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秦兵馬俑課件

第十四課秦兵馬俑課件

  一、文體簡析: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文體,本人認為應當定位為狀物類散文。首先,為什麼說它是狀物類的文章呢? “狀”是陳述、描摹的意思,“狀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狀、顏色、效能等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並以此物作為表現主體,透過對物件的描摹刻畫來為物件傳神寫貌,從而達到託物寄意的寫作目的的。

  這類文章的特點在於把比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託於具體、形象的事物當中,文中既有對所寄託事物的具體描述,又有對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闡發。《秦兵馬俑》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運用詳實的資料、比較、舉例等說明方法向讀者展現了兵馬俑的宏大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型別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的特點,形象地展示了秦始皇統帥千軍萬馬吞併六國、威震四海的雄威神武,文中既有準確、生動的文字描述,更有作者思接千載的無限遐想,不僅賦予了沉睡幾千年的兵馬俑以血肉,更能讓學生從字裡行間體會到那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為什麼說它是狀物類散文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還得從“散文”的概念入手,所謂“散文”:廣義地說,是泛指那些側重於直接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注重於主觀抒寫的不講究駢偶壓韻的文體。按傳統的說法,一切無韻無律的文章,均可列入散文的範疇。狹義的說,散文是專指用凝練、優美、生動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記人、狀物、寫景的短小文章。從這個概念不難看出,將《秦兵馬俑》定位文體為“狀物類散文”,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二、目標制定: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並使用工具書理解“魁梧”、“所向披靡”“惟妙惟肖”等詞語的意思。

  (依據: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第三學段(5—6)年級的學生識字量為500個左右,到本學段結束時,學生累計認識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這是一項基本要求,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時,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本學段學生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能比較熟練的運用工具書,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獨立識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識記。表面看來,這好象只是在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而實質上是透過語文學習,培養學生一種對未知世界進行持續探究的精神,一種對學生髮展終身有益的精神。)

  2、瞭解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及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依據:本學段新課標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應當是感情朗讀的基礎。當前教學中的朗讀指導,存在一種傾向,即教師過於注重朗讀技巧層面的指導,過分強調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學生語感的形成,應該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反覆體會的結果,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讀,應該是學生個體理解的自然流露,一定要引導學生自己讀進去,產生個性化的真實體驗,進而在師生交流、討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和感染。閱讀教學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給學生提供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機會,利用閱讀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3、認識過渡段的作用,學習並掌握狀物類散文的一般說明方法。

  (依據:新課標理念認為,語文課的教學還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離開知識與技能這個基礎,再好的過程與方法,再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只能是美麗的“空中樓閣”。語文學科歸根結底還得姓語,在注重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切不可忽視了語文最根本的性質——工具性。)

  (二) 過程與方法:

  課堂教學強調“以讀為主,讀悟結合,讀寫結合”,透過略讀、精讀、邊讀邊想,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感悟文章字裡行間所洋溢的情感,培養語感,提高朗讀水平及寫作能力。

  (依據:本學段,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目標要求更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更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真實的體驗、感受和整體把握,理性的機械的分析不能取代學生的“讀中感悟”,學習歸根到底還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語感的增強,只有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才得以發展,教師再巧妙的教學設計,再多精彩的講解,也不能取代學生自我感悟的過程。形式與內容,要做到和諧、統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最終也不過是美麗的空中樓閣,教學收益甚微。只有注重了內容,只有真正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樸素的才是真實的,真實的才是能被大家接受和認同的。

  知識與能力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學習知識,積累知識是為了發展能力,而發展了能力,則能更多更好地學習知識。學習了狀物類文章的說明方法,是讓學生增長了知識,而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說明方法,去練習寫作,則是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能力,能力只有在學生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得以發展和提高。學而不用,學了不會用,學了有何用,因何要學呢?所以在本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中,不能忽視了讀與寫的結合。)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中國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依據:《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除了具有工具性,更富有豐富的人文性,文字只不過是一傳授知識的載體,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更要能從文字走向超文字。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是“大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它與生活是全息相對應的關係。顧黃初先生說:“語文是社會的公器,語文教育應當貼近生活,靠攏生活,這是由語文工具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當學生從文章的字裡行間體會到秦兵馬俑的宏大規模,當學生從作者生動的描述中感悟到兵馬俑的神態各異、個性鮮明,他們無不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所折服,但當他們看到一幅幅被破壞的歷史遺蹟圖片時,他們內心湧動的不僅僅是痛心,不僅僅是憤怒,更多湧動的是現實所賦予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衝破狹隘單純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小圈子, 輔之以廣闊的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 這才能找到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

  三、 教學重難點:

