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現代禮儀的發展史

簡述現代禮儀的發展史

  簡言之,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簡述現代禮儀的發展史,歡迎閱讀。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歷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而且禮儀涉及的方面比較多,幾乎滲透於社會的各個方面。因而禮儀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本文著重論述了現代禮儀的形成及其發展過程,包括現代禮儀的含義,現代禮儀的形成,禮儀的發展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繼承傳統,革故鼎新,相容幷包等幾點方面。

  1、現代禮儀的含義

  現代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和準則。在傳統意義上禮是一種涵蓋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會行為規範,而今天所謂的禮則是對禮貌和相關活動的禮儀形式而言的,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是人際關係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是人際關係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此外,禮儀是門綜合性的學科,各分支禮儀內容都是相互交融的,且大部分禮儀內容都大體相同。

  2、現代禮儀的形成

  隨著人類歷史的前進,隨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人際交往日趨頻繁,社會生活更加複雜和多樣化,“禮”也不斷豐富和發展。

  自原始社會起,人類社會便已有了“禮儀”存在,禮儀形成的最初“禮”與“儀”是有不同涵義的,原始社會的人類還處於矇昧時代,禮是以祭“天”、敬“神”為主要內容的,有人認為人類在狩獵時代就已知道要有禮貌,因為在打獵時,狩獵者相互必須保持適當的距離。而且即使沒有獵獲什麼,也要講一番有關野味的趣聞,使同伴們不致掃興而歸。這樣說來,“禮”在狩獵時代就有了它的初步形態。

  在原始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漫長階段,“禮”的發展也達到一個新的階段。

  春秋時期,才提到了“儀”這一概念,“儀”是指儀式,儀文。周朝是國家禮儀齊備的朝代。周公為周朝制度了種各種典章制度,即所謂“周禮”,要求諸侯遵行。誰要是不遵行,天子就可以處以討伐。歷代封建王朝,崇尚儒家主張的“禮治”,沿襲周禮,並根據自己統治的需要,不斷加以修改、補充和完善。所謂“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就是要人們以“禮”為準繩,各守本分,不得逾越。

  封建社會,禮為“法”,為“治”,儀為“儀式”、“儀文”,這時候,“禮”已不僅是個人之間交往的“私人禮節”,而且成了國家統治的一種手段,逐漸演變為“治國之法”, “禮”也是區分貴賤、尊卑、逆順、賢愚的準則,封建禮教就是當時的“禮”,是封建帝王統治人民的思想工具。。統治階段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建立並穩定自己的統治秩序,規定了許多禮節條文,道德要求本階級的成員嚴格遵循。這種“以禮治國”的做法,對於穩定當時的社會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禮”成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內容,使中國成了有名的“禮儀之邦”。

  到了現代隨著社會的進步,“禮”、“儀”合為一體,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禮儀形式。

  3、現代禮儀的發展(繼承傳統,相容幷包)

  禮儀是人們步入現代社會文明的“通行證”,人類自誕生那天起,便開始了對文明與美的追求,禮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擺脫愚昧、野蠻和落後,走向進步、開化與文明的標誌。我國作為東方文明古國和東方文化的發源地,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數千年來對文明的不懈追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東方文化和禮儀,追溯中國禮儀的歷史是漫長而久遠的。     現代禮儀在發展過程中,既保留了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禮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且增加了五講四美的新內容,而且在對外交往中吸收借鑑了國外的先進的禮儀,從而使我們現代禮儀更加的完善,更能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從而也相對的促進了我國的對外交往的發展。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封建禮儀的繁文縟節,也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手腳,起著阻礙社會進步的作用,有的甚至成為反動的、“吃人的禮教”。所以,對於這種禮儀傳統,應持分析的態度,吸取其中的有用的精華,拋棄封建落後的糟粕。例如:尊老敬賢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三國時候有個典故,叫“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要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厭其煩地親自到諸葛亮居住的草房請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才答應。從此,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發揮,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由於當時的經濟,政治的不發展,出現了很多的盲目的行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愚忠愚孝,當時的很多人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服從,然而在禮儀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了這種盲目的行為,增加了更多自由的思想,使得尊老敬賢更加適應時代的進步。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敬賢之禮”,須賦予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當今社會,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種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至國家民族,小到公司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只有從思想觀念到具體行動上尊重、愛護人才,使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足夠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顯示了現代禮儀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留了我國古代的優良傳統禮儀,又注入了新時代的氣息。

  在人類歷史上,國與國之間充滿了矛盾、爭鬥和戰爭。而同時,又不斷髮生談判、議和、結盟、互派使節、互通貿易、締結條約(協定)等國際行為,就有了國與國的交往,然而國際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規範與準則,於是就產生了國際禮儀,這是各國禮儀的精華之處,我們在遵守國際禮儀的同時也吸收了其他國家先進的禮儀。例如:我國有勸酒的禮儀習俗,但是如在涉外交際場合,一再勸酒,致使有些外賓勉強應付,往往酒醉誤事,而歐美的許多國家就沒有此種習慣,在交往中大多遵循量力而為的禮儀習慣,所以應當注意我們傳統做法與歐美國家以及國際通用禮儀之間的異同情況,避免外賓所不容易接受和習慣的做法,以免使他們感到尷尬和難堪。還有就是外國注重的是自由平等,而我國從古至今就注重尊師重道,在一定的程度上是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所以在不斷地對外學習中我國也漸漸走上了自由的道路,使得現代禮儀兼具了中國與歐美禮儀的優點。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捨棄了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而且也吸收了國外的先進的禮儀,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