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地理課件(通用12篇)

人教版七下地理課件(通用12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下地理(通用12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下地理課件 篇1

  知識教學點:

  1、知道地理課的學習內容。

  2、知道學習地理的目的、意義。

  3、知道學習地理課的學習方法。

  能力訓練點:

  1、初步學會舉例說明學習地理的意義;

  2、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挑戰心理、冒險心理和堅韌性、求異性等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

  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了解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是社會主義公民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慾望。

  2、透過為什麼要學地理,幫助學生樹立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保護“人類家園”——地球而學習的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1)為什麼要學習地理?從學生日常生活和身邊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入手,讓學生“想一想”。讓學生從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說出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繼而誘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怎樣學好地理?首先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初步瞭解每一章的重要內容。學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動腦筋想一想;多閱讀運用地理圖表;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如閱讀地理書籍,看電視、讀報刊中的地理新聞,在現實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識和營養。

  2、難點:讓學生理解怎樣處理好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突破此難點,結合當時國內外新聞地理內容,透過教師舉例說明。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教學方法:學生自由發言,並且討論。

  學生學法:

  1、學生結合小學已學過的自然課常識,舉例說明地理知識在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用途。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2、學生閱讀教材第二頁中的彩圖,思考他們是否與地理有關?

  3、討論要學好地理,在課外和課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學好地理的目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做自我介紹

  二、給學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課學習階段:

  1、學生自由發言,然後討論,拿到地理書,會想到什麼?

  請同學們回憶小學已學過的自然知識,每個同學舉一個例子,說說我們生活、學習、工作中有哪些屬於地理知識內容。

  2、學生自學教材第二頁彩圖,說說與地理的關係。

  多動腦筋想一想,想什麼?

  3、教師根據學校環境的實際情況,結合當時國內外和實際的地理知識,列舉國內外和家鄉中諸如大氣汙染、水汙染、資源被破壞、垃圾的處理、人口增長過速等環境問題的典型事例,喚起學生裝學習地理知識的強烈願望,去探索適合國情的人類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真理。

  4、學習地理,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綜合地分析地理。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總結、擴充套件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最後思考歸納,為學好地理,應做好哪些準備?課前準備:除學習用具、教材外,還需要準備地圖冊,填充圖冊。課外準備:注意收集國內外,家鄉的有關地理資訊材料。

  五、板書設計

  一、生活離不開地理

  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綜合地分析地理。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後記:剛進入初中,第一節課學生的表現很好。這節課主要讓學生討論一些與學生密切聯絡的實踐內容,讓學生自由發揮他們的想象,學生很感興趣。

  七下地理課件 篇2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習地理知識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習自然地理知識的入門,對學生形成學習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課學習的地理內容有很大作用。本節富含智慧培養因素,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的好素材,本節也著力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瞭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能力目標:透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及培養勇於探索、深入鑽研的精神;透過動手製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對學生眼、手、腦、口的調動,讓學生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愛國情操。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利用相關地理現象和資料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透過“海岸觀船”影片、“月食”圖片、相關詩句;以及教師的設問,師生互動,學生討論來突出重點)

  難點:地球形狀的認識(透過“海岸觀船”影片、“月食”圖片來突破難點)

  教師過渡:那麼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教學策略(說教法及學法)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重要的是在授課時採用多媒體教學,插入相關的圖片及影片資料,直觀的展示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影象訊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透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學情分析( 說學法)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學生特點分析:初中生好動,上課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採用形象生動的事實、多媒體教學方法及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知識障礙上:學生應多關心實事及善於積累一些生活細節;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點學生不難理解,難在舉例證明地球是球體。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式安排

  教學程式

  【新課匯入】設問:同學們都過地球的圖片及從電視上看到相關影片,已經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但你從太空中親眼看到過嗎?

  插入影片資料:2003年楊利偉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

  設計意圖:聯絡時事熱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及對科學知識探索的熱情,由時事引出新課。

  【講授新課】

  1、地球的形狀

  展示相關圖片及影片資料,教師設定相關問題: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麼形狀的?

