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論文

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論文

  [摘要]生態養殖作為社會發展環節中展開環境保護的關鍵策略,有助於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並擁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本文將先分析當前水產養殖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然後探究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水產生態養殖;新養殖模式;問題;發展戰略

  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很多環境問題,同時水產養殖業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傳統水產養殖業遇到水域環境惡化的局面,當前水產養殖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落後、養殖病害增多等方面,使得水產養殖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不斷加重,制約著水產養殖業的長遠發展。基於此背景下,需轉變傳統水產養殖模式,推動水產生態養殖的發展,建立良好的養殖模式,從而實現水產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當前水產養殖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

  當前水產養殖業普遍面臨著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的情況,導致水產養殖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逐漸加重。在工業化、城鎮化逐漸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水產養殖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很多資源消耗的狀況,其中粗放型的養殖使得生態出現失衡,進而引起環境惡化等情況,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產品質量提升難度。不同養殖水域四周本身的汙染以及工程建設等都給養殖水域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得養殖與工業用地間矛盾日益突出,也給水產品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

  1.2集約化與機械化程度較低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往往是處於零星分散狀態的小農經濟,其中集約化養殖比較少。很多養殖戶還處於家庭為單位的較為分散經營的狀況,這樣給生態組織生產與整體管理的困難程度增加,同時市場競爭力較為薄弱,甚至直接影響了漁民和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當前,對於我國水產養殖業而言,依然處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結構,卻存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進而阻礙了水產養殖業的長遠發展。對此,水產養殖在機械化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則需要進一步提高和強化。

  1.3基礎設施較為落後和陳舊

  透過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很多水產養殖業在基礎設施方面普遍出現落後、陳舊的狀況,增加了可持續發展的難度。機械化水平較低以及缺乏現代化的機械裝置,進而導致水產養殖業發展受到制約。對於企業而言,缺少足夠的技術貯備,沒有關於擴充套件再生產以及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資金支援,導致水產養殖業常常處在劣勢的市場發展局面。同時很多水產養殖業出現裝置老化加重的情況,沒有及時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裝置,導致整體生產水平提升受到阻礙。以及養殖漁船較為陳舊、裝置落後,並存在著高耗能的情況,並加重了水體的汙染。還有養殖池塘出現老化情況,以及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機械化裝置較低問題較為顯著,因而成為制約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1.4科技支撐和保證力度不足

  我國水產養殖業也面臨著科技創新較弱,以及科技支撐保證力度不足的問題,使得水產養殖業發展受到限制和制約,沒有營造足夠的發展空間。透過相關漁業報道,在2010年時期我國漁業的科技貢獻率以及水產原種覆蓋率僅僅佔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比例,這說明我國水產養殖業還擁有很大的提高潛力與發展空間。在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水產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公共服務的作用還需深入強化。其中創新型人才比較匱乏,以及缺乏足夠的漁業領域的資金投入,規模化產業化的優秀成果不多,進而限制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1.5水產生態養殖管理制度不健全

  當前我國水產養殖在容量控制、佈局等層面缺少合理、科學的管理模式和養殖規劃,僅要求經濟利益和產量,而在品種搭配方面缺乏恰當性。缺乏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關注,導致過度地開發水域,給水域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同時我國水產生態養殖管理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強化,我國養殖管理主要是經過發放養殖許可證和水域運用證來實現管理,對於養殖人員而言需要具備該兩種證書,這樣才能夠在確權的水域裡開展實際的養殖活動,然而關於養殖密度、養殖型別結構等沒有任何制約。在1990年之前,該種管理模式給我國水產養殖領域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然而在養殖空間和範圍逐漸擴大同時,單位水體養殖生物的總量沒有制約的增多,使得養殖本身汙染逐漸加重,引起病害的多次發生,其中水產品質量缺乏安全的保障。

  2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的發展戰略

  2.1完善生態養殖規劃,保護生態環境

  面對水資源環境逐漸惡化的情況,這時水產養殖業需開展生態養殖,並制定完善的規劃,進而實現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所謂的.生態養殖其實指的是恰當運用土地資源,創造良好的養殖環境,降低養殖垃圾給環境構成的影響。應該圍繞市場需求,明確生態養殖建設的目的,結合水域生物承載力,以及形成各種水產養殖區域的發展趨勢,建立長遠的發展規劃。對於大型養殖而言,應該形成能夠迴圈的生態養殖方式,經過“種-養-種”的養殖方式來降低給環境造成的破壞,其中種植業、畜牧業以及漁業是非常生態的養殖模式,能夠實現迴圈運用,有助於促進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需要把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實現有效整合,建立迴圈式的養殖體系,提高集約化養殖程度,進而有助於保障經濟和生態效益。

  2.2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水產養殖業需積極採用生態養殖模式,學習新的養殖方式,實現觀念和技術的更新。同時需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增強水產養殖整體生產的水平。這時需要進行水產養殖基礎設施與支援體系的調查工作,整體瞭解所在區域水產養殖業的實際情況,形成合理的養殖規劃,進而能夠實現養殖業發展的科學指導。面對養殖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擴大水產養殖空間同時,實現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養殖池塘規範化的改造,以及推動迴圈水工廠、網箱養殖等建設,實現養殖的自動化與機械化,從而有助於提升整體生產的水平,保障食品的安全。

  2.3形成長久的科技投入機制

  對於水產生態養殖過程中,離不開科技的力量,需要形成完善和長久的科技投入機制,推動養殖業的科學化進展。對於養殖人員而言,需要具備創新意識,積極引進先進的養殖裝置和技術,提高水產養殖的水平。同時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提高資金力度,拓展體系建設的品種,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援和保障,實現和科技的有效結合與運用。以前的養殖方式主要是透過消耗能源的方式,進而給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以及加重了水產養殖和資源、環境的矛盾。對此,應該藉助科學技術來進行相應的畜牧業工作,實現科學裝置與技術的使用,保障養殖的經濟效益。關於傳統的養殖方式,主要是家庭散養的形態,出現的經濟效益比較低,以及抗風險水平不高。我國水產養殖業當前存在的不足在於沒有建立相應的養殖品牌,這就需要促進養殖業實現科學化的同時,加強科技投入,並促進生產、加工以及運輸等環節的有序進行。

  2.4健全水產養殖管理體系

  相關部門應將生態系統養殖理論作為前提,對養殖和水域運用許可證的發放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進,實現統一管理。同時在進行證書發放之前,相關科研部門應該針對養殖水域開展容納量的評估工作,這樣政府部門可以結合評估的結論,來表明相應的養殖型別、方法以及密度等關鍵資訊,進而能夠避免養殖人員隨意加大養殖密度的情況發生,並推動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總之,我國水產養殖業需積極推動生態養殖,開展新的養殖模式,保障養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養殖人員需形成生態養殖意識,並做好防災防病的工作,保障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同時相關部門需要提高對漁業的支援力度,加強資金的投入,健全養殖管理體系,從而實現我國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於會國,梁振林,馬龍鴻.可持續水產養殖的概念及其發展要求[J].中國漁業經濟,2007(05).

  [2]吳淑勤.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保障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水產,2006(01).

  [3]唐啟升,丁曉明,劉世祿,等.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保障措施與政策建議[J].中國漁業經濟,2014(0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