頭繩”有細微而具體的描寫,請分析其深層含義。

  明確:祥林嫂在魯鎮一露面:“頭上扎著白頭繩”,第二次:“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藉此,我們很容易看出她的寡婦身份,表明她是死去的祥林的妻子,這一定位十分重要。頭上的白頭繩,把她的悲劇命運揭示出來了,註定了祥林嫂一生將在這個名分下生活,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錯,可她卻要紮上白頭繩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個災星,被人認為不吉祥。她本來是遵照封建禮教的規矩“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個婆婆不讓她守節,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視她,說她“不乾不淨”。她苦苦蓄錢捐了門檻,可仍然消除不了白頭繩帶給她的災難,帶給她心靈的創傷,這樣一位婦女,活著毫無自主權,死了還要受人唾棄,生得痛苦,死得恐怖——這是一種多麼悲慘的命運啊!這一細節是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的有力控訴。

  6.文字中有哪幾處環境描寫?請找出來自由讀一讀。

  明確:開頭和結尾的祝福場景。(書上畫出)

  祥林嫂死後當晚“冬季日短——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一節。

  祝福前夕柳媽尋祥林嫂開心時,“微雪點點的下來了”。

  7.品讀環境描寫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裡。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試著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明確:

  (1)第一次(1——2):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綠的氣氛。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

  (2)第二次是對祥林嫂死後魯鎮舊曆的年底雪天的描寫。(32段)魯鎮舊曆年底的雪天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祥林嫂死後的淒涼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間議論是反語,表現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舒暢”是激憤之語。這裡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3)第三次(最後一段)景物描寫是由回憶到現實的。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林嫂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是故意虛寫,那些“醉熏熏”蹣跚著的:天地聖眾“哪裡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使得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8.還有那些環境被我們忽視了?

  明確:魯鎮人們對祥林嫂的態度以及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環境。即社會環境。這種環境同樣也顯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這些人是怎樣把祥林嫂往絕路上逼的呢?

  (1)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兩次對僱用祥林嫂的態度是“皺眉“,討厭她是寡婦。祥林嫂被搶走時,他用兩次“可惡”和“然而”來概括。第一次“可惡”的是婆婆搶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麻煩。第一次“然而”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禮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當然。第二次“可惡”是針對衛老婆子,先薦祥林嫂後又合夥劫她,鬧得沸反盈天,有損魯家的體面。第二個“然而”

  找到像祥林嫂這樣比男人還勤快的勞動力是不容易的。從中可以看出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的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他透過“祝福”阻斷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強迫祥林嫂改嫁,說明舊社會勞動婦女沒有人生自由,丈夫死了還得受制於婆婆。繩子一捆,塞在花轎裡,以八十千的價格“賣了”。這實際上是封建思想在支援她的婆婆,祥林嫂的反抗是不應該的,然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的罪名。可見在這個巨大的矛盾中,我們根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應該的,原因很簡單,祥林嫂沒有兒子,也就壓根兒不是賀家的人,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們: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這個矛盾中,我們也看不見祥林嫂的生存空間。

  (3)柳媽。

  柳媽也是一個有著同祥林嫂一樣的舊社會受害者地形象,這從她的外貌中可見一斑。然她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和禮教的毒害至深,相信地獄和報應之類的迷信思想同時秉承“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的禮教思想,她主管願望也是出於愚昧,她認為讓祥林嫂捐門檻是救祥林嫂於苦海,為她贖罪獻策。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之後,四嬸在祭祀時的一句話還是使得祥林嫂陷入了困境,祥林嫂的精神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不但眼睛凹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最終,祥林嫂竟被魯四老爺一腳踢開。柳媽也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個,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淵,更顯示出悲劇之悲了。

  (4)魯鎮上的人們。

  魯鎮上的人們對祥林嫂沒有任何同情,他們一開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劇來滿足一下自己的獵奇心理,等到厭倦了,便對之嘲笑唾棄,表現出一種冷漠厭煩的態度,他們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禮教毒害的人,正是這種思想統治了他們的靈魂,所以他們鄙視祥林嫂,他們的態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們和魯四老爺一起把祥林嫂逼上死路。

  四、問題探究

  (一)小說標題命名為“祝福”的含義。

  明確:

  1.封建勢力透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祝福是封建迷信祭祀活動,但尊卑最為強烈),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透過這個標題,形成強烈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以此為題可突出主題。

  2.“祝福”與人物性格和命運息息相關,是人物命運轉變的契機和背景。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係。

  3.所謂“祝福”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其實像祥林嫂這樣的處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壓迫下的勞動人民哪有福可祝!又豈能祝得來福,以“祝福”為題,有反諷之意。

  (二)“我”在小說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我”對小說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我”在小說中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具有對弱者同情,對封建勢力憎恨,但又無能為力的人。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起著小說線索的作用,同時我又是祥林嫂死的見證人。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魯迅《祝福》課件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學習過程】

  任務一有人說,魯四老爺是殺死祥林嫂的劊子手,你怎麼看,畫出文中描寫魯四老爺的文字,並分析人物形象。

  任務二透過查閱資料、工具書和小組討論,畫出出文中描寫魯四嬸或者柳媽的文字,並分析其中的一個人物形象。

  任務三你認為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麼?小組討論,把結果寫在下面。

  任務四在課文中劃出兩處典型的社會環境描寫,並小組討論其作用。

  任務五討論課文題目為《祝福》的含義。

  【課下作業】

  閱讀全文,請認真思考文中的“我”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性格特點?

  第二課時

  任務一

  ①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長一輩……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後說我“胖了”……之後便大罵其新黨,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②四叔且走而且高聲的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③四叔皺了皺眉,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

  ④“可惡!然而……。”四叔說。

  ⑤四叔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菜,只好自己做,否則,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

  四叔是一個封建衛道士,頑固堅持封建禮教,反對一切變革。因為祥林嫂是寡婦而嫌惡,對祥林嫂的婆家綁架祥林嫂非但不反對,反而表示理解。對祥林嫂失去第二個丈夫毫無同情,反而剝奪她參加祭祀的權利。對祥林嫂的祝福時悲慘死去竟然罵其是“謬種”。他滿口仁義道德,卻毫無人性,正是他從精神上,進而從物質生活上把祥林嫂逼上了絕路。他是殺害祥林嫂的主要兇手。

  任務二

  ①柳媽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的,只肯洗器皿。

  ②“祥林嫂,你又來了。”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說。“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疤,不就是那是撞壞的嗎?”