  2.小時侯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5、思考並舉證:還有那些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海岸觀船,月食等)

  設計意圖:透過動畫演示化難為易,突破難點,透過問題探究,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參與進課堂中來

  2、地球的大小

  設問:你怎樣用資料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圖片)

  記憶技巧:

  最大周長=赤道周長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師 出示教學地球儀

  學生 觀察地球儀(學生自備地球儀)

  教師 (提問)

  1.地球儀與地球的真實面貌有什麼區別?

  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途?

  學生 回答,並有其他同學作補充。(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表達能力,有利於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要點)

  教師 我們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型別的地球儀?(可佈置學生課前調查)

  教師 透過觀察可以看出,地球儀具有如下共同特點: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3.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並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於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等。(為下節課學習經緯線作知識鋪墊)

  4.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課堂練習】詳見多媒體課件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瞭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線。

  七下地理課件 篇3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認識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3.透過標準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學生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學會運用地圖說出某地區的地理位置。

  2.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二)教學難點

  1.學會簡單的時區和日期換算。

  ● 教學方法

  複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 教學媒體

  地圖冊、多媒體課件。

  ●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匯入)

  請大家看一段錄影,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景觀在哪裡?(播放一段關於亞洲的錄影資料,如長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馬拉雅山脈等)

  學生髮言:中國、亞洲、日本……

  (講授新課)

  板書

  第一章

  認識大洲

  第一節

  亞洲及歐洲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頁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找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學生閱讀。教師進行總結。

  板書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大洲名稱的由來

  2.亞歐大陸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在一起,合稱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

  學生透過閱讀圖1—1,進行討論後總結。

  提問

  亞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書

  3.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緯度範圍:南緯10度~北緯80度之間

  經度範圍:東經25度~西經170度之間

  主要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

  (2)海陸位置

  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們透過對亞洲的學習,直到認識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應該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說明。

  承接

  透過我們對亞洲的學習,請同學們都歐洲的地理位置,來描述一下。

  學生透過讀地圖1—1,對歐洲的地理位置進行描述。

  活動

  分小組討論,發表各自意見,然後進行總結。

  歐洲:

  緯度範圍:北緯36度~北緯71度之間

  經度範圍:西經9度~東經66度之間

  總結歸納

  瞭解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回答

  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兩方面。

  點撥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亞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驟來分析掌握歐洲的地理位置。

  (學生小組探究完成)

  (1)讀圖1—1:歐洲大陸經度範圍:9°W~66°E;緯度範圍:36°N~71°N。

  (2)全部位於北半球,絕大部分位於東半球。

  (3)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與亞洲相鄰。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

  板書

  4.時區

  (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掌握瞭如何利用地圖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來分析。瞭解了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七下地理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亞洲的位置、範圍、政區劃分以及地形河流概況。

  能力目標:

  1.透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學會讀圖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學會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某一區域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透過地圖和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發展發散思維。

  3.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和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對亞洲自然風貌的學習以及用歌曲強化氛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於我們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透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

  教學準備: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個嗎?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世界陸地的最低點在哪嗎?在哪一個大洲?

  你知道中國在哪一個大洲嗎?

  對,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大洲—亞洲。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的物件將由上學期通觀全球,轉向距離我們周邊的世界越來越近的地理環境,從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區,再具體到某一國家。

  講授新課:

  一、世界第一大洲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裡”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範圍、邊界。

  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動]:P3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置

  [教師利用“亞洲地形”掛圖進行確認]

  ①最北:81°N;最南:11°3′S;

  ②最東:169°40′W;最西:26°3′E

  3.讀圖6.2、6.3,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組討論]

  1.計算:

  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

  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

  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3《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麼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活動]

  1.角色扮演──亞洲的鄰居(讀圖6.2《亞洲的範圍》)

  前後7人為一小組,以中心課桌為亞洲,確定教室的北方,請該課桌周邊的同學依據地圖,說明自己應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並報出自己的方位,並按與亞洲的相鄰關係調整前後左右的距離。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仍由周邊同學說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與亞洲的分界線

  亞歐分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非分界:蘇伊士運河

  亞-北美分界:白令海峽

  3.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6個區域。

  讀圖6.4《亞洲地理分割槽》,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這個地理分割槽還包括哪些國家

  區域地理特徵的學習通常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方面。下面我們就要看看亞洲這裡最重要的自然特徵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亞洲雄風》歌曲,提問]從這首熟悉的歌曲裡,你聽到亞洲的大自然裡有什麼了嗎?你感受到了亞洲的驕傲在哪裡了嗎?

