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精選10篇)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精選10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1

  摘要:機械製造行業是提供國民經濟技術裝備,其發展水平標誌著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其技術衡量國家科技水平。在時代不斷進步下,全球經濟水平隨著也有所提高,人們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機械製造佔據著越來越高的地位,其技術也有了很大改變。

  關鍵詞:機械製造;技術特點;發展趨勢

  1機械製造技術特點

  1.1系統性

  在機械製造當中,資訊、感測、自動化以及智慧化等科技都得到了全面體現,而且現代化系統管理技術也得到了全面體現,其中有設計、製造、生產、組織管理以及銷售等。在機械製造行業發展中,需要將先進科學技術與舊技術進行持續銜接,以此實現對機械製造整個生產中的能量、物質以及資訊流進行系統化控制。

  1.2統一性

  從原有模式進行分析,根據市場本質,其競爭核心內容便是為了提高生產率。但在國際化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下,機械製造想要有效的佔領市場,其手段已發生了改變,原有的模式正在發生轉變,已轉向生產投資、時間管理以及產品質量等。而先進機械製造技術應有效協調以上三者並使其變得完整統一。

  1.3綜合性

  機械製造技術不應侷限於產品製造,而應全方面進行,其中涉及市場調查、新品研發、產品設計、前期準備、生產加工以及銷售服務等,而且要讓這些環節成為高度協調和適應的整體,從而全面提高機械製造行業綜合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2機械製造技術現狀

  我國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網路技術的逐步應用,機械製造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再加上借鑑國外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製造行業逐漸正向現代化快速發展。但對於核心領域以及新型科技方面的運用,和國外相比依舊非常落後。我國機械製造技術也不平衡,重工業基地已達到了現代化機械製造,而比較落後的地區仍使用傳統生產模式。

  3未來發展趨勢

  3.1自動化

  自動化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產品生產過程當中,大量的降低了人力方面的勞動,將需要人工進行的工作交給機器,利用計算機技術高度集中的進行製造操作,在整個過程中都是機器自動化操作。在當今社會甚至是未來,自動化技術都屬於機械製造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高度自動化生產產品有利於機械製造企業的發展。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幫助機械製造行業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全新轉機,使裝置重量以及體積得以縮小,並且操作起來更容易進行控制。

  3.2全球化

  社會正在向著資訊化方向發展,每一個企業都會使用到計算機、軟體、虛擬和網路通訊等資訊化技術,不同企業在技術方面的研究也會不一樣,最後都會根據自身優勢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逐漸出現了企業聯合合作模式,透過學習其優勢實現共贏的效果,這種模式的合作是以競爭為基礎,使企業在同行之間的競爭優勢得到提升,展現出了製造領域的優勢。

  3.3虛擬化

  虛擬化發展趨勢則針對的是不同產品,機械製造產品在生產整個過程中採取模擬演示來加強產品控制,其目的便是保證生產最最佳化,並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更直觀瞭解,使生產週期得到了縮短,將生產效率提高了。虛擬化可以在產品設計、製造和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應用。模擬演示系統在進行實際操作時,利用計算機軟體將生產產品依次按照大小型號先後順序來進行排列組合,確保可以進行正常的操作,從而實現質量效能方面的提高,不要在生產中發生誤差,以至於損壞產品。

  3.4網路化

  在21世紀最流行的便是網路化,十年以前還沒有幾個領域應用到網路化,發展中國家的機械製造行業更沒有人們知道網路化應用,近些年來人們已發現了網路化應用的絕對性好處,因此學習計算機技術的人們也越來越多,如今網路化課程已融入每個行業。

  3.5綠色化

  綠色化屬於全球共同探討的話題,國家進行綠色化生產能夠保障其長期可持續發展,機械製造綠色化為設計、材料、裝置、生產、產品、包裝、回收以及技術等方面的綠色化。機械製造綠色化是為了減少負面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從而從材料和能源方面提高其利用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機械製造技術正面臨著巨大的轉折,我國製造業在技術和發展上都有極大的晉升空間,而對於機械製造行業的發展則要有計劃地進行穩步實施,以最短的時間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加大機械製造業投入力度,培養機械製造人才,使我國機械製造技術邁向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飛.現代機械設計與機械製造的技術探討[J].科技與創新,2016(20):130.

