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通用6篇)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通用6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措施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措施是針對情況採取的處理辦法。到底應如何擬定措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1

  摘要:針對目前在《環境微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實驗課時、最佳化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條件及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

  隨著微生物技術在環境監測與評價、汙染物處理及資源化等研究領域的迅速發展,環境微生物學已是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監測與治理等環境類專業的必修課程,而實驗教學是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1]。實驗課是對理論課的補充延伸,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3]。為了提高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急需對環境微生物實驗教學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一環境微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重理論,輕實驗

  目前,很多學校將環境微生物學分為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但是實驗教學考核往往以實驗報告作為最終考核成績,這樣的考核結果過於片面,易忽略在實驗過程中進行操作和認真思考的學生,也不能突出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於考核方式簡單,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實驗課,缺乏實驗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實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實驗教學內容陳舊

  很多學校都存在此問題,具有普遍性。課程中開設的大部分實驗專案與培養目標要求不一致。現開設的實驗專案多數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並且實驗內容相對而言也比較簡單陳舊,缺乏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專案,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容易導致實驗課後學生對相關實驗技能印象不深刻,同樣也不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4]。微生物學的實驗技術在與環境相關領域的應用,需要綜合的實驗技能,同時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及時修改和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三)實驗教學條件有限

  很多學校已將理論課和實驗課單獨開設,並單獨計成績。但往往因為實驗場地,實驗經費、實驗器械的不足,導致很多實驗專案不能開設,從而影響了環境微生物實驗課開設的完整性,進而影響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環境微生物學實踐教學方法,解決當前學生動手能力少的問題。

  二環境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最佳化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體系和內容

  把實驗課與理論課並列,單開單考,增加實驗課程學時,形成理論課與實驗課兩個課程系列,旨在強化實驗教學,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課程教學大綱的培養要求,應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將環境微生物學實驗的內容整合成3個模組:即基礎性實驗模組、綜合性實驗模組和設計性實驗模組[5]。實驗專案設定應將基礎的微生物實驗內容進行整合,減小開設比列。增加設計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的比例,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完成整個實驗。實驗老師只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綜合評價。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目的。

  (二)改善實驗課教學條件

  實驗室硬體建設是實驗教學的物質基礎,也是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條件。為了緩解實驗教學空間不足的問題,我們將學生進行分批實驗,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安排實驗,確保每個學生都有親自實驗的機會。首先,要按照“適當引進、檔次合理、配套實用”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實驗裝置進行更新換代;其次,在合理使用和養護實驗裝置的前提下,提高實驗裝置的利用率,在有限的使用時間內充分發揮現有裝置的效能。

  (三)完善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應採取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評分的考核方式[6]。將實驗預習、課堂考勤、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衛生打掃等方面都納入考核內容。實驗課程總成績由平時成績(50%)和考試成績(50%)構成,平時成績各部分所佔比例分別是實驗的預習情況佔10%,考勤情況佔15%,基本佔30%,實驗報告佔40%,衛生打掃佔5%。透過這種方式可以客觀、公正、綜合全面地評價學生對環境微生物學這門實驗課程的掌握情況,以及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餘陽,吳小倩,楊靜,等.環境微生物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和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4):194-197.

  [2]高莉,李琴琴,趙英虎,等.基於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環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11):2748-2754.

  [3]段靜靜,駱苑蓉.為環境科學及生態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環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探索和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6,43(4):804-809.

  [4]黃玉茜,韓梅,孫軍德,等.關於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想法[J].微生物學雜誌,2012,32(6):99-102.

  [5]朱蘭保,盛蒂.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6):189-190.

  [6]鄭傳進,吳小勇,楊洋.等.食品微生物學實驗考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3,40(6):176-177.

