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研究性學習報告

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研究性學習報告

  一研究目的

  瞭解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並準確的識別、運用,以達到能夠很好的與外國人交流的目標。

  二 引言

  西方國家,有時又叫做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the West或the Occident)。若只考慮地理位置,美洲國家等處於西半球的國家可稱為西方國家;若從文化背景上講,西方國家多信奉基督教;從政治體制上講,西方國家實行成

  ①一般來說,熟的民主制度。西方國家包括歐洲西部、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

  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 社交,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資訊、交流思想,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人員進行交往和資訊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②

  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東、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也迥然相異。下面我們以一則新聞為例:

  29歲的小於最近從江西老家來到南京,應聘到一家外貿公司做駕駛員。可沒想到,上崗才三天就在一次接待西班牙客人時,為誇獎西班牙客戶小孩,多次

  伸出兩根手指做出“V”字。他不知道,掌心向內是侮辱人的意思。西班牙爸爸忍不住打了他一拳,公司丟了業務,小於被炒魷魚。③

  這則新聞曾轟動了整個網際網路。說實話,我真的為這個小夥感到嘆息。倘若他知道這個手勢的含義,他也就不會這樣。

  所以,知道西方國家的社交禮儀是很必要的。

  讓我們一起開始認識它們吧!

  三 社交場合中的注意事項

  1、見面禮節

  東方國家人民在傳統上有一套繁瑣的.見面禮節,從握手、問候到互相介紹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相形之下,西方人在人與人間的交往上就比較隨便。 在美國,朋友之間通常是熟不拘禮地招呼一聲“Hello!”,哪怕兩個人是第一次見面,也不一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個招呼就行了,還可直呼對方的名字,以示親熱。

  但在正式場合下,人們就要講究禮節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在美國,握手時,男女之間由女方先伸手。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緊,如果對方無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點頭鞠躬致意。長幼之間,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時應注視對方,並掐下手套。如果因故來不及脫掉手套,須向對方說明原因並表示歉意。還應注意人多時不可交叉握手,女性彼此見面時可不握手。 同握手的先後順序一樣,介紹兩人認識時,要先把男子介紹給女子,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

  2、稱呼

  大多數西方人不喜歡用Mrs.、Miss或Mr.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

  西方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儘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

  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

  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階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階宗教人士等。例如:哈利法官(Judge Harry)、史密斯參議員(Senator Smith)、克拉克將軍(General Clark)、布朗醫生(Dr.Brown)、格林教授(Professor Green)、懷特主教(Bishop White)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3、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裡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

  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西方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開啟,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

  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4、不要隨便談論私事

  人們的一切行為都以個人為中心,個人利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準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人們日常交談,不喜歡涉及個人私事。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所忌談的,如詢問年齡、婚姻狀況、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競選中投誰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禮的。

  5、講究“個人空間”

  和西方人談話時,不可站得太近,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為宜。平時無論到飯館還是圖書館也要儘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不得已與別人同坐一桌或緊挨著別人坐時,最好打個招呼,問一聲“我可以坐在這裡嗎?”得到允許後再坐下。

  6、多用禮貌用語

  西方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 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 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侍者也不例外。在商場裡,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覆道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