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水課件

初中美術水課件

  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美術水課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歡迎分享!

  一、教材分析

  本課水透過試驗和創造活動,引導學生髮現水在不同條件下產生的多種形態,從探究活動中獲得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並創造出生動的形象。水依據課程標準的主要精神,以及綜合·探索領域的具體要求,讓學生探究、發現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中有趣的形態,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透過學習活動,體會美術的學習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教材中設計的三個學習活動,體現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反映藝術的創造過程即是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進而到藝術作品的創造過程。

  活動一:玩、觀察、記錄與發現(感受、體驗水在外力作用下豐富的形態美)。 。

  活動二:模擬製作一件水體藝術作品,創造有趣的形態(運用在活動一中獲得的對水的特性的認識及審美體驗,進而大膽的設想與製作)。

  活動三:嘗試運用其他材料表現自己對水的感受,把自己認為最美的形態定格下來(充分發揮想像力,將豐富的審美體驗與感受延伸到對藝術造型的創造中去)。

  與其他造型設計類課程相比,本課更注重的是對藝術的思維方式與方法的探索。強調學生的審美體驗與感受,把學習方法的形成建立在自身的學習體驗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學習方法。

  資料庫介紹了有關水體藝術的知識,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教材中的評價建議為教學提出導向和評價參考。

  學習大空間設定一系列以水為物件的審美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的基礎上,擴充套件思維空間。

  二、教學目標

  ◆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試驗活動,發揮想像,大膽進行創意表現。

  ◆能夠設計多種方法獲得水的不同形態,細心觀察,詳細記錄過程和效果。

  ◆能夠歸納、概括自己的感受,運用抽象形式表現水的形態。

  ◆能夠和小組成員們協作,共同完成學習和製作任務。

  三、教學思路

  1.確定教學內容

  按照教材設定的三個學習活動,瞭解水在自然界的各種形態和人為的形態,欣賞水體藝術作品,思考呈現這些狀況的原因和條件。活動一嘗試試驗,分析記錄水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態的效果、條件和方法。活動二根據試驗結果和理解,設計製作簡單的水體藝術品。活動三透過感受和想像,嘗試運用固體材料製作各種形式的美術作品,表現水的主題。以教材提供的材料為基本內容,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補充學生熟悉的當地教學資源。

  2.教學準備

  課前指導學生設定合適的教學場地。以“你能用水玩出多少花樣”為題,發動學生別出心裁地尋找和準備教學中所需的用具(包括各種容器、塑膠管、塑膠袋、漏斗、勺等等)。

  收集自然界中水的豐富形態的圖片,人工設計建造的水體藝術圖片以及相關形式的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等。設計並試驗演示內容,明確演示的目的、方法和步驟,準備所需的實驗工具、材料。

  3.教學策略

  三個活動擬用三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的匯入,欣賞水在自然和人為條件下產生千變萬化的形態,啟發學生探究構成這些形態的條件和原因。分組組織學生採用不同的方式玩水,透過玩水的過程細心觀察水在外界條件作用下產生的各種效果,體驗其中造型、色彩和動態給人的豐富感受。做出詳細的試驗記錄,總結其變化規律,由各組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演示並講解取得的成果以及審美感受,透過交流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為深入學習做鋪墊。

  第二課時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5I導學生欣賞一些水體藝術品,讓學生結合玩水時獲得的經驗進行理解、分析、總結其設計製作原理。透過對作品的分析與理解,利用簡便材料,嘗試設計一件水體藝術品。學生可以從審美角度與實施的可能性等方面進行大膽的設想與表現,此作業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大家一起提出方案,畫草圖,討論實施的可行性,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審美感受,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第三課時依據活動三的學習任務,主要讓學生將前階段所獲得的認識進行昇華和提煉,嘗試運用固體材料來表現水的形態。活動前可以首先讓學生根據前面活動中獲得的'經驗,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認為最美的水的形態進行描述,交流設計方案和設想。結合學生的構思,教師展示一些用不同材料表現水的作品,分析作品的創意和表現形式,欣賞表現效果,給學生以更多的啟示。