  [7]王進軍,梅麗娟,張鍵,王小治.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步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3(27):22-23+26.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2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地不斷髮展,為了適應這種發展現狀,我國教育部門提出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然而,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作為生命科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習中的重要基礎課程,它對於培養合格的應用型生物化學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探究意義。本文結合現階段生物化學課程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當的改善措施,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最佳化教育內容、改善教學方式、及時反饋教學效果,為生物科技發展培養更多相關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生物化學;課程改革

  21世紀生物科技發展相當迅速,生物科技的發展少不了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習。生物化學既是生命科學的基礎課程,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它是透過化學理論、化學結構及化學變化在分子水平對生物體進行研究的一門學科。生物化學是很多生命科學相關專業必學的專業課程,比如生物工程、製藥工程、醫學、環境科學等等。由於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知識複雜、深度難度大、理論深奧、內容抽象,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下降。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其他專業課程學習前的基礎課程,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紮實的理論基礎,還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因此,要尋找新的教學理念來改變傳統的生物化學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生物化學課改中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一、現階段生物化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複雜,知識深奧。生物化學這門學科涉及到的內容和知識面都非常多,而且有很多生僻的醫學名詞,在解釋過程中要運用一些複雜的醫學術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加大了學習難度。生物化學中機體出現的大部分化學反應都是非常複雜的,甚至還有一些連鎖反應,並且參加機體內部反應的物質都是一些生物大分子,要考慮的因素相對較多。許多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都不是一步就可以完成的,有些反應甚至需要十幾個新陳代謝完成,新陳代謝也不是單獨反應的還涉及到各部分機體之間的聯絡,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一些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講得也非常快,很多知識還沒理解就過去了,對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更是一頭霧水。(二)教學理念不足,教學內容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往往還採用以前老式的教學理念。雖然已經實施了新課程的改革,但由於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性質,很多老師在授課時還是填鴨式和宣講式,不斷地給學生灌輸複雜的理論知識,甚至是拿著書本照抄照念,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些都會導致學生被動學習,成為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也完全違背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雖然作為一門理科學科需要做一些實驗,但生物化學學科的實驗部分也是非常單一的,大多數實驗沒有什麼探究的價值,只是簡單的證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完全脫節,學生無法將所學習的東西運用到今後的工作與生活當中。(三)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學習能力差。經過從小學到高中的傳統式教育,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依賴學習的習慣,無法主動地去學習、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到了大學這種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就業。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所學的基礎課,要想把專業學好就必須學好這門課程,為以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如果僅僅只依賴老師課上講的是完全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課程的。在學習這門學科的同時,要將其理論知識結合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這樣才能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習。

  二、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最佳化教學內容。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條理清晰、講解要簡明易懂並且邏輯要連貫緊密。應該突破傳統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限制,需要多方面的教學,讓學生對生物化學更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突出教學重難點,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地把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需要把所學的知識有效地聯絡在一起,讓學生心中有一個整體的框架,透過對不同知識內在聯絡的瞭解,使得學生更深入的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教學內容上,不要只是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應該聯絡生活上的一些實際問題,這樣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改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上,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老師對知識技能的傳授,注重理論輕實踐,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嚴重阻礙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學習。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透過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採用啟發式教學,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使得學生能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透過利用歸納教學法,可以把一些複雜的難記憶的知識,透過總結歸納分析讓學生更清晰深刻的記憶。(三)及時反饋學習效果。及時的反饋學習效果,在生物化學的教學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瞭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在哪些方面掌握不足的情況,這樣能更好地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指導。透過對學習效果的瞭解,老師也能更好地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為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參考。在對學習效果的反饋中,可以加深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透過這些交流老師可以更好的瞭解學生,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采取因材施教,透過學生對老師的一些建議,可以讓教學方式方法更適應學生的學習。在反饋過程中,可以透過提問、課堂小作業等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透過這些反饋可以使得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結語

  為了適應社會對於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我國致力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所謂的應用型人才就是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應用到所從事的學習和工作中,並且能夠熟練掌握社會實踐、社會生產以及一些社會活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它是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而不斷髮展的。而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它對於培養能適應社會發展、專業能力強的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所以本文就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生物化學課改中的探索進行了分析,由此可知,生物化學這門課程需要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方式改善、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以此來培養學生掌握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長俊,周盛梅,硃紅薇,馮德明,李朝峰.專題微課生物化學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15,27(4):141~144

