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族民俗文化在貴州省休閒農業的發展的論文

有關民族民俗文化在貴州省休閒農業的發展的論文

  摘要: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是貴州省休閒農業中一種重要的發展模式。在開發貴州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時,會出現設施陳舊、缺乏科學指導、缺乏科學規劃管理等一系列問題。本文以惠水千戶布依寨為例,指出貴州省民族民俗文化開發應關注農民根本利益、助推民俗文化品牌形成,實現貴州省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休閒農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族民俗文化;休閒農業;品牌

  休閒農業是貴州省近十年內興起的朝陽產業,是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在促進貴州省經濟建設上具有重大作用。貴州省是山地農業大省,與平原農業大省在耕地數量、農業機械應用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距,傳統農業的發展多少會受到限制。而休閒農業不重數量重特色的特點,正好迎合了貴州省農業發展的要求。且貴州也是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大省,地貌特殊、民族眾多,全省總人口4000萬,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交相輝映,是休閒農業發展中巨大的先天優勢,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休閒農業應運而生。本文將以惠水好花紅千戶布依寨為例,試談民族民俗文化在貴州省休閒農業發展中的啟示。貴州惠水縣好花紅鎮處於貴州省向南方向,距省會貴陽80公里,總面積250平方公里,被人們稱為“貴州小江南”。總人口近7萬人,其中布依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接近1/2,由於布依族人口在好花紅鎮總人口中佔有比重大,在這裡保留了大量獨特而豐富的布依族民族風情,隨著時間和歷史的沉澱,傳統的布依族服飾、配飾、習性、習俗和信仰愈加具有文化價值。千戶布依寨就在好花紅鎮好花紅村裡,這裡是著名的布依族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好花紅調”的發源地,和具有兩百多年曆史的“中華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更享有“中國金錢桔之鄉”的美稱。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使這裡成為一個典型的民族民俗文化體驗型村落,成為眾多媒體爭相報道的最美村鎮,曾經榮獲“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縣”以及國家AAA級景區等榮譽稱號,是全省18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之一,全省5個100示範小城鎮建設工程。

  一、民族民俗文化在貴州省休閒農業中的地位

  由於貴州省休閒農業起步較晚,經營經驗不足,且經營地一般在傳統農區,經營者大多是農民,分辨有效資訊的能力有限,使休閒農業在建設中盲目跟風、單一模仿造成的休閒農業專案生產效率低下、投入資源浪費等情況非常嚴重,導致休閒農業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貴州地處偏遠,將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很好地保留下來,成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這是天賦的休閒農業核心競爭力。好花紅千戶布依寨以布依族民俗文化為中心,依託“好花紅調”在全國的知名度,建設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營風格。在好花紅村千戶布依寨內設有一座布依族博物館,村內共有28家農家樂,其中8家都具有民居住宿功能,涉及民族民俗體驗的專案有布依族特色美食製作、布依族蠟染服飾試穿等,2017年經營較好的農家樂中最高年營業收入可達139萬元。全村種植240畝“牛肉紅”橘林,銷量可達30噸,年約30萬左右。在休閒農業的發展模式中,民族民俗文化是最容易找到開發點的特色資源,也是最容易形成地方品牌的優勢資源,更是休閒農業發展的靈魂,這就像企業文化在一個成功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樣。這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大關係,人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壓力下,單純的物質條件對於遊客來說已經不具有最佳吸引力。而充滿著歷史文化底蘊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孕育著這些古樸的文化的原生態村落,越來越多地在吸引著人們的關注,越來越能夠使人們的文化追求得到滿足。各個傳統村落所擁有的民族民俗文化都是千百年來的歷史積澱而成,給予了休閒農業文化支撐,賦予了休閒農業長久發展的生命力。合理開發民族民俗文化,對當地打造特色休閒農業品牌,實現攬客增收,並健康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貴州惠水好花紅千戶布依寨在全省大力建設休閒農業的形勢下,借鑑“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成功案列的發展經驗,打造出獨具布依民族民俗文化特色的體驗型休閒農業,自2014年投入生產以來,為當地農民和政府帶來巨大收益,同時也使布依族民俗文化得到了廣泛傳播。2018年,貴州貴定千戶布依寨緊隨其後,將很快投入生產,共同為貴州省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下的休閒農業建設出一份力。

  二、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在貴州省休閒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儘管現在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在貴州省休閒農業的發展中佔有很大比重,但在現實運營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專案基礎設施建設落後,不配套需求

