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高職學生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

  “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導下,隨著對體育功能認識的不斷深入,人們開始關注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許多專家學者已經從不同角度論證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密切關係,並取得了建設性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提高認識和深化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以往對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大多是侷限在基本理論和狀況調查的範圍,雖然這些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要真正解決我國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還需要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目前主要對策是從心理諮詢、心理教育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體育作為教育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然而在以往的學校體育中這方面未予以重視,因此,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就如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及在具體體育鍛煉的實施途徑和方法上進行研究和探索。研究表明,身體鍛鍊能降低應激反應、調節情緒、增進心理健康,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身體鍛鍊已不僅被人們用來作為健身的方法,也被人們用來作為調節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身體鍛鍊的心理效應受到鍛鍊的種類、鍛鍊強度、鍛鍊持續時間、鍛鍊頻度等因素的影響。為此,本文擬就民間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進行研究,旨在為高職院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導。

  1實驗過程與研究方法

  隨機分層抽取江西製造職業技術學院2012級、2013級、2014級部分學生作為研究物件,每個年級選32人(男女各16人),共計96人。其中48人(男女各24人)作為實驗班,另48人作為對照班。實驗組用跳繩、跳皮筋、拔河、踢毽子等民間體育專案連續干預10周,對照組仍用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進行10周教學,兩組被試每週鍛鍊3次,每次鍛鍊時間為40分鐘。實驗前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HealthTest,簡稱MHT)分別測試實驗組被試和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實驗結束後仍用MHT分別測試實驗組被試和對照組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所測資料採用SPSSforWindows10.0軟體包統計處理。

  2實驗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表1結果顯示,實驗後民間體育鍛煉組被試無論在總分及個因子得分均低於實驗前相應因子得分,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過敏傾向、身體症狀、衝動傾向及自責傾向六個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在總分及其它因子得分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實驗後對照組被試除了衝動傾向因子得分外,其它所有因子得分均低於實驗前相應因子得分,但只有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

  2.2分析與討論

  已有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作為一種發洩口,可以將各種心理矛盾引發的煩惱、焦慮、不安等應激情緒發洩出去,從而促進人的心理健康。蔡先鋒等人的研究指出,長期參加運動訓練的高職學生運動員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於普通高職學生。蔣碧豔在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關係調查中指出,體育鍛煉能有效地降低緊張、憤怒、疲勞、慌亂及抑鬱等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被試連續參加民間傳統體育鍛煉10周後,心理健康水平有明顯的提高與改善,該研究結果支援了上述有關身體鍛鍊能夠調節心理矛盾,改善情緒狀態,促進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但是對照組被試參加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進行鍛鍊後,除了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狀況有明顯改善外,被試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及各個因子狀況上均沒有得到明顯改善。這似乎又與上述運動有利心理健康的結論有不吻合之處。對此可作如下解釋,對照組被試是集體形式參加鍛鍊的,鍛鍊者可在活動中透過相互交往形成親密的人際關係,因而對人焦慮、孤獨傾向因子狀況改善是很正常的。那麼,為什麼對照組被試運動後其它因子狀況沒有改善呢?筆者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國家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趣味性較差,不受學生喜歡所致。張力為研究認為,身體鍛鍊要取得最佳心理效應,首先必須是令參與者愉快和感興趣的活動,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當然,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解釋,陳建國等在一項研究中指出,按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與鍛鍊,實驗前後對照組被試心理狀況未發生明顯改善,可能是由於實驗前後鍛鍊內容相同所造成的。在此暫且不論其解釋是否正確,但至少可以對其解釋提出以下兩點質疑。首先,實驗前沒有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差異性比較,假如對照組被試實驗前心理健康狀況已處於較高水平,那麼運動後被試心理健康狀況改善不明顯是很正常的。其次,在研究中僅對被試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作了比較,沒有對心理健康其它因子狀況比較,究竟各因子狀況變化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當然,以上僅是一種推測,對此尚需實驗加以驗證。

  3小結與建議

  民間傳統體育鍛煉有利於改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由於它趣味性強,運動量適中,深受學生喜歡,建議把民間部分傳統體育專案作為體育教材列為高職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