  [複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地形圖依據什麼來分層設色的?每種顏色各代表什麼高度?(讀海深陸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種?

  [活動]P5

  結合讀圖6.5和P.5閱讀材料,全班分成兩組做一次亞洲之旅:

  沿途說出你將經過哪些國家?哪些地形區?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見到什麼樣的自然景觀?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亞洲之最的地形?

  1.請一組同學沿東經80度,從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組同學沿北緯30度,從東向西做旅行。(前後左右同學可“結伴而行”)請沿途紀錄所經國家、地形區,所見到的地貌環境和地形特徵(地名、海拔、景觀等)。

  2.每組學生依次上前指掛圖描述所經地區名稱、景觀及海拔高度。全班對描述面、語言最流暢的同學予以鼓掌激勵。

  3.“造型活動”:

  (教師課前準備好以上地區的名稱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別採用不同的顏色,如綠色、紅色)

  以上同學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東西向兩排,交叉成十字。教師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蓋處為海平面,腰部為海拔2000米,頭部為4000米,請以上同學將手中的地形卡片舉放在最合適的位置。

  從同學們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亞洲地形大勢有什麼特點?(地形複雜多樣,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導學生閱讀地形剖面圖]

  同學們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勢狀況,大家一目瞭然。如科學的按垂直座標和水平座標標註在圖上就成為沿北緯30度和沿東經80度的地形剖面圖。(見p.6圖6.7)

  [提問]亞洲河流眾多,依據以上特點,亞洲的河流大多應從哪個方位發源,流向哪裡?(呈輻射狀,由中心流向四周)

  總結: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2.主要地形區: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長江、黃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恆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

  板書設計,世界第一大洲

  1.跨緯度(跨寒、溫、熱帶)

  2.東西距離

  3.面積(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七下地理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徵

  2、能運用氣候型別分佈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徵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餓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徵。

  情感態度目標:

  1、透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係,分析氣候特徵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準備:地圖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匯入,密切聯絡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複雜的氣候: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連雲港的氣候有什麼特點?

  海洋性氣候,溫和溼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複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P7“亞洲氣候型別圖”)

  1、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型別?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型別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麼?

  亞洲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2、觀察其中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型別是什麼?主要分佈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佔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佈在亞洲中西部。

  3、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4、展示“亞洲氣候型別圖”,並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5、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

  6、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型別除了位於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佈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麼關係?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展示有關乾旱和洪澇的影片、圖片)

  農業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於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8、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型別及分佈範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麼特點?

  氣候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過渡:為什麼會形成這麼複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係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係)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活動】

  展示非洲氣候圖P9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餓氣候分佈有什麼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很廣

  氣候型別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板書設計:

  複雜的氣候:

  亞洲氣候型別複雜多樣

  溫帶大陸性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七下地理課件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徵;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資料、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與成因。

  2.工業的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過程

  1.多媒體課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電影,並提問:該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們就學習我們的鄰邦——印度。

  2.設問方式引入:《西遊記》同學們都看過,唐僧要去西天取經,西天指哪裡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印度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今天咱們也去取一回經。

  3.課件展示:圖7.34“印度的`地形”,明確印度的方位、鄰國,找出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德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佈的特點。

  4.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印度位於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課件展示P34的閱讀材料: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5.課件展示:圖7.35“印度人口的增長”,並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經超過多少億?

  ②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多少倍?

  ③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淨增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如何?

  6.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印度總人口已經超過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數是越來越多。讀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

  7.學生朗讀P36頁的一段文字資料,並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說說你對印度未來人口趨勢的看法。

  ②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8.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①從文字資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由於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淨增量會越來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紀中葉,印度總人口將會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②課件展示:圖表7.1“印度部分資源、產品的總量和人均佔有量(1998年)”,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印度的資源總量和產品總量都相當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的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9.課件展示:圖6.10“亞洲的氣候”和圖7.38“孟買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並思考:印度以哪種氣候型別為主,其氣候特點是什麼?

