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要]:21世紀的青少年,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時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國家教委新頒佈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採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我們知道,種子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會有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蛹破繭而出,必須經過苦苦掙扎才會有彩蝶的翅膀美麗如畫。21世紀的青少年,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未來社會也日益要求個人在社會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①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且這種競爭也被移植到學校。剛結束一天緊張的學校生活,學生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還沒來得及吃飯就開始伏案做作業了。週末,悠閒的大人們在家中看電視,學生們卻在忙碌著大人為他們準備的各種補習。他們只能透過窗戶凝視著蔚藍的天空,數著天空飄過的白雲,看電視更成了他們遙不可及的奢望。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生活裡,那些幼小的心靈漸漸承受不住,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國家教委新頒佈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公佈的健康的標準中,前三條就是關於心理健康的內容。可見,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學是個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經歷著一系列的重大變化。這些正理和心理的變化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促進幼小個體長大成人。著個階段人的可塑性很強,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教育環境影響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反之,不良的環境影響也容易使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甚至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因此,必須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響,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進。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目前,我國學校心理教育工作還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由於一些觀念上的束縛,我國的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一直未能達到對學習成績重視的程度,有時甚至為了學生成績而犧牲其身心健康。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百依百順,講究“一俊遮百醜”,還養成了一些“好”學生的驕傲和虛榮心理;而對學習成績差一點的`學生動輒訓斥,肆意譏諷,美其名曰“恨鐵不成鋼”;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這種觀念和做法對“好”學生和“差”學生的健康發展都是有害的。

  從一些調查統計的結果來看,我國中小學生中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如,交往適應障礙、學習困難、情感挫折、娛樂限制、擇業茫然、生理發育煩惱、性生理偏差、親子矛盾、社會環境適應困難、宗教影響、不良習慣等。這些心理問題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開放新形勢對兒童少年心理成長的衝擊。只有透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創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採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其內容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質培養與心理健康維護任務。心理素質培養,主要是教育和培養個體形成各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助其學業、事業成功。心理健康維護,它主要是使個體形成並維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從而能適應社會,正常地成長、發展。這兩個任務層次不同,心理素質培養主要是使學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維護則主要是使學生能正常地生長髮展,能適應、成人。

  就其性質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則包括髮展性教育和補救性教育。發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促進,使學生的心理品質不斷最佳化。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對心理處於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使之回覆正常狀態。這兩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層次,發展性教育主面對正常發展的學生,是提高性的;而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面對心理方面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的學生,是矯正性的。

  基於上面對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和理解,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創造健康教育環境,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這對於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切實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和家長應採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

  其次,要堅持發展優先、防重於治策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著眼於發展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維護與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將工作重點放在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的矯正與治療方面。重點開展團體發展性教育和個別發展性教育,積極開展團體補救性教育和個別補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礎上使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發展性教育中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提高抵禦不良心理的影響;使學生在補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誤區,發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就是專門的渠道。但是,僅限於專門的渠道是不夠的,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教學中去,任課老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的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如班主任工作、團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任何一種教育活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一種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教育活動,因此,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是我們開展工作的立足點,心理學原理則是指導我們開展工作的方法論。青少年期是指11、12歲到17、18歲這一時期,大致相當中學階段。② 青少年是個體從童年向成人發展的過度期,是人生中的“疾風怒濤”的時期,也是智力發展的快速期,具有矛盾動盪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是:“暴躁、易發脾氣、易於為衝動所驅而失去控制。”在青少年時期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變化,自我逐漸形成。但個體身心還很不穩定,容易表現兩極性:情緒行為兩極波動;“中學生處於情緒與情感的‘疾風怒濤’時期,情緒與情感的兩極性明顯。”③ 閉鎖性與開放性:對成人閉鎖,對同伴開放;反叛性:反叛傳統,喜歡標新立異。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和行為異常問題時期。這是青少年的基本心理特點,把握好這一特點對我們開展團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我們還要把個別與一般相結合,對個別學生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遵循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指導下,開展好團體和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

  (2)要客觀、科學地判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對學生心理問題判別上,要堅持把科學的心理健康標準和客觀、科學的心理異常判別手段結合起來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要正確掌握中小學生的正常心理特點及發展變化規律,正確看待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例如,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不能簡單地視好動為問題,認為好動就是多動甚至多動症。並且要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這是發現、判別及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前提。還有,必須慎重區分和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切忌亂貼標籤、亂髮議論。有的教師輕率地指責學生是“弱智”、“變態”,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宜出現匆匆忙下結論,最好能請心理專家進行診斷。最後,還要防止在判別時出現以下幾種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礙視為嚴重心理障礙;把主要是心理障礙引起的問題,視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問題;把主要是教育不當造成的心理障礙,視為主要是學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會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礙;把個性品質不良導致的心理障礙,視為智力因素導致的心理障礙;把心理障礙視為道德品質惡劣等。只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出科學的判別,才能做到對症下藥。

  (3)要正確認識心理諮詢的教育性。“諮詢心理學始終要遵循教育的而不是臨床的、治療的或醫學模式。諮詢物件被認為是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諮詢心理學家的任務是教會他們模仿某些策略和新行為,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存在的能力,或形成更適當的應變能力。”④ 可見,心理諮詢者被認為是正常的人而不是病人。不能把諮詢者必然地與病人聯絡到一起,視之為有心理病的病人。在心理諮詢中裡要淡化心理學概念,恰倒好處地應用心理學原理,拋棄某種概念的典型“正規化”。同時,不能把心理諮詢與我們日常所說的“思想工作”混為一談。要利用利用心理學原理和恰當的心理諮詢模式幫助諮詢者走出困境。

  (4)建立科學的學生心理檔案。學生心理檔案有一個特點是系統性和連貫性。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時的需要,而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利於我們實行連貫性的跟蹤教育。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狀況作為檔案儲存下來,方便我們進行比較和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科學的學生心理檔案不僅可以為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提供豐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還可以作為評價學生身心發展和學校教育效果的可靠指標。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儘可能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以有利於系統、連貫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這也是一項很講究科學與方法的工作。我們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和遵循心理發展規律以及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結合心理學基本原理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的實際問題,這樣才能為較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提供現實的可能性。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結合本學校的實際,在本校可提供的資源上最佳化教育資源的配置,有計劃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攀比,制定一些過高或根本就實現不了的目標,這樣不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要有科學的教育觀,因校制宜。

  [註釋]:

  ①李曉文 《學生自我發展心理學探究》第1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10

  ②劉益民等 《心理學》第47頁 科學出版社 2000.3

  ③同上 第50頁

  ④同上 第278~279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