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聾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及改善建議的論文

農村聾生家庭教育的現狀及改善建議的論文

  家庭環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而農村家庭環境中家長的教養方式對聾生的學習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養方式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所採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教育觀點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心理學家根據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與孩子的社會化能力之間的相互關係,把教養方式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種類型。本文從農村家庭教養方式的現狀來分析父母的教育對農村聾生學習態度的關係並提出有關建議。

  一、現狀

  農村家庭教養方式分為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但在農村聾生家庭中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很少,大部分是專制型和放任型。本文將重點討論放任型和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方式。

  (一)放任型的教養方式

  放任型的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和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孩子。在農村,放任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一般分為不聞不問和過分溺愛,輕易滿足願望兩類。

  第一種不聞不問的父母有很多是出於家庭經濟的原因進城打工或在本地忙於生計,很多聾生就只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聾生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主要靠用手比劃和筆談,而農村中很多老人是識字困難的。所以在隔代教育中容易導致家庭功能的弱化。

  第二種家庭教養方式是對聾生過分溺愛和輕易滿足聾生的需求,有這種思想的`父母容易養成聾生任性、反抗、幼稚和敏感的性格特徵,導致他們在學校對規章制度遵守困難,和同學相處困難,對教師的教育也有牴觸情緒,難以融入集體生活,從而無心學習。學習態度也是消極的。加上聾生本身的生理缺陷和社會對他們的觀念造成他們很難適應社會生活。

  (二)專制型的教養方式

  專制型的教養方式主要有嚴厲型的專制和過分保護的專制,造成聾生缺乏社會性的退縮行為,等孩子長大進了特殊學校後,專制型家庭中的聾生在學習態度上也很容易走兩個極端:學習認真、積極和學習態度消極。而在農村家庭中聾生能享受“特殊照顧”的很少,父母更多的精力在於培養家庭中健康的孩子,在聾生中花費的心思很少,聾生也因為家裡的忽視或者過於嚴厲,從而在學校也無心學習。

  二、關於改善農村家庭環境的教育建議

  (一)家長要學會接納自己的孩子

  農村家庭中的聾生的孤獨感更強。他們由於自身聽力障礙和父母的專制放任教育方式的原因,很少和家庭中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溝通。所以農村家庭中在改善家庭環境中爭取做到以下三點,有助於聾生改變消極的學習態度。

  首先,家長改變“孩子放在學校就是教師的事”這種觀念,不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學校,都要關注聾生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利用鼓勵和懲罰的方法,讓聾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長和學校教師一起努力,為聾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其次,家長把放在工作上和照顧家庭中其他孩子的精力拿出一些放在聾生身上,鼓勵家中的兄弟姐妹多和聾生玩,鼓勵聾生和同村夥伴玩,讓他們感到受到關注,被父母關心,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有利於聾生改變學習態度。

  最後,聾生家長放下包袱,把那些焦慮、悲觀、無助的心態拋掉,對聾生既不溺愛、放任,也不專制,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努力面對生活,將來一定能具有正常的社會生活。

  (二)發揮學校和教師的支援作用,改變聾生的學習態度

  首先,學校成立專門的負責家長與學校密切聯絡的小組,在農閒時組織家長進行心理輔導,教給家長一些關於日常生活中怎樣進行溝通,如何瞭解聾生的需求,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其次,特殊學校派專門人員先到普校宣傳怎樣和聾生進行交流,再組織聾生和普校同齡學生共同活動的機會,讓聾生和普通兒童之間相互關愛,交朋友,從而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

  最後,教師對聾生進行教育時,應側重於克服這群學生的心理障礙。依據聾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用靈活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透過鼓勵、啟發、暗示、表揚等方法抓住聾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改善他們的學習態度。

  (三)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援與關注

  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有利於改善家庭教養方式,有利於聾生增強自信心,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首先,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農村殘疾兒童的幫助不能忽略經濟的幫助,政府加大對這種家庭的經濟補貼,為聾生提供經濟適用的助聽裝置,可以幫家庭減輕很大的壓力,也為聾生能更好地學習,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其次,政府和社會各界更重要的是要幫助緩解由於家庭有聾生對家庭帶來的精神壓力,多向社會宣傳殘疾人對社會積極意義方面的內容,也讓社會逐漸消除對這樣家庭的歧視。只要社會對聾生有正確的認識,能夠關心他們,他們就能樹立正確立足社會的觀念,從而讓家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聾生在學習態度上也會得到根本性的變化。

  三、小結

  綜上所述,農村聾生基本處在相對不良的家庭環境中,這種不良的家庭環境一方面是由於家長對聾生心理瞭解不夠,教育不足和溝通困難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環境對農村聾生家庭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壓力造成的。為了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改變他們消極的學習態度,最重要的是改善農村家長的教養方式和觀念,這需要家長尤其是農村家長付出比普通兒童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儘量為聾生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錢志亮.兒童問題諮詢實用手冊心理卷[M].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12)。

  [2]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2)。

  [3]王志毅.聽力障礙兒童的心理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6)。

  [4]範方,桑標.親子教育缺失與“留守兒童”人格,成績及行為[J].心理科學,2005(28)。

  [5]丁顯洲,張帆。有關聽障學生家庭教養方式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9(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