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藝術教育思考論文

高校文化藝術教育思考論文

  一、綜合性高校注重藝術教育的現實基礎

  綜合性高校藝術教育,既需要有藝術創作的土壤,也需要有生產藝術作品的種子;既需要有適合校園藝術創作的環境,也需要有對符合新時代美學特徵藝術作品的需求。當前,隨著校園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綜合性高校師生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校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基本形成。

  (一)高校青年學生能夠激發藝術創作激情。

  高校當中聚集了大量優秀青年,他們是藝術靈感的重要來源,也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動力。文化建設需要依靠人民,高校藝術創作具有先天的人員優勢,特別是高校藝術院系彙集了一大批具有強烈的藝術創作熱情、旺盛的藝術創作精力的青年才俊,他們承載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他們能夠碰撞出藝術創作的靈感,能夠創作出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校園與社會相結合的藝術作品。校園文化的交融,富有朝氣的藝術作品,又往往會感染藝術創作者的藝術創作熱情,進一步激發出藝術創作的動力。

  (二)高校教學相長間勾勒出藝術創作的美景。

  綜觀世界各國,許多高校都將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從管理制度、課程設定等方面保障大學生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高校的教育職能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與藝術家單純創作不同的創作體驗,高校的多學科交叉性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生活藍本和靈感啟迪。藝術工作者可以在教學中提出藝術創作思路,引導學生完成其藝術設想,也可以在收集到學生們的一些創作素材時形成個人創作成果,正所謂教學相長。高校師生合作創作藝術成果,有助於學生與教師的合作傳承和發展教師的藝術思想,保持藝術創作的生命力和延續性,穩定部分藝術創作風格。

  (三)高校包容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藝術成果。

  即使藝術創作成果暫時難以為社會、市場所認同,仍舊可以在師生中傳播,緩衝藝術作品的社會影響力,為藝術產品成長提供孕育場所。藝術作品為社會認識需要與藝術品傳播的社會環境相適應,當某些型別和內容的藝術品能夠搭乘適時的社會環境態勢,那麼就能夠為社會所認可,但是若該藝術品內容和形式不具有即時社會認可性,則面臨沒有藝術市場的尷尬情境。高校運作過程中並不完全以市場因素為推動力,高校能夠包容新思想、新觀念,同樣也能包容新的藝術形式。因此,高校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更具有安全感。

  (四)高校具備藝術創作的軟硬設施。

  綜合性高校一般都建立了現代化的圖書館,購置了大量的有關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圖書和音響資料,開設了諸多趣味性藝術課堂,組織成立了形式多樣的藝術社團,這些都為高校師生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數字影像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等電子科技的發展,為高校師生進行藝術創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藝術創作手段,也為高校藝術創作理念、藝術外在表現形式、藝術活動等多元化提供了重要條件。正如印第安納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讓羅伯遜教授在牛津藝術線上撰寫的文章《21世紀的藝術》中所說,“21世紀的藝術家更善於選擇藝術表現形式,他們不斷地實現藝術媒介與形式的‘混搭’,並從中挑選出最能夠表達自己概念和目的的方式進行自行的創作”,高校便捷的媒介為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的重塑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二、綜合性高校注重藝術教育的途徑與保障

  啟用高校藝術創作的氛圍,將高校作為藝術創作的陣地,視高校師生為藝術創作的生力軍是具有前瞻性的.認識,也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趨勢。高校一般是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包括了人文社會、理工等眾多學科。不可否認,高校的不同學科都可以創作出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藝術作品,但筆者認為高校藝術創作的主陣地依然是藝術類學科。因此,需要在實踐中扶持高校藝術教育,愛護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保護高校藝術教育成果。

  (一)藝術類教師考核機制應與其他學科有所區別。

  藝術類教師的考核應多標準、多渠道,跳出目前高校教師考核中注重科研成果的桎梏,鼓勵藝術類教師多創作,以創作作品質量、數量作為評價高校藝術類教師是否合格的主要標準,適當輔助以科研成果。高校教師是藝術教育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教學積極性、教學專注精神直接影響全社會藝術教學和創作的水平,藝術類教師在高校的發展也不免要遵從於高校教師的評價體系。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職稱評定、業績考核時多依據教學與科研兩大評價標準,而且有重科研輕教學的趨勢。藝術類教師不同於單純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教師,他們更多的是將精力投入在藝術創作中,這種取向與科研評價機制本不同步,但藝術教師也需要在現有工作體制中得到認可和評定,因此不得不將精力轉而進行藝術類的科學研究。這種做法無疑會侵佔藝術類教師的創作精力,折殺他們的創造激情。現有高校教師考評機制在誘導藝術類教師屈從於體制而妥協藝術創作,這其實在間接忽視引導藝術類教師放棄藝術創作。

  (二)加大高校藝術類教學的投入。

  相對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藝術類教學對器材、場地的要求更為嚴格,藝術教學需要有專業的琴房、器材、畫室、演播廳等,藝術教學前期投入高,且投入設施利用率依各個學校辦學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不可或缺的設施也許需要較大資金投入但在藝術教學與創作中利用率並不高,較之於其他學科門類裝置使用情況,藝術類教學設施投入大、即期收益低。因此在高校資金分配上,藝術類教學投入需要給予特殊重視,資金分配者應該認識到藝術類教學投入的收益特點是長遠的、溫和的、持續的,藝術類教學投入不同於機械化生產建設,產出立竿見影,投資者需要用歷史性眼光去看待藝術類教學的投入,在時間的沉澱中靜觀藝術產出的徐徐畫卷。

  (三)社會需要對藝術類教學成果給予長遠的、全面的認識。

  藝術類教學成果和創作成果即期效益不明顯,藝術對於社會的貢獻具有滯後性,不同藝術形式影響角度和影響力度均不盡相同,很多藝術作品在推出初期並不能產生預期效果,也許還會事與願違,藝術作品的影響力與社會發展階段和社會成員階段性喜好有很大關係。藝術教學成果的影響具有周期性和隨機性,很難用一般規律來預測和解釋。因此,對高校藝術作品應有包容性,只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藝術作品都應鼓勵創作。同時,高校應充分利用現有校園及區域公共文化機構的平臺,積極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社會文化活動,傳播校園藝術創作成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