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題材影視作品與飲食文化傳播的論文

美食題材影視作品與飲食文化傳播的論文

  摘要:優秀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有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在於它能夠超越時間、地點和語言的限制,引起人類的普遍共鳴。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透過調動食慾來引起人的共鳴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本文試從“美食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理念和傳播渠道入手,探討“美食題材”影視作品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美食題材”;影視作品;飲食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78-01

  什麼是“美食題材”?有些人認為在電影、電視劇中大量出現了對食物的特寫就是“美食題材”。事實上,影視中的“美食元素”和“美食題材”影視作品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沈宏非在《如何定義“美食電影”》一文中認為:“以做飯或吃飯為主題或賣點的電影,通常被稱為美食電影。”由這一概念延展開去,如《孤獨的美食家》(日本美食題材電視劇)、《朱莉與朱莉亞》(法國美食題材電影)、《壽司之神》(日本美食題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國美食題材紀錄片)等,都應屬於“美食題材”影視作品。這些“美食題材”的影視作品在為觀者呈現視覺盛宴的同時,也使其中的飲食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傳播。代入到我國飲食文化的傳播和推廣過程中,筆者認為,“美食題材”影視作品可以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應用到實踐中去。

  一、“美食題材”影視作品的創作理念

  首先,影視作品若想發揮傳播中國飲食文化的作用,應具有平民化的創作理念。這種理念強調受眾意識,要求影視作品的創作者站在受眾的角度上,以平等的心態面對社會群眾,並創作出為大眾所接受的作品。以《一城一味》為例,片中選取了中國美食文化各不相同的7個城市作為拍攝地,以當地最普通的食材和當地人最為常見的餐飲習俗作為表達物件,透過平民化的敘述方式,以貼近老百姓生活的姿態表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中國文化。這種創作意識上的平民化,更有利於增加受眾的認同度,從而收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其次,“美食題材”影視作品的紀實性與藝術性應進行有機結合。以紀錄片為例,記錄真實是紀錄片拍攝及製作過程中不可違背的原則,但是若要製作出有記憶點、有傳播效用的紀錄片,就需要在保證記錄真實的前提下,融入創作人員的藝術想象力。此外,對拍攝物件自身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在這一環節中是必要的。英國電影導演約翰格里爾遜認為:“紀錄片要從日常生活中拍出一部戲劇,從一個問題中寫出一首詩。”所以,如果專題紀錄片想達到傳播文化的效果,就要合理運用這一創作理念,在敘述客觀事實的同時,採取藝術的語言和表現手法,不僅要向受眾展現客觀現實,還要給受眾以藝術層面的審美享受,從而引發受眾對紀錄片所要表達的主旨的思考。除此之外,理想的文化傳播過程必須要是真、善、美的結合。這裡提到的“真”,不僅指尊重客觀事實、展現飲食文化的真實面貌,更指真誠的創作態度。以《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為例,參與拍攝的15個攝影師都是“70後”,他們都有著良好的學習能力、前衛的思想和堅韌的品格。拍攝過程中整個團隊輾轉了大半個中國,他們懷揣著對食物、對飲食文化的敬意,把這些飽含歷史情感的美食透過優美的鏡頭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善”指在中國飲食文化的經營和推廣活動中,要追尋對大眾有益的功利價值。尤其是在經濟迅速發展、生態遭到破壞的21世紀,影視作品必須呈現出以“仁愛”為核心的人文關懷。“美食題材”影視作品得到的支援與當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食品安全頻發危機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絡,因此此類影視作品的創作中應著力呈現人與人、人與食物乃至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是當今社會中人們所期望看到並必須付諸實施的。至於“美”,影視作品的美應包括美的客觀事物以及美的鏡頭語言。例如,《中國美食探秘》系列紀錄片,採用高畫質裝置拍攝,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豐富的美食文化傳統。片中對於美食技巧、食材食器的展示,可以幫助觀眾進一步理解人與食物之間的關係。其優美的美食呈現不僅吸引了大批觀眾,還昇華了民族情感,這些都是利用“美食題材”影視作品進行飲食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和借鑑的。

  二、“美食題材”影視作品的傳播渠道

  影視作品要想傳達其創作理念,除了文字本身的價值外,還需要憑藉有效的傳播手段。“美食題材”影視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內涵不能侷限於在小眾群體中傳播,必須透過各種途徑為其匯聚人氣,並實現品牌化。在這裡,傳播媒介的選擇對傳播效果的好壞就顯得至關重要。以《一城一味》為例,它依靠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時代》《真相》一類成熟的紀錄片播出平臺,在未播出時就有了一批相對固定的受眾群,因而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這也給中國文化的經營管理者和推廣人員以啟示:想要依靠影視作品傳播中國文化,就要給予影視作品創作者以技術和政策的支援,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的視線,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除了依靠傳統的電影院線、電視媒體外,借勢網路媒體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使用傳統媒體進行資訊傳播的同時,藉助網路媒體進行再度推廣,可以得到傳播速度和傳播質量的雙重保證。網際網路聚集了大量的高文化素質、高消費能力的目標受眾,所以網路理應成為營銷傳播的終端陣地。傳統媒體涉足新媒體產業,也是其自身資源優勢的延伸。再者就是製造社會話題。在食品安全遭受威脅的今天,“美食題材”影視作品可以喚醒我們對於傳統食物的美好記憶,隨之而來的關於食品安全的大規模討論,也會成為作品走紅的推動力量。同時要注意的是,想要真正體現出影視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就必須摒棄其泛娛樂化的傾向,利用事物的本真和現實去引起公眾反思,不能為了製造社會話題而片面追求故事懸念,賺取廉價的關注。

  三、結語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食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在物質生活日益得到滿足的今天,精神需要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影視作品中將“食慾”這種需要和諧地體現出來,才能夠成功引起人們的共鳴,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美食題材”影視作品有自身獨特的優點,它既能滿足人們對“食慾”的渴望,亦可為飲食文化的傳播提供助力。如果能夠堅持正確的創作理念,併為其選擇適當的傳播渠道,那麼既可以創作出優秀的“美食題材”影視作品,又可以將中國的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何蘇六.紀錄片的責任與影響力[J].現代傳播,2005(01):83-86.

  [2]常紓涵.從“舌尖”到“中國”——從文化認同到國家認同[J].新聞愛好者,2013(10):22-24.

  [3]李萍,張濤.創新美食文化傳播思維實踐多模態國際傳播媒介策略——以成都美食文化國際傳播為例[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23-26.

  [4]肖瑾.“美食題材電影”的特點及其可借鑑之處[D].上海戲劇學院,20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