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考論文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考論文

  一、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堅持人的主體性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清楚什麼是文化觀,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文化及其相關聯問題的評價和看法的總和。因對哲學文化的理解觀念不同,所以有多少哲學就有多少文化觀。那麼,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主要觀點是以人的勞動實踐出發,對文化發展普遍規律的深刻揭示,提倡的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也就是“人化的自然”,所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能夠推動實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程序,人的主體性,就是指人的主體意識和傾向,以及人作為主體所具有的各種功能屬性的總和。何謂主體性的活力呢,也就是指人旺盛的生命力。從經濟活動的主體“人”的作用來看,人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經濟本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生命力能夠透過經濟發展的興旺與衰退得以實現,只有人才具有增長經濟價值的能力。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理論前提就是人的生產實踐,其本質就是人的實踐活動。生產力要素中人是首要的生產力,在創造性的勞動過程中,能使潛在的本質力量轉化為客觀存在的生產力,人是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經濟資源,是發動者和調控者,經濟的活力也就只有人的主體性才能得以發揮。

  (二)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堅持在意識形態中的貫穿性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在國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文化的意識形態體現出重要地位。“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包括的範圍特別廣泛,只要是人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都屬於文化。我們可以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依據,闡述兩種意識形態,一類是意識形態部分,如哲學,政治,藝術,宗教,道德,法律等觀點,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和社會存在的`意思中形成的思想理論。一類是非意識形態部分,認為意識形態是虛擬的不是現實存在的,是人對於世界和社會的各種看法或觀點。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道德、宗教等與其各種形式的意識形態都是沒有歷史發展過程的,就是說意識形態不是獨立性地存在的,是人類物質生活實踐的產物,是人類最求實踐活動的思想觀念。

  (三)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堅持文化的民族性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主要觀點是以人為本,堅持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是先進文化的根基。一個國家民族的興衰與文化密不可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橋樑,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特性,能將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命力深深熔鑄在凝聚力之中。在社會中交往中,不同的民族文化繼承著本民族經濟的發展,豐富、吸收、融合與外界交往的文化,激發民族性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歸屬感和對社會的認同感,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的復興,起源於思想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民族的沉淪,往往始於文化上的沉淪。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之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長盛不衰,其重要的原因,能夠創造出有個性的民族文化,它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中國民族文化實現了四次與外來文化的融合。(1)印度文化伴隨著佛教的輸入,與中國儒學、道家學說的逐步結合。(2)天主教、基督教的輸入,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3)馬克思主義以民主和科學為主的西方文化的輸入,使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變革。(4)西方現代科學和文化的輸入,使我國文化更為豐富多彩。馬克思主義的傳入,與我國民族文化相結合,與我國文化建設,理論實踐相結合,逐步完善了我國文化特有的獨立的民族觀。正是有了與外來文化的結合,才能積極地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增加中國的文化實力,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塑造中國文化特有的魅力,對世界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

  所謂公共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就是文化活動和生活文化總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面向大眾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概括有(1)文化理論研究服務體系(2)文藝精品創作服務體系(3)文化知識傳授服務體系(4)文化娛樂服務體系(5)文化傳承服務體系(6)文化傳播服務體系(7)農村文化服務體系等七個方面。為什麼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呢,公共文化是最基礎、最核心的文化,它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等特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關係著我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關係著我國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關係著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早日實現,關係著我國廣大民眾的福祉,關係著我國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先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建設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對加快文化事業發展,建設和諧社,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國農村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快速地發展起來,農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強,因此加強農村建設要以滿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促進民眾的思想觀念,給農村增添文化和產品市場氣息,為實現文化育民搭建平臺,只有加快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才能提升民眾脫貧致富的本領,才能為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加速奔向小康生活。

  (三)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是保障農村民眾基本文化權利的需要

  農村與城市相比是比較落後、貧困的地區,在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與城市有著較大的差距。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關鍵就是文化,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是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加強農村公共文化理念的建設,可以正確地引導民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在先進的文化理念指引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費不足制約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國家用於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財政支出逐年穩步增長,但針對廣大的農村,文化業務經費和文化設施經費出現嚴重不足,這種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和基本經費保障的狀況,嚴重製約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又由於我國幅員廣闊,城鄉差距較大,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的客觀現象,致使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比較單一,造成公共文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得不到充分體現,無形中制約了文化服務工作的正常發展,導致公共文化陣地缺乏。

  (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設施落後

  農村的文化服務設施陳舊老化,加之各級財政對農村文化服務投入的資金不足,現有的文化設施又難以滿足公共文化的需求。雖然農家書屋、鄉鎮文化站等硬體設施基本達標,但內部的軟體設施還需要大量的投入,有的農村就將農家書屋、鄉鎮文化站等公益性場所推向市場,靠其創收,以減少財政開支,使原有的公共文化設施被市場經濟化所代替,而導致農村文化設施更加欠缺和不完善。

  (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匱乏

  多年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人員都是身兼數職,綜合素質偏低,年齡偏大,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不足。造成專業人才缺乏的原因是,待遇偏低,職稱晉升機會少,人員流動頻繁,無法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一些優秀的民間藝人,也因後繼無人而難以有所作為。這直接影響文化服務工作的正常進行,導致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水平降低。

  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問題的破解思路

  (一)建立科學規劃管理體制,明確農村文化建設目標

  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必須與城市化建設目標相一致,要針對農村的管理體制不斷地發展創新,重點是構建公共文化體系的基礎,明確公共文化發展的任務和要求。合理規劃建設模式,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地科學規劃管理。使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真正地服務於農民,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和參與欣賞文化活動的水平,縮小城鄉文化差別。

  (二)多渠道籌措資金,補充財政投入的不足

  在國家大力投入資金的前提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搭建基本完成,農家書屋、鄉鎮文化站等硬體設施基本達標,但內部的軟體設施還需要大量的投入,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廣開渠道,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同時各級財政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有計劃地增加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

  (三)大力培養高素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

  只有建立高素質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發揮其服務作用、傳播作用,才是繁榮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保障。可以採取多渠道人才培養的模式,招收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活躍文化生活的作用,把優秀民間藝人送入專業文化隊伍或高校進行業務培訓,努力塑造一支鄉村自辦文化精英隊伍,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做補充,充足的公共文化人才隊伍是有效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前提保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