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人格缺陷的心理輔導作用論文

駕駛員人格缺陷的心理輔導作用論文

  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車擁有量呈倍數增長,交通事故己成為第1公害。在交通事故諸多因素中,駕駛員因素引發的交通事故約佔88. 0%。作者對新鄉市226例曾發生交通肇事的機動車駕駛員進行了人格問卷調查,並與未發生交通肇事的機動車駕駛員人格問卷調查進行對照分析,發現部分肇事駕駛員人格存在問題或缺陷,這種人格問題或缺陷使其在駕駛機動車的過程中易發生交通肇事。在當地交管部門的支援下,由專業人員對部分肇事者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或心理行為矯正,現將1 a的隨訪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物件對2009年調查的新鄉市266例機動車肇事駕駛員進行人格問卷調查,存在人格缺陷者103例,其中自願接受專業人員的心理輔導者51例作為心理輔導組,男41例,女10例,年齡21~57歲,平均(35.4±15. 3 )歲;文化程度:小學3例,初中35例,高中或中專9例,大專或大學4例;駕齡1~33 a,其中≤5 a 33例,≥5 a 18例。其餘52例存在人格缺陷未參加心理輔導者作為對照組,男43例,女9例,年齡20~56歲,平均(35.8±15. 6)歲;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37例,高中或中專8例,大專或大學3例。2組受試者在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駕齡等因素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隨訪調查均在充分告知和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進行。

  1. 2方法

  1. 2.1心理輔導內容與輔導方法圍繞職業道德、環境適應能力、意志品質、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心理應激調控能力等為核心內容進行心理輔導,以提升駕駛員“聰慧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實驗性、自律性、適應性”9種人格健康因素。克服駕駛員的猶豫不決心理、驕傲自滿心理及急躁心理,具體方法:對心理輔導組實施每週1次的心理輔導,每次40 min,連續進行12周。輔導結束後進行量表測評。

  1.2.2 1 a後隨訪測評採用國際標準的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Cattell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為測評工具進行測試。16 PF問卷共有187道題,包含16個主要人格因素:樂群性( A )、聰慧性(B)、穩定性(C)、恃強性(E)、興奮性( F )、有恆性(G)、敢為性(H)、敏感性(I)、懷疑性(L)、幻想性(M)、事故性(N)、憂慮性(U)、實驗性(Q1)、獨立性(Q2)、自律性(Q3)和緊張性(Q4) ;8個次級因素:適應與焦慮(X1)、內向與外向(X2) ,感情用事與安詳機警(X3)、怯懦與果斷(X4)、心理健康因素(Y1)、專業有成就者的個性因素(Y2)、創造能力個性因素(Y3)、在新環境下有成長能力的個性因素(Y4)。測試前由心理醫師詳細講解量表測評的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在統一指導語下進行測評,測評環境一致。

  1.2.3違章肇事情況依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第4章第43條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嚴重程度,1次記分的分值分別為1分(5小項),2分(12小項),3分(14小項),6分(12小項)和12分(4小項)。違章違法行為各大項中的任意小項分別記錄相應的分值。具體記分情況依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分值》。調查來源於市交警支隊車。

  1.2.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2. 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輔導組和對照組機動車駕駛員人格特徵(16PF)比較結果見表1。1 a後隨訪,心理輔導組在樂群性、穩定性、興奮性、敢為性、獨立性5個方面均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 <0. 001);在恃強性、懷疑性、憂慮性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2. 2次級人格特徵比較結果見表2。心理輔導組在內外向型、安詳機警、怯弱果斷3個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

  2. 3 2組受試者1 a後隨訪道路交通違法行為記分分值比較心理輔導組違章記1分、2分、3分、6分和12分者分別為20人次、11人次、7人次、4人次、1人次,共43人次。對照組分別為31人次、25人次、16人次、12人次、3人次,共87人次。心理輔導組違章記分人次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1)。

  3 討論

  交通安全問題己成為全世界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有研究表明性格、氣質和能力等心理因素是增加交通肇事機率的重要因素,大約佔80.0%,所以重視對機動車駕駛員心理因素的研究和心理訓練,有助於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本研究隨訪發現,接受心理輔導的駕駛員在樂群性、穩定性、獨立性、興奮性和敢為性5個方面較1 a前有明顯改觀,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恃強性、懷疑性和憂慮性3個方面得分與對照組比較也有明顯降低;進一步說明了人格有缺陷的心理輔導組駕駛員多表現為性格內向、依賴性較強、優柔寡斷、機警不足、易受人驅使而不能獨立、自控能力差和注意力不集中,駕車過程中易急躁、注意力不集中致使對車外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降低,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故駕駛員的人格缺陷與肇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有人格缺陷的個體取得駕駛資格從事機動車駕駛時有極大可能成為交通肇事的製造者或為交通肇事埋下隱患。

  本研究機動車肇事駕駛員人格調查結果與其他相關研究基本一致。透過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問題矯正,人格問題或缺陷有了明顯的改善。1 a後的隨訪結果顯示,心理輔導後的駕駛員違章違紀人次顯著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訪結果高度提示在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或相關培訓機構,應該增加心理測試和心理評估這一重要環節,對那些透過心理評估確有問題或缺陷者,進行同步的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以矯正其人格中存在的問題或缺陷,為其獲得機動車駕駛資格後的安全行車奠定基礎,從而預防和減少交通肇事的發生。培訓前或培訓過程中的心理評估也有助於及時掌握參加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人員的個性心理特徵,為培訓時的駕駛操作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科學的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個體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使個體的心理素質或心理品質日益成熟,能克服人格中存在的缺陷,更好地適應各種複雜的環境和路況,正確分析判斷和處理駕駛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科學的心理輔導能夠有效地減少或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值得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使心理輔導成為駕駛員培訓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