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通用6篇)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通用6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新時代的逐漸深入,新課程標準改革也更加深入人心,而新課改的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從而使教育進入了“3.0時代”。所謂核心素養,即是全面發展的代名詞,綜合素養的培養包含對學生情感、技能、知識、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是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後

  我國目前的高中教學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學習的傳統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學生不需要帶任何思考,只需要將教師傳授的相關知識記在腦中就可以。這種被動的傳授知識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自主能力,教師為追求上課效率而忽視了與學生進行交流,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並且學習效率也有所影響。大多數時間,學生只是在接受教師的知識,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導致其沒有真正吸收理解課堂上的知識,只是透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形成肌肉記憶,這樣的方法不但沒有探究性和創新性,對於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不小的隱患。同時,奮鬥在一線的教學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已經相對落後,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趨勢。

  (二)教學內容單一、缺乏生活化

  由於當前高中化學所使用的教學課本仍然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性,對於學生的生活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的幫助。這種脫離生活的教學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且對於他們未來的健康成長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基於當前核心素養教學模式的要求,相關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需求,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知識面和更為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二、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的培養措施

  (一)激趣匯入,創設學生的認知情境,感受化學學科帶來的魅力

  都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生涯裡,不論哪個階段,都離不開對科目的興趣學習。只有有興趣,才能學習好,興趣是學習的導師。教師在化學課堂的開始,就要用引人入勝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待化學的態度即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例如,在學習《鋁金屬材料》這一節時,教師可以採用讓學生先自行收集身邊生活中的鋁製品,並且思考鋁製品還存在於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大膽地想象,也可以拍照收集。學生的收集品可以在課堂中相互展示出來,而教師可以將神舟載人航天系列飛船的圖片用PPT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鋁製品用途的廣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魅力。

  (二)探究實驗,延伸學生的認知角度,體驗化學學科的創新意識

  化學科目相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實操性,透過化學實驗的引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精心編排課堂內容,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並且將相關化學實驗引入到課堂上來,使學生透過自主操作和討論學習完成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這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行相關化學實驗的操作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結合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做到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活性和邏輯嚴謹性,透過實驗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檢驗,做好相應的總結反思工作,從而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大多數人是透過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的,這也造成了很多教師以分數為根本,忽略了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兩千年前的教育學家孔子就說過要因材施教,這一理念執行到今天卻被人們忽視。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更新理念,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重新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觀念,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透過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並且能夠加深學習印象,為其投入到化學課堂建設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對於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也是一次不小的提升。教師應該加強對於先進教學理念的持續關注,為其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奠定理論基礎,同時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師也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進行交流學習,完成對學生相關知識的傳授,體現公平教育。

  三、結語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其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次機會,也是更新教師教學理念的一次機會。因此作為所有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應該加強引導,並且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建設中來,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推進學生的素質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栓岐.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2]伍敏.高中化學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亞太教育,2015(13).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2

  【摘要】

  對於高中化學來說,高考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知識,並能夠做到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是應對高考學生應該做到的最基本的學習工作。然而對於高中化學教師來說,所要教給學生的遠比這多,引導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是每個高中化學老師的職責。

  【關鍵詞】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

  現階段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由社會、公民、國家三個方面組成。因而在對於人才的培養上面一方面需要培養其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與當下國情相結合,發展社會生活和個人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1.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對於現階段的學生教學不能只有知識理念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技能與知識在發展過程中的整體表現,包含有受教者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有關化學的觀念、概念、方法以及原理等等,同時受教者的品性和中心技能也含有相關的學科特質。需要引導學生在化學資訊、化學思維、化學學科、跨學科綜合創新等方面的素養培養、同時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整合能力。所謂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指的是學生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需要做到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現階段的教育學習主要是以老師授課,學生聽課的教育模式,對於學生的基礎實操沒有相關培養,對於學生的質疑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沒有給予一定的放鬆式教學,學生只能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相關學習,成績測驗也只有片面的知識點理論等。過分依賴老師的相關教學,而少有自身的自主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意識。