  10.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印度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孟買為例,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特別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為什麼印度的降水會有旱季、雨季的差別呢?

  11.課件展示:圖7.39“南亞1月風向”和圖7.40“南亞7月風向”,並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風向有何差別?

  ②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並填表。

  12.學生討論,代表發言,教師總結。

  七下地理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2.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前播放《愛在文登》歌曲,創設情境,活躍氣氛,引領學生進入學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剛才聽的那首歌叫什麼名字嗎?(愛在文登)對,愛在文登,那麼,請同學們看這組圖片,你們能說出這是我們文登的哪些地方嗎?對,非常好!這是青龍生態旅遊度假村、這是文登學公園、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園、最後一幅是昆嵛山風景區。

  這些都是我們文登的旅遊勝地,它們有的坐落在城市裡,有的則建在鄉村。(匯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們文登人自己的歌《愛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遊景點的圖片,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是我們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我們統稱為聚落。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討有關聚落方面的知識。

  二、新授知識:

  第一部分:聚落與環境

  (一)出示學標,自主

  請大家看課本87頁圖文內容,完成導學案第一部分,自主。(板書: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什麼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型別有哪兩種呢?誰來說說?(板書:鄉村與城市)大家對城市和鄉村瞭解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城鄉,感受城鄉差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的圖片,進一步瞭解它們間的差異。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的圖片:圖片中有什麼?誰來說說?

  正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鄉村中有農田、果樹、池塘、有通往小鎮的小路。鄉村聚落中有農村、牧村、漁村、林場等不同型別,相對應他們所從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這是一組有關城市聚落的圖片,在圖中你可以看到什麼?(我們可以看到城市裡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們主要從事什麼工作?(工業、商業、服務業)(添加了更多的圖片,更有利於學生的自主。)

  這是一組有關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差異的表格。誰來說說?(師出示表格內容)……

  (二)小組合作

  同學們,前面我們瞭解了鄉村聚落與城市聚落,那麼你知道聚落是怎樣形成的嗎?什麼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麼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區分佈的形態是怎樣的?(板書:形成、分佈、形態)x

  (三)交流展示,師總結

  (一)承接:請同學們看螢幕,這裡有四幅圖片:沙漠、極地、高山、平原。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你是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你會帶領你的子民選擇把家安在哪裡呢?(D)大家都選擇把家安在D這裡,也就是平原地區。哪個小組起來說一下理由?(A是乾旱的沙漠地區,B是寒冷的北極,C是地勢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在比較中我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優劣對聚落的形成與分佈有很大的影響。(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分析影響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結:哪位同學可以總結一下:有利於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體展示:有利於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什麼樣的地區聚落密集、什麼樣的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區分佈的形態是怎樣的?(出示圖片,生答)

  1、承接:同學們,我們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很大,聚落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築風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當地特色的一些建築。下面我們就以西亞的民居和東南亞的民居為例,學落與環境的關係。請同學們閱讀課本91頁內容,完成導學提綱內容。(板書:民居與環境)

  2、小組內交流答案。請同學們看螢幕,西亞的民居、東南亞的民居,他們的建築外貌有什麼特點?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特點?這位同學,你起來說一下,好,誰還有補充?這位同學,你說!很好!最後老師來總結一下,請看螢幕!……(師看螢幕講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係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又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威海這裡有沒有與我們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誰來說說海草房的建築外貌有什麼特點?我們威海的氣候特點是什麼?(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區有沒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適應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請大家再看一組圖片。(出示江南水鄉、蒙古包、泰國高架屋、日本的輕木質房屋、雲南麗江古城等圖片並講解)。雲南麗江古城是我國的傳統聚落,我們國家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聚落,對於這些聚落,我們是應該保護還是拆除呢?請同學們讀課本90頁,思考這個問題。(保護or拆除)(保護,並且在保護的基礎上加以改建,更利於人類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館和窯洞旅館圖片加以講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觀察其建築外貌,分析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使學生對於聚落與環境的關係理解的更為深刻)