  ③“你那時,怎麼後來竟依了呢?”

  ④“你呀。我想:這總是你自己願意了,不然……。”

  ⑤“我不信。我不信你這麼大的力氣,真會拗他不過。你後來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說他力氣大。”

  ⑥柳媽的打皺的臉也笑起來,使她蹙縮得像一個核桃;乾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額角,又釘住她的眼。⑦“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秘的說。“再一強,或者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⑧“我想,你不如及早抵當。你到土地廟裡去捐一條門檻,當作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柳媽是一個不殺生的善女人,卻譏笑祥林嫂的再嫁,並用她的鬼神觀念嚴重威脅了祥林嫂的生存信心,導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潰,這反映出迷信的鬼神觀念也是封建禮教的一種形式,無知的柳媽也是運用封建禮教逼死祥林嫂的兇手之一。

  ①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皺眉,將她留下了。

  ②“你是什麼意思,虧你還會再來見我們。”四嬸洗著碗,一見面就憤憤的說,“你自己薦她來,又合夥劫她去,鬧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個什麼樣子?你拿我們家裡開玩笑麼?”

  ③四嬸起初還躊躇,待到聽完她自己的話,眼圈就有些紅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圓籃和鋪蓋到下房去。

  ④“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

  ⑤四嬸慌忙的說。“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

  ⑥四嬸又慌忙的說。“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⑦“祥林嫂怎麼這樣了?倒不如那時不留她。”四嬸有時當面就這樣說,似乎是警告她。

  四嬸和四叔一樣,是封建禮教的忠實維護者。當祥林嫂能幹活時,她利用祥林嫂勞動;當祥林嫂喪夫失子後,本已悲傷異常,四嬸不但沒有安慰,反而和四叔一起,認為祥林嫂是寡婦,不乾淨,不讓她參加祭祀,從而徹底摧垮了祥林嫂的生存願望,把祥林嫂推向了精神崩潰乃至最後死亡的深淵。四嬸和四叔一樣,是用封建禮教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任務三

  (1)封建的政權、族權、父權、神權四大繩索編織成嚴密的網,將祥林嫂捆綁其中,直至窒息而死。婆婆的轉賣,大伯的收屋,使祥林嫂的生活一步步走向深淵。而以魯四老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對寡婦的厭惡,對再嫁寡婦的歧視,則從精神上摧垮了祥林嫂存在的價值。

  (2)另一方面,祥林嫂周圍一大群不覺悟的有名無名的群眾:短工的麻木、魯鎮群眾的奚落、柳媽迷信的精神威脅……他們與祥林嫂同屬受壓迫剝削的勞動者,然而偏偏信奉“三綱五常”,並用統治階級的觀念審視、責備、折磨祥林嫂,使她處於孤立無緣的地步。

  (3)再者,祥林嫂的悲劇還有她自身的原因,她滿足於坐穩了奴隸的地位,出逃、抗婚等反叛行為的背後卻是“從一而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封建道德,她的捐門檻是出自封建父權下的精神恐怖。她始終以封建禮教的是非為是非,正是這種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無情地絞殺了祥林嫂的精神和肉體。

  根本原因是封建禮教的桎梏遍佈祥林嫂生活的角角落落,使她沒有一點生存的空間。

  任務四(略)

  任務五

  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密切聯絡。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為“祝福”就用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為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可見,小說取名為《祝福》具有深刻含義。

  魯迅《祝福》課件 篇4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把握小說情節;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3、把握作者透過祥林嫂這一悲劇人物所揭示的深刻社會主題,理解造成任務悲劇的社會根源。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老師的點撥指導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得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和吃人本質。

  【教學重點】

  體會環境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塑造人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鑑賞小說的能力。

  通讀全文,初步感知全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理清故事脈絡,感知祥林嫂級魯四老爺的形象。

  第二課時:文字探究,分析本文的環境描寫、社會主題。

  第一課時

  一、匯入:

  閱讀文學作品最簡單的目的是“使看不見的被看見”。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其作品即使歷經滄海桑田,仍然使我們看到他那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感受他內心滿心的惆悵和無限的憂情。我們透過他看見了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今天,我們將會透過其筆尖,去認識那位命運多舛痛失愛子的祥林嫂。(板書:祝福)

  二、知人論世

  1、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南腔北調集》、《墳》、《熱風》等十五部。

  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創作出我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繼而寫出《孔乙己》、《藥》等,共十四篇小說編成《吶喊》;接著創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說,編成《彷徨》。魯迅創作小說,°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樣做起小說來》)

  2、《祝福》:選自小說集《彷徨》,是其中最著名的小說,寫於1924年。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科學”,而阻止中國進入民主、科學時代的最大障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遺留下來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婦女則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魯迅選擇婦女題材,是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餘毒。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師生討論、總結)

  1、分析本文的結構脈絡。

  明確:(1)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1—2)

  (2)結局:祥林嫂悽然死去。(3—33)

  (3)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34—35)

  (4)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5)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66—110)

  (6)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111)

  總結:作者運用倒敘手法,回憶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說的整體思路為“現實—過去—現實”。(倒敘作用:把祥林嫂悲慘的結局放在開頭,巧妙地設定了懸念,使讀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題。)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人物形象的?其筆下的這些人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祥林嫂(肖像描寫):

  (1)肖像: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生機旺盛;

  又只是順著眼——安分善良;

  她模樣還周正——相貌端莊;

  手腳都壯大——吃苦耐勞;

  表現:做工卻毫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愛勞動,能勞動,不挑剔;

  變化:食物不論,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易滿足,很容易活下去;

  (2)語言描寫。

  自述阿毛之死(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與自責);與柳媽的對話(加重了她的精神負擔);與“我”的對話(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說明希望徹底破)

  (3)細節描寫。

  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隻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聚焦鏡頭,由大及小,由遠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窮;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還長,下端開了裂,表明其狼狽不堪、身心疲憊、一無所有。)