  2.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此能力是指學生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化學資訊意識,利用化學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能力。當下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成為學生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學生要會正確使用相關網路通訊工具儲存、傳遞、獲取相關資訊資源,學會如何使用相關的應用資訊能力。運用網路資訊科技尋找相關學習資料,獲取相關資訊檔案。獲取、識別化學資訊、加工處理資訊、傳遞創造資訊能力。現階段的教育情況檢測主要還是依靠卷面分數來看,當下的高考相關化學題目逐漸開始注重學生的化學基礎能力和化學資訊素養,新型的題目需要學生有相關的分析、處理以及總和資訊條件的能力。在化學資訊交流合作中,學會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守法,形成資訊倫理。在化學資訊交流合作中,學生要學會如何逐步篩選、整合、生成、應用相關化學基礎資訊,同時以相關化學知識技能來解決相關化學題目,還要培養學生能夠加工資訊、評價資訊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思想。在整體的教學培養中,要讓學生有創造精神、要自主學習吸取有利相關資訊、排除不良資訊。

  2.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在學習相關的化學基礎技能以及基本知識過程中,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推演到學習相關的化學理念、概念等等,從而掌握相關的化學基本規律,有自主的化學學科學習思想,同時能夠實操進行相關化學實驗。化學思想。何為化學思想?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能夠運用到與之相關的思想意識,有對化學特徵、價值、本質的相關認識。如守恆思想(質量、能量、原子、電荷守恆);對立統一思想(微觀和宏觀、量變和質變、定性和定量);控制變數思想;一般與特殊、歸納與演繹思想;驗證探究思想;綠色化學思想;學以致用思想等等。化學方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學科間的交叉滲透,高度綜合地將多種方法運用於化學研究中,如把物理、生物及數學等方法移植於化學方法之中並加以融合。於此同時,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要踴躍吸收整體論的相關思想,有新的學習開年,構建化學相關的新理論、新概念,以此促進當下化學的進步。

  2.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動手能力。現階段的教育只著重於相關知識的攝入,老師往往將很多的動手實踐都改換成只有知識的輸入學習,學生沒有進行相關的化學實驗,動手能力沒能得到很好施展,有些相關的知識點需要動手才能學習到,而學生並沒有動手實操導致知識點的學習不完全。因而需要加重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我們需要增加相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理解、掌握、運用相關知識,讓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得到解放,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猜想、提問和設計以及實驗能力,同時能培養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知識的探究能力。

  2.4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學習不能只靠老師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學生本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因而在整體的教學當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探究方面的相關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學習在工作中能夠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等等。競爭與創新能力。有競爭就會有新的思想產生,在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有常見,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答題競爭,讓學生快速、獨立、正確思考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推陳出新。合作互助能力、團隊精神。當下社會的發展十分需要人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自古就有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說法,個人的成果離不開團隊的團結協作,在學生的相關教育培養當中就需要培養其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需要將團隊協作的能力看作一項重點來對學生進行培養,要開展相關的團隊合作活動專案,培養學生相關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3.結語

  這樣的培養模式不僅是根據當前社會現狀和文化教育特點提出的,同時還是對當前社會發展現狀的反映。以整體來看“核心素養”的基本結構,其主要中心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這個核心價值觀是可以在學習當中獲得的,是可以塑造、培養、維持的。

  參考文獻:

  [1]黃成梅.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科學諮詢(教育科研),2017(06)

  [2]房宏.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構成體系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6).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3

  摘要:

  化學實驗是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形成化學情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想要更加高效地開展化學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則需要把核心素養滲透到化學實驗課中,力求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開啟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新篇章。

  關鍵詞:

  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

  實驗課是高中化學的重中之重,可利用其操作性強與探究性強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實驗課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注重精準性還要注重趣味性與邏輯性,以及化學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實現核心素養所提出的教學要求,進行有效教學。