  四、鞏固:

  下面給大家幾分鐘時間記憶一下課本上的重點內容。透過這節課的,你有哪些收穫呢?(瞭解了鄉村景觀與城市景觀的差別;瞭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五、課堂總結。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0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容】利用經緯線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共同了經緯線的特徵和經緯度的劃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線(圈)

  形狀特徵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佈

  標度的範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經緯度的表示方法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量特徵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圖“經緯網”,在圖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緯度。教師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透過上面的,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麼規律?

  (啟發學生與生活實際聯絡一下,不難發現就像在影院裡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的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的救援?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在前面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生地。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0S、1500W 。

  颱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0N、125.30E。

  強化訓練:

  1.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後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並說出它們的經緯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主要內容。

  (佈置作業)教材提供的“活動”3——“城市經緯度的確定”。

  【板書設計】

  七下地理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等地理特徵,說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絡埃及自然環境的特點,說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

  3、運用課本文字和圖片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4、瞭解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絡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徵,簡述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和現代經濟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瞭解埃及歷史遺蹟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

  2、培養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羅河及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尤其是農業)的影響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語:

  透過埃及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圖片播放,讓同學們感受埃及,並用關鍵詞談談對埃及的印象,以此匯入新課。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讀課本76頁圖8-13,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有關埃及自然地理特徵資訊?請小組長把你們組找到的相關資訊用序號標出寫在白板上,寫對一點且內容不重複得一分。4分鐘後,小組交換白板,看哪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組的組員上臺展示。小組展示完畢後,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並給每個小組加分。

  三、探尋人文,走進埃及

  學習形式: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及開羅附近建築物等圖片,讓同學們說說埃及的基本人文情況。接下來,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進行了如下的情景設定:假設同學們要前往埃及參觀考察,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農業發展情況及遊覽埃及部分名勝古蹟。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遊覽亞歷山大港—開羅—盧克索—阿斯旺水壩

  第二天:遊覽尼羅河流域,考察周邊的農業發展。

  第三天:參觀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礦產資源及工業、經濟發展

  這四天的行程,讓幾位同學扮演的導遊帶領同學們參觀考察埃及的工農業發展情況及遊覽埃及的名勝古蹟,以瞭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進一步走進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在前面瞭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本節課的難點,提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兩題探究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1、讀圖探究:尼羅河對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有什麼影響?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本國經濟的?

  五、課堂反饋

  學習形式:小組競賽限時搶答

  透過小組競賽搶答加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檢測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六、課堂小結:

  學習形式:組內交流、組員評價、老師整體評價

  每位小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交流,並把組員的發言,在白板上歸納,以梳理這節課的知識脈絡,同時對組員進行評價。

  七、佈置作業:配套的知識能力訓練

  必做作業:選擇題

  選做作業:選做題

  七下地理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掌握東南亞地形、氣候的一般特點,及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在地形、氣候方面的差異;

  2、瞭解東南亞的範圍及包括的國家;

  3、透過使用地圖,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

  4、透過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關係的分析,瞭解地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

  教學重難點:

  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地形特點

  學習方法指導:

  1.學會從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資源等方面描述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證。

  2.學會分析位置地形氣候等要素在地裡環境形成中的作用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而總結出一個區域的突出的人文地理特徵。

  3.學會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比較區域之間的差別與聯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旅遊情景方式引入)你知道的獅城是那座城市嗎?

  你知道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在哪個國家嗎?

