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大學生心理學調查及心理干預的論文

失戀大學生心理學調查及心理干預的論文

  失戀是當代大學生中非常多見的一種情感危機,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導、處理,很容易誘發當代大學生心理疾病。對失戀大學生積極關注,並及時進行心理諮詢和疏導,是高校心理衛生工作者和輔導員的工作重點之一。筆者分析了本校(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校失戀大學生的抑鬱和焦慮的情緒,並瞭解了其不良情緒和認知,對其採用了心理諮詢干預和疏導。其結果總結如下。

  一、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對68名本校失戀大學生做為觀察被試。其中女性被試36人,男性被試32人;年齡21~25歲(平均22.8±6.8);大二學生26人,大一學生42人。隨機將被試分為心理諮詢干預組(n=34);對照組(n=34),兩組被試在心理輔導教師指導下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 SAS)和抑鬱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 SDS)記分評估。心理諮詢干預組經兩個月心理諮詢干預後,與對照組再次進行SAS、SDS及心理訪談,以觀察心理諮詢干預效果。(其中有4被試無明確原因自行脫離實驗)

  2. 心理學調查方法

  採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鬱自評量表(SDS)進行心理學調查。分別將SAS、SDS中的20 個專案各項分數相加,即得到粗分,然後透過公式轉換:Y=in+(1.25X),即以粗分乘以1.25後,取其整數部分為標準分(index scor, Y)。

  3.心理諮詢干預手段

  諮詢干預組的被試,尤其失戀後焦慮、抑鬱自評量表分得分較高的失戀大學生,採用心理諮詢理論中,認知理論中的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進行諮詢干預,以糾正其歪曲的認知,緩解其焦慮和抑鬱引發的不良情緒。

  二、結果

  兩被試的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無明顯差異。心理學調查見下列表格,兩組被試在進行心理諮詢干預前SAS、SDS標準記分無明顯差別(P>0.05);而心理諮詢干預組經兩個月心理諮詢後,SAS、SDS標準計分明顯降低;對照組有所顯增高,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兩組被試在心理諮詢干預前,情緒和人知的歪曲程度無明顯差異。心理諮詢干預組被試,經兩個月的諮詢干預,自我評估表明,情緒改善明顯。對照組被試則表示情緒困擾沒有改善,還有6人出現睡眠問題。

  三、討論

  大學生因心理素質、挫折承受能力等諸方面的差異,遭遇失戀後往往會表現出一些不良情緒反映及心理失衡現象。其失戀後的挫折感受和不良情緒反應與失戀者的性格、童年期與父母依戀關係的好壞、戀愛時間的長短及戀愛關係的深淺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對於絕大部分遭遇失戀大學生來說,他們能正視和接受現實,平穩度過失戀後的心理波動期,然而也有些失戀學生會長時間沉浸於失戀的痛苦中,並出現程度不同的不良情緒反應和歪曲的認知。

  本研究對本校68 名失戀後大學生進行心理學調查(SAS、SDS)和不良情緒、歪曲認知的`訪談,以期發現失戀後異常的情緒、不良認知引起的心理變化,並對心理諮詢干預組採用不同方法進行心理諮詢干預,結果發現心理諮詢干預組不僅SAS、SDS標準得分減少,而且不良情緒和歪曲認知明顯改善,而對照組的被試,其焦慮、抑鬱情緒明顯增加,歪曲的認知沒有改善,還有部分被試出現順面的問題。在此,作者建議高校心理衛生工作者以及負責學生工作的相關人員和輔導員,應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心理變化和需求,關注失戀的大學生,主動採取積極、有效的心理諮詢干預,可以很好的防止失戀後的大學生陷入情感危機,避免惡性事件的發生,對於高校維護正常學習氛圍,建立和諧校園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

  [1]李曼,郝風賢.大學生吸菸行為的心理社會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1996,2:81.

  [2]王翔樸,主編.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7.

  [3]張維熙,沈漁村,李淑然等.中國七地區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誌,1998,31(2):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