  [2]趙旭.機械製造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南方農機,2016,47(6):90-91.

  [3]刁文軍.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淺析[J].矽谷,2013,6(7):1+3.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2

  摘要:機械製造技術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開展水平的首要象徵,也是世界間科技競賽的要點。這篇文章對機械製造技術在中國及世界歷史上的開展作了簡要陳述,對領先機械製造技術的現狀及技術特色進行概括介紹,並簡述了將來機械製造技術的開展方向。

  關鍵詞:機械製造簡史 領先機械製造技術 開展現狀 開展趨勢

  中國是世界上機械製造技術開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機械製造技術歷史悠久,成果輝煌,不僅對中國的社會經濟開展起到了首要的推進作用,並且對世界技術文明的前進做出了重大貢獻。傳統機械製造方面,中國在很長一段期間內都領先於世界,到了近代特別是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40年代,因為許多因素,中國的機械職業開展停滯不前,這100多年的時刻正是西方資產階級政治革新和工業革新期間,機械製造技術飛速開展,遠遠超過了中國的水平,中國機械製造技術的水平與西方的距離急劇拉大,到十九世紀中期現已落後西方一百多年。

  1.機械製造簡史。

  石器時代人類製造和運用的各種石斧、石錘和木質、皮質的簡略東西是後來呈現的機械的前驅。

  17世紀今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在英、法等國迅速開展,許多人致力於改善各工業所需求的作業機械和研製新的動力。跟著機械的改善,煤和金屬礦石需求量的新增,只依託人力和畜力已不能習慣出產進步的請求,所以在18世紀初呈現了紐科門的大氣式蒸汽機,用以驅動礦井排水泵。1765年,瓦特創造了有分隔凝汽器的蒸汽機,降低了燃料耗費率。1781年,瓦特又創制出提供反轉動力的蒸汽機。

  18世紀後期,蒸汽機的運用從採礦業推行到紡織、麵粉和冶金等職業。製造機械的首要材料逐步從木材改為金屬。機械製造工業開端構成,並逐步變成首要工業。機械工程從分散性的、首要依靠匠師個人智慧和手藝的技藝開展變成有理論指導的、體系的和獨立的工程技術。機械工程是推進18~19世紀的工業革新和資本主義機械大出產的首要技術要素。

  19世紀末,電力供給體系和電動機開端開展和推行。20世紀初,電動機已在工業出產中取代了蒸汽機,變成驅動各種作業機械的根本動力。發電站初期運用蒸汽機為原動機;20世紀初,呈現了高效率、高轉速、大功率的汽輪機,也呈現了習慣各種水力資源的大、小功率的水輪機。19世紀後期創造的內燃機經過逐年改善,變成輕而小、效率高、易於操作並可隨時發動的原動機。內燃機開端用於驅動沒有電力供給的陸上作業機械,今後又用於汽車、移動機械(如拖拉機、發掘機械等)和輪船,20世紀中期開端用於鐵路機車。內燃機和今後創造的燃氣輪機和噴氣發動機,仍是飛機、航天器等成功開展的根底技術要素之一。

  2.機械製造技術的開展。

  工業革新以前,機械大都是由木匠手藝製成的木結構,金屬(首要是鋼和鐵)僅用以製造儀器、掛鐘、鎖、泵和木結構機械上的小型零件。金屬加工首要靠機匠的精工細作以到達需求的精度。跟著蒸汽機的廣泛運用以及隨之呈現的礦山、冶金、輪船和機車等大型機械的開展,需求成形加工和切削加工的金屬零件不斷增加,所用金屬材料由銅、鐵開展到以鋼為主。機械加工(包含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等技術及其裝置以及切削加工技術和機床、刀具、量具等)迅速開展,然後確保了開展出產所需求的各種機械裝備供給。