  總結:在她身上,集中了舊中國農村婦女所有的優秀品質:善良、安分、吃苦、耐勞、易滿足、不挑剔、溫順等品格。

  2、魯四老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魯四老爺就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化身。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魯四爺見了就“皺了皺眉”,“討厭她是一寡婦”,但是見她手腳壯大,勞動力強,還是預設魯四太太留下她。這就暴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貪婪和虛偽。當知道祥林嫂的婆家來搶人時,魯四老爺站在維護封建家長制的立場上,認為“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麼話可說呢”。後來雖然說了句“可惡”,那只是因為不打招呼把人搶走,有傷魯府的體面。祥林嫂第二次到魯家幫工,魯四老爺又“照例皺過眉”,後來之所以還是留下了她,決不是發了善心,而是“鑑於向來僱傭女工之難”,捨不得放棄這個廉價的勞動力。這件事把這個人物卑鄙骯髒的靈魂進一步暴露了出來。對於祥林嫂他一方面用繁重的勞動奴役她,一方面又用禮教的軟刀子從精神上迫害她。他暗中告誡魯四太太,祭祀時不準祥林嫂沾手,“否則,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無疑在精神上宣判了祥林嫂的死刑。等看到從祥林嫂身上再也榨不出一滴油時,就不如一條狗般地將她趕出魯家大院。當他聽到祥林嫂慘死的訊息時非但無半點憐憫之情,反而惡狠狠地罵她:“是一個謬種!”到此,這個封建禮教之徒的猙獰面目就徹底暴露無遺。祥林嫂的死,是對魯四老爺醜惡靈魂的鞭撻,是對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強烈控拆!

  總結: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舊、反動,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五、作業佈置

  嘗試對“我”的形象分析。

  六、板書設計

  祝福

  魯迅

  序幕:祝福與“魯四老爺”

  結局:死去

  倒敘開端:初到魯鎮

  發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與“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對《祝福》的結構與主要人物做了分析,今天,我們將更深入的走進《祝福》世界,去挖掘故事背後的更多精彩。

  二、文字探究

  1、“我”的形象探究。

  明確:我是事件的見證人,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分子。有鮮明的反封建思想,但是卻軟弱無奈、自尋安逸。

  2、分析本文的環境描寫。

  明確:社會環境

  (1)祝福景象;

  (2)祥林嫂所處的社會環境——“鎮上的人們笑容卻冷冷的了”)(“冷冷的”暗示了人們對祥林嫂的集體厭棄。)

  自然環境

  (1)魯四老爺書房的描寫(表現了魯四老爺的虛偽和保守);

  (2)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祥林嫂失去賀老六:春天、傷寒病祥林嫂失去兒子阿毛:春末、狼祥林嫂慘死:在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將至時的祝福晚上(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或者說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個沒有希望,或者說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渲染營造某種氛圍,為後文做鋪墊;烘托人物心理;象徵和暗示人物命運;交代人物活動場所,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三、問題探究

  1、究竟是誰殺害了祥林嫂?

  明確:社會環境:迷信、麻木、愚昧人們思想:頑固、守舊、尊崇理教當時的人:淡漠而無恥總結:封建禮教與迷信。

  2、小說描寫了幾次“祝福”?在小說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祝福2: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3、文章為什麼以“祝福”為題?

  明確:

  (1)全文是以“祝福”為線索展開的,小說源於“祝福”,結於“祝福”;

  (2)“祝福”的景象與祥林嫂的慘死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增強了作品的悲劇色彩,揭示小說的主題。

  四、課文小結

  《祝福》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五、板書設計

  祝福

  魯迅

  社會環境:祝福景象迷信、麻木、愚昧

  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魯四老爺書房春天

  魯迅《祝福》課件 篇5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4、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

  二、重、難點

  著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絡

  三、教學設想

  1、此文長達萬餘字,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通讀全文是不現實的,因此強調預習,以免課堂上出現空對空的情形。

  2、由於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對於今天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所以在課堂開始時有必要讓學生聯絡歷史知識弄清。

  3、文章較長,知識點多,要學的東西也多,容易雜亂,擬從三個方面實施教學

  A、小說的環境描寫

  B、人物性格形象

  C、小說的主題,人物形象的意義

  4、此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不少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甚相同,正好可用來訓練利用上下文推斷詞義的能力

  5、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佈置預習

  1、查詢相關資料,瞭解1924年前後中國社會的狀況

  2、讀2-3遍課文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裡,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

  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這篇小說所寫的人物有幾個,請大致給他們分類

  2、小說採用什麼記敘順序

  3、以什麼為線索

  4、這篇小說的敘述的時間跨度有多大,具體地寫了哪幾個地點,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請找出相關語句

  5、給你感受最深之處是?說一點理由

  6、列出情節提綱

  1、明確:

  祥林嫂

  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

  柳媽

  我

  不需很精確,旨在訓練學生理清人物關係的能力

  2、倒敘

  3、我的見聞感

  4、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魯鎮衛家山賀家墺

  濃縮在舊曆的年底的魯鎮由此輻射

  短篇小說的時空安排

  5、見板書

  四、透過人物描寫分析人物命運與性格

  小說透過塑造祥林嫂這個形象來表現主題,那麼她有怎樣的命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1、簡述她的主要生活經歷

  2、小說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描寫主人公的,文中有幾處突出的肖象描寫,寫出她什麼性格特點,請找出並分析

  "畫眼睛"——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還是畫她的眼睛

  跳讀三次描寫,比較其異同,體會用肖像變化表現人物命運的變化和性格特徵

  第一次

  臉色表黃——生活艱辛

  紅潤——青春的活力

  順著眼——善良、安分、溫順

  第二次

  兩頰消失了血色

  順著眼,眼角上逞帶些淚痕

  眼光沒有先前的那樣精神

  沒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

  第三次

  眼珠間或一輪——長期的嚴重的打擊與折磨,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無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總結:三次肖像描寫表現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

  3、是什麼使她的命運如此悲慘直至死去?而她對自己的命運又採取了怎樣的態度與行為?從其態度和行為可看出其怎樣的性格特徵。

  五、練習

  從文中再找出一此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細節

  六、佈置作業

  熟讀文中關於祝福景象的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七、板書設計

  情節內容順序

  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

  結局祥林嫂突然死去倒敘

  開端初到魯鎮

  發展被賣改嫁

  高潮再到魯鎮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小說的環境描寫

  2、分析小說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小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作者是如何描繪的

  點拔:

  1、關於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

  2、關於環境描寫的型別及要求

  3、文中幾處寫祝福景象,三處祝福景象的描繪目的何在?

