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顯微鏡課件

七年級生物顯微鏡課件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能力目標:能獨立、規範地使用顯微鏡,能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認識、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發

  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顯微鏡的規範操作方法,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初步形成實事求是的

  科學態度。

  (二)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屬於新課標十大主題中第二大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內容,本主題又包括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等兩個二級主題。前面第一單元介紹了生物和生物圈,學生對生物圈等生物入門知識已有所瞭解。本單元逐漸深入生物的微觀結構進行學習。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對學生進一步從微觀認識動植物,乃至學習生物學的基礎知識,都有重要的意義。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正確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清晰的影象。

  難點: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影象的同時,右眼睜開)。

  (三)教學物件

  初一的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對於實驗課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興趣。我們要充分抓住這一點,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引導學生去操作、觀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目鏡、物鏡各配備兩個不同倍數的)、標本(寫有“上”字的玻片、寫有“上”字的不透明紙、永久玻片)、擦鏡紙、顯微鏡操作步驟的.影片、課前培訓每組組長,以便課上幫助老師輔導其他學生。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並結合導學案,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五)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作為本冊教材中第一個技能性的操作實驗,該課內容寓理論與實際操作於一體,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一節內容。但由於顯微鏡比較昂貴,學生之前又沒接觸過顯微鏡。過去教師在教學顯微鏡使用時總是把顯微鏡的結構、功能、使用方法、步驟、注意事項講得十分詳細,然後才讓學生動手,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結合本校學生生源較好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我試著把本節課設計成自學+講授+探究課,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的親自動手操作為中心,整個學習過程以此為出發點,及時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因難在課堂中解決。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和部分探究,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透過手腦並用的探究並在教師引導下,獲得新知與能力的提高,同時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2、教學設計思路

  二、教學反思

  在《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課中,大部分初中生第一次接觸生物儀器,很多學生都充滿了好奇;只有認真掌握了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後,才能為今後做實驗打下基礎。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有許多規範和要求,如果講解過於詳細,他們會覺得找不到重點,但講得太簡單,學生則掌握不到要點與考點。所以,我認為在講清要點的同時,應給他們充分的時間來思考和嘗試,在動手實驗中去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對較為直觀、簡單的內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這節課對“顯微鏡結構”的學習,我採取的方法是: 1、學生透過導學案的預習,初步認識顯微鏡的構造;

  2、教師引導全班同時觀察手中的顯微鏡,競賽說出結構的名稱,順帶著分析其作用。

  用最短的時間將這部分內容處理完,主要給學生建立一種直觀上對顯微鏡的認識。而對“顯微鏡的使用”這一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學習,我主要透過以下方法來加強學習:

  1、分步學習,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認真觀看顯微鏡操作步驟的演示影片;

  2、學生兩人為一組,自己動手操作顯微鏡,同組之間的同學可以在操作的過程中互相討論和學習,從而加強學生的印象;

  3、講與練結合,強調重點,透過思考題和小結部分,再一次強調使用顯微鏡中的注意事項;

  4、透過一段影片,讓學生找出影片中該學生的錯誤操作,從而達到強調的作用。

  透過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時間的利用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能認識清楚顯微鏡的結構,並且學會操作顯微鏡,在有效的時間內保證一定的學習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