  讓我們一起到東南亞去旅遊,你就會得到答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

  讀圖2-1,觀察東南亞的位置和主要組成

  1、說出東南亞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東南亞的主要組成部分

  3、總結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位置(十字路口)

  讀圖2-3回答:

  4、東南亞地區的咽喉要道是哪裡?它有什麼重要的戰略地位?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

  為什麼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

  【教師精講點撥】日本國內需要的石油絕大部分來自於西亞,

  油輪必經馬六甲海峽

  【探究結論】

  日本是一個經濟大國,資源小國,礦產資源尤其貧乏,要進行

  工業生產,就必須進口石油,沿途經過太平洋,馬六甲海峽,

  印度洋,最後到達中東。馬六甲海峽位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

  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日本進口石油的必經之地,因此馬六甲

  海峽就成為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學習任務(二)、東南亞的自然環境

  1、自主學習:

  讀圖2-1,觀察東南亞的地形與河流,分析地形與河流的

  關係,回憶東南亞的氣候,分析對農業的形象

  1、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徵如何?

  2、分析總結中南半島的河流特點(流向與流速)

  3、分析判斷馬來群島的地形地勢特點和河流特點

  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

  3、合作探究:

  【探究問題】總結地形地勢與河流間的關係。

  (總結)河流的流向與流速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七下地理課件 篇10

  第一、二課時

  課題: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一節位臵和範圍

  主備人:羅文學成員:楊麗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臵、海陸位臵和經緯度位臵來描述一個區域的地理位臵。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域的範圍。

  4、瞭解亞洲的地理分割槽。教學重點:

  透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教學準備: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位臵和範圍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影片:影片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蹟,並配以優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路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習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窪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美的風景。它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板書: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

  (一)溫故知新(生回顧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的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躍於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範圍後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b”,意為“西方日落處”,後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二)亞洲的地理位臵和範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裡”入手,也就是明確位臵,搞清楚範圍、邊界。那麼,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

  師點撥描述區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陸位臵、經緯度位臵[活動]: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範圍》,找出亞洲的緯度位臵①最北:81°N;最南:11°S;②最東:170°W;最西:26°E

  3.讀圖6.2《亞洲的範圍》,瞭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學以致用]:讀圖6.23“北美洲的位臵和範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臵。2.說出北美洲的經緯度位臵。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於北美洲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臵特點。

  [活動]: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臵和範圍差異。

  四、課堂小結:

  認識區域,首先要認識區域的地理位臵和範圍。大洲的地理位臵,可以從半球位臵、海陸位臵和經緯度位臵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業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第二課時位臵和範圍

  教學過程:

  一、教師匯入:

  我們的環球之旅已經到達了我們祖國所在的大洲——亞洲。亞洲在許多方面值得亞洲人自豪。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自己的雙手和眼睛來驗證亞洲之最。二、活動內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組討論]

  1.計算:a.跨緯度數(約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溫、熱三帶)

  b.地球上緯度相差1度,距離約110千米,則亞洲南北距離(10120千米)c.跨經度數(約164°,大部分在東半球)d.比較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2.讀圖6.4《七大洲面積比較》,亞洲面積是多少,相當於幾個歐洲和南極洲面積之和?(三個歐洲和一個南極洲面積之和)

  得出結論:為什麼說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緯度最廣(跨寒、溫、熱帶)2.東西距離最長

  3.面積最大(4400千米)(二)找一找——亞洲的分割槽

  通常,亞洲按照地理方位還可以劃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區域。

  讀圖6.5《亞洲地理分割槽》,結合圖6.5《亞洲地形、政區》,回答問題:

  ①新、馬、泰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③阿富汗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④北亞部分屬於哪個國家的領土範圍

  ⑤哈薩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

  ⑥中國屬於亞洲的哪個地理分割槽,這個地理分割槽還包括哪些國家?學生讀圖分析:看圖6.6景觀圖,描述圖片中居民的生活。圖1西亞——遊牧——穿著寬鬆的長袍圖2北亞——狗拉雪橇——皮衣圖3南亞——捕魚圖4東南亞——長屋

  四幅圖說明由於面積遼闊,亞洲各地的自然環境的地區差異很明顯,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異。三、師生共同小結:

  今天的旅程即將結束,請你們談談有什麼收穫。四、作業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課題】第二節自然環境(地形和河流)主備人:羅文學成員:楊麗

  【教學目標】

  1、透過對亞洲的學習,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出大洲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並分析其相互關係

