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與電視劇的對位與錯位論文

小說與電視劇的對位與錯位論文

  封建遺老的小姐與風流世故的闊少,這樣“一對自私的男女”機關算盡地“談戀愛”,最終在一個城市顛覆之後,彼此得到“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在巔峰時期的作品,時隔數十年,2009年同名電視劇搬上熒屏。

  這部劇由“金牌編劇”鄒靜之操刀改編,夢繼執導,當紅實力派演員陳數、黃覺聯袂主演,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播出後得到很大的反響。繼央視八套之後,浙江衛視緊跟其後,轟動播出。來自央視索福瑞的資料顯示,這部製造精緻風格唯美的電視劇的收視率一路走高。在2009年1月份,這部電視劇在臺灣年代電視臺 MUCHTV 頻道播出時,創下了該頻道開臺以來的最高收視率。

  雖然該劇贏得不俗的收視成績,但在學界仍是譭譽參半。“張迷”們吐槽電視劇版《傾城之戀》“這不是張的風格,這不是張的味道,甚至這不是上海的味道”。然而面對質疑,編劇鄒靜之卻給了一個坦白而精闢的答覆。“張愛玲寫的小說只是給我們留下一粒種子,我沒把它當瓜子嗑了,而是讓它有新的生命力。”鄒靜之如是說。他在鳳凰網的訪談節目《非常道》中曾自信地表示,“張愛玲活著也得這麼寫”。《傾城之戀》是鄒靜之“當編劇以來惟一改編他人的作品”。被鄒靜之當作最好的劇本。“我可不是為張迷寫的,因為相對絕大多數看電視的人,張迷的相對人數極少。如果你只想維護你心中的張愛玲,那看文字就夠了,所有文字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它的丟失和演繹是必然的。”

  《傾城之戀》的電視劇改編成功與否,筆者不敢妄下定論。電視劇改編是以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解讀小說,最終成品必須符合電視劇的藝術特性。但電視劇既然以小說為創作的基石,編劇不可能完全擺脫原著,在將小說文字轉換成電視文字時最重要的是抓住小說的“神”,從而完成電視劇對原著的解讀。

  一、情節擴容

  電視劇改編中篇小說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情節的擴容,一部只有三萬餘字的小說變成四十萬字的電視劇本,增添的內容之多可見一斑。就對原著的數十倍的擴充,鄒靜之認為這是必然的。他以《三國志》裡寫赤壁大戰不足百字,而後來的《三國演義》把它改寫成幾章作比,表示在影視劇的改編這一方面,關鍵並不在篇幅的擴充,而在於增加的內容是否合情合理,有沒有原著的文學內涵和精神。“雖然小說只有三萬字,但相比一些三大本的鴻篇鉅製還要好改。”鄒靜之在訪談節目《非常道》中如是說。原著是從離婚後的白流蘇掙扎於孃家人的'各種冷眼開始講述的,前情並無詳述,但張愛玲在小說裡留了很多的背景和支線情節。白家由盛到衰的過程、白流蘇上一段婚姻的不幸、範柳原是個私生子、香港淪陷等,在小說裡可能就是一句話或幾句話,但這些都能成為豐富劇集的故事情節。而編劇就是抓住這幾條線索,大篇幅地豐富了男女主人公的前傳,同時也為整部劇注入厚重的歷史背景。

  在兩部文學作品的整體韻味上,張氏的蒼涼味道經過鄒靜之的演繹,變成風雨過後初見彩虹的溫暖。小說《傾城之戀》有著“張看”的尖銳、搶白,雖為張氏作品中少有的圓滿結局,但仍流露出作者對人情世事的漠然。例如,在對上海白家的描寫上,張愛玲用陰晦的筆調,將窮遺老們的那副可恨又可憐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白公館裡的人“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直至文末,都不忘對毫無親情的白家人嘲諷一番。而在電視劇中,白家老宅裡的人雖然精刮冷漠,但仍不乏親情溫暖。劇中強化了白流蘇與白寶絡的姐妹情深,白家兄弟患難見真情等情節,最終讓人迴歸性本善的一面。這是兩部作品的不同之處。

  二、人物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原著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不徹底的,沒有大愛大恨,在世俗陳雜中工於心計,善惡並不分明。然而電視劇裡的人物過於理想化,張愛玲筆下那個步步為營、自私算計的白流蘇成了大方隱忍、機智果敢、敢於追求幸福的新女性。男主角也一改原著中“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的浪蕩公子形象,變成一位重情重義、不計名利的標準紳士。

  另外,要撐起三十四集的篇幅,原著中寥寥幾個人物形象顯然是不夠的。劇中花大篇幅講述男女主人公的“前傳”,為新人物的加入設定了相應的背景。例如,白家七小姐白寶絡。一改原著中作為白家庶出女的卑微與精刮,在電視劇中白寶絡是個善良單純的女孩。她與白流蘇姐妹情深,雖然足不出戶,但透過收音機瞭解白公館以外的大世界,熱血沸騰的新思想激勵著她,讓她擺脫封建家庭的束縛,走上抗日道路,並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新人物與男女主角的交集拉大了整個故事的敘事框架,而劇情發展也自然會因為其他角色的側面烘托變得順理成章。

  從電視劇審美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的確是製作精細,基本還原了30、40年代的港滬洋場的車水馬龍、抗日戰場的戰火紛飛的場景,人物氣質形象也與時代背景相得益彰。但就其精神內涵而言,相比原著中透露出的對人性冷漠自私的無奈與蒼涼,電視劇展現更多的是人性理想化的一面。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演繹的是一出在愛情角逐中考量人性的悲喜劇,而改編後的電視劇就是一部現代感十足的傳奇愛情年代劇。或者恰如鄒靜之對這部戲的評價“剩女費盡心機搶鑽石王老五的情感故事”,成為一部頗具現實意義的“剩女追愛劇”。編劇藉著經典之名來演繹心目中的“傾城之戀”雖招來話柄,但僅從觀眾的反應來看,這部劇是成功的。叫座卻不叫好往往成為時下電視劇改編的尷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