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效率的研究論文

提高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效率的研究論文

  目前,大學都開設了音樂鑑賞課程,並作為公共選修課程納入學分。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教學,既不同於專業音樂的教學,又區別於基礎音樂的教學。非音樂專業的鑑賞課程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促使大學生得到音樂美的薰陶和塑造。然而,非音樂專業的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式單一、師資力量不足、學生被動接受等問題,導致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尋找恰當的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大學音樂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課前準備是基礎

  作為高校選修課程,大學音樂鑑賞課沒有受到大學生的足夠重視,他們認為大學音樂鑑賞課程不是專業課程,聽課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修滿學分而已,所以對待大學音樂鑑賞課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筆者認為,學生消極對待大學音樂鑑賞課的原因有三個:首先,選修課是由高校選定的,與必修課一同排入課程表,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門課程;其次,學生不明確大學音樂鑑賞課開設的意義,沒有正確對待這門課程,導致無法實現培養大學生音樂素質的教學目標;最後,教師授課方式單一,未能與第二課堂實踐教育相融合,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高校方面

  要想做好大學音樂鑑賞選修課程的頂層設計,高校首先應加強對選修課的認識與重視,從大學生的興趣出發,以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鼓勵大學生自主參與選擇選修課。

  其次,高校要規範教師聘任制度和崗前培訓。聘任的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師應是專業音樂院校畢業的,接受過專業學習,或者有訓練或研究的經歷,具備較強的音樂綜合能力。另外,高校需考核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如隨機抽取教材章節,要求教師試講等,從而全面考核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師的授課能力。在錄用後,高校要從思想品德、授課能力、綜合知識、言行舉止、職業操守和辦公軟體應用等方面,對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師進行全面系統的崗前培訓,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水平。

  最後,高校要創新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大學音樂鑑賞課成為課堂和實踐相結合、個性發展和全面培養相結合、橫向與縱向學科交叉相結合的綜合型學科。

  2.教師方面

  首先,教師應以育人目標為中心,明確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意義和責任,統一思想和認識,充分發揮大學音樂鑑賞課的育人作用。因材施教、選擇好教材是上好大學音樂鑑賞課的第一步,在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備課,貯備大量的音樂素材,研究教學物件,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另外,教師還應調研“90後”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該班級大學生曾學習音樂的程度和人數比例,從教材知識、音樂案例、鑑賞分析和體會感悟等方面,開展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地教學。

  其次,教師要透過音樂鑑賞課,促使大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音樂的藝術內涵與外延,將教學範圍由音樂發展擴大到美術、歷史、政治、哲學等更多學科。這就要求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師不能侷限於教材範圍和短期的教學效果,要以更高、更寬的眼光設計教學,把更豐富、更廣泛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除此之外,大學音樂教研室應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用無意識教育形態提高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教學效率。

  最後,教師應廣泛運用新媒體,創新教學形式。教師可利用新媒體技術,緊密結合網路與課堂,使音樂教育更具普遍性和實效性。如教師可透過多媒體課件、影視作品、五線譜視聽、演唱錄音、鋼琴軟體等形式創新教學手段,開展互助互動式教學,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進而激發大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大學生的學習路徑,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

  二、課堂效果是關鍵

  對於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學習音樂知識比較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式教學,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有序組織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開展互動,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其次,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為學生搭建個人才藝展示平臺,建立健全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音樂知識轉變為主動融入課堂教學。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利用15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個人演唱、樂器演奏、舞蹈、小重唱等才藝表演,以便教師加深對學生音樂特長的瞭解,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教師授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後,教師要精心設計互動式教學,善於挖掘大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特長,開展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輔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掌握音樂作品的節奏和旋律,幫助學生認識與辨析音樂作品的旋律變化,促使大學生懂樂理、會唱歌、能欣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教學音樂知識的同時,教師也要進一步發揮音樂的育人作用,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價值。如透過欣賞和感受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透過欣賞讚美英雄的歌曲,促使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透過欣賞和感受有勵志故事情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懂得自強自立、關愛感恩。優美動聽的音樂,能夠潛移默化地陶冶和淨化學生的心靈,昇華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使大學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除此之外,音樂作品不僅蘊含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的內容,而且與文學、美術、戲曲、歷史、地理等學科有著緊密聯絡。由此可見,音樂具有多元化特點,其包含了豐富的橫向學科知識。對於非專業學生來說,從多方位、多角度地認識和欣賞音樂,可以極大地開闊他們的視野,瞭解不同地域的政治、歷史、文化、宗教、民族風俗等,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課後體驗是保障

  大學教育一般以“三個課堂聯動、三類實踐互促”的辦學模式為主,第一課堂則重於理論基礎的教學,除了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之外,教師還應保障課後實踐體驗。結合校園文化第二課堂活動和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實際情況,在大學音樂鑑賞課教學中,教師應融入藝術實踐活動,營造培養大學生音樂素質的第二課堂環境,從而鍛鍊大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首先,高校應積極組建大學生藝術團、街舞協會、樂器協會等社團組織,開展欣賞音樂會、合唱藝術節和文藝晚會等音樂活動或校園十佳歌手比賽,讓更多熱愛音樂的學生擁有學習和展示自己的平臺。這樣一來,第二課堂有效激發了大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音樂鑑賞能力;其次,高校應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由課堂教學轉變為參觀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紀念館、博物館等,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實地講解,加強學生對音樂時代背景的理解;最後,教師要加強課後藝術活動的指導。高校在搭建平臺,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同時,也要增強教師的指導力度與責任感,確保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質量與收穫。

  第二課堂的藝術實踐,能進一步發揮音樂鑑賞的德育作用。在課後體驗過程中,教師應創新思維,加強對學生綜合發展的引導。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原創情景劇或話劇排練,徵集學生自創或改編的歌曲,並融入愛國、愛校、感恩等主題,既弘揚了主旋律,又發揮了音樂的德育作用。

  此外,高校可在教務平臺中設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體系,以便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一方面,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對教師起到考核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藝術實踐活動,並將學生參加藝術類組織或比賽取得的成績計算到第二課堂學分成績單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度,又達到了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筆者從大學音樂鑑賞課課前、課堂、課後三個階段入手,探討了如何提高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教學效率,以期提高大學音樂鑑賞課的教學效率,培養大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