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座次禮儀示意圖

中餐座次禮儀示意圖

  中國正式宴請均是在舉辦宴請之前,排定桌次和座次,或者是隻排定主桌的座次,其他只是安排桌次。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餐座次禮儀示意圖,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餐座次禮儀示意圖

  就餐時的座位禮儀有很大的講究,如果你在請客吃飯的時候,不懂這些日常禮儀的話,只會被別人嘲笑。就餐座位禮儀主要分為中式就餐座位禮儀以及西式就餐座位禮儀,我們這裡以中式就餐座位禮儀為例講解一下,傳統的中式就餐通常是以圓桌或者八仙桌為模板,這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因此座位的安排也有固定的規格,大家要熟知。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就一張餐檯的具體座位來說,目前中餐通行的規範是:主人座於上方的正中,主賓在其右,副主賓居其左,其他與宴者依次按從右至左、從上向下排列。

  宴席位次的設定,既屬約定俗成,故其時空差異性較大,而依我國時下理念習尚,則首論職務尊卑,次敘年齒,後及性別(先女後男),以示重女觀念)。當然,這都是首席座位確定之後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宴會座位的安排,應該注意幾點:

  1、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左手的位置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為上;

  2、夫婦不應相鄰,男女依次相鄰,主人和主方陪客應與客人依次相鄰;

  3、譯員可以坐在主賓的右側。有些大型場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賓背後,另外安排用餐;

  4、我國習慣,以面對上菜的門的方向為上首。如果是圓桌宴會,有男女主人、主賓夫婦出席的情況下,應是男主人坐上首中間,其右是男主賓、譯員,其左是主賓夫人、女主人。第二主人坐在主人對面。其餘主客相間而坐。

  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一起來看看中餐就餐禮儀吧。

  中餐座次禮儀

  舉辦中餐宴會一般用圓桌,每張餐桌上的具體位次有主次之分。宴會的主人應坐在主桌上,面對正門就座;同一張桌上位次的尊卑,根據距離主人的遠近而定,已近為上,已遠為下;同一張桌上距離主人相同的次位,排列順序講究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在舉行宴會時,各桌之上均應有一位主桌主人代表,作為各桌的主人,其位置一般應以主桌主人同向就座,有時也可以面向主桌人就座。每張桌上,安排就餐人數一般在10人以內,並且為雙數,人數過多,過於擁擠,也會照顧不過來。

  在每張餐桌上位次的具體安排上,還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每張桌上一個主位的排列方法。每張餐桌上只有一個主人,主賓在其右手就座,形成一個談話中心。

  2、每張餐桌上有兩個主賓位的排列方法。如主人夫婦就座於同一桌,以男主人為第一主人,女主人為第二主人,主賓和主賓夫人分別坐在男女主人右側,桌上形成兩個談話中心。

  如果遇到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為表示尊重,可安排主賓在主人位次上就座,而主人則坐在主賓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左側。

  如果本單位出席人員中有身份高於主人者,可請其在主人位就座,主人坐在身份高者左側。

  以上兩種情況也可以不做變動,按常規予以安排。

  中餐的餐桌禮儀

  1、中餐上菜順序

  標準的中餐,不論何種風味,其上菜順序大體相同。通常是首先上冷盤,接著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喝湯,最後上水果拼盤。當冷盤吃剩三分之一時,開始上第一道菜,一般每桌要安排十個熱菜,宴會上桌數再多,各桌也要同時上菜。

  上菜時如果由服務員給每個人上菜,要按照先主賓侯主人,先女士後男士或按順時針方向依次進行。如果有個人取菜,每道菜應放在主賓面前,有主賓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取菜。卻不可迫不及待地越位取菜。

  2、用餐時如何使用毛巾和餐巾

  正式宴會前,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條溼毛巾,它是用來擦手的,不能用來擦臉、擦嘴、擦汗。宴會結束時,再上一塊溼毛巾,它是用來擦嘴的,不能用來擦臉、擦汗。正式宴會上,還為每位用餐者準備一條餐巾。它應當鋪放在併攏之後的大腿上,而不能把它圍在脖子上,或掖在衣領裡、腰帶上。餐巾可用於輕抹嘴部和手,但不能用於擦餐具或擦汗。

  3、用中餐的禮儀要求

  由於中餐的特點和食用習慣,參見中餐宴會時,要注意一下幾點:

  1、上菜後,不要先拿筷,應等主人邀請,主賓拿筷時再拿筷。取菜時要相互禮讓,依次進行,不要爭搶。取菜時要適量,不要把對自己口味的好菜一人包乾。

  2、為表示友好、熱情,彼此之間可以讓菜,勸對方品嚐,但不要為他人佈菜,不要擅自做主,不論對方是否喜歡,不要主動為其夾菜、添飯,以免讓人家為難。

  3、不要挑菜,不要在共用的菜盤裡挑挑揀揀、翻來翻去、挑肥揀瘦。取菜時,要看準後夾住立即取走。不能夾起來又放下,或取回來又放回去。

  中餐就餐禮儀

  1、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工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範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餚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餚,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籤,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2、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吃相。進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嚥,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華夏酒報中國酒業風向標小口地吃。在品嚐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裡,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嚥下後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著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吃相。