  從貴州省目前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休閒農業的發展來看,經營形式多為農家樂、漁家樂、林家樂等鄉村旅遊形式,缺少旅遊業相關配套設施。以好花紅千戶布依寨為例,好花紅鄉村距離惠水主縣城18公里,僅有一條公交線路,而且首末班車的時間不固定。有時下午三點就沒有通向縣城的車了,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周圍城市居民週末遊等短途旅遊的消費慾望。再比如布依族傳統民居多為木質結構,夏季要想達到屋內大面積的舒適溫度就一定需要空調,筆者走訪的當地幾家農家樂都反映了這一問題。農民財力物力薄弱,多以自身世代相傳的房屋、土地等資源作為投入要素,缺少配套的設施投入,在經營要素種類的投入上更是不佔優勢。

  (二)經營人員科學素養不高,投入效率低

  在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村裡,休閒農業的經營者多為當地農民,專業的知識素養普遍偏低,因此在休閒農業專案的建設和經營上缺少科學的指導。據筆者瞭解,2017年好花紅千戶布依寨內部分農家樂處於投入高、收益低的.狀態。有一些農戶在投入近百萬的營業成本下,年營業收入僅為十萬元左右,這百萬元大部分是用在擴建場地設立分店上,收益十分不明顯,投入效率很低。

  (三)資源發展規劃理念落後,缺乏創新力

  在休閒農業的規劃建設中,獨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休閒農業的生命。但在現有已開發的民族村落中看到的是,專案發展模式僵化嚴重,缺乏科學的規劃指導,經營方式粗放,缺乏合理的佈局和管理。文化特色只作為很普通的娛樂活動插入經營範圍,很多房屋道路和經營者日常穿著,都缺乏民族文化特色。在好花紅千戶布依寨內,農家樂片區的房屋並沒有特意加上布依族的建築符號,在民族民俗文化體驗專案上與其他民族地區有部分雷同現象,不能突出布依族文化特色。

  三、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在貴州省休閒農業中開發的建議

  (一)完善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村行政管理

  由於我國休閒農旅處於起步狀態,民族民俗文化村的開發沒有經驗可循,在這一區域的立法也不完善,致使在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才會出現很多與社會中其他經濟體不相同的問題,而得不到有效解決。各級政府應重視這一現象,要根據實際調研情況,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及發展政策,引導民族民俗文化體驗型別的休閒農業發展。解決普通村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相關規定執行力度弱、部分強勢村民行為不規範等問題,完善管理人員監督機制,加強行政管理。

  (二)提高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利用率形成品牌效應

  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模式下的休閒農業是最容易形成品牌效應的發展模式。在建設規劃中要以自身民族民俗文化為出發點,對當地民俗文化的歷史背景和主要特色進行挖掘研究,整合資源,建設優勢專案,充分認識民族民俗文化與休閒農業的發展關係。比如好花紅鄉“好花紅調”的開發。2017年是《好花紅》進京60週年,為紀念並藉此進行“好花紅調”的宣傳,好花紅鄉文化站舉行多場文藝演出與商品推介會,並在全縣範圍內舉辦《好花紅》民歌賽、傳統音樂及舞蹈展演、全民運動會和全省龍舟邀請賽等,吸引了大批省內外遊客,提升了好花紅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文化格調,弘揚了這裡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風情,賦予了休閒農業文化底蘊。

  (三)嚴守民族民俗文化適度開發底線,實現可持續發展

  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是休閒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優勢資源,具有非常大的開發潛力。但開發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既要結合休閒農業發展特點,也要注重環境生態維護,形成生態迴圈型民族民俗文化體驗村。在加大力度開發、修葺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時,要尊重歷史,高度還原,重點保護。在食、宿、勞、節等具有特色的傳統資源上建設與保護並行,不盲目開發、濫拆濫建,實現文化資源發掘與生態資源維護的協調統一。

  參考文獻:

  [1]楊明軍.淺析小城鎮規劃建設中的文化塑造—以貴州黔南州惠水縣好花紅鎮為例[J].四川水泥,2015(07):123.

  [2]程麗.論鄉村民俗文化在休閒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問題與對策——以河南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09):182-185.

  [3]周俊.發展鄉村遊建設新農村——貴州省惠水縣好花紅鄉發展鄉村旅遊的經驗與啟示[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2):159-162.

  [4]賀丹.民族文化村寨旅遊開發建設對策探討——以貴州省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09(04):187-191.

  [5]曹斐琳.黔南惠水“好花紅電子商務第一村”發展策略研究[J].電子世界,2017(06):28+30.

  [6]張麗妮.論民族民俗文化在旅遊產業發展中的前景——以貴州江口縣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09):47-48.

  作者:閆新宇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