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

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

  孝敬父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下是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歡迎閱讀。

  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咱們生命,哺育咱們成長,他們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心血,作為兒女,咱們應時時處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咱們這些獨生子女,仗著自己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些人便以“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在家中樣樣依賴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對自己照顧得稍不如意,便會亂髮脾氣,父母的話不聽,還粗聲粗氣地頂撞父母,更談不上體貼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你說,這是尊重、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在一次思品課上,老師要咱們寫出父母的生日及愛好,沒想到,一大半同學不知道,就算答出的人裡也有一些是自編的答案,由此可見關心父母的人數之少。我家隔壁就有一個小男孩,一心只想著玩,平時寵愛他的母親叫他作作業,他竟大吵大鬧、大哭大叫,還砸起東西來。母親很生氣,責備他幾句,他居然對母親大打出手,又抓又咬,氣得母親打電話求助於父親,你說這個孩子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嗎?

  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為他人,為祖國獻出愛心呢?同學們,讓咱們行動起來,聽父母的話,對父母有禮貌,關心體貼父母,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做一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的好公民。

  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2

  孝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裡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流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蓆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蓆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讚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以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母親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咱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父親、母親;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3

  我總是想:父親和母親每天都這辛苦,來賺錢供我讀書,還要給咱們做家務等等。都沒有時間來休息。那不如這樣吧,我幫他們減輕一點負擔吧,就這麼定了。說完,我就開始行動了。

  我首先幫母親做家務。我先在我的房間裡掃了地,然後拖了房間。拖完了我的房間就在掃母親和父親的房間,也給拖了一下。最後我就掃了和拖了客廳。我掃完了以後就再噴一點香水在客廳裡和房間裡,聞一聞很香很香。

  我最後就幫父親做一點事情了。我首先把拖鞋放在了門口,把父親最喜歡的茶給倒好,等父親回來的時候讓我給父親捶捶背,讓父親舒服舒服,讓父親母親輕鬆輕鬆。

  我看見了天色快黑了,就快速地從客廳跑到廚房裡,便做起了母親教我做過的荷包蛋。我先放一點油在裡面,然後,把雞蛋開啟放進鍋裡。在這個時候,我就想:父親母親每天都這麼辛苦,都瘦了一圈。於是我就在荷包蛋裡面放了一些肉在裡面。我就照著這樣的方法做了很多個荷包蛋。我剛剛做好放在桌子上面,父親和母親就看見了有一碗香噴噴的荷包蛋,又看了一下週圍,看見了沒有一點灰塵,就抱請問我說:“兒子,你真棒,你能幫我做家務了,而且做得很好,真棒!”

  啊!第一次被母親誇得這麼久,真是好。以後我就要多做點好事。

  孝敬父母的散文朗誦稿4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惦記,就是完全為父母著想,甚至不惜以生命去回報父母。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所謂“孝“,是恭敬,是愛護,是孝養。談到孝順,一般人以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事實上,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養父母只是孝順最基本的一環,除了對父母盡孝之外,更要擴而充之,對宗族盡孝,甚至進一步擴大為對整個民族盡孝。因此咱們說,現代意義上的孝,是愛心的表現,是對國家、親人一種至真感情的流露,是人我之間應有的一份責任,是人倫之際的一種密切關係。孝維持了長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對生命的至誠感謝,更是無怨無悔的回饋報恩。為自己所愛是小孝,為家族親人為中孝,為國家民族是大孝。因此,孝的意義,並不限於對父母的孝順,應該從親人做起,進而“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擴充至整個社會和國家。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咱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咱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咱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咱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