  1、 領會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2、 學習並掌握觀察與想象相結合的說明方法。

  (依據:狀物類散文,學生著重需要學習的是作者透過語言文字描摹、刻畫的事物是怎樣的?他是透過怎樣的方法來描摹、刻畫的?兵馬俑神態各異、個性鮮明一段,如果以自然段為單位進行教學,將其拆分得四分五裂,顯然不能給學生以整體感覺,違背了新課標精神,而如果讓學生從總體上去把握兵馬俑的形態,則由於兵馬俑型別眾多,文字內容較長,給學生的整體認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這部分教學既是課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教學設想,讓學生去整體感知這部分內容,多讀,多想,儘量找出兵馬俑的特徵或不同之處,再與圖片相結合進行辨認,這樣可以使文字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完成一個重組的過程,由文字跳出到畫面,再有畫面跳回到文字,使學生掌握了判別的方法,並掌握了作者的說明方法,領略了兵馬俑的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更從中感悟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觀察與想象相結合,應當說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時也應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寫作方法,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努力學習這種方法,更要學會使用這種方法。課文的第十自然段,不僅將兵馬俑稱之為精美的藝術珍品,而且還運用觀察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把陶製的兵馬俑寫活了,賦予了他們豐富的內心情感,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閱讀、去觀察、去想象、去表述,讓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得以提升。)

  四、教材把握:

  單純的狀物類說明文與狀物類散文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說明文以“法”為主,而狀物類散文除了“法”外,更有“情”,課堂教學的目標得有所側重,那在執行狀物類散文教學時,究竟該是以“法”為主線,還是以“情”為主線呢?

  著眼詞句,感受非凡

  ——《秦兵馬俑》教材解讀

  《秦兵馬俑》一課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用詳實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學習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課文篇幅較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要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的“非凡”,我想我們可以從詞語與句子入手,從小出發,以小見大。

  重要詞語

  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各地,經歷了許多戰鬥。

  所向披靡:在文中指秦軍力量強大,征戰所到之處,十分順利,戰績輝煌。

  久經沙場:形容經歷了許多戰鬥,作戰經驗豐富。

  神態自若:神態安詳、鎮定,充滿必勝的信心。

  躍躍欲試:形容心裡急切地想試一試,在文中是形容戰馬準備出征的樣子。

  殊死拼搏:打仗時拼著性命,竭盡全力。

  絕無僅有:世界罕見,在全世界沒有第二處。

  重要句子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宏大”是巨大、宏偉的意思。這句話在文中單獨成段,既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該句前一段是說兵馬俑規模宏大,該句後面的6個自然段詳細描述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先是分別介紹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陶馬等,表現出“型別眾多”;然後用“有的……有的……”句式,描述與想象相結合,表現出兵馬俑各異的神態。

  引導學生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與“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是學習本課的重點。

  感悟“規模宏大”,可以從畫面直觀感受,也可以聯絡課文中的資料,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如與學校的運動場進行比較;感悟“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可以把朗讀課文和想象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重點理解“秦兵馬俑”、 “規模宏大” 、“戰車千乘”等詞語。

  3.聯絡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4.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兵馬俑規模宏大,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兵馬俑的特點。聯絡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在文中的作用,理清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課前熱身:交流資料,瞭解秦兵馬俑的知識

  師:課前大家蒐集了秦兵馬俑的資料。讓我們先資源共享。你們瞭解兵馬俑的哪些知識?(課件出示:秦兵馬俑知多少?)

  學生交流資料。

  師:有誰蒐集了世界各界對秦兵馬俑的讚美?

  預設:生如果沒有蒐集到,師(出示課件)說:課前老師蒐集了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對兵馬俑的評價。

  板塊一:揭示課題,理解秦兵馬俑的意思

  1.師: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課件出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帶著自豪感再讀一讀。

  2. 師: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先理解關鍵字,(在“秦”和“俑”下面加點)再連起來說一說。

  預設:生會說“秦”指的是秦代,“俑”指的是古代殉葬的偶像。

  如果 “秦兵馬俑”的意思不會引導學生結合大螢幕上的圖片

  (課件出示:“秦兵馬俑”是給秦始皇陪葬用的,製成軍隊官兵、戰刀、戰馬的陶俑。)

  板塊二:整體感知,初步領略秦兵馬俑的特點

  1. 師:對照預習紙上的課文內容結構圖,說說課文從哪兩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

  教師相機板書:規模宏大 型別眾多 個性鮮明

  師:規模宏大的意思是什麼?