  3.領先機械製造技術的特色。

  3.1 面向工業運用的技術。領先製造技術並不限於製造過程本身,它涉及到商品從商場調研、商品開發及技術規劃、出產預備、加工製造、售後服務等商品壽數週期的一切內容,並將它們結組成一個有機的全體。領先製造技術的運用特別注意發生最佳的實際效果,其方針是為了進步公司競賽和推進國家經濟和歸納實力的增加,意圖是要進步製造業的歸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2 駕御出產過程的體系工程。領先製造技術特別強調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感測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現代體系辦理技術在商品規劃、製造和出產安排辦理、銷售及售後服務等方面的運用。它要不斷吸收各種高新技術成果與傳統制造技術相結合,使製造技術變成能駕御出產過程的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體系工程。

  4.領先機械製造技術的開展現狀。

  這些年,中國的製造業不斷選用領先製造技術,但與工業發達國家比較,仍然存在一個期間性的全體上的距離。

  4.1 辦理方面。工業發達國家廣泛選用計算機辦理,注重安排和辦理體制、出產形式的更新開展,推出了準時出產(JIT)、靈敏製造(AM)、精益出產(LP)、並行工程(CE)等新的辦理思維和技術。中國只要少量大型公司部分選用了計算機輔佐辦理,大都小型公司仍處於經歷辦理期間。

  4.2 規劃方面。工業發達國家不斷更新規劃資料和原則,選用新的規劃辦法,廣泛選用計算機輔佐規劃技術(CAD/CAM),大型公司開端無圖紙的規劃和出產。中國選用CAD/CAM技術的比例較低。

  4.3 製造技術方面。工業發達國家較廣泛的選用高精密加工、精密加工、微細加工、微型機械和微米/奈米技術、鐳射加工技術、電磁加工技術、超塑加工技術以及複合加工技術等新型加工辦法。中國遍及率不高,尚在開發、把握當中。

  5.中國領先機械製造技術的開展趨勢。

  5.1 全球化。一方面因為世界和國內商場上的競賽越來越劇烈。例如在機械製造業中,國內外已有不少公司,乃至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在這種無情的競賽中紛繁落敗,有的關閉,有的被兼併,不少暫時還在國內商場上佔有比例的公司,不得不拓展新的商場;另一方面,網路通訊技術的迅速開展推動了公司向著既競賽又協作的方向開展,這種開展進一步激化了世界間商場的競賽。這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已變成全球化製造業開展的動力,全球化製造的第一個技術根底是網路化,網路通訊技術使製造的全球化得以完成。

  5.2 網路化。網路通訊技術的迅速開展和遍及,給公司的出產和經營活動帶來了革新性的革新。商品規劃、物料挑選、零件製造、商場開闢與商品銷售都可以異地或跨越國界進行。此外,網路通訊技術的迅速開展,加快技術資訊的交流、加強商品開發的協作和經營辦理的學習,推動了公司向著既競賽又協作的方向開展。

  5.3 虛擬化。製造過程中的虛擬技術是指面向商品出產過程的模仿和查驗。查驗商品的可加工性、加工辦法和技術的合理性,以最佳化商品的製造技術、確保商品質量、出產週期和最低本錢為方針,進行出產過程方案、安排辦理、車間排程、供給鏈及物流規劃的建模和模擬。虛擬化的中心是計算機模擬,經過模擬軟體來模仿實在體系,以確保商品規劃和商品技術的合理性,確保商品製造的成功和出產週期,發現規劃、出產中不可避免的缺點和過錯。