  [2]孫若東,及長虹.透過課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檢驗專業生物化學檢驗課程為例[J].中國醫療前沿,2013,8(20):110~111

  [3]胡曉倩,於海東,董麗麗,畢淑峰.以地方性應用型建設為契機全面推進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24):233~236

  [4]李敏豔,房宇,王伯平,馬慧玲.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廣州化工,2016,44(9):194~195

  [5]徐燕.基於轉化醫學理念的高職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生命的化學,2016,36(4):568~570

  [6]何志新.高中生物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高效課堂[J].經貿實踐,2016,21:271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3

  摘要:生物作為高中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其教學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因而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初中生物教學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如何採取措施促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則成為了廣大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於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重點分析如何“最佳化初中生物教學措施,打造高效課堂”這一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措施;高效課堂

  教育事業的進步,推動了科學學科教育地位的提高。初中生物,是一門生命科學學科。最佳化初中生物教學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提高有積極作用。當代教師應當透過教學措施的最佳化,讓學生在有生命力的活動中學習生命科學知識。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限制,才能讓課本中的知識變得活靈活現,促進學生生物學習思維的形成。利用多種教學策略,打造高效初中生物課堂,是促進生物教學進步的實踐。

  一、利用情境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形象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初中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發展時期。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有利於生物知識的簡化,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用與初中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作為情境創設的資源,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後,更加細緻地觀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比如在講解《種子的萌發》知識時,考慮到學生很難在生活中觀察到種子萌發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創設的方法,給學生創造觀察的機會,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發現生命的力量。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裝置給學生播放一段種子從被種下到發芽生長的動畫,讓初中學生更為直觀地瞭解到種子的成長。

  二、利用分層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當代教育工作者重視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學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當前,我國仍然以班級為單位授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就要認清學生的生物學習差異,並針對學生的差異改革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分層教學法,是針對學生差異性而提出的全新教學方法。利用分層教學法實施教學,需要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等。教師要透過生物知識測試以及日常教學觀察,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並針對學生的學習層次,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與活動。當然,這一些都要在無形中進行,從而保護初中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的生物學習積極性得以保持。比如在講解《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層設計教學目標。對於生物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設定“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瞭解呼吸道處理空氣的流程”這樣的目標。而對於生物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要設定“理解並能夠描述呼吸道處理空氣的過程及原理”這樣的教學目標。在不同教學目標的引導下,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中用不同的方式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合作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找到生物學習的成就感。用對教學手段,會讓學生的生物學習更加輕鬆。

  三、利用開放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

  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過於死板,許多學生認為生物知識是有趣的,但他們並不喜歡生物課堂。教師在課堂中滔滔不絕地講解,讓學生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傳遞出去的一切內容,如此教學會引起學生的反感。要最佳化初中生物教學措施,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積極構建開放性強的課堂活動。雖然學生面臨升學壓力,但教師絕不能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對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直接促進作用。教師將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有利於學生參與課堂,成為課堂活動的主人。比如在講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心中人類是從哪起源,怎樣發展而來的。在這樣的問題上,初中學生會有很多猜想,他們也樂於討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討論,並總結出一個小組認可的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過程,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學生思考的成果是生成性教學資源,利用這些的生成性的資源來匯入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初中生物教學的開放化與高效化。

  四、利用實驗教學法打造高效課堂

  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部分。實驗活動的有效開展,對於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課堂中引導學生設計、操作實驗,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綜合生物能力的提高。在課上給學生實驗學習的機會,能夠消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感,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那些簡短與高效的實驗活動,豐富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構建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比如在講解《植物細胞》的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顯微鏡。這些課程可以在實驗室中開展,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他們想要研究的植物,並做植物細胞切片,用顯微鏡去觀察細胞。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示範規範的操作方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流程。再給學生自由去製作個性化的植物細胞切片,觀察對應的細胞結構。讓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生物實驗中得到滿足,能夠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知識涉及面廣,與初中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教學創新的今天,對傳統初中生物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積極利用創新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走進生物世界,有利於課堂參與度的加強。利用豐富的初中生物教學措施,組織學生分析與解決生物問題,才能讓學生的生物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娟.電影電視資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S1).

