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兒科學教學質量論文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兒科學教學質量論文

  為適應職業教育形勢發展,培養實用型衛生人才,進一步提高中職兒科學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兒科學教學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注重突出兒科學特色,充實兒科學教學內容;認真備課,根據教材內客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採用以問題為引導的病案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教學,加強實踐技能培養。

  教學是中等衛生學校的中心任務,教學方法和內容應該緊密聯絡培養物件專業發展的實際。兒科學是醫學的一部分,與醫學基礎理論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以專門研究兒童生長髮育、衛生保健、疾病防治為主要任務的醫學學科。小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整個階段都處於生長髮育的過程,與成人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同一種疾病的診斷標準在不同年齡患兒甚至不同天數患兒之間都是不同的,小兒的液體療法更是複雜多變,用藥量與中毒量接近,這些都是成人無法相比的。只有瞭解兒科學的特殊性,才能在兒科學教學中應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任何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只有跟所授各章節內容有機地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1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要搞好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到刻苦鑽研、認真備課,課堂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認真備課。備課是一個艱苦的勞動過程,是對教師平時知識積累的檢查。教師應牢記“博學者方可為師,德高者方可為範”的古訓。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教師不但要認真備課,寫好教案,還應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選擇的方法恰當,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透過圖表歸納重點知識點,比如,講到營養不良時對輕度、中度、重度營養不良的臨床表現透過表格來進行比較;講到小兒腹瀉時對不同程度(輕度、中度和重度)和不同性質脫水(等滲、低滲和高滲)分別採用兩個表格來進行比較;講到維生素D缺乏性徇僂病活動期的典型骨骼改變時也用一張表格來歸納,這樣不僅節省了課堂時間,而且加深了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對比、理解和記憶。此外還可透過口訣幫助學生記憶,比如:講到小兒運動發育由上至下的規律時,可推出“2抬4翻6會坐,7滾8爬週歲走”的口訣;講到感覺、運動和語言發育時可推出生長髮育歌訣本能反射生來佳,2、3抬頭笑認媽,4、5翻身辨親疏,6、7會坐學咿呀,8、9爬行10叫爸,12開步學短話,13、15試穿衣,18用勺愛畫畫,2歲跑跳學唱歌,3歲能脫鞋和襪,5歲認字會加減,漸漸長成大娃娃”;講到計劃免疫時可推出“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歲乙腦”的口訣;講到維生素D缺乏性徇僂病的典型骨骼變化時則記為“方方的頭顱寬囟門,高高的胸脯羅鍋背,大大的肚皮羅圈腿,手鐲腳鐲肋串珠”,這些口訣朗朗上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他們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2案例教學法

  現在的醫學教學多受前蘇聯引進的凱洛夫教學法的影響,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狀態,這樣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講授應該與學生思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結合病案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由淺入深的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這樣印象才會深刻。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才會自覺地去思考。採用以問題為引導的病案教學,可達到上述目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雖能較全面地傳授知識,但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於開發學生智慧和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傳授給學生兒科學知識,並非兒科學教學的全部目的,教會學生學習和運用兒科學知識才是根本目的。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兒科學教學仍主要保持著教師負責傳授知識的辦法,沒有能充分注意培養學生透過自學獲取知識的能力,尤其是主動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慣。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兒科學教學中課堂所能講授的知識遠遠不夠。終身教育,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是當今教育的特點。為此,兒科學教學應該是引導學生掌握兒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自學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利用兒科學知識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上,加強學習與學習方法的指導,倡導主動學習,養成不滿足於書本結論的思維方式,善於發現醫學結論中的“疑點”,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要成為兒科學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學中要想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充分實現“授人以漁”的目的,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採用以問題為引導的病案教學方法。

  在近年教學中,筆者注意採用了該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法洛四聯症時,首先將一典型病例呈現給學生,要求學生自學教材,然後提出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①該小兒的初步診斷是什麼?②主要的診斷依據有哪些?③應進一步做哪項輔助檢查可明確診斷?為什麼?④請結合血液動力學分析該患兒為何一開始發病就有明顯的青紫;⑤該患兒最容易出現的併發症有哪些?為什麼?⑥此患兒目前如何治療?

  透過討論,學生對法洛四聯症有了深刻的認識。然後再梳理、總結歸納和講解難點,尤其注意引導學生討論問題,聯絡臨床分析問題來達到教學目的。在這些教學過程的前和後分別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座談討論,結果證明學生基本能接受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良好,能起到一定“授人以漁”的作用。該教學方法適用於臨床兒科學的各系統疾病的講解。

  3透過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多媒體教學就是把兒科學中的文字、影象、圖形、動畫和聲音等多個資訊在網路或計算機平臺上有機合成,並完成一系列人機互動式資訊處理操作,在學生面前呈現集聲、光、色、動畫、動態影象、體感、情感於一體的教學資訊,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該教學方法打破“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網路為載體”的教學新模式。改變了用書本、黑板、粉筆來傳遞知識資訊的傳統傳播方式,實現聲、像、動畫、圖片、表格等多個媒體於一體的教學手段,取得使學生眼、耳、手、腦並用的學習效果。

  應用多媒體教學,可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兒科學教學過程中適時播放一段影片或者一幅圖片,就能創設出有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講授小兒迴圈系統疾病病一章時,筆者根據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血液迴圈示意圖製作了動畫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幾種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特點,平時講幾次都記不住的先天性心臟病血液迴圈特點很容易就能掌握,提高了教學效果及質量,真正做到了教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高興。

  4注重實踐教學加強實踐技能培養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糾正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切實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注重實踐教學,加強實際工作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醫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兒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增加實驗、實踐課,充分利用臨床見習、實習,讓學生走進病房,適當接觸患兒,多觀察、多動手、多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增強對兒科學的感性認識。例如,在講到兒科各系統常見病時,應多帶學生到臨床見習,尋找臨床上的相關典型病例給學生示教,在示教的過程中現場講授其症狀與體徵的意義等相關知識。例如,在新生兒見習課中的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外觀特點,應由教師選擇早產兒和足月兒對比比較其外觀上的差異。在呼吸系統疾病見習課時,應選擇典型小兒肺炎的病例,讓學生觀察患兒的面色青紫、鼻翼扇動、三凹徵等肺炎的典型體徵,並在患兒肺部找到典型的固定的中細溼囉音讓學生去聽診,這樣學生對這些常見疾病就有了很深的感性認識,並要求學生將這些感性認識與大課講授的理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兒科疾病形成一個整體的正確認識。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求由學生親自動手,以學生為主角,教師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導或修正學生的錯誤,常用於兒童生長髮育、完整病歷書寫、臨床病例觀察與思考,門診見習等內容。如完整病例書寫時,學生需進行全面的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並完成完全病歷的書寫,教師主要對學生病史詢問的缺陷、體格檢査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確性進行點評,課後修改完整病歷。兒科門診見習時,由學生做醫生,先詢問病史和體查,寫出診斷意見並提出進一步的處理和治療意見,然後教師進行復核,學生對照教師的診斷治療,瞭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述實踐教學法拉近了教學與臨床的距離,起到了在教學中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的作用,有助學生今後更好地服務於基層衛生事業。

  在兒科學教學中,傳授知識是前提,培養方法是關鍵,提高能力是目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摸索、不斷改進,為衛生事業的發展輸送專業知識紮實、技術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和具有較高素質的服務人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