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對策論文

《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對策論文

  《環境衛生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應用學科,其實驗課程將理論聯絡實際,對於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環境衛生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本人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就如何提高環境衛生學的實驗教學質量淺談一些體會及對策。

  隨著生物—心理—醫學模式的發展,預防醫學逐漸突顯出其在醫學科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作為預防醫學重要分支之一的《環境衛生學》,不僅是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也是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影像學、護理醫學等專業學生必修課《預防醫學》的重要教學內容。環境衛生學是醫學科學與環境科學的一門交叉學科。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面臨的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北京霧霾、水的重金屬汙染、藍藻汙染、土壤重金屬汙染等問題層出不窮。《環境衛生學》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透過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實際環境衛生問題的能力。結合本人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探索與體會,淺談一些對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一、轉變觀念,重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醫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橋樑。長期以來,傳統的實驗教學因為受到理論教學的束縛,只能起到驗證現成理論的單一作用,僅具有從屬性的地位。僅僅只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觀念仍普遍存在,更可能導致學生本身對實驗的不重視。目前,《環境衛生學》教學中主要使用的是楊克敵主編的教材,儘管有所修訂,也會補充新內容,但教學內容仍存在一定的滯後性,與實際需求有較大的差距。為此,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對實驗教學的正確認識顯得尤為重要,是做好實驗教學工作的必要前提。另外,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可考慮將“慕課”、“CBL”、“PBL”等新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驗教學過程當中,從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實驗課堂充滿活力,提高每個學生的實驗課堂的參與度。

  二、目前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仍以教師講課和操作為主,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環境衛生學》是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一門學科,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深化理論教學中的知識,將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目前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都是以教師準備實驗、開展預實驗為主,而學生並沒有參與整個實驗過程,僅僅只是機械地按實驗步驟操作,沒有親自配製實驗所需的每個試劑,準備實驗所需的相關耗材,印象不深刻,學生從實驗課當中的收穫較小,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實驗的目的和原理是什麼,為什麼採用這些方法進行實驗,以及實驗的操作規範性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導致實際操作能力與動手能力沒有得到的提高。有些同學認為以後工作不需要實驗操作等基本技能,對實驗的重要性認識不深。

  2.學生只是機械的操作,忽視實驗過程以及結果的分析。學生的實驗報告基本都存在照抄實習指導手冊的現象,實驗資料與結果的分析也存在互相抄襲的情況,根本沒有對整個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深入的思考。對於實驗課上要求掌握的內容以及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基本都是應付了事,根本沒有達到實驗課的目的。

  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於整個實驗的操作過程。在實際操作當中,我們應該更注重考查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基本操作是否得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今後工作的需要,應重點考查一些環境衛生學實驗中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比如大氣取樣器的使用,水樣採集及處理,無菌操作技術等。另外,學生實驗操作結束後,教師還可以當場進行提問,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從而及時發現學生不良的'實驗操作習慣,使他們在今後的實驗操作過程中能夠嚴格的要求自己,從而提高自身的實驗操作水平。

  3.實驗內容簡單,分散的驗證性實驗較多。環境衛生學開設的實驗大部分設計到理化和微生物學方面的內容,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在衛生化學、基礎化學和微生物學相應的實驗課當中已有所掌握,簡單、分散的驗證性實驗,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實驗的熱情,教學效果也受到影響,尤其對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即將開展的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論文的課題研究,作用甚小。

  4.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陳舊,與實際工作脫軌。目前,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是大氣和水方面的內容,而像室內空氣汙染、家用化妝品、土壤衛生等目前公眾關注度較高的方面,所涉及的內容非常之少。實驗的檢測方法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為主,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後,將面對更多新式儀器,難以適應工作需求。隨著大氣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環境指標和汙染物的檢測手段越來越先進,高靈敏度的快速、實時、行動式的檢測裝置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實驗手段,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實際空氣汙染物的監測中。因此。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應儘量更換傳統的實驗手段,介紹學生認識和掌握目前廣泛使用的儀器裝置和檢測方法,充分滿足今後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改進實驗內容和方法,結合實驗條件,適當引進先進儀器,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達到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提高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一)精選實驗內容,適應社會需求

  環境衛生學的實驗內容應根據目前疾病控制防治的重點以及研究的熱點來開展。比如大氣、水、土壤等大環境,目前引起廣泛關注的北京霧霾、空氣質量報告中的PM2.5、PM10以及室內空氣汙染中的甲醛、苯、氡等汙染物的問題,這些都是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因此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也應該密切聯絡實際,在原有的大氣SO2、NO2等指標測定的基礎之上,增加空氣質量監測中的其他相關實驗內容,比如PM2.5、PM10、O3、紫外線強度等。課堂形式可以參考參觀自來水廠生活飲用水氯化消毒的實驗課內容,由教師帶領學生到相關空氣質量監測部門進行參觀,瞭解最新的空氣質量檢測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實驗教學模式多元化

  1.適當開展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為主的討論式教學模式。PBL和CBL結合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以學生思考、討論為主,教師指導、解答為輔。將PBL和CBL進行有機地結合,有助於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團隊合作以及人文關懷,將其應用於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環境衛生學實習指導中的環境砷汙染的案例分析,這次實驗課就比較適合開展PBL和CBL相結合的討論式教學模式。該案例的選擇不僅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還涉及到毒理學基礎、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相關課程的內容,具有拓展性、啟發性等特點。

  2.引入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加強科研設計的思路,在環境衛生學原有的實驗內容基礎之上,加入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設計性實驗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擬定一個實驗課題,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並完成實驗,該教學模式的流程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的講解和設定題目、實驗設計及現場取樣、實驗室分析、總結評價這四個部分。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撥和指導。加入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主要的作用在於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科研設計思維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以及分析總結歸納的能力,從而培養良好的科研思路。

  (三)完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採用綜合客觀評價方法對學生在整個實驗操作過程中的表現進行打分,促進學生傳統實驗思維的轉變,重視實際操作能力。不僅僅依靠實驗報告的形式來進行評分,可以考慮將實驗技能也加入到評分系統中,可以將每個學生的成績由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兩個部分所組成。具體考核方法由教師根據實驗內容準備考題、實驗儀器和打分標準,考核的內容可以採用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儀器的操作和使用、實驗資料的統計學分析處理等,學生隨機抽取考題當場完成操作,教師進行評分。實驗課的總成績應將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兩部分的成績進行綜合打分,這樣才有利於促進學生在實驗中的綜合表現和整體素質。

  總之,我們在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方面的探索,應以學生為主,結合實際工作和目前關注的熱點問題來最佳化實驗內容,開展多元化實驗教學模式,採用綜合客觀評價方法,提高環境衛生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才有利於學科的發展和培養實用型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