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日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論文

心理學在日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論文

  陽陽小檔案:一張白淨帥氣的臉,1米72高的修長身材,一個如尖角小荷般美好的12歲少年,這就是我們班的陽陽。可是,他從來不主動和別人說話,上課從來不舉手發言,碰到別人的目光就會迅速低下頭去,走路也是佝僂著身子,好像在躲閃著什麼。是的,他有輕微的自閉症。

  自閉症,也稱作孤獨症,是因為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失衡而引起的一種兒童疾病,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行為刻板等症狀。心理學告訴我們,自閉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對自閉症兒童的轉化教育要越早越好,越及時越好。如果不積極引導會影響患兒的學習和生活,然後進一步影響他的工作和未來。作為他的語文老師,我豈能袖手旁邊?於是,我嘗試運用一些心理學常識,開始了對他進行引導和轉化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在自閉症兒童的教育轉化過程中,一對一的個別教育是最有效的,因此,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孩子的具體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育。

  1.相信習慣的力量

  自閉兒童往往表現出許多與正常兒童不同的地方,他們對周圍的事漠不關心,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他們的想法,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陽陽也是這樣,上課時,他在看老師或者白板的時候,目光很遊離,還時不時地偷著樂讓人搞不清他是否在聽講。為了培養陽陽上課認真聽講、勇於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我決定要幫助他養成每堂課必須發言的習慣。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連結。習慣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好習慣能讓人走向好的一面,好的人生。為此,我刻意地每節課都給陽陽一個答題的'機會,題目一開始非常簡單,他不說話,我就一遍遍鼓勵他,請他哪怕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只要他說了,就極力地表揚他。即使我聽不清,有時會有同學幫我“翻譯”,也能讓陽陽對於答題的畏懼感減少。漸漸地,陽陽自然就產生了“每堂課老師肯定都會叫我回答問題”的心理暗示,聽講的專注度逐漸上升,我就慢慢增加對他提問的難度,同時也引導他答題時說得響亮一些。一年下來,陽陽有了上課保持較長時間專注度和做好答題準備的習慣,這習慣無疑是幫助他走出自閉的加速器。

  2.注重強項的發展

  透過心理學我們知道,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在認知功能上會有很不平均的分佈,比較好的常常是記憶力。陽陽的強項就是有異常好的記憶力。我在檢查孩子們背誦情況時總是一個個地過關,每次輪到陽陽時,他總能一次性流暢而正確地背誦出來,我就總是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他一開始佝僂著身子,俯在我耳邊背誦(他比我高好多),漸漸地,身子挺起來了,聲音也響多了。這是他自信心的增強。為了提高陽陽的學習成績,我總是在全班授課之後,再根據陽陽的作業情況,一對一地把他沒有留心聽到或者沒有理解的內容慢慢地講一遍給他聽。只要他在聽,他就能一次不差地記住,下次再做同樣的題目也絕對不會做錯。有人說這樣做功利的色彩太濃,但是,如果能夠運用一個學生自己本身的強項來提高他的成績,使他獲得成果的愉悅體驗,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改善他自閉的情況,那麼我這樣做又有何不妥呢?

  3.突出期待的效應

  期待效應,也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是一個心理學的特殊概念,通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地變化,而這種效應在師生之間表現得尤為明顯。我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教師對某個學生表現出飽滿的期待時,該學生會進步得非常快,甚至超出老師的期待。所以我想,這個期待效應該也可以運用於自閉的學生身上。所以,不管是課堂上的提問,背誦內容的過關,還是作業的輔導,我都對他表現出十分地專注和熱情,用飽含深情的眼神和話語面對他,表現不太好時“我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表現有進步時“我期待你更棒的表現!”一句句如火的鼓勵和讚揚,一次次手把手地指點和糾正,無日不伴隨陽陽左右。尤其在寫作方面,對於這個語言發展遲緩和有障礙的學生,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他透過筆尖描繪眼中的世界、傾吐心中的想法,只要他有一句話寫得比較好,就口頭表揚以及書面批註。哪怕寫得不好,也幫助他修改,告訴他只要能夠把思路開啟一點,就可以寫好作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年來,陽陽的改變是有目共睹的。就拿每次默寫訂正的小事來說,我的習慣是默寫錯誤的學生要到我邊上把錯誤的詞語用手指在課桌上書空一遍,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加深印象。陽陽一開始用指甲尖寫得很小很小,現在已經能夠伸展開手指在桌上寫大大的字了。他在一篇習作中這樣寫道:“蔣老師的心很大很大,裝得下我所有的錯誤,也裝滿了對我的深切期望……”我想,他的進步就是期待效應的成功!

  總之,心理學常識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尤其在轉化特殊生的過程中作用不可小覷,我們不能在學習過心理學之後就束之高閣,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運用,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