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的論文

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的論文

  第1篇:大學生消費心理學研究

  大學生作為一代新生的消費群體正在逐漸的為整個消費全體注入新的思維,由於他們處在社會過度階段,由於群體的個性化,使大學生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大學生們有著強烈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步入社會,沒有經濟來源,消費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由於各個方面的影響,處在不同的地區,家庭經濟狀況和性別的差異會導致大學生在消費方面也存在區別。

  一、大學生消費觀念現狀

  1、合理消費是主流。合理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因為大學生沒有步入社會沒有經濟來源,發部分的經濟是來自於家長的提供,做兼職的也很少,這使他們每月的生活費用都是有限的,而這些錢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來吃飯和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經濟適用的生活用品。

  2、消費方式多元化。如今的大學已經不再是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手機、旅遊、電腦等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女生的消費方式要比男生更加多元化一些,消費的專案也比較多。

  3、消費透支減少。由於性別差異使得男女生在消費透支方面也存在差異,女生的透支和借錢現象要比男生小很多,但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在自己非常熱衷方面的活動也不會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錢,這點男女的觀念都比較統一。

  4、消費的情緒性。消費的情緒性表現在消費的連續性,一方面是消費的不理智性,容易受媒體宣傳的影響和商家促銷方式的感染,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前衛性消費,消費觀念日益超前。大學生接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接觸和理解先進的事物,消費觀念相比較其他群裡要前衛,變化也比較快,對西方的提前消費也比較容易接受,而且現在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多樣化,很多大學生有新的想法參與到創業活動中,宿舍樓群成了他們創業的豐富的基地。

  二、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理財觀念薄弱。

  當問及對“理財”概念的時候,很多學生表示經常聽說但具體怎樣理財都不理解,當被問及學期結束後個人的財政情況時,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清楚每月的費用具體用在哪些方面,沒有記賬的習慣,每月對自己的生活費也沒有具體的規劃和安排,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會在假期回家之前將剩餘的費用消費完,只有小部分的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男女存在差異,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有史以來都是比較相似的,90%共同的支出都是以生活費用和學習材料。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佔比重最大的方面。在被調查的女生中顯示,80%的女生為了保持身材的苗條和節約支出用於其他用途選擇低價的飯菜或者選擇減少餐頓,而男生中也有33%未達到飲食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注意過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營養飲食方面問題時,90%的同學表示贊同,但是並把它沒有在飲食生活的主要位置。而且女大學生的不合理消費也和她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關係,36%的女大學生遵從了女性消費者對時尚、護膚、美容、裝飾等外在打扮上更感興趣。逛街是享樂的觀點被絕大部分女同學以現實表現推翻了。

  3、攀比心裡男女有差異。

  當今的大學生在消費中促發你在攀比現象,男生中的攀比心裡比較少,但是在女生中53%的人認為存在攀比之風,攀比現象在性別差異中還是有明顯的比例,這可能與社會現象對女生的影響有關係。

  三、培養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策略

  我國社會雖然經濟與以往比較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縱觀全球經濟發展的現狀,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繼續引導大學生保持勤儉樸實的消費觀念,反對鋪張浪費、過度攀比等不良消費風氣,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裡和行為的研究

  教師要在常規教學中,將正確消費心理逐步滲透到教學中,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舉出實際的案例,使蒞臨教學真正拜託照本宣科的說教,注重研究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

  2、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大學生良好消費習慣是一個學校良好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學生健康生活觀,人生觀的重要部分。學校應該把培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作為校園文化基礎的主要的保證,舉辦一些與大學生消費理念心理有關的沙龍活動,以良好的消費心裡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

  3、發展個性消費

  世界上也沒有性格相同的兩個人一樣,來自不同家庭和社會背景的人產生的消費心理和表現出來的消費行為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何況是處於彰顯個性時期的大學生們。對大學生的消費應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發展特徵,因此,我們不宜阻止大學生的正常消費,相反,在經濟條件足夠支援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促進大學生的個性消費。

  4、消除不良消費,提倡適度消費

  消費需求的內心滿足是沒有盡頭的,有些大學生存在攀比心理,為了滿足和其他同學的競爭需要和虛榮心的作祟,不考慮個人和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隨心所欲消費等過度消費的情況,他們有消費的衝動性卻缺乏理性。適度的消費是保證大學生的正常的生活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在不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的基礎上產生的合理消費,對於遠離家長獨立生活的他們,基本上都沒有理財的思維,造成了很多學生不健康的消費方式,甚至個別學生不顧個人家庭條件的困境,欺騙家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此,倡導適度消費,必須讓大學生從我們的國情、社會發展狀況和家庭教育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學習。

  5、倡導消費文明

  消費文明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強調適度消費,提高消費組成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實現消費利益最大化。透過倡導正確消費文化,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從而可以對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正確進行科學的評價和選擇。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獨立行為的表現,但從進一步的層次,消費心理、消費情緒、消費意識、消費理念、消費行為是社會文化的體現。所以。應該在大學校園裡形成良好的消費氛圍,引導大學生監理正確的,科學的,順應時代要求的消費觀。