  研讀開頭一節

  A舊曆的年底最像年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但地上而且天空中也有近新年的氣息?

  B、將到新年是一種怎樣的氣氛?

  C、四叔與我見面的情景表現什麼?大罵新黨,S在書房裡表現什麼,為什麼不是"留在書房裡"

  2、研讀第一次祝福景象的描寫

  A、此段描寫最突出的是什麼,找關鍵詞

  都沒多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一律忙,如此——如此——也如此,女人,男人

  3、作者描寫魯四老爺的書房有什麼特徵,層如其人,表現了什麼?

  明確總結

  1、沉悶壓抑的氣氛

  2、封建的風俗習慣迷信根深蒂固

  3、保守虛偽反動

  二、研讀"冬季日短"一節

  1、這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

  2、為什麼說祥林嫂是玩物?

  3、如何理解"則無聊生者不生——————"

  明確:渲染社會環境的黑暗與可惡,營造悲涼氣氛,表示我對祥林嫂的同情與憤激

  三、研讀小說的結尾

  這一結尾的作用,與文章其它部分的關係

  點拔A、在結構上B、對於中心的表達上

  明確:

  A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

  B與祥林嫂的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象的預備給魯鎮人們以無限幸福的氣氛形成對比,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

  四、總結性討論

  1、小說為什麼題為祝福,而不是祥林嫂?

  A情節發展與之有關,提供了背景

  B封建勢力透過祝福殺害祥林嫂,她死於祝福中,強烈的對比,增強悲劇性

  2、柳媽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不是兇手之一

  A、奚落祥林嫂的傷痕

  B、同情她卻給她增加了痛苦

  3、我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A:我與魯四老爺

  B:我的說不清

  也許有——自以為慰藉,不忍心增其煩惱

  也未必——意識到增添苦惱,只好吞吐,支吾其辭

  說不清——怕負責任的含混之辭

  我說不清,始終不否定靈魂的有,表現我對幫助祥林嫂擺脫封建迷信毫無力量,甚至沒有勇氣正視祥林嫂提出的問題,我的軟弱性

  具有進步的思想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但卻"軟弱""無能",沒有改良的辦法、

  五、作業

  自選角度,寫一則讀書筆記

  六、教後札記

  魯迅《祝福》課件 篇6

  一、教材簡析

  《祝福》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基礎模組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個單元學習中外小說,小說在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人物、情節、環境是傳統小說的基本要素。學習小說,要著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魯迅先生的《祝福》是現代小說中的精品,當中的人物祥林嫂可以說是現代小說中的經典形象之一,研讀這篇文章,有助於學習小說這種文學樣式,有助於學會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祝福》寫於1924年,後收入作者的第二個小說集《彷徨》,而且是其中的第一篇。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干將之一,他寫了很多具有反封建意義的小說,如學生熟知的《孔已己》。這篇小說把筆端指向了婦女,透過祥林嫂的悲劇一生,深刻地揭露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魯迅的反封建精神,在邁向文明社會的今天,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二、學情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高中學生對小說並不陌生,相對也比較喜歡讀小說,但學生閱讀中關注的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情節,並沒有上升到鑑賞的層面,所以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第一感知入手,從情節出發,讓學生深入小說文字內部,學會人物形象分析,把握文章主題,總結出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原有基礎、現存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根據教材上的單元提示我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瞭解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

  2、學會鑑賞小說,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語言。

  3、認識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而且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師必須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為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我採用以下教法: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講授法——歸納總結,明確要點

  當然,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個好的老師會教學生如何發現真理。教會學生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特別強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新知的思路方法、積極討論交流、思想碰撞的必要,因此,我採用的學法有:

  預習法——自覺閱讀,主動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圈點勾畫法—翻動筆墨,有效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的習慣)

  討論法——積極參與,思想碰撞(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交流碰撞)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五、說教學過程

  考慮到教材和文字特點,再聯絡學生實際,我將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作為重點,將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品味人物語言作為難點,採用多媒體,將本課分三個課時來進行:

  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整體感知。除了完成常規的字、詞外,進行資訊整合、篩選,歸納、概括小說的情節結構。

  第二課時——精讀細讀,重點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探討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等對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影響;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課時——選點探究,品味語言,討論、合作學習,深化對小說主題的把握。

  重點說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

  情節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利於學生對小說的整體把握,利於細節問題的進一步展開。因此,從回顧上節課的情節梳理開始,進入新課的內容,能夠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二、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我採用點撥法,由《孔已己》中作者對孔已己“手”的分析,啟發學生對祥林嫂“眼睛”的關注。然後採用提問法,透過預設問題,讓同學們圈點勾畫出祥林嫂的“肖像要點”(眼睛),進而歸納出小說對祥林嫂的“眼睛”的刻畫。這一個小環節為學生自己課下分析祥林嫂的臉色、服飾,為下面對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的考察,搭建了知識平臺、方法示範。同時,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最後,從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方面來考察,讓學生討論、探究,老師點撥,歸納總結祥林嫂的“三不成”: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的悲劇一生。

  設定話題:魯迅是如何刻畫祥林嫂的?找出描寫她眼睛的句子,看看祥林嫂眼神有怎樣變化?

  1、肖像描寫(眼睛,臉色,服飾等)

  讓學生重點研讀祥林嫂初到魯鎮——再次來到魯鎮——臨終前的肖像描寫極其變化,自己歸納出來。

  第一次來魯鎮

  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年輕,勤勞,樸實,新寡)

  眼睛:順著眼。(善良溫順)

  表現:整天地做,似乎閒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論,力氣不惜。(勤快耐勞)

  變化:她反滿足,口們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要求極低,反襯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第二次來到魯鎮:

  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

  眼睛: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表現:不愛說話的祥林嫂不厭其煩的向周圍人說阿毛的故事。

  臨終前:

  肖像:頭髮已經全白;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

  眼睛: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表現: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空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討論:作者肖像描寫的特點,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效果怎樣?

