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與發展論文

體育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與發展論文

  第1篇:談教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體育教學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意義

  首先,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身心活動的規律需求根據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的教學結構和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身心活動的變化規律可將體育教學分為四個層次:

  (1)滿足強烈的求知慾,形成動機階段。

  (2)基本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以積極良好的機能狀態保持活躍情緒階段。

  (3)促進身心恢復,調整個人精神狀態階段。

  (4)做好資訊反饋。體育老師只有根據教學過程中各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心理學知識來改進教學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其次,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心理互動無處不在師生的心理互動貫穿整個體育教學始末,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得教學資訊傳輸通暢,便於教師因材施教。體育教師作為學生體育學習的指導者、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必須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握控制好學生的心理活動強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是學生心理過程成功體驗的關鍵。體育教師充滿活力的運動著裝、剛毅果斷的運動氣質和嫻熟飄逸的動作技術表演,以及區別於其他科目的獨特教學風格都能影響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心理活動水平的提高。

  最後,激發興趣,調節情緒,體驗快樂體育的真諦體育教學中學生生理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正常與否會引起學生的情緒變化,而情緒變化又影響著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效果。不同情緒狀態下,學生會發生不同的生理變化,出現不同的外部表現。

  二、體育教學中教育心理學知識的運用

  (一)根據有關的學習理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在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練習動作和健身方法時,還應該給他們講解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體育是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的基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生有一個好的身體,能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現在學校裡推行陽光體育,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向他們講解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而且還促進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康發展。

  (二)根據學生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的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心理發展就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程序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個體心理發展分為幾個階段,有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這幾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心裡的發展是不同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的物件,瞭解其特點因材施教。在童年期相當於小學時期,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於某一個體育動作應該跟他們分解示範,讓他們看清細節;在少年期相當於初中時期,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在教授體育技術時可以完整的跟他們示範一段動作然後再進行單個動作的講解;在青年初期相當於高中時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抽象思維有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出現辯證思維。在體育教學時可以教授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動作,跟他們講解動作原理再加上動作示範,他們會很快的接受不同的技術動作。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在智力、性格、和認知方式上存在差異。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在照顧到大部分同學的基礎上應該對部分學生特別的注意,爭取使所有的學生共同發展。

  (三)積極維護學生和教師的心理健康,在體育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步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地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有效的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任務挺大,學的科目多,要做的作業多,學習壓力大,在上體育課時透過做體育活動調整課堂氣氛緩解學生的壓力,好多學生認為體育課不重要不去上,要麼就是去上不聽老師的指揮隨便玩,實際上跟著練習一些動作,不僅彌補了整天坐在教室沒時間運動的不足,還緩解了大腦的疲勞,學習效率會更高。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自己要積極的維護心理健康而且還要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生活質量,讓他們知道怎樣學好,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知道怎樣教好學生。

  三、結論

  總之,體育教學和教育心理學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教育心理學的專業知識科學靈活的運用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從而使學生感受體育課的魅力之處。

  第2篇:談教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從體育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有兩大心理因素:即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外,努力挖掘情感因素,創造和諧、歡樂的課堂氛圍,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

  一、體育課堂情感投入的必要性

  心理學家認為,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學生間心理關係的實踐過程,成功的教學是建立在師生相互真誠的理解和信任之上的,是在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中完成的。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與接收,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

  二、體育課堂情感投入的手段和方法

  1.教師應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學生對體育教師的第一印象,主要是透過初次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生直接獲得教師的印象而形成的。教師如能在初次授課時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得到學生的認可,將為樹立教師的威信,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打下基礎。

  2.充分發揮體育特長生的作用

  體育特長生本身素質較好,掌握動作快。對這些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揮他們的骨幹作用,讓他們多做示範。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樹立其威信,培養其責任感,滿足其表現欲,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對教師組織教學也有很大幫助,從而可取得預期的好效果。

  3.關心、鼓勵體育差生

  體育差生,一般身體素質較差,協調性較差,心理素質較差等。教師對這些學生一定要關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他們要有耐心,態度要誠懇,當他們取得點滴進步時,要給予鼓勵,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增強信心,提高學習體育動作技術的興趣。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尊重、理解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能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體育教學過程是在師生間相互交往中進行的,因而教學效果必然會受到師生間關係的影響。融洽的師生關係,常伴有積極的心境狀態,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認真傳授體育技術、知識、技能外,還應鼓勵學生質疑,多聽取他們對教學工作的意見,真正從關心、愛護、教育學生出發,以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課餘時間與學生的感情交流

  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只侷限於課堂教學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言行也能在學生中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利用課餘時間儘可能多和學生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消除一些心理障礙,使他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情感的產生是教師對教學、對學生的自然感情的體現。因此,作為體育教師首先熱愛教育事業,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人生觀。由此才能產生對教育工作的動力和情感,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產生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完成教學任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