  一、把握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

  化學的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大核心素養層層遞進,每一點都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應在把握、領會的基礎上將其充分體現到實際教學中。例如,在學習碳元素的單質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幾種不同的東西,如金剛石、石墨等,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在形態,僅從外在形態來看這些東西並沒什麼聯絡,但是它們卻含有相同的元素——碳元素,然後,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從宏觀辨識到微觀探析金剛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找出它們晶體結構的不同並預測它們在特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相互轉化及其化學性質。

  學生應當學會提出具有探索價值的化學問題,設計並最佳化實驗方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可能完成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進行總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為學生滲透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樹立崇尚真理的理想追求,掌握認識化學與社會、人類、自然息息相關聯絡的思維方法。

  二、挖掘教學資源培養問題導向的研究意識。

  教材是經過多方教育工作者精心編寫的一手教學材料,也是最佳教學資源。然而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很多學生早已習慣照搬課本內容,缺乏獨立思考和動手探索的能力,不願去花時間思考實驗中的現象和反應原理,只是單純地為了實驗而實驗。一些教師習慣了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動態實驗過程,藉助資訊科技幫助學生用眼睛和筆記學習實驗過程,而不是引導學生親自操作。這種教學方式並不能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基礎,即使知道反應原理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畢竟多媒體展示的實驗過程是理想的按照順序發生的,學生缺少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操作能力是非常消極的,甚至是有害的。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新的學習方式,特別對於化學這種探究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學科。

  探究式教學模式需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對於課本中出現的活動探究部分,提倡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例如,在匯入原電池新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設計實驗,創設問題情境。他們知道鐵比銅要活潑,將鐵片和銅片同時放入稀硫酸溶液中,鐵片表面會冒出氣泡,銅片表面無現象,但是當用一根導線連線鐵片與銅片時,會發現銅片表面冒出大量氣泡,而鐵片表面幾乎沒有氣泡。這時讓學生觀察現象並思考原因,就自然過渡到了原電池的學習,然後小組合作完成系列探究實驗,就可順利完成本節課內容的學習。透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親自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對於知識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

  三、指導學生改進複雜和有“危害”的實驗。

  教材中的實驗有一些是帶有複雜性與危險性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外,更要保障學生的身心安全。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課本實驗內容以及相關材料,在環保簡約的基礎上對實驗進行改進,如實驗裝置與試劑的調整、試劑用量的改變、針對實驗中突發事件採取的應急措施以及為提高有效性的操作。

  在學生親身參與過程中,一些基礎知識會在探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收掉,實踐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例如,在進行稀硝酸與銅的反應實驗中,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到二氧化氮的生成,可以將試管換成注射器。這樣可在注射器中觀察到一系列反應現象,首先有無色氣體生成,然後抽拉活塞,當氧氣吸入到針管中,可以觀察到氣體顏色由無色變為紅棕色,說明有二氧化氮生成,最後可以藉助注射器將二氧化氮推入氫氧化鈉溶液中,防止造成環境汙染。

  四、藉助資訊科技促進實驗教學的拓展。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資訊科技為教育界帶來的根本性變革與巨大的便捷,從整體來看可以說是瑕不掩瑜,怎樣使用這把“雙刃劍”發揮出它的最佳效能取決於使用者。如今資訊科技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而且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教育領域中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應用核心,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更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意義所在。高中化學教學在如此背景下更要與時俱進,結合化學本身的特點輔以資訊科技,從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學生應當熟練掌握實驗的操作流程,能夠根據要求設計、評價改進實驗方案;分析處理實驗結果,繪製實驗儀器圖等。