  肖像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一個特點。魯迅先生說過:“要極節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本文圍繞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畫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從開始時的“順著眼”,到第二次來魯鎮時的“眼角帶著淚痕”,“沒有先前那樣精神”,捐了門檻以後“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嬸一聲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臨死前的“瞪”著眼,“眼珠間或一輪”,都有豐富的內涵。眼睛與其他肖像描寫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絕境的,也是對罪惡的封建社會無聲的控訴。

  2、找出祥林嫂的語言描寫,說說他反映了祥林嫂怎樣的心理?(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人物語言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下的矛盾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恐懼

  3、動作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祭祀時不讓拿東西——受了炮烙似的縮手

  4、其他細節描寫:運用了反覆的描寫手法。

  讓學生討論四次“我真傻”,三次“你放著罷”的表達作用。

  明確:這是寫作手法中的“復筆”技巧,形式特點就像音樂中的三重奏或四重唱,反覆出現,濃重的表現人物命運中的無限悲哀。

  三次“你放著罷”不僅僅是表現四嫂,更是從側面表現祥林嫂的命運已經臨近死亡了,她的精神已經一步步的被扼殺了。

  三、尋找“兇手”—祥林嫂悲劇原因探究

  上一環節圍繞人物形象展開,這一環節則從親人、主人、眾人三類人對祥林嫂的態度方面進行探究,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圈點勾畫讀書、自主探究的方法,透過一系列有內在邏輯的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撥開,透過現象看本質——魯四、四嬸、柳媽、婆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化身),找出祥林嫂“非死不可”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四、佈置作業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透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進而學會借鑑運用。

  課文中作者沒有寫出魯四老爺的肖像,請你透過想象,選擇一個場景,刻畫魯四老爺的肖像,特別是眼睛。字數為200字左右。

  《祝福》反思

  第三單元是小說單元,在教學中,希望學生透過本單元的學習,能把握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的方法,學會歸納小說的主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祝福》是魯迅先生的經典篇目,幾經版本修改,依然保留著,可講的內容非常多。學生對這篇文章也很感興趣,我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講給學生,但由於時間所限,我只能想法子“忍痛割愛”,把教學重難點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勢必要分析祥林嫂的遭遇,串聯起故事情節,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寫;分析魯鎮的眾人形象,則會由“誰該為祥林嫂的死負責”引起,涉及到社會背景,使學生深切體會到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勞動人民的毒害;最後分析“祝福”這一標題的含義,串起文字中環境描寫的作用。這樣安排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完成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現將教學過程中的收穫和不足總結如下∶

  第一、堂氣氛活躍,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這與寬鬆的課堂氛圍離不開,平日裡我就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提自己的見解。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回顧基礎模組上、下冊中小說單元的知識,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知識遷移,並培育按他們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透過“一個日子”“二次微笑”“三樣眼神”“五張賬單”的分析,使學生意識到封建社會的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對祥林嫂的無情壓榨,小說主題呼之慾告。學生感觸深刻,多為祥林嫂的遭遇抱打不平。

  當然,這節課也還有不足之處。

  首先,課堂上有學生提出對文字中第一段,第二段中反覆出現的‘‘沒有大改變’不是很理解,這裡涉及到社會背景-----1911年的辛亥革命,由於我對歷史不太熟悉,導致無法給學生做詳細講解。本來想讓學生用手機上網查詢,當堂解決,但又擔心違犯課堂紀律,最終作罷。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自己仍需努力,打好文史知識的基礎。

  其次,由於內容較多,部分學生預習的不到位,對文字不熟練,分析時為了節省時間只能讓個別學生提示文字內容的位置,比利於下一步學生預習的主動性。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檢收學生的預習效果。

  再次,學完本課後,學生強烈要求觀看電影《祝福》,但由於擔心影片過於老舊,學生不能觀看到最後,破壞學生原本對課文文字的感受,所以沒有安排觀看。但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我,擔心有些多餘,學生己是高二,應該有自己的鑑賞能力,如果他們覺得電影拍的不好,還可乘機讓他們談談哪裡不好,應該如何拍,這樣又是對文字的不理讀。

  總之,教學時間越長,越感覺教學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路漫漫其收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魯迅《祝福》課件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運用敘事學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說敘事藝術的方法。

  2、全面瞭解祥林嫂的悲劇成因。

  3、瞭解魯迅小說人物形象的兩大基本型別(農民、知識分子)的特色和意義。

  教學重點:

  1、教會學生分析小說結構和敘述視角轉換。

  2、教會學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成因,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小說的主題意義。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通讀全文,理清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二課時引入敘述者的概念,並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第三課時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第四課時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1、有沒有悲劇意義;2、悲劇意義是什麼。第五課時概括小說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通讀全文,從整體上把握小說的情節結構,並重點探究“路遇祥林嫂”這一情節的意義。

  教學過程:

  同學們在寒假期間,按照老師的要求,閱讀了老師開列的四本名著之中的兩本(注四本書是《邊城》《圍城》《魯迅小說集》《契訶夫小說集》),並且認真的撰寫了讀書筆記,老師對你們的表現十分滿意。我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閱讀魯迅小說集的佔全班同學的七成,在讀書筆記中,很多同學都說,自己深切的體會到了魯迅為了拯救國民靈魂而不息吶喊,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以及他胸中深廣的憂憤,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無悔的熱愛。今天我們將隨著魯迅的文字,回到20世紀初陰冷灰暗的魯鎮,去關注一個平常的農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板書課題。

  教師朗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弄清字詞讀音,感知整體情節,明確小說結構。

  朗讀完畢。

  提問:這篇小說寫了什麼事?

  回答:寫了“我”回到魯鎮路遇淪為乞丐的祥林嫂,緊接著得悉她的死訊,回憶她的生平。

  提問:小說寫了“我”回魯鎮一共幾天的事?

  回答:三天。文中有明確交待:“我是正在這一夜回到我的故鄉魯鎮的”“第二天我起得很遲”“第三天也照樣”。

  提問:這三天的事都按照順序來寫的嗎?作者的心情是怎麼變化的?