  機械製造技術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開展水平的首要象徵,也是世界間科技競賽的要點。中國正處於經濟開展的關鍵期間,機械製造技術是我們的薄弱環節。只要跟上開展領先機械製造技術的世界潮流,將其放在戰略優先位置,並以滿足的力度予以施行,才幹趕快減小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才幹在劇烈的商場競賽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馬曉春.中國現代機械製造技術的開展趨勢[J].森林工程. 2002(3)

  2、王世敬、溫筠.現代機械製造技術及其開展趨勢[J].石油機械.2002(11)

  3、武永利.機械製造技術新開展及其在中國的研討和運用[J].機械製造與自動化.2003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3

  1.傳統機械製造行業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設計經驗非常重要。在傳統的機械製造行業中,與設計中用到的各種公式、器械的基本知識相比,設計經驗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在實際工程的設計過程中,對於中間過程的控制若僅使用理論知識進行計算和分析則會導致實際設計結果與理論分析的誤差較大,甚至出現嚴重偏差。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得到正確的設計結果,需要採用經驗公式或對理論設計過程中相應資料做權重處理。而這些處理過程和經驗公式中各系數的選取需要大量的設計經驗作為支撐,才能得到理想的設計結果。其次,設計成本較低,設計時間長。在傳統的機械製造領域中,對於某個零部件的設計和製作通常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運用機床來實現。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首先,設計人員根據設計任務書給出設計方案和設計圖紙;其次,工作人員根據圖紙和方案,對機床進行相應的操作,以實現設計;最後,操作人員需要與設計人員進行溝通,同時對機床加工的產品進行反覆的測量和修改,以實現設計方案的最終實現。透過對設計的具體步驟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傳統機械製造行業中,由於採用人操作機床的方式完成設計,因此在這種設計下設計成本較低。同時,由於在這個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產品進行反覆的測量和精加工,因此設計的時間較長。最後,不能完全發揮機床的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機床是採用電機來驅動刀具高速旋轉,來實現對加工材料的切、削等操作。其中,驅動刀具的電機具有非常良好的效能;而刀具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也非常嚴格,以確保刀具的質量和切削物體的效率。在操作的過程中,機床上有精密的刻度來確保操作的精確性。可以看出,機床的作用就是使操作者可以實現精密的操作過程,以達到理想的設計產品。然而,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由於現在對於製造業誤差的控制非常嚴格,要求也很高,這導致了操作者不能充分發揮出機床原有的高效、高精度的功能,降低了機床的工作效率和在設計中的作用。

  2.將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中

  使傳統機械製造技術變革為數控機械製造技術,這給機械製造行業帶來了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首先,提高機床的效率。透過前文分析可知,傳統機械製造技術中機床的效率較低。當將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中時,可以用計算機實現對加工部件的定位,以及對機床電機的啟動和停止的控制,同時還可以對切刀的切換進行控制。由於這些控制過程都有計算機根據預先設定的指令來實現。這與人工操作相比,將大大提高每一步操作的精確度,從而提高了機床的工作效率。其次,改變了原有的設計思想。在傳統的機械製造設計中,設計思想和設計思路在圍繞相關設計理論的同時,還要加入一定的設計經驗。對於很多的設計工作而言,設計經驗往往比設計理論更為重要。當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行業後,這種原有的設計觀念和設計思想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需要新的設計理論來對設計的相關工作進行指導。新的設計理論中,不僅要包含經典機械設計中的所有理論,同時還要包括數控技術的相關理論,設計者在對設計方案進行理論分析時,要同時結合這兩個理論進行分析,以找到最優的設計方案;另一方面,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經驗在整個設計中佔的比重會非常小。當設計理論與設計經驗之間存在衝突時,設計者需要根據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進行衡量,來確實最終的設計選擇。最後,設計週期將大幅縮短,同時設計方案的借鑑性變強。當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領域中時,由於設計的主要工作都圍繞對於相關理論的研究和方案的選擇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不涉及具體方案的實施,因此這與傳統機械設計相比,會大大縮減設計時間和設計週期。同時,對於較為成熟的設計方案,由於設計方案均建立在計算機的全面控制基礎上,因此這種設計方案有較高的借鑑性和重複利用價值。然而,需要指出:在現階段雖然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行業對行業有著諸多有利的影響,但存在其成本較高、相關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且不成熟、技術的掌握有一定的難度等問題。但不可否認,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行業將是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是未來數控技術應用於機械製造行業的發展方向。