  [2]路肥城.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2).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4

  摘 要:

  在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同時,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中職生物;合作小組;運用

  在中職生物教學過中,教師要巧妙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對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還要精選適合合作小組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確保高效運用合作小組進行中職生物教學,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職生物學習能力以及生物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

  1.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學習小組

  毋庸置疑,中職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時候,對於生物學習的興趣是不同的,學習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師要考查本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考查每一個學生喜歡生物知識的程度,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按照每組四到六人組建合作小組,同時教師選擇合作學習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對生物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生在教師佈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織組內合作學習。

  2.強化小組合作指導,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進入到小組合作狀態

  目前的生物課堂中,儘管有些教師也運用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組成了學生的“自由市場”,學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甚至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因此,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強化指導,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盤散沙,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交流中來,能夠在組內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為組內討論人數比全班集體討論人數精簡,這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言,都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自己的問題。當然,也能夠讓學生在其他同學肯定的目光中尋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歡學習生物。教師要指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

  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透過對中職生物的學習,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中職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創新中發展,在合作中創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職《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的生物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

  就要告訴學生合作探究的目標。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熟記本組內的合作學習目標,還要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探究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思維,樂於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養成質疑、求實、創新以及用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教師要善於把握合作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創新中發展

  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創新思維可以說是轉瞬即逝的。作為中職生物教師,也要具備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能夠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要在熟悉掌握生物體結構和功能、區域性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科學觀的基礎上對任何創新的思維勇於把握。對於學生提出的創新觀念,教師要組織學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創新思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中職生物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透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瞭解並掌握每一個教學單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課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本班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上,教師要明確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師要精選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動輒就合作,徒然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卻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實現。

  2.課上教師要組織學生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選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準確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精選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的時候,要運用平等的狀態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地調控。

  總之,在中職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合作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班內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劍芳。提高討論學習有效性的幾種策略[J]。成功:教育,

  [2]黃曉俠。淺談“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活動[J]。成才之路,

  [3]張玉華。在研討中充盈在反思中昇華[J]。教育教學論壇,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5

  摘 要: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既與職高生的認知心理相契合,也與職高生物學科特點十分貼近。透過教學例項,闡述職高生物教學中合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過程和實際效果。

  關鍵詞:

  職高生物;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應用

  職高生學習生物的動力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希望學有所用,為將來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學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承擔主要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把握職高生這種學習心理,積極採取多種方法實施教育活動。目前,職高生物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這兩種方法既有關聯又有不同,其中任務驅動法雖然也經常以問題來作為任務的主要構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務中教學內容的隱性內涵,更強調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究能力以及互動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任務驅動教學法”與職高生物重於應用與實踐的學科特點十分契合,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本文結合教學例項,對如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合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闡述。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構建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知識以單個或者多個任務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明確任務中隱含的知識,並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鞏固舊知,發現新知。在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式中,教師始終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務,最終讓學生透過任務完成實現對知識的重組和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構建應首先讓學生明確完成任務的目的和動機,然後讓學生再對任務進行分析,嘗試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制訂可行的任務計劃,最後透過運用自己選擇的方法、制訂的計劃獲取各種任務中所需的資訊,從而能夠使任務順利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並會主動地去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建立起真正的屬於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般來說,任務驅動教學法大致分為四個步驟:()任務提出、自主探究、互動合作、總結評價。本文以“遺傳與變異”一課為例,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進行詳細介紹。學習“遺傳與變異”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去解決現實中的生物問題,學會如何培育新品種作物。因此,教師要將比較分散的與生物性狀有關的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學會怎樣運用基因突變、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來進行優良品種的培育。

  1.情境創設,提出任務

  對於大部分職高生來說,他們對育種方面的內容都不太瞭解,為了讓學生對任務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探究意識,可以透過情境創設將任務引出。利用多媒體呈現兩種不同性狀的小麥圖片,然後問題引出任務“在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哪種小表更能夠符合農業生產需求?怎樣運用現有小麥品種培育出與農業生產需求相適應的品種優良的小麥?”