  回答:不是,運用了倒敘的方式。

  如圖:

  時間:第一天、第二天

  事件:回魯鎮,與四叔話不投機、拜親訪友,單調乏味

  第三天、回憶昨天遇見祥林嫂的事,忐忑不安;(傍晚)驚聞噩耗,負疚;(入夜)漸漸舒暢,回憶生平、(夜闌)被爆竹驚醒,懶散舒適。

  提問:為什麼要把第二天遇見祥林嫂並且與之對話的事放在第三天來寫?為什麼作者要安排“我”與祥林嫂見上最後一面?見不見面都不會影響祥林嫂的命運發展,因為祥林嫂精神不正常,而且沒有職業,以乞討為生,她的結局只能是死。凍、餓、病隨時可能結束她的生命。為什麼“我”要和祥林嫂見上最後一面?請同學們討論交流。

  回答:1、放在第三天來寫,就與得悉祥林嫂的死訊這件事連得比較近,可以突出作者的心緒不寧。對祥林嫂發問的預感不祥,對自己所作回答的忐忑不安,和祥林嫂的噩耗相照應,同時又表現了“我”的驚慌失措。

  2、這次對話,安排在祥林嫂臨終之前,深入地剖析了走向絕路的祥林嫂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因此對祥林嫂的性格刻畫就不再是浮於表面,而是具有了心理分析的深度。另外,這次對話,也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性格特點。

  提問:這種類似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請同學們思考之後,下一節課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敘述者的概念,並重點研究該小說中敘述者身份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上一節課我留下了一個問題,這種知識分子和農民的對話在同學們學過的魯迅作品中有沒有?

  回答:有,在《故鄉》當中,魯迅和昔日玩伴閏土的對話。只不過這種對話沒有辦法進行下去,因為閏土喊“我”老爺,讓“我”感到兩個人之間存在的厚障壁。但是當閏土把香爐運回家時,“我”最後的評論是“閏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茫遠罷了”,表示了對閏土的同情和理解。《故鄉》中的.這個知識分子形象是迷惘又堅決的,是謙虛又自省的,決不是自以為是,自高自大的。《祝福》中的“我”顯得更加軟弱、動搖。

  提問:在《祝福》《故鄉》,都出現了一個重要人物:我。“我”是不是魯迅先生本人呢?

  回答:不是。

  明確:“我”是敘述者,“魯迅”是作者,兩個概念必須區分清楚。敘述者是在小說中敘述故事的人。小說常用的敘述角度是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極少數情況下出現了第二人稱。在第一人稱的敘述作品中,敘述者和作者的區別往往比較明顯。

  提問:能不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呢?

  回答:在《孔乙己》中,“我”是咸亨酒店的一個小酒保,而不是魯迅先生本人。

  在《最後一課》中,“我”是小弗朗士,而不是作者都德。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約瑟甫·達勿朗詩是一個家庭並不富裕,但有著豐富的同情心的青年。

  明確:這篇文章的“我”也是一個知識分子,不是魯迅本人。我們學習一篇小說不僅僅要明確作者安排了哪一個敘述者去到前臺講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作者為什麼安排這個角色去敘述,這樣做有什麼重要作用,只有這樣,以後在欣賞和創作敘事作品時,自覺地運用這種思維,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問:這個知識分子具有哪些特點呢?為什麼讓“我”來敘述一個故事,而不是直接用第三人稱方式敘述呢?

  回答:“我”的特點:

  1、思想進步,表現在與魯四老爺的話不投機,憎惡魯四老爺。

  2、有同情心,表現在擔心祥林嫂有什麼不好的事,得悉死訊時的驚慌。

  3、軟弱,退縮,圓滑世故。在“我”回答時的惶惑不安、搖擺不定之中,我們能看出一個知識分子的軟弱和退縮。

  小說結尾,“我”在祝福的氣氛中變得“懶散而且舒適”,顯示出了“我”對社會的醜惡無可奈何,聽之任之的頹唐態度。知識分子不再是啟蒙運動中的“導師”和“舵手”,而是被擺到了被審視和被批判的地位上,這樣使作品就具有了一種格外深刻的意義——知識分子不能自暴自棄,要振作起來,又一分熱,發一分光。寄託了魯迅先生對知識分子的批評和勸諭。

  讓“我”(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講述這個故事,無疑增添了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同時,只有良心未完全泯滅的“我”才能夠回憶和講述祥林嫂的生平,與之相比的是小說中的其他人都對祥林嫂抱著漠然麻木的態度。然而,連小說中最具有同情心的人最後也變得麻木,襯托出了祥林嫂死的悲劇性。

  提問:剛才大家舉出的幾篇小說中當中,“我”具有不同的身份性格,同學們能不能分析一下他們的好處在哪裡?(一個能力遷移訓練)

  回答:《孔乙己》中,“我”是一個嘲笑孔乙己的小酒保,因為是他講述,所以小說的場景是咸亨酒店,情節是孔乙己幾次來飲酒。而每一次的不同,寫出了孔乙己的每況愈下,淪落。真實,生動。

  《最後一課》的小弗朗士,是一個調皮逃學,害怕老師責罰的學生,透過他的所見所聞,和心理情感的變化,最能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和小鎮居民的愛國主義情操。

  《我的叔叔于勒》,“我”能夠了解父母的全部心思,同時又同情自己潦倒的叔叔。他也最能看清楚父母的勢利。

  注:討論之前,可以先喚起同學們的回憶。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引入視角的概念,研究小說中的敘述視角的轉變,及其蘊含的意義

  教學過程:

  什麼叫做視角?就是作品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

  先看一首詩:

  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解釋文字之後,請問同學們,這首詩有沒有視角的變化?

  回答:視角一聯一變,寫景具有跳躍性,“以不全求全”。

  提問:怎麼變化的?

  回答:第一聯是遠景,第二聯是近景。第三聯是中峰俯瞰,第四聯不是寫景,隔水問樵,已經是迷不知西東。視角的變化,正是這首詩歌藝術魅力的一個重要表現。

  不僅僅在詩歌中有這樣的視角變化,在小說中,由於藝術表達的需要,經常在敘述或描寫中改變角度。

  提問:這篇小說有沒有這樣的變化啊?

  回答:有改變。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之前之後,運用的是第一人稱的限制性視角敘述,在回憶祥林嫂的生平時,運用的仍然是限制性視角,是從“魯鎮人”視角出發,祥林嫂在魯鎮的活動可以直接敘述,但是祥林嫂離開魯鎮的活動就必須由衛婆子來轉述,因此,這段轉述,就變成了衛婆子的敘述視角。

  提問:在《孔乙己》中有沒有敘述視角的變化?

  回答:沒有變化,視角始終是一個小酒保。因為故事比較短,情節相對簡單。

  提問:為什麼在回憶中不能採用全知視角,偏偏讓衛婆子來轉述其中的一段呢?