  學生作業可以選擇平面或立體的表現形式,根據水的形態特徵,概括、抽取其造型的抽象形式,如流動、噴發、凝聚、散落、串聯等等,巧妙地聯想和大膽誇張。利用表現材料的特性,運用點、線、面造型要素大膽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基於學生體驗的豐富性及作品表現效果的多樣性,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學習成果展示與經驗交流的舞臺,一方面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的獨創性,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揮。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進行一些積極的評價,除了針對學生作業效果本身的肯定外,對學生良好的設計構思、敏銳的觀察力、大膽的描述、豐富的想像和創造力、分工協作能力等方面都應該給予激勵和肯定。

  四、教學選擇

  教學程式應該遵照層層深入的原則,在感受和體驗中獲得理解,根據理解進行創造,在創造中又得到新的理解。教學活動的安排可以根據實施的可行性靈活處理。根據條件和需要自由調節順序,如:自然現象與人為效果比較,歸納相通的原理(探究)一玩水(體驗)一水體藝術作品欣賞(運用舉例)—,用不同材料表現水的形態(創造表現)。又如:玩水(體驗)—,歸納相通的原理(探究)—,作品欣賞(學習表現方法)一用不同材料表現水的形態(創造表現)。

  在課時條件侷限的情況下,學習活動可以相應簡化,將活動二的內容與活動一整合,以設計方案的形式完成,把製作活動安排在課外,但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五、教學建議

  教材為教學提供了一系列關於水的自然和人工形態的圖片,用於欣賞和對照實驗結果,教學中應著重對圖片呈現的造型加以感受,可以做一些相應的圖示,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畫面的構成形式。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些形態的條件和外力作用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情感的體會。學生活動的圖片和水體藝術作品用於啟發學生玩水的方法和創作靈感。

  實驗記錄的文字格式儘量統一,教師可以為此設計表格,分別體現材料、方式、效果和感受等方面。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能夠更清晰地表現實驗效果,可以作為文字記錄的補充。

  活動三涉及的作品為作業做了不同材料和方法的提示,還可以選擇學生更熟悉的材料和更簡便的方式加以補充。

  玩水的目的是透過體驗獲得對形態的感受,歸納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瞭解構成形式的規律,為創作積累素材和經驗。整個學習活動圍繞水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的形態,不斷髮現、感受,用抽象形式進行歸納和運用於表現,成為引導本課教學的關鍵環節。如:雨水在地面形成無數圓環,它們在瞬間擴大,環環相扣,層層疊疊,瞬間消失又不斷出現。針對這一形態,做一張圖示,同心圓、大小不等、相互交錯、隨意組合,就變成了抽象形式。對這些圓進行想像,圓的交錯產生動感,像互相擴充套件,又像平行移動,還可以聯想不同的心情和事物,透過描述和交流,加深感受。與旋渦相比較,強有力的曲線向心點回旋,產生巨大的引力。前者細膩柔情,後者粗獷雄渾。同樣是水,同樣是圓,卻形成截然不同的形態。始終圍繞水的形態展開分析、比較和想像,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方向。

  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感悟自然和藝術的機會,避免用概念和結論簡單地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遵循審美規律,注意形式美感和情意性的引導,幫助學生感受自然和藝術的美感,發現、理解造型方法與情感表現之間的聯絡,注重經歷體驗、發現和創造的整個過程。

  建議在教學中結合使用與圖片內容相應的音響資料,如海濤聲、滴水聲、雨聲等等,幫助學生進行聯想,更為完整地感受形態美感。

  提前安排學生準備教學活動所用的各種器具和材料,給予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可利用的器具和材料。

  活動一的實驗更適合安排在室外進行,教學場地的管理應具體落實到小組。活動應建立在課外嘗試的基礎上,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時間。

  啟發學生結合已掌握的自然科學知識,如槓桿、重量、壓力等。提示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美術知識,諸如構圖、色彩和不同材質的對比與和諧等等,提高作業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