  第2篇:在消費心理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究

  我國高校在開設消費心理學課程時,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在實際中,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學習要比實踐佔用的時間更長,也就是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提升和鍛鍊。所以,如何透過消費心理學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該課程的教學重點內容。因此,分析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問題,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法,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透過實踐,提高對消費心理學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同時可以提高成績。

  一、消費心理學教學中的現有問題分析

  (一)教學內容比重失衡

  我國高校設立的消費心理學課程,比較重視理論知識,而不是實踐。消費心理學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是影響消費者的內部因素,二是影響消費者的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從消費者的心理方面進行講解,外部因素則是透過經濟方面的原因進行的解釋。它們都涉及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教學關係不大,所以教材安排設計的側重點主要在理論方面,而不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學生在消費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能力並不強,教學內容比重設定失衡,要改變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方向。

  (二)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我國高校採用的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就是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雖然藉助了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多媒體技術,但教學的形式沒有改變。因此,單一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過於重視理論知識,忽略實踐。以講授課程為主的教學方法,更多地提到的也是理論知識,而不是和實踐相結合的案例,使得我國高校消費心理學的教學方向和內容出現偏差。所以,想要提高學生在消費心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能力,首先要改變教學手段,透過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實踐的意義和作用,幫助他們設計實踐活動。

  (三)學生特點定位不準

  高校開設消費心理學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職場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其重點應該是實踐過程。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發生巨大改變,讓他們主動參與討論,研究消費者的心理,會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但學校在設定這門課程時,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導致課程內容設定枯燥無趣,尤其是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感覺到厭倦,沒有例項進行對比。所以說,由於學校對學生的特點定位不準確,導致課程設定不合理,最後導致消費心理教學施展不順利。學生對消費心理學課缺乏興趣,導致教學失敗。所以,學校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觀察,設定符合學生心理活動要求的課程,保證教學課程的順利進行。

  (四)考核內容深度不夠

  消費心理學,不僅是對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進行研究,還包括對社會經濟和商品經濟的研究,多方面地結合,才能深入消費者心理。但高校在設定消費心理學課程時,對於知識難易程度的設定比較初級、簡單,考核時的教學內容也不夠深,更多的是理論知識。所以,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會在講課時側重講解理論知識,尤其是要考核的知識點,這使得知識點的設定深度不夠,考核深度也不夠,尤其是沒有實踐考核內容。所以,學生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中,缺乏實踐能力。

  二、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一)增加教學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學法。消費心理學主要是研究消費者在商品市場經濟變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活動。課程的理論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入和課程教學內容相符的例項,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例項,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大學生更關注和自身消費有關的商品活動,可以讓他們分析一下:為什麼法定假日期間去國外旅遊購買商品的人很多,假期期間商品的價格波動是什麼樣的,對消費者有什麼樣的影響,可以為國家帶來多少利潤等。這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中,透過例項分析消費者的心理活動。

  2.角色扮演法。學生缺少實踐機會,尤其是在社會上進行實踐更不容易,因此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設定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真實地體會消費者和銷售人員之間的心理博弈,發現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活動有什麼樣的差距。在學習消費者氣質和消費能力及心理活動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比如,一個學生扮演銷售人員,其他學生有的扮演學者,有的扮演“暴發戶”,有的扮演農民工,有的扮演家庭主婦,讓他們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心理活動,並準確地表現出此時角色的狀態。然後再扮演銷售者,揣測這些消費者的心理狀態,並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二)改變教學場所

  1.實地觀察與市場調查。高校開展的消費心理學教學課程,重要的是實踐過程,所以一直在教室教學。即使經常設定和消費心理有關的活動,也沒有實際參與到市場中產生的效果好。所以,改變教學場地勢在必行,是增加學生實踐經驗和提高實踐能力的機會。可以透過對當地市場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趨勢進行實地調查分析,讓學生觀察市場周圍情況、各種商品的售賣情況、消費者層次和所消費商品的區別及消費者對市場價格變化的敏感度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消費心理學在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實際作用。

  2.走進實驗室。實驗課程的重心是為了讓學生透過實驗,加深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掌握知識。但是目前的實驗大多重視理論知識,忽視實驗過程和意義,所以要改變現有的實驗過程和內容,確定正確的目標。比如,可以把經典實驗和消費者心理聯絡在一起,把經典實驗中的某些無意義符號換成具有實際意義的物品商標,然後把消費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具有現實意義的實驗進行聯絡,保證實驗室的實驗具有效果。