  3.總結

  本文首先對數控技術和機械製造行業的特點進性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對數控技術在機械製造行業的應用與發展作了詳細的論述。論述結果表明:數控技術應用與機械製造領域為機械製造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優勢和新的發展方向,這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4

  一、多媒體技術引入到機械製造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1.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主要是把資訊實施合理的共享,促進教學內容表現形式的增加,有效地實現教學直觀性。教師在對較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時,單一的語言表達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對於一些與現實有著密切聯絡的理論知識,教師只有透過實物展示或操作過程演示等方法來輔助,才能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所要講解的問題更加清晰明瞭,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並掌握教學重點。

  2.有利於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機械製造專業知識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目前教師的授課內容主要還是依賴於課本,而課本更新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教師只有透過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多種方式蒐集最新的技術和知識,才能使教學內容與時代和科技發展接軌,學生學習的資源和範圍才會得到拓展。同時,教師還可以透過網路技術實現各種學習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二、在機械製造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合理使用方案

  1.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促進學生更直觀的感知工件的裝夾和定位基準的選擇是對機械製造工藝的基礎知識瞭解的過程,對於學生來講,實踐的經驗比較少,怎樣保證學生對定位基準選擇具有合理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對工件正確裝夾有準確的瞭解,而對這點的學習也恰恰是學生感到吃力的部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簡單的Flash動畫,演示幾種零件加工時的定位、裝夾方式,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更好地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展示繪製模型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當前,許多零件的機械加工全部都是利用金屬切削過程來實現的,理解刀具切削部分基本定義的過程,也是對金屬實施切削的過程研究,然而此環節的內容十分抽象,可又是《機械製造技術》教學中的重點,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簡單地在黑板上作圖,對引數進行傳統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難。要想使教學效果增強,教師可使用PRO/E等三維繪圖軟體繪製模型,從多個角度向學生展示圖形的剖切,從而有助於學生空間立體概念的建立,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可選擇教學錄影播放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流程在《機械製造技術》的講授中,要求學生熟悉基本的機械加工方式和有關裝置的結構功能,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瞭解這部分知識點,學校引入了相關的教學錄影,錄影內容包含現場的實際操作流程,並透過聲音與影象的結合、圖片與文字的結合等方式,對車、銑、刨、插、磨、鑽、鏜、齒輪加工等基本加工方法進行詳細地介紹,把握好對應的機床結構、運動傳動、工件裝夾、刀具型別、加工特點、工藝範圍等內容。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播放,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該部分內容。

  4.透過蒐集網上資訊,開拓學生視野為開拓學生專業視野,使其更好地把握製造技術的發展,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本學科理論和技術的最新動態。要有效利用網路,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技術進行蒐集。進而促進學生視野的拓展,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理論的重視,提高學生對技術發展的洞察力。總體來說,機械製造專業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有效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並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5

  1.存在問題

  1.1學生的思維觀念問題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普遍認為機械類學科應該以機械設計和機械製造為核心,主要學習機械的設計以及與之相關的加工技術,其它與機械“無關”的課程學不學無所謂。所以,在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同學表現消極,僅求考核過關。有的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甚至認為計算機控制類的課程,應該是計算機專業或者控制專業的課程,這些課程與自己的專業方向不相關,花時間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浪費自己的時間。