  2、理解河流分佈與地形之間的關係。

  3、培養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亞洲地形與河流分佈的關係

  【教學難點】

  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佈特點。【教學方法】

  講授法、讀圖指導法、練習法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七下地理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一、學會透過讀圖說明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認識俄羅斯是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世介面積的國家。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能在地圖上指出俄羅斯的臨海和主要鄰國。

  二、認識俄羅斯地形、氣候、資源的地理特徵及分佈特徵。

  三、瞭解俄羅斯人口、民族、經濟、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點及分佈。

  四、瞭解俄羅斯在自然和經濟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

  教學重點

  俄羅斯自然特徵和經濟特徵。

  教學難點

  一、俄羅斯氣候成因。

  二、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媒體

  掛圖、幻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讀書,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講敘了歐洲東部和北亞的範圍和國家,今天我們介紹這個地區最主要的國家俄羅斯。請同學看附表“歐洲東部和北亞國家概況”,從面積和人口上可見俄羅斯是該區、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是該區也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板書】一、世介面積的國家

  ①在此可從經度跨170°,是世界跨經度最多,東西長1萬多千米,與中國5 000千米相比是世界東西最長的國家等方面讓學生體會俄羅斯面積廣大,世界第一的特徵。

  ②找14位同學讓每人代表俄羅斯的一個鄰國,然後按方位順序向其他學生報告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得出結論:俄羅斯是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③教師最後總結概括。

  【板書】1.面積1 70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l.5億人。

  3.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俄羅斯人佔總人口81%。

  【板書】二、俄羅斯自然及經濟特徵

  該部分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上給予的文字和圖自己進行概括總結。在總結中要注意進行歐洲東部和北亞的對比。教師也可列下表帶領同學邊總結邊填表。

  俄羅斯總體特徵 歐洲部分 亞洲部分

  面積 世界第一,1 700萬平方千米 佔全國1/4 佔全國3/4

  人口 世界第六,1.5億 佔總人口3/4 佔總人口1/4

  地形 較為平坦,平原、高原面積廣大,烏拉爾山、高加索山為歐亞界線 東歐平原

  自西向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溫帶大陸性為主的氣候,東西差異較大 受大西洋影響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 典

  型的大陸性氣候,北冰洋沿岸極地氣候

  河湖 河湖眾多 河湖少,主要河流伏爾加河,歐洲最長,俄羅斯人稱為“母親伏爾加” 多大河湖泊,流向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資源 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天然氣、煤、森林、水能、鐵、有色金屬儲量產量在世

  界上名列前茅 佔全國20% 佔全國80%

  工業 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

  核工業、宇航業

  (工業發達)以莫斯科為中心,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機械、化工、多種輕工業中心和以烏拉爾

  為中心的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工業較落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軍事工業為主

  農業 不穩定,集中分佈在中部和南部。主要農作物小麥、馬鈴薯、向日葵、亞麻 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區(農業發達) 世界針葉林帶南部有部分農耕區(農業不發達)

  交通 歐洲東部發達,西伯利亞大鐵路貫穿東西 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鐵路網,伏爾加河航運(交通發達) 橫貫東西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單一)城市 多而集中,莫斯科、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 少而稀疏,伊爾庫茨克、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

  對自然及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後教師可讓學生結合中國東西差異及經濟發展的戰略有關知識,讓學生根據俄羅斯東西差異的國情為其設計發展規劃,最後教師再介紹東部開發的狀況及開發的條件和前景。

  【板書】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最後可設定以下反饋題:

  1.經過歐洲東部和北亞各方面的對比,你說說為什麼俄羅斯是歐洲國家?

  2.對俄羅斯四大工業區的特點、發展條件及主要工業部門進行列表分析。

  3.俄羅斯各地氣候有什麼差異,並分析其原因。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俄羅斯

  一、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1.1 700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億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國家(100多個民族)

  二、俄羅斯自然、經濟特徵及東西差異

  (教師提供對比以下方面)

  面積 人口 地形 氣候 河湖 工業 農業 城市

  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七下地理課件 篇12

  教學課題: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節《非洲》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選編的“認識大洲”中的第二節內容。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地理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炎熱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和人口與經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地圖,瞭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②透過對地形圖及各種氣候圖的判讀,瞭解非洲的地形特徵和地形區的分佈及氣候特徵,並學會分析氣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③學會用圖表、對比分析的方法瞭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徵。