  (三)根據學生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

  1.增強科研訓練。我國高校在開設消費心理學科目的時候,要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只有加強對學生的科研訓練,才能讓他們透過不斷研究相關資料,整合成一個全新的比較系統的心理學研究報告。並且這個報告要和實際經濟市場中的消費者心理相結合,保證學生對消費心理學有過真正的研究,真正地理解消費者心理。因此,只有經過深入研究,根據對社會實際情況的調查,才能保證研究結果真實有效。所以,一定要針對學生開展科研培訓,保證他們在消費心理學中得到實踐的機會。

  2.培養就業與創業意識。消費心理學可以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經濟市場中消費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消費者和產品的`特點,制訂更優秀的銷售計劃,為未來創業奠定基礎。因此,在消費心理學的課程上,要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創業意識,讓他們在實踐中瞭解商業運營和銷售技巧等知識。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創立一個小企業,感受消費心理學對自己創業和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四)增加實踐能力考核,量化考核指標

  高校對消費心理學的考核主要以試卷為主,也就是說,主要考核理論知識。但消費心理學更重要的是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在社會中發展、成長。所以,為了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實踐能力,掌握消費心理學的知識,就需要設立實踐能力考核標準,並把考核內容量化,透過量化指標判斷學生做的實踐任務是否符合消費心理學對學生的要求。並且,教師要把消費心理學的考核重點設在實踐部分,理論知識部分佔到30%即可。把實踐能力進行量化後,教師也可以更好地評判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經驗。

  三、結束語

  我國高校的消費心理學課程,是根據市場發展而增設的。消費心理學重視實踐的作用,所以實踐教學是消費心理學的重中之重。但在我國消費心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實踐內容所佔的比例並不大,很多學生沒有實踐經歷,得不到鍛鍊,提升不了能力。所以,要在消費心理學的教學中,讓學生得到實際的鍛鍊,需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和學生學習內容,設計合適的實踐活動,才能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第3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消費心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一、什麼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20世紀90年代,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研究專家勞耐爾(Raune)教授和他所領導的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系統的理論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以行動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該理論對德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的職業教育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

  行動導向是一種以職業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的職業教育思想,它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行動能力與全面素質。行動導向是以行動為導向,這裡的行動本質上是工作,即透過學習情境中的行動(任務)來學習。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諮詢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透過“行動”來學習,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實現“心、腦、手”的統一。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體驗式的學習方法的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構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專案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引導文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消費心理學》中的應用

  《消費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基礎知識與市場營銷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心理學一般原理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的延伸和應用。對於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來說,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消費行為規律並有效運用於市場營銷實踐中,是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之一。基於《消費心理學》這種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嘗試採用了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三種具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具體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從中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它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首先引用相關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教師進行引導、總結,最後把案例中相關理論知識系統梳理;另一種是先講理論知識,接著引出與之對應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最後對案例總結點評。第一種筆者認為透過案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不會受先入為主的理論知識的束縛,但要求教師問題設計合理,引導能力強。第二種能使學生更好的把剛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分析案例時發散思維容易受到束縛。

  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授商店選址的心裡分析時,我先讓學生看了“家樂福的選址”案例,提出問題“家樂福商場選址有哪些要求?”學生們紛紛說出了一些要求,然後讓學生討論“家樂福這些選址的要求體現的了消費者什麼消費心理?除了這些要求,商場的選址還應注意些什麼嗎?”透過引導、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選址的心裡分析的理論知識。最後再展示“萬客隆選址策略”案例,讓學生分析該案例中選址的優缺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透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情景模擬結束以後,請學生對參與演練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看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其中,是否有意識關注消費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識塑造自己營銷素質。最後,讓學生寫一份結論分析。

  例如在講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時,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挑選四人參加表演,第一組四人扮演服裝商店的店員,第二組扮演四個大學生,第三組扮演四個農民工,第四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每組沒有參演的學生負責評價自己組員和別組組員的表現。透過店主和不同的顧客之間議價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的關係。

  (三)頭腦風暴法。

  採用“大腦風暴”教學法時,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地發表意見,在發表意見時,教師不對其正確性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學生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陳述原因,其他學生也沒有必要立刻對某個學生的觀點加以評價、開展討論或提出批評,最後所有意見均放在一起統一進行整理和評判。透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透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應,從而獲得大量的構想,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遺憾消費形成的原因?怎樣有效防止遺憾消費?”這個問題時,一邊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一邊做記錄,學生髮表完意見,大家一起總結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消費心理學》中的應用注意事項

  1、積極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剛開始時部分學生參與較少,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達;還有可能是有些學生已經習慣了“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不適應。這時教師要積極關注這部分學生,鼓勵他們。

  2.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諮詢者或主持人,以達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效果。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用行為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進行學習,達到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數教師由於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思路或做法與教學內容出現偏差時,往往對學生進行單獨或團隊的暗示、指導,甚至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強調,嚴重遏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違背了行動導向教學的初衷。

  3、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前期策劃與過程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還是頭腦風暴法,一般持續時間長,這對教師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學生在比較自主的狀態下保持學習的自律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對行動導向教學的過程有更強的控制能力。這也是今後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