  回答:這樣做兼顧敘事的完整性和生動性。衛婆子的轉述充分表她現完全功利主義的是非標準。她佩服祥林嫂的婆婆精明強幹,稱讚祥林嫂交了好運,對祥林嫂被野蠻地捆綁出賣卻無一句貶詞,表現民間道德的淪落。同時,祥林嫂的這一次強迫改嫁,造成了實際上有兩種結果:一是生活上的改善,二是在佔社會主流的禮教意識中,她失去了貞節,成了不乾不淨的女人,是一種潛在的惡化。因為這種禮教的壓力還必須透過祥林嫂自覺認同之後,才能起到折磨其精神的作用。所以說這是一種潛在的惡化。

  可以引導學生和《裝在套子裡的人》比較,此文在寫到別里科夫到科瓦連科家裡去之後,就採用了全知視角,一直到別里科夫回家臥病,又轉回限制視角。

  這種觀察和講述視角的變化,在其他小說中也常有表現。教師可以舉例補充,《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一進賈府,兩個人的觀察視角大不一樣,舉兩小段為例:

  (1)、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

  黛玉方進入房時,只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髮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寶玉早已看見多了一個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媽之女,忙來作揖。廝見畢歸坐。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捲菸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2)、第六回,劉姥姥進大觀園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了。於是讓劉姥姥和板兒上了炕,平兒和周瑞家的對面坐在炕沿上,小丫頭子斟了茶來吃茶。

  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在文章中,有沒有描寫時也運用了視角變化?

  回答:有的。祥林嫂第一次進魯宅時,有對她的肖像描寫,首先是第三人稱視角觀察: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其次是從四嬸的角度進行觀察: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

  提問:為什麼要寫出四嬸的觀察呢?

  回答:四嬸的觀察是從一個僱主的角度來觀察的,說明祥林嫂很符合女傭的標準,這是祥林嫂進魯宅的條件,同時也揭示了祥林嫂的個性特徵。與前面的第三人稱觀察相照應。

  剩餘時間,引導學生解決課後第二題第二小題。對同一個人物不同時間或不同境遇下的外貌描寫,前後形成鮮明對比,這在魯迅作品中是經常使用的方法。

  透過比讀這幾段文字,找出字面表達的同異,剖析深層含義。祥林嫂臨終前的肖像描寫一段,還要突出其中的句式特點。(提問和答案略。)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

  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劇意義:

  1、有沒有悲劇意義;

  2、悲劇的成因和意義是什麼

  教學過程:

  提問:請問同學們,你在第一遍讀完這篇小說之後,祥林嫂的死給了你什麼感受?

  回答:難過,悲傷,悽慘等等。

  提問:我們常說的悲劇定義是:把美撕毀了給人看。而祥林嫂,作者似乎並沒有賦予她種種美德,(比如其他作品,《竇娥冤》中的竇娥,作者不僅寫了她的身世悲苦,還突出了她對婆婆的無微不至的孝,和身上的反抗精神,但是這樣一個女子結果是含冤赴死。在這種極大的反差中讓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這就是悲劇效果。《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作者極力表現她的美麗和才藝、勤勞,以及她和焦仲卿的深情篤愛,但是這樣一位媳婦卻被婆婆驅趕出門,最後沉水自殺,讀者閱讀之後很難過,很有悲劇效果),而祥林嫂只是一個平常的農家婦女,並不出眾,為什麼她的死會讓你覺得可憐呢?

  回答:

  1、祥林嫂,本分、勤勞、善良,看不出她本身有過錯,但是,最終早早的悽慘的離世了。

  2、祥林嫂生前受人奚落,死後愈加淒涼,短工的冷漠,四叔的詆罵,沒有一點對生命的悲憫。(竇娥和劉蘭芝,身上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她們的死都有著一種壯烈色彩,這一點祥林嫂的死是沒有的)

  明確:這正是祥林嫂的死成為一個悲劇的原因。

  提問: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有哪些?我們可以劃出祥林嫂一生幾次重大變化,看看這些變化的原因有哪些,以此來確定小說的主題意義。

  明確:

  事件、性質、原因分析

  逃出來進魯宅、改善、反抗精神,追求幸福

  婆婆抓她回去,賣到山裡、生活改善與潛在的倫理惡化、族權壓制,道德淪落

  丈夫死於傷寒、惡化、閉塞,貧困,醫療落後

  孩子被狼銜走、惡化、自然因素多一些

  大伯收屋,趕她走、惡化、強行掠奪,沒有財產權保障

  二進魯宅、改善、四嬸的同情,先前的良好表現

  祭祀第一次遭拒、潛在惡化、祥林嫂不清楚內裡含義

  阿毛的慘劇被嘲笑、惡化、祥林嫂的不厭其煩,魯鎮人的麻木

  柳媽嘲笑傷疤,輸灌迷信,教捐門檻、惡化、祥林嫂自覺認同了禮教和迷信思想,苦悶

  祥林嫂捐門檻、潛在改善、自以為贖了一世的罪名

  祭祀第二次遭拒、惡化、祥林嫂感受到四嬸的歧視依舊,精神崩潰

  被辭退、惡化、不能伶俐起來,僱主不滿,也缺乏同情心

  提問: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導致祥林嫂一步一步淪落致死的原因比較多,你認為重要的原因是哪些呢?

  回答:

  1、封建禮教以及相關的封建迷信思想。四叔、四嬸、柳媽是典型代表。他們嘲笑和歧視再嫁的祥林嫂,給祥林嫂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並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2、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物件的事件之一是被迫改嫁,這件事中,祥林嫂沒有任何個人選擇自由,盡最大努力的反抗也沒有效果。這件事的主謀是祥林嫂的婆婆,婆婆這種做法,不是在維護封建禮教,如果是維護封建禮教——一女不事二夫,她就應該讓祥林嫂守節,她可以把祥林嫂抓回去,但不能強行出賣。因此,婆婆是一個封建禮教的破壞者,她使用了十分野蠻的手段來達到自家的功利目的,這反映的是她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婆婆代表了族權,但是封建禮教並不允許家長都會做出這樣卑劣的事,這種行徑應當受到當時社會輿論的譴責,但是卻沒有受到,這反映了社會道德的淪落。

  3、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物件的事件之二是祥林嫂回到魯鎮,原因是祥林嫂被大伯趕了出來,無路可走,生計無著。房子是祥林嫂和第二人丈夫的共有財產,丈夫死後,祥林嫂本來應有居住權,但是卻被大伯給趕了出來。這裡面沒有道德可言,只有封建家族的恃強凌弱,唯利是圖,道德淪落,只是赤裸裸的掠奪。