  1.2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設定上與專業結合生硬

  普通的本科學生在大學課程期間會學到很多的計算機類課程,但真正把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與機械類主幹課程相關聯的課程卻幾乎沒有。比如,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都學習了機械設計課程,課程中對於絲桿的設計與計算進行過講解;同時他們也學習過微控制器或者PLC之類的計算機控制課程,對伺服或者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一定的瞭解。但由於我們教學過程中缺少將兩者有機結合的主幹課程,所以,但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這兩門課程沒有任何的關聯,是獨立的兩門課程。由於機械和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結合,也導致學生在進行機械設計的過程中,對於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機械傳動與動作部分,都用一個方框替代,認為這是計算機專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使得有些機械設計成為了“空中樓閣”,無法執行。

  1.3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

  與創新環節尚未形成實踐和創新環節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類學生的實踐環節多是針對某個零件的生產工藝或者設計過程進行的,而對於其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動作及工藝自動實現部分卻視而不見,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實踐環節,更進一步地加深了學生對其課程學習的偏見。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和創新環節目前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2.機械專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與實踐

  2.1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進入學校後,專業教育很重要。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老師不僅需要強調其未來四年需要學到核心專業知識,同時,要進一步強調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減輕勞動強度,控制類的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能讓學生在思想上對該專業開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存在偏見。其次,在機械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機械設計、機械製造課程教學的`老師,在提及到電機和控制之類的素材時,也需要提示同學們在今後的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會進一步說明和講解,這樣可以使得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逐步認識到該專業課程不僅僅是機械設計和製造等機械類課程組成,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同時也有計算機和控制之類的課程。這樣不僅可改變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思想觀念,同時也會影響其今後的設計和製造工作,使其對事物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某一個方面,而會從系統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2.2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有機結合

  為了改變傳統的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疊加的教學模式,大學本科教學的老師有必要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內在聯絡出發,提取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類課程的關聯因素,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兩類課程之間的空缺進行有益的補充,形成比較完善的機械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分解為知識點、章節和教材的三種結合模式,形成點、線、面的三級結構,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真正做到此有機地結合,形成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結成部分和重要的學習環節。

  2.3針對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的手段,也是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的重要基礎,因此對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環節中,需要從機械的部件、功能、組成和介面之間的聯絡出發,將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分解為設計類實踐教學、工藝類實踐教學和控制類實踐教學三個組成部分,從而形成實踐教學中的三大核心模組。實踐教學的內容緊緊圍繞三大模組展開,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三大核心模組的獨立性,又能強調三大模組之間的關聯性。透過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機械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認識。此外,在注重學生實踐環節訓練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與機械和控制相關的設計大賽,如全國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透過參加各類大賽,不僅可以提高參賽學生對本專業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本專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在整個院系形成一點帶面的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控制類課程真正融入到機械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之中,為培養知識全面的新時代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3.結束語

  針對我校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中的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了目前影響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學習熱情的因素。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教學改革方法,將新的教學方法和做法應用於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學生對機械專業課程的認識,提升學生對機械裝置的系統認知能力,完善其自身的知識體系結構。該教學改革的研究,為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6

  摘 要: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機械類專業基礎課。文章針對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特點,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從課程體系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多角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以適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關鍵詞:機械製造技術基礎

  一、《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的教學現狀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是一門傳統的課程,多年來人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教學質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於其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複雜且涉及實際生產經驗等特點,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教學手段的不正確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先進的教學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如幻燈片、投影儀、語音裝置、多媒體等。最初將這些手段引入教學的目的是使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由抽象變為直觀,便於觀察和認識,有利於學習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學速度和質量。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有些教師,特別是經驗較少的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這些裝置當做減輕備課任務的一種工具,如把所有內容都打進PPT,上課過分依賴PPT,板書較少,以此減少備課時間;另一種是有些教師對這些教學手段過於排斥,認為他們的應用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仍然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講授與板書結合的形式,這樣一來教學過程顯得過分呆板,課堂氣氛不活躍,很