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新媒體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論文

藉助新媒體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論文

  一、新媒體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社交和資訊來源的主要渠道

  以智慧手機為主的新媒體廣泛普及,已經以壓倒性的優勢佔據了大學生資訊來源的主要渠道。根據來源於某地方本科院校的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智慧手機使用率達到了近乎100%,甚至某些同學同時擁有2部以上手機。大學生電腦的擁有率也已經達到了60%以上,大學生的娛樂、資訊的獲取、社交等活動都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手機和計算機網路(圖1)。

  90後大學生由於在心理特點上偏好追求新鮮和個性。在娛樂大背景下對於審美和娛樂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體驗,在接受新事物時更加註重審美和趣味性。網路時代雖然給90後帶來了我們擔心的網路成癮、學業倦怠等問題,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利用網路媒體獲取新聞資訊,或者藉助網路平臺獲取學習幫助和課外學習資源並參與社會獲得社會資訊和社會角色(圖2)。姚本先,陸璐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中就曾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領域不能僅僅侷限在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諮詢上,應該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展開。”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是分時段分地點的,而應該是一種教育資源供大學生群體隨時學習使用,而這種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新媒體力量的參與。張鋒等人在《網際網路使用動機、行為與其社會-心理健康的模型構建》中曾試圖把網際網路使用的動機、網路過度依賴行為以及社會健康、心理健康等問題之間的互動關係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在研究中指出,使用網際網路絡背後的動機包括獲取資訊以及獲得情感支援。這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向於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心理健康技能的學習等都是恰好吻合,可以說,新媒體將是一片開展群體心理教育的沃土,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將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

  二、“新媒體”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透過心理諮詢、心理健康課、心理團輔活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文化活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等渠道展開。雖然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中早已被關注,但是使用網路媒介進行開展較有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在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下,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不再單純依賴於課堂講授和專題講座。因此開展大學生心裡健康教育活動也應該利用新媒體手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新穎、豐富的手段形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文化生活當中,不但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也能夠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實效性和影響力。多媒體手段的使用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補充,也能夠為其他的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鋪墊和宣傳等工作,起到相互助益的作用。

  樊富珉(1996年)等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心理疾病的防治,兩者相輔相成。由於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專業特殊性,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除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意外,更多的看重積極情緒情感的培養,良好自我意識、社會意識的建立,有效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等。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要求更加靈活,更加富有感染力,心理教育和諮詢更加具有私密性和個體體驗。新媒體力量無疑巧妙地搭建了這樣的平臺,能夠創造性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三、創新性使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

  根據目前大學生獲取文化資訊的習慣,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藉助以下的幾種形式:1、開通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微信、微博等網路平臺。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知識、宣傳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活動、並提供網上的交流平臺和心理諮詢網上預約活動。將網路和實體的諮詢形式相結合,取得相互接力的效果。透過建立諮詢師個人的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可以搭建虛擬的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從內容和形式上也更容易親近90後團體的大學生。而由於網路諮詢中,諮詢師往往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和人文風格能夠迅速拉近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學生的交流,實現了人與人私密的交流而不是一對多的宣講是教育,這正是體現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所在。2、開通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工作。對某些由於各種原因不願進行心理諮詢面談的同學現進行網上的諮詢,成為校園心理諮詢的重要手段。由於網路身份更加隱秘,使大學生更有心理安全感更願意吐露真實的心態和問題。網路諮詢的開展,由於其便捷性、隱秘性可能比面對面的心理諮詢室裡的諮詢擁有更多的諮詢者,也更容易監控到突發的心理危機事件。3、成立網上的朋輩互助交流平臺,相似問題的同學在這裡交流問題,獲得同伴的支援以緩解內心的孤獨和壓抑。具有相似的心理困擾的同學組成朋輩互助團體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

  四、總結與討論

  新媒體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大學生資訊獲取、人際互動的重要渠道,巧妙地藉助網路平臺能夠利用圖片、漫畫、音樂、短文故事、微電影等更多新穎的宣傳教育手段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拉近心理健康教育與90後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更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具體生活當中,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雖然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經開始關注新媒體力量在大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但是對於新媒體與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具體手段和時間思路還需要結合計算機科學、心理學、藝術、傳播學等方面知識和技能人才的相互配合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以後的研究中重點關注。

  [1]杜瓊,秦喆.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手機成癮研究.心理健康教育[J]第32期:99-100

  [2]第34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北京100191)調查分析IChinaInternet網際網路天地2014年7月第7期No.7,Jul.2014:71-89

  [3]蔣常香,毛莉婷,劉小青.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13,(12)

  [4]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485-48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