  因此,在日常學習中,化學實驗的學習尤為重要,但是由於一些客觀條件限制,如有些學校無法提供完備的實驗器材,教師缺乏操作經驗,有些時候學生不能親自操作。這時候便需要資訊科技的配合,教師備課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相關的實驗影片圖片、Flash動畫等將它們運用到課件中,在課上展示給學生觀看,邊播放邊講解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細節,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鞏固所學知識,並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有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更是實驗本身複雜難操作或者是危險性高的原因,一些實驗不宜由學生親自操作。例如,在進行鋁熱反應時,實驗過程中引燃鎂條時會有大量火花四濺,鋁熱反應產生的高溫會融化生成的鐵,變成炙熱的鐵水,稍不注意會對實驗者造成傷害。即使由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操作,但由於操作時受地點限制,不能保證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仔細觀察到實驗現象和一些細節。這時候便可以藉助於多媒體,找到相關的影片邊播放邊講解,給學生標註出重難點,然後再由教師操作一遍流程,這樣可以確保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在觀看影片時,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透過感受聲音以及影象,能夠更加直觀地領會所學知識,全面調動感官,激發學習興趣。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高中生來說正是其身心發展特殊的階段,因此更需要用核心素養來指導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採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精神、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亞武,高新建.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8):200-2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J].化學教學,2017,(2):3-7.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4

  [摘要]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釋出對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素養提出挑戰。迎刃教育時代難題,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剖析化學學科本質,立足於課堂教學,可採用聚焦核心知識、建構思想觀念、注重宏微結合、引導實驗探究、啟發科學思維等策略。

  [關鍵詞]

  化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2016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釋出,標誌著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啟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弄清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關係、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立足課堂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科獨特的教育價值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和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五個方面,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本質特徵,內涵豐富,價值多元。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聚焦核心知識。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化學課程標準的“魂”,是化學課堂教學的“根”,是化學教學評價的“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以具體的化學知識為依託,讓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的活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化學學科應有的貢獻。化學學科知識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為核心知識、次要知識和外圍知識,核心知識就是指那些在整個知識系統、學科結構中處於軸心地位,對周邊知識領域起著統攝、關聯作用,發揮結點功能的課程內容。化學核心知識猶如植物的“根系”和“經脈”,具有核心性、統攝性和生長性。加強化學核心知識教學,有利於理清教學內容的主次,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讓學生集中主要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最有價值”的核心知識,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例如,“硫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從知識主線上看,它位於“非金屬單質-酸性氧化物-酸-鹽”知識鏈的節點上;從化學性質上看,它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還原性和漂白性等特性;從化學與技術、社會、環境的關係上看,它與日常生活、環境汙染及防護密切相關,是培養學生綠色化學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素材;從它所處的課程模組上看,它屬於化學必修模組的學習內容,體現了國家對公民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上看,它幾乎涉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所涵蓋的五個方面的內容。因此,有關“二氧化硫”知識應當作為化學學科的核心知識來組織教學,而“三氧化硫”則屬於一般性的次要知識。教學中可透過物質分類、實驗探究、證據推理和宏微結合等,引導學生對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還原性與漂白性等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與建構,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建構思想觀念。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以及綠色化學觀念等,多個條目均與化學學科思想或學科觀念相關聯。化學學科思想是化學科學在認識物質、改造物質和應用物質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具有化學學科特徵的最具影響力的思想集合體,例如物質變化思想、質量守恆思想以及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等。而化學學科觀念是個體對化學研究物件、化學研究過程以及化學學科價值的本體的見解或意識,具有超越具體事實的持久價值和遷移價值。例如,元素觀、微粒觀、變化觀、實驗觀和化學價值觀等。長期以來,廣大中學化學教師對於化學學科思想與學科觀念的區別模糊不清,事實上它們是化學研究者基於不同角度做出的闡述。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共同體在頭腦中構建的學科觀念等同於學科思想,而科學教育的目標是期望學生透過對學科內容的學習達成與學科思想相一致的觀念。所以,筆者以為在化學教學中不必刻意地區分學科思想與學科觀念,重要的是要透過無痕教學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知識學習過程中自覺領悟與形成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和觀念,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達到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例如,“氨”屬於必修模組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內容,“噴泉實驗”是學生學習氨的溶解性和“氨與水反應”的重要實驗,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噴泉實驗的原理上,而將氨與水的“可逆反應”簡單告知。筆者認為,噴泉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學重點應放在基於實驗現象的證據推理、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等核心素養的培養上,雖然必修模組中沒有出現“化學平衡”的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學生就不應對平衡思想有一定的認識。相反,因為只有部分學生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就更應該在必修模組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平衡思想,以滿足國家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為此,可在噴泉實驗之後提出3個問題:

  (1)透過噴泉實驗,瞭解到氨有哪些物理性質?

  (2)氨溶解於水僅僅是物理變化嗎?

  (3)氨溶解於水後得到的溶液(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變化觀和微粒觀,並建議再補充一個實驗:用吸管在噴泉實驗的圓底燒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注入試管中,並在試管口上套一個氣球以達到密封的效果,將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冷卻後再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此實驗操作雖然簡單,但實驗現象的變化卻可以讓學生對“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有具體的感性認識,相關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化學必修課程學習中也能得到有效落實。

  三、注重宏微結合。

  化學是一門在原子分子層面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宏觀辨識、微觀探析和符號表徵是化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基本特性之一。宏觀辨識要求,能透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微觀探析要求,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絡,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符號表徵要求,瞭解化學符號的蘊涵,使符號表徵成為概括、提升宏觀認識與微觀認識的重要環節。有專家指出,化學學習存在三種水平:宏觀水平、微觀水平、符號水平。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把“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置於“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條目之下,一方面規定了高中階段學生化學學習水平的層級要求(宏觀水平和微觀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對化學符號表徵有所瞭解,能從基本的化學符號表徵中解讀出它們的宏觀意蘊和微觀意蘊。

  例如,學習“乙烯的加成反應”時,要求學生從“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觀現象入手,推斷出乙烯能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能從乙烯與溴的分子結構上分析和理解反應原理,並在此基礎上正確書寫乙烯與溴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而推測乙烯與氯化氫、乙烯與水、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的產物。教學中注重了宏微結合,化學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號,而是賦予了“靈魂”的宏微結合的載體,這樣的學習體驗不再需要死記硬背,而是富有意義的建構活動。

  四、引導實驗探究。

  化學是一門與實驗相關的自然學科。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實驗探究,有助於學生髮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根據問題解決,明確探究目的,設計並最佳化實驗方案,有助於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透過相互合作完成實驗操作、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對實驗現象進行資訊加工並獲得結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合作意識。所以說實驗探究既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在要素,又是綜合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一種有效方法。

  五、啟發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科學思維”主要包括科學推理、科學論證、模型建構、質疑創新等要素。

  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具體表述為證據推理,上述“苯酚的酸性”探究實驗中,學生根據苯酚的分子結構做出猜想,透過實驗收集證據,並基於證據進行分析推理,得出苯酚具有酸性的結論,就是在實驗教學中基於證據推理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一則教學案例。

  模型建構源自科學研究,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而模型認知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它是在已獲得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理想化的思維方式對化學事實進行近似、形象和整體的描述,進而揭示其本質和規律的認知方式。化學教學中藉助於模型認知有利於化抽象為具體、化複雜為簡單、化深奧為淺顯,加深學生對於具體事物的複雜聯絡或本質屬性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例如,“原電池”教學時就可以將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很好地體現出來。首先組織學生實驗,透過銅絲與鋅粒在稀硫酸中接觸,銅絲表面產生大量氣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引發猜想“鋅失去的電子轉移到銅上去了”.果真如此嗎?學生透過實驗收集證據,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從而形成“原電池”的概念。猜想驗證的過程其實就是證據推理的科學思維過程。然而,這一裝置具有普遍意義嗎?將銅片換成石墨、稀硫酸換成乙醇試試?在此基礎上建構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模型,瞭解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如何判斷一個裝置是否屬於原電池?就需要藉助模型認知,學生嘗試從電極、電解質溶液、閉合迴路、氧化還原反應等方面做出判斷。藉助於模型認知,不管遇到怎樣陌生的情景,只要將複雜的反應、陌生的裝置與模型中的要素一一對應,就能很好地解決相關問題。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還必須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滲透社會責任教育,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加強與其他學科核心素養的相互融合,共同致力於培養學生能夠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雲生.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核心素養及其確定--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2):7-9.

