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1

  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學習積累重點詞語,能正確翻譯並領會課文大意。

  ③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疏通並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象,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音樂欣賞…同學們,剛才那首歌唱的是什麼?好,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生活,就如這首歌所唱的,我們今後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將是美好而又甜蜜難忘的。我們再來欣賞幾幅圖畫……好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都有哪些有趣的事要跟我們來分享,我們同學從中能不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

  作者簡介(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再小結)

  新課導學: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其特點是簡潔、典雅。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彙、語彙依然儲存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於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二要自己用心領悟,能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彙、語彙,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檢查預習(幻燈展示)

  朗讀課文(教師先進行點撥)

  第一遍,播放錄音或教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聽好節奏;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學生齊讀。

  疏通文意(結合練習2,先點撥)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絡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請學生口頭翻譯課文(幻燈展示,以學生自願為原則)

  課堂練習(幻燈展示)

  問題探究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透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匯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2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2、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品味詩中的語言。

  3、能夠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夢想應如何實現。

  二、教學重、難點

  1、詩的朗讀。

  2、語言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的童年一定有很多夢想,能將心中的秘密告訴大家嗎?(學生暢所欲言)詩人王家新在小時候也有一個美麗的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閱讀詩歌《在山的那邊》,傾聽詩人的心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關上書,聽老師範讀全詩,注意朗讀的語氣、速度、重音(讀得重的詞語)。

  2、學生談聽讀課文後的感受。

  3、教師略談詩的語言美,並提出朗讀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讀出語氣。

  4、學生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5、請一名學生朗誦後,其他同學評議,教師最後點評。

  6、齊讀。

  (三)精讀課文,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1、教師點撥:

  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追尋他。他真的是在尋找大海嗎?

  2、學生小聲或默讀詩歌,探究一下,詩中的“海”與“山”蘊含什麼意思?先個別思考,再小組討論,然後將自己的觀點在全班交流,教師注意點評。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

  (四)賞讀課文,品味詩歌的語言

  1、教師點撥:

  詩中的“我”對大海是這樣熱烈嚮往,為了實現理想不懈追求,而這些都是詩人透過精美的語言告訴我們的,同學們,讓我們默讀詩歌,將你認為用得特別生動的詞語作上記號,想一想,你為什麼認為它用得好;將你不理解的詞語也作上記號,小組內合作解決。

  2、集體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3、有感情的朗讀全詩,力爭當堂背誦。

  (五)練習

  1、用“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分別造句。

  2、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3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瞭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

  3、反覆朗誦並理解歌詞內容,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二、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學生齊讀。

  (三)內容研討

  1、解題

  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2、這首歌詞的一、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

  第一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3、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即“望”字。)

  4、“頌黃河”這一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四)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望黃河頌黃河學習黃河精神。

  (五)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六)課外作業

  1、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4

  【學習目標】

  1、體會作者“為理想而奮鬥”的思想情懷;理解作者所創設的詩歌意境,把握本詩主旨。

  2、深入詩歌意境,體會“山”和“海”的不同含義,體會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

  3、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於詩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

  4、激發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奮鬥的情懷。

  【教學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教學難點】

  對無數座山的理解。

  【課前準備】

  讓學生預習《在山的那邊》詩歌內容;查字典解決“讀一讀、寫一寫”和註釋中的問題;讓學生寫“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自己是怎樣處理的”練筆。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裡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預習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詩歌朗讀”,並提出朗讀注意事項。學生認真聽讀。)

  詩歌透過精煉、優美又有節奏的語言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要透過朗讀來品味語言,用情去讀,用心去悟。同時要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詩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幫助自己成長。

  三、整體感知

  1、訓練朗讀:

  ⑴範讀:

  山那邊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找尋答案吧。

  ⑵學生齊讀。

  (教師放音樂,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課文。)

  ⑶學生自評。

  提示: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

  2、下面我們就先來一起看看這首詩的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教師出示思考題)

  ⑴在山的那邊是什麼?“山”和“海”的含義是什麼?

  ⑵概括詩歌兩部分的內容。

  ⑶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提示: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評析:透過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及詩歌體現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與探究,研讀與賞析

  師:詩人的這種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並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教師邊說邊出示課件)

  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現,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現美,能發現問題。

  教師準備學生可能發現的問題:

  1、“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寫出了作者什麼心情?用了什麼寫法?師引導學生理解:寫大山好像人生氣時那樣“鐵青著臉”,詩人將大山擬人化了,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的心情難過,這樣寫既形象又生動。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麼會紮下深根?師引導學生理解:“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後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紮下深根。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它紮下深根。

  師引導:飄來的東西確實不易紮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才能紮下深根。那麼,在朗讀時,應該怎麼讀?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有什麼好處?師引導學生理解: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啟示?

  4、“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的枯乾的心靈”怎麼理解?師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確信遠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因為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堅強了。

  師:朗讀這句一定要充滿對理想的渴望,請你試試。

  (學生有感情朗讀,全班齊讀)

  5、“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的含義。

  師引導學生理解: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大家一起來讀一遍。

  6、同學們有沒有過成功的經歷?鼓勵學生用洪亮的聲音回答,調動學生激情。然後讓學生帶著這種激情去齊聲讀課文。

  7、師:讀了這麼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誦下來了?

  五、體驗與反思

  師: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1、學生結合自己經歷談啟示,教師適當引導:

  師:正是在艱難曲折的不斷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2、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這首詩,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六、佈置作業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鬱的。

初一語文課件大全(5篇)5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其設定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課的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於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象還是人文現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資訊科技將兩者聯絡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於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學生分析】

  上這節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資訊科技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路和網站知識都有了解,並且經常上網查詢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牆上,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上網過程中自主選擇,培養了學生的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後要向協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彙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瞭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於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站。

  學生: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2、關於月亮的作品。

  【教學設計】

  一、新課匯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匯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資訊,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⑵用上面的資訊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⑴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⑵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⑶展示各小組中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⑷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瞭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三、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影),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⑴看登月的實況錄影。

  ⑵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⑶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⑴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準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複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⑵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⑶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四、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詢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透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衝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各興趣小組將蒐集到的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⑴星空奇觀

  ⑵月球之謎

  ⑶中國航天

  ⑷登月計劃

  ⑸阿波羅之旅

  ⑹登月圖集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六、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