  3、最後要注意牙籤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籤,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籤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跑邊剔牙都不雅觀。

  以右為尊:

  通常情況下,主人請客吃飯的時候,要按照“右高左低”的角度來安排大家的座位,一般視為右邊為上座,左邊為下座。主人應該讓客人坐在靠右邊的位置,然後主人陪坐在左邊,因為中國的餐廳上菜的時候往往是順時針上菜,這樣的話,一盤菜上來,按照順時針的順序,客人可以先一步嚐到美味,然後主人再品菜。

  以中間的座位為上座:

  在餐廳就餐的時候,如果同行的人比較少,大家都不知道怎樣入座時,通常是以中間的座位為上座,然後兩側其他的人為下座。例如和領匯出去吃飯,這個時候可以主動請上司坐在中間的位置,然後你們幾個下屬坐在兩邊比較合適一些;或者是平常和家裡的人出去吃飯,要讓長輩坐在中間的位置,千萬不能妄自尊大,搶先一步坐在上面,那樣只會被旁邊的人嘲笑。

  以靠主臺的位置為上座:

  我們這裡可以透過婚宴或者生日宴會為例,這樣的場合通常都是有舉行儀式的禮賓臺的,傳統意義上,我們以靠近禮賓臺的座位視為上座,這樣可以突出主要賓客的地位,方便更好的觀禮,剩下的客人則是分坐在主賓座位靠後的位置即可;如果在現場沒有主賓臺的話,可以選擇背靠主要背景牆的座位作為上座,這樣安排座位,沒有人能挑出毛病。

  以面對正門的座位為上座:

  我們在包間裡吃飯,進入包間安排座位的時候,一般是以面對著正門的座位為上首座位的。平時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也可以注意到,被宴請的主要賓客都是坐在面對著正門的位置的,這也可以體現出對宴請賓客的尊重;同時在上菜的時候,客人不會因為上菜而弄得手忙腳亂,也不會讓主人因此而失了規矩。

  以距離正門較遠的位置為上座:

  以宴會為例,舉行宴會一般都是要在大型宴會廳舉辦宴席,人多的時候通常要擺幾十桌甚至是上百桌,這個時候,座位的安排也尤為重要。我們要以距離宴會廳正門較遠的座位作為上座,而且距離正門越遠的地方,越為高貴。和主人的關係比較親近的家屬,通常是坐在距離正門最遠的座位上的,然後兩方的賓客依次坐在排在後邊的座位上,這也是舉辦大型宴會的基本規格。

  每桌同向:

  在宴會這種場合中,由於需要安排的席位比較多,所以亂坐一通也是不行的,那樣會顯得宴會辦的毫無規格,雜亂無章。通常每一桌都會有幾個主賓席位,每桌同向的意思就是要保證每一桌的主賓席位的方向一致,不能有太大的偏差,這也是餐桌座位禮儀的一種具體體現。

  以靠近牆的座位作為尊位:

  幾個人去餐廳吃飯,勢必會有著靠近過道的座位以及靠近內牆的座位,通常情況下,懂得就餐座位禮儀的人會讓別人坐在靠近內牆的位置,自己坐在靠近過道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道行人走路帶來的打擾,以及服務員上菜時帶來的不便,同時也會讓同行的人體會到你的禮貌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有女朋友的男士們帶女朋友出去就餐的時候,也要更加註意這些問題哦!

  食禮劃分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後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1、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2、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3、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

  4、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5、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

  6、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7、餐巾主要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8、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入腰帶,或掛在西裝領口。

  9、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10、餐畢,要將餐巾摺好,置放餐桌再離席。

  11、入席時,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席。

  12喝湯時,第一次舀湯宜少,先測試溫度,淺嘗。喝湯不要出聲。

  13、喝湯時不要任意攪合熱湯和用口吹涼。

  14、湯舀起來,不能一次分幾口喝。

  15、喝完湯,湯匙應擱在湯盤上或湯杯的碟子上。

  16、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17、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檯入座、

  18、多汁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應用匙取食。

  19、粒狀水果如葡萄,可用手抓來吃、

  20、果汁少較脆的水果如蘋果、柿子、梨,可將之切成四片,削皮後取食。

  21、桃及瓜類,削皮切片後,取食、

  22、入座後姿勢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3、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24、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25、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26、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湯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27、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宜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28、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汁,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及為不雅。

  29、切忌用手掏牙齒,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30、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慪氣及放屁。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31、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記勸酒、猜拳、吆喝。

  32、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33、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汁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

  34、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35、如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讚賞。

  36、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輕聲告訴侍者更換。

  37、就餐時,如發現還沒吃的食物有昆蟲或碎石,不要大驚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38、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

  39、食畢,餐巾應摺好放在桌上、

  40、主食進行中,不宜抽菸,如需抽菸,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41、在餐廳就餐,不能搶著付賬,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搶付賬。

  42、進餐的速度應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43、餐桌上不能談悲慼之事,否則會影響歡愉的氣氛。

  44、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座。

  45、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

  46、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