  [2]龍寶新.走進核心知識的教學:高效課堂的時代意蘊[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24.

  [3][4][5]畢華林,萬延嵐.化學基本觀念:內涵分析與教學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4(4):76-83.

  [6][7]吳俊明.對化學語言及其教學的再認識[J].化學教學,2015(7):3-9.

  [8]徐賓.新課程化學教學方式的基本特徵與有效設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4):16-18.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5

  摘要:

  隨著新課改教學規範的深入滲透,諸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顯著提高了整體的高中教學質量。但站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看化學教學,其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本文結合實際教學實踐,就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

  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組織專家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研究,提出用五個維度來概括和表述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五個維度的素養以高中生的化學學習過程為基礎,雖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卻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這三個維度體現了化學學科特質的思想與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則從實踐層面鼓勵學生創新;而“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對化學學習更高層面的價值追求做出了進一步揭示。這些素養綜合了化學知識學習的各個方面,包括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等,一套完整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此便構建完成。

  二、新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中化學的課程標準在改革後提出了化學核心素養這一理念。該素養的實質,就是在化學學科中展現出科學素養。只有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才能使學生掌握與瞭解化學課程內容的特點。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諸多學校都把分數作為衡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標準,這致使教師將化學考點知識的傳授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進而未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引起足夠重視。針對此情況,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地位。首先,教師應把“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樹立起來,在全面掌握學生的求知需求、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還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的價值觀予以引導,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激發出來;其次,教師應充分挖掘化學學科的重要知識點,將學科本質探尋出來,使學生知曉學習化學知識的目的是讓自己的成長與生活有意義,而不是單純地取得高分;最後,教師還要努力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氛圍,引導學生逐漸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靈活掌握化學知識要點。

  (二)注重知識整合,強化化學推理

  知識的整合應是滲透多項思維的知識重構過程,包括深度思考、證據推理以及想象、聯想等,而並不只是簡單地進行歸納總結。對知識的加工和整合力度,最能夠體現出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程度。

  比如:在教學“鹼金屬元素”相關知識時,學生能夠自主地將鹼金屬原子結構示意圖畫出來,並對鹼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相似性、遞變性以及差異性進行分析,透過把握鹼金屬原子電子層結構及其特點,並根據電子層結構將鹼金屬元素鈉、鉀和其化合物的性質給推斷出來,整個過程教師要做的便是在第一時間給予其有效點撥,讓他們對“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予以領會。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鹼金屬元素的遞變性和差異性,教師可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即將神舟飛船升空圖片透過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並向他們介紹鋰為火箭的主要燃料,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不要鈉、鉀等物質作為燃料,而要用鋰?如此一來,不但讓學生的探究興趣進一步增強,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知識整合進一步開展。

  以“乙烯的加成反應”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乙烯可讓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觀現象為著手點,將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的反應推斷出來。之後,引導學生根據乙烯和溴的分子結構對反應原理進行分析與理解,這時可用球棍模型來展示化學鍵變化的過程,藉以將乙烯和溴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正確書寫出來。然後還要指導學生對一定條件下乙烯與氯化氫、乙烯與水、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反應產物做出推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宏微結合多加關注,可讓化學方程式成為有“靈魂”的宏微結合載體,而不再是冰冷難以理解的符號,如此的學習體驗是有意義的建構活動,不再需要死記硬背。