  2.分析任務,自主探究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目標,這時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任務進行分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新品種培育,首先是生物變異,而可遺傳變異來源包括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應用於生物實際中,可以進行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等等,那麼如果想完成這些任務,該選擇哪種育種手段?學生可以根據下表從幾方面進行思考:

  3.互動合作,完成任務

  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建議進行結組,也可以根據座位關係自由結組,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互動討論,合作學習。每個小組應選取一名組長,負責本小組任務完成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

  4.作品展示,總結評價

  任務完成後,如何對每個小組的任務成果進行合理的總結與評價,是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效性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展示,並由每組的組長對小組任務設計、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詳細講解,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給出客觀評價。例如,A組運用生物知識培育出了“ddTT(矮稈抗病小麥)”的新品種,採取的是“雜交育種”的育種方法,運用“基因重組”的原理,選擇“雜交—自交—選優—自交”的方法與途徑,其優勢在於新品種中集各個個體優良性狀於一體,而其缺陷在於育種時間較長,優良性狀必須做到及時發現,並用“矮稈抗鏽病的小麥”作為例子進行分析。很多學生對A小組任務完成情況給出了好評,認為他們計劃合理,組織嚴密,結論科學。同時對照A組任務,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並進行了及時的自我反思與自我修正。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前職高生物教學中最具教育意義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幫助學生夯實生物知識基礎、強化生物學習意識的一種重要策略。教師在廣泛應用此方法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因人而異、因教材具體內容而異,構建由教材、教師與學生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牢固框架,為職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識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解玉嘉。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2012,28(11):6-7.

  [2]管新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為例[J]。教師,2012(34):27-28.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雲中等專業學校)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學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物教學初探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措施探析論文 篇6

  摘要:

  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合理地選擇和應用電教媒體,以達到最佳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激發興趣;突破難點;對比求真

  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故有人把他稱作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在以班級授課形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透過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地選擇和應用電教媒體,以達到最佳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學習興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應充分考慮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序言時,一開始就利用錄影片展示我國近年來生物科學發展的偉大成就,然後巧妙地引出問題。學生邊欣賞邊思考,不僅使同學們意識到生物科學的重要性,還激發了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創設情景,加強教學感染力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緒和情感是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這一因素的能力性。

  為此,我們可利用電教手段,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文字性的描述進行還原,創設情景和場景,加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

  例如,在教授《環境保護》時,為使學生對環境的重要性有直觀真切的認識,我藉助多媒體課件把有關內容透過動畫形式生動、形象的表現出來。同時還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互動功能,讓學生參與表達。這樣的教學形式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又激發了學生愛護環境的情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直觀形象,突破教學中難點

  使理論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善於運用電教手段來突出在教學中的重點和常規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好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例如,教學《受精和結實》一課,我藉助多媒體課件把受精這一過程透過動畫短片,模擬形成的變化過程,把抽象化的理論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於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效果很好。

  四、拓展教學,打破時空的界限

  在常規教學中,由於教學手段的限制,極大地制約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力。有些美容由於受時空的限制無法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致使教師教的勉強,學生學得困難。這時,如果我們能借助電教手段設計和表現課堂內容,就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拓展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進而增加課堂的容量,降低教學難度。

  五、對比求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比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人們思維的過程實質是一個不斷比較,篩選,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對比是一個重要的手段。投影教學正可為一次契機,為學生解讀感性材料,使之達到對比分析之效果,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講《被子植物的分科舉例》中的雙子葉植物綱時,教師先用投影出示十字花科的白菜、蘿蔔,豆科的大豆、槐樹、菊科的向日葵、蒲公英等植物,讓學生對比區別並總結各科的主要特徵。

  總之,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運用電教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勢在必行。因而要致力於電化教學的探究,為學生汲取知識的營養,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