  預設:生不會,提示“可以用組詞的方法來理解。”

  2.師:課文中有句話概括了兵馬俑的這兩個特點,請畫出來大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句子)“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齊讀。

  師:我們來看一看,課文哪裡寫兵馬俑規模宏大?請你讀。其他同學當好評委,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師生評議。

  3.師:哪幾自然段寫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預設1:生說第4-9自然段,有不同意見嗎?生說第4-10自然段具體寫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到底誰正確?引讀第10自然段。

  仔細端詳,它們神態各異: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這麼多不同的.神態,真是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預設2:生說第4-11自然段,引讀最後一段,這是對全文的總結,不是具體寫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第十一自然段:戰車千乘 乘:是一個多音字。

  課件出示:乘 chénɡ乘法 乘機

  shènɡ 史乘 千乘之國

  讀shènɡ時有兩種解釋:

  A、春秋時晉國的史書叫“乘”,後來通稱般的史書

  B、古代稱四匹馬拉的車一輛為一乘。

  “戰車千乘”中“乘”的讀音( ),正確的解釋是( )

  4.第4-10自然段具體寫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寫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快速瀏覽課文。

  生說,相機出示課件。

  師:你最喜歡哪種型別的,請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相機糾正讀音,重點是擎著 這個字讀“qíng”,小結每一自然段寫的是哪種兵馬俑或請學生說出喜歡的理由。

  5.師小結:大家預習得很充分,課文讀得都不錯。(結合板書,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第2自然段寫兵馬俑——規模宏大。第4-10自然段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6.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三自然段:“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請聯絡上下文看一看,這句話中的“規模宏大”——是承接上文,“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是引起下文。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

  師:在閱讀文章時,抓住這些關鍵的句子,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理清脈絡,把握中心。同桌互相說說這篇課文著重介紹了哪兩方面的內容。誰來說一說?

  7.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課件出示:( )的秦兵馬俑

  生自由回答,相機到黑板上板書。

  享譽世界 舉世無雙

  惟妙惟肖 絕無僅有

  誰來讀四字詞語。找出作者對兵馬俑的高度評價和讚美的詞語,齊讀。

  舉世無雙可給它換個近義詞來理解其意思(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板塊三:精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師: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秦兵馬俑享譽世界、舉世無雙,最後一自然段又說它絕無僅有,那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讓我們走進兵馬俑坑。

  2.課件出示: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3.請看第二自然段,這一自然段是圍繞的是哪一句話?關鍵詞是哪個?

  4.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用“~~~”畫出最能體現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句子,在空處寫上自己的體會。生自學,教師巡視。

  交流:享譽世界的秦兵馬俑究竟有多大呢?作者是怎樣說明“規模宏大”這個特點的呢?

  預設:生讀: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這一句話中,作者列舉了19120平方米、8000個兩個數字,把兵馬俑的總面積與足球場的大小進行比較,寫出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

  師板書:列數字、作比較

  還有補充的嗎?

  生:我從“已發掘的”知道還有“未發掘的。”更說明規模宏大。

  生讀: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 我從“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一號坑真大。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從6000個體會到兵馬俑的數量真多。

  師:作者列舉出了一號坑的大小,(板書:舉例)透過具體的數字充分說明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女生齊讀。

  師:課文哪些地方還可以看出秦兵馬俑“規模宏大”?

  生讀“站在高處鳥瞰,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師:這句話中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預設:估計學生會提“鳥瞰”。指名回答,說出知道的理由。

  作者為什麼會有“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帥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的想法的呢?(觀察仔細,邊看邊想。)提示:聯絡上文想一想“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製作工藝所折服。”(能工巧匠把兵馬俑建造得惟妙惟肖,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讓作者產生了這樣的聯想。)

  師:我們在寫參觀記時,除了按順序寫出自己所看到的,還要把自己的感受和想像描繪出來。

  師: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也來飽飽眼福。(播放秦兵馬俑坑影片)

  師:看完影片,結合剛才讀的第二自然段談談你的感受。

  師:帶著自豪之情讀第二自然段,讀出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男生齊讀。

  板塊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 師:課文的的第2自然段先總寫兵馬俑規模宏大,再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具體說明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第4-10自然段是怎樣寫兵馬俑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 讓我們站在(課件展示圖片)兵馬俑坑前,讀一讀法國總統希拉剋對兵馬俑的讚美。出示課件。

  3.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據說寫這篇文章的作者並沒有到過西安,他是憑藉蒐集大量的資料和圖片寫成的。你們想不想試試自己的妙筆?

  課件出示:1. 根據蒐集的二號坑、三號坑的資料,仿照第二自然段寫一段話,寫出兵馬俑的特點。

  2.繼續點選秦兵馬俑學習網站,選擇除課本中提到的一種兵馬俑,寫一寫解說詞。

  板書設計

  享譽世界 舉世無雙

  14.秦兵馬俑 規模宏大

  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惟妙惟肖 絕無僅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