  ④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瞭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2、過程與方法:

  ①鼓勵、引導學生透過各種途徑來收集有關非洲的地理資料,並進行歸納、分析。

  ②充分運用每幅地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得大量的地理資訊,進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非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境、發展等問題的大洲,透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使學生掌握非洲海陸輪廓的特徵以及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徵。教學難點: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以熱帶為主的炎熱氣候。

  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利用網路媒體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綜合分析等。

  2.採用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科書、地圖冊、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世界上有一個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長的河流,並且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大洲,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一個大洲嗎?(非洲)那這一節就讓我們向這個神奇的大洲進軍,一起去探索它的奧秘吧。

  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自主學習

  根據第一節學習大洲的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動一:請同學們瀏覽教材P1617,完成下面練習。

  1、讀圖,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非洲在(東或西)半球的西部,穿過非洲中部,、分別穿過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寫緯線名稱)。

  (2)海陸位置:東臨,西臨,北隔及與相望,東北與之間隔著狹長的,並以為陸上分界線。

  活動二:描畫非洲輪廓圖,並填出非洲周圍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討論: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地理位置。

  (設計思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的能力。)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活動三:讀非洲地形圖,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徵:

  (1)讀P6圖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陸面積廣大,被稱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東南部分佈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陸邊緣的山脈外,大多是海拔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勢,。

  (4)極具特色的地形(三個“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縱貫東部的。

  (5)讀P18閱讀材料:東非裂谷帶及撒哈拉沙漠

  簡單瞭解東非裂谷帶的分佈、成因及其地質地貌特徵;認識撒哈拉沙漠的範圍及地理位置。

  (6)讀課本圖P21-1;P161-17比較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特點,並在非洲圖上找出:最大的半島_、最大的海灣、最大的島嶼_。

  每位同學完成自主學習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將影象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炎熱的氣候

  活動四:(1)讀非洲平均氣溫分佈圖,分析非洲的氣溫特徵:

  (緯線)橫貫非洲中部,(緯線)分別穿過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絕大部分位於(溫度帶),非洲平均氣溫在攝氏度以上。非洲氣候特徵之一是氣溫。北半球7月份的炎熱中心在地區。

  由此可得非洲氣溫特點是:氣溫高。這就是它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

  (2)讀非洲年降水量圖,總結非洲降水特徵。

  非洲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北迴歸線附近的地區,降水;南迴歸線附近大陸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點是:降水很少,乾旱地區廣。

  (3)讀非洲氣候型別圖,總結非洲的氣候特徵。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是氣候型別。非洲熱帶雨林氣候

  的南北兩側是氣候型別。南北迴歸線附近主要是氣候型別。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佈的是氣候型別。

  由此可得,非洲的氣候帶受因素影響,以為中心呈對稱。

  (設計思路:繼續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

  (四)、豐饒的物產

  閱讀非洲主要的礦產與農產品分佈圖,並分類。

  礦產資源:鉻鐵礦、金剛石、黃金、石油、磷酸鹽等。

  動植物資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劍麻、花生、香蕉、棗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長頸鹿、斑馬、非洲雄獅等

  水力資源:剛果河、尼羅河(讓學生透過閱讀圖

  1-27,找出有關兩河的水文特徵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地圖,總結問題的能力。)

  (五)、人口與經濟

  非洲既然被稱為“富饒大陸”,按理說經濟很好,但為何又被稱為“經濟落後的大陸”呢?

  (1)讀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的大洲。

  (2)據2000統計,有7.94億人口,總數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壓力沉重的同時,經濟上受到幾個世紀以來的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部門單一,且以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非洲人口、資源、環境、發展之間互相聯絡的觀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動題。

  四、師生課堂總結:

  五、佈置作業:課本P20——21活動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學直觀、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觀察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於:

  1、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還較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意義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2、教具的運用比較單一,即使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個別同學脫離課本,完全依賴於課件,只注重了瀏覽課件這種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課件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增長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