  (三)化學實驗教學,樹立探究意識

  針對教學中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從實驗中挖掘化學知識的能力和主動思考探索的能力。比如: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一節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把學生帶入化學實驗室,透過實驗讓學生對外界條件(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與反應速率間的影響關係展開探究。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向學生提問:“在過氧化氫的分解中,FeCl3MnO2各有什麼作用?”而學生經過實驗操作會認識到兩者都是催化劑,催化劑的加入可將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催化劑不同,其產生的催化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透過實驗,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要點,掌握化學實驗的方法,也可啟發他們的思維靈感,激發出主動探索的慾望。

  (四)結合生活情境,加強社會責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化學知識,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使我們的生產工藝愈加完善。化學核心素養提倡從現實的生產活動中獲得原材料,這充分將應用價值的導向功能體現了出來,不僅讓理論知識有了實踐的要求,也可有效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之充分感受到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能夠幫助國家更好地治理環境汙染問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向學生展現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比如:鑑於氨氣的主要特點是容易液化,所以我們便用液態氨製冷;生活中,經常可見到生鏽的鐵釘,而紅棕色的鏽跡部分其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鐵,我們可以透過氧化鐵的物理性質,將其製成紅棕色的顏料進而實現再利用;又如:教師可讓學生多對一些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比如:之所以鋁鍋在使用一段時間後,顏色會變深,原因在於鋁置換了水中鐵鹽,鐵的出現讓鋁鍋顏色加深;當燒水壺用了一段時間後會有水垢出現,是由於水中含有碳酸氫鈣,其在經過高溫灼燒中會被分解,進而形成碳酸鈣,在內壁上附著。作為教師應善於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為學生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以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並獲得成就感。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分析論文 篇6

  摘要:核心素養是個人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可以幫助高中生快速成長,提升綜合實力。本文先闡述了化學核心素養的概念,然後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是實現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不斷變化,核心素養是當前我國教育發展中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它對學生的發展有明確的指向,即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用的能力與品格,來適應社會發展。核心素養指向過程,而非結果,它具有穩定性、開放性和發展性,是一個動態最佳化過程。它可以透過教育來培養,結合生活實踐來塑造,透過樹立價值觀來維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從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概念

  化學核心素養是解決化學問題時所需要的重要素養,它反映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體現學生解決新問題的綜合能力。化學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化學作為自然學科,它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利用所掌握的化學規律去探索新物質,給科技的發展帶來新動力,同時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化學核心素養包括5個部分: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科學探究和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要求學生能夠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認識物質以及化學反應。比如說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從宏觀角度,實驗現象是安靜的燃燒,發出蒼白色的火焰,瓶口出現白霧。但是從微觀的角度去思考,這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氫氣的H—H斷裂成氫原子,氯氣的Cl—Cl斷裂成氯原子,結合形成新的H—Cl。化學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認識世界。變化觀念比如:化學反應一定會有新物質生成,並伴隨能量變化。但是,反應前後遵循能量守恆定律和質量守恆定律。化學中包括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等,運用平衡思想去理解化學反應是必備技能。證據推理表現在實驗方面,透過實驗獲得具體的資料來驗證假設。學習總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模型上,新證據的收集可以建立新模型,來完善已有的模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最後將複雜模型提煉成精簡模型,構建知識體系。實驗探究和創新意識是指化學透過實驗探究物質規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探究能力。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學習激情

  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化學兼顧文理科的特徵,有一定難度。學生認為化學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公式、定理和方程式,不想花時間和精力去攻克困難,問題堆積越久,化學越難學,最終對化學失去興趣。高中生還沒有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學習就是走過場,浪費光陰和青春。高中生正是愛玩的年紀,花在學習上的心思很少,又沒有奮鬥目標,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缺少創新思維