  4、導致祥林嫂成為封建禮教的迫害物件的事件之三是祥林嫂對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接受認同。這個問題可以一分為二的看待,一方面是祥林嫂的愚昧,另一方面當時的環境缺少讓祥林嫂可以對抗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精神資源,這種精神資源可能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思想意識,也可能是更加友善的人際關懷和精神安慰,可以減輕祥林嫂的不安的程度,而這兩種精神資源祥林嫂都沒有得到,所以在聽信了柳媽的灌輸之後,精神惶恐不安,苦悶異常。最後在捐門檻無效之後,精神不能自持,徹底崩潰。

  5、有一些自然的因素,但是絕對是次要的。

  綜合以上分析,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絕路的是這個黑暗的社會環境,吃人的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和毫無道德可言的封建家族內的恃強凌弱,以及周圍人的淡漠麻木,加上祥林嫂自身的愚昧,最終葬送了祥林嫂。魯迅表現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的用意,就是批判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也揭示了(包括祥林嫂在內)廣大民眾的病態靈魂。

  注:這種分析的特點是實事求是,不是從教條出發,把所有的義憤都對準封建禮教,我們透過分析可以看出來,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除了封建禮教之外,還有比封建禮教更加野蠻的綁賣和掠奪,封建禮教作為舊道德固然可怕,但是還有更可怕的無道德,兩者的相互結合,也許這才是舊中國鄉村社會的真正圖景。

  第五課時

  教學要點:

  概括小說中的四叔的形象,分析標題的含義,完成課後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教學過程: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談到了魯鎮這個環境的特點:人際關係的冷漠,沒有一絲溫情。魯迅筆下的社會環境,大部分是以魯鎮、S城為中心,基本上都具有這樣一個特點。今天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概括四叔的人物形象,其次是分析一下小說的標題祝福有何種含義,然後完成課後的第三道題。

  請同學們瀏覽小說,找出關於四叔的記敘和描寫,分析一下四叔的形象。

  回答:道貌岸然,是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衛道士。

  提問:為什麼要描寫四叔的書房?

  回答:書房可以看出四叔的思想旨趣的保守陳舊落伍,同時書房又有些破敗,比如對聯一半脫落,《康熙字典》未必完全,顯示出四叔並非一個治學嚴謹的道學家。“事理通達心氣和平”的對聯與他罵祥林嫂是謬種形成鮮明對比,具備諷刺意味,寫出了四叔的虛偽。

  提問:四叔愛講半截句,是為什麼?(“可惡!然而……”“然而……”)

  回答:語言簡短顯得四叔的威嚴持重,也留給空間讓讀者去揣摩體會。這些話充分體現了四叔的思想既封建保守,又貪圖實惠。

  明確,透過分析四叔的形象逐漸變得豐滿,這是一個反面角色,既道貌岸然,又貪圖實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祥林嫂的命運發展。過幾天,我們學習《裝在套子裡的人》,可以把魯四老爺和別里科夫做一個比較,這兩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他們的區別是什麼呢?(注:留下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和懸念)

  提問:小說的標題為祝福,其中有什麼樣的深刻含義呢?

  提示:小說寫了幾次祝福?一共四次。一進魯宅的祝福。二進魯宅,兩次祝福。生命結束在祝福前夕。祝福是什麼?是一種備祭禮、拜神,放鞭炮,以祈求好運的民俗。

  回答:

  1、年底的祝福是一個時間標誌,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劇串聯起來,形成清晰的發展脈絡。

  2、作者用祝福為題,包含了反諷意味,在魯鎮家家祝福的背景下,被眾人歧視的祥林嫂卻在這一刻死去,增添了作品的悲劇氛圍。

  3、祝福與祥林嫂的命運發展關係密切,進魯宅的三次祝福,第一次祝福,體現了祥林嫂的勤勞,後兩次祝福時遭拒,使祥林嫂精神崩潰。

  完成課後第三題的語言品析。

  佈置作業。

  魯迅《祝福》課件 篇8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單元學習介紹: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小說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小說的學習方法:P3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板書)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裡,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透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礎過關

  注音

  謬種浸漬陳摶儼然瘦削形骸荸薺

  草窠桌帷訕訕蹙縮渣滓歆享窈陷

  牲醴煙靄瓦楞塵芥朱拓監生炮烙

  咀嚼執拗間或一輪

  四、研習課文:

  1、理清情節,瞭解倒敘的作用。

  先速讀課文,概括祥林嫂生活中的幾個階段

  序幕——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悽然死去]在祝福聲中,離開人世

  開端——[初到魯鎮]逃出婆家在魯四老爺家裡做工

  發展——[被迫改嫁]被婆家賣掉,後來有了兒子。

  高潮——[再到魯鎮]丈夫死了,兒子被狼吃掉了,流落到魯四老爺家做工

  尾聲——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提問: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還是另有安排?

  明確:本文在序幕以後就寫出了故事的結局,這是採取了倒敘的手法。

  提問:在結構上採取倒敘手法有什麼作用?

  討論歸納:

  設定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

  而且死後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五、播放電影《電影》

  六、佈置作業。

  思考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誰應該為祥林嫂的悲劇負責?

  第二課時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學生討論話題: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預設問題:

  誰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

  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與電影結尾情節比較]

  [點撥分析]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麼要到魯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麼說她"反滿足"?

  2.發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於死地而後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為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後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麼,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為什麼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為,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充套件到封建政權。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後,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B.人們的態度:

  C.柳媽說鬼:

  4.結區域性分:

  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透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討論:關於祥林嫂眼睛的肖像描寫。

  “順著眼”“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沒有神采”

  “眼睛窈陷下去”“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他是一個活物”“”

  第三課時

  一、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透過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透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瞭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醜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為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B.語言描寫: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為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著,午飯之後,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後:

  二、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透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三、分析柳媽: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為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為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援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第四節課

  一、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裡,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裡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透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透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為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為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著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著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透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小結:

  以《祝福》為題的意義:

  1.小說故事時間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著密切的關係。

  2.封建勢力透過祝福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於"天地聖眾""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透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讀者的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表現主題方面更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這也是一種反諷。

  一、精當的語言藝術

  二、解決課後練習第三題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