  高中生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禁錮了思想的活躍性,缺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每天學習任務非常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跟著老師走,學習效率不高,都是機械記憶,並沒有吸收消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創新意識,不會利用所學知識,思考新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習中存在思維定式,很難消除定勢所帶來的消極影響。

  (三)教學模式陳舊

  許多學校仍舊採取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負責傳授知識,重點講解書本的知識點,很少聯絡生活實際,抽象知識不能很好地傳授給學生。雖然短期可以讓學生積累大量的知識,但並沒有深刻的理解,最終很容易遺忘。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適用於所有的教學內容,學生會審美疲勞,教學效果不佳。

  (四)抽象思維薄弱

  化學包括微觀和宏觀,需要利用抽象思維去認識微觀世界的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宏觀世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只能透過肉眼去分辨宏觀世界,不能將微觀世界抽象成具體的知識框架。抽象思維的薄弱使學生很難透徹地理解其內在本質,失去了學習化學最關鍵的技能。

  三、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

  (一)用化學史教育,引發學習激情

  課堂教學中,透過化學家的科研歷程,將學生引入真實的歷史情境,感受化學發展的每個環節。化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曲折而又豐富多彩,從猜測到實踐,最後得到結論,這也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過程。透過化學史讓學生產生共鳴,引導學生去體驗科學精神,在心靈上得到啟發,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設定合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習氯氣時,透過科學史話,讓學生了解氯氣的發現和確認過程。化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經歷的曲折,是我們學習氯氣時,更好地把握氯氣性質的一個切入點,在感受科學精神的同時,還能加深對氯氣的理解,讓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更有激情。

  (二)利用科學實驗,提高創新能力

  高中化學知識量多,為了更好地學習物質的性質,教材中有許多實驗。透過實驗教學讓學生直觀的瞭解物質的性質。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會大大提升他們對化學的興趣,紙上談兵容易,親自動手才能知道問題所在。實驗包括實驗用品、實驗原理、操作方法、現象和結論。每個環節都考驗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比如:探究氯水的漂白作用,先讓學生設計實驗,利用現象和結論推導性質。學生親手編織彩色花朵,將其放在乾燥的氯氣中,觀察它是否褪色,最終得出乾燥的氯氣不具有漂白性。在實驗過程當中,學生會產生新的想法,激發創新能力,設計更具有趣味性的實驗來探究氯水的漂白性。

  (三)採取合理方法,豐富教學模式

  最常規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佔主體地位,不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會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對於基礎較好,自覺性高的學生,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把更多的時間和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自己發現規律、學習知識,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翻轉課堂也適用於這樣水平的學生。教學中充分利用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學習金屬鈉的性質,學生動手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小組討論,最後總結出性質。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如果是實驗,可以讓學生做探究實驗,親自發現真理;如果是概念和原理,老師可以例舉生活例項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教師例舉燃燒反應、爆炸,可以讓學生們馬上明白其概念。教師要學會根據實際教學,採取不同的模式和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知識和技能,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善用教學資源,培養抽象思維

  化學要求學生具有宏觀和微觀的視野。從宏觀現象去分析微觀原理,利用微觀現象能反推宏觀現象。微觀是肉眼不可見的,而大多數學生抽象思維很薄弱。教師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用具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比如:學習化學鍵的時候,可以利用模擬動畫將原子和離子展現出來,這樣直觀地表現出電子得失和電子對偏移,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化學鍵。隨著互動白板的普及,教師將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呈現給學生,培養抽象思維。在離子反應或者原電池教學中,也可以引入模擬動畫,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去解釋化學現象,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得到提升,加強理解能力。

  四、結語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紮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技能和品質的培養。對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在學生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參考文獻

  [1]陳灶陽.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59-60.

  [2]周業虹.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中國考試,2017(02):47-51.

  [3]殷志斌.解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26):47-48.

  [4]張磊,許瓊.基於核心素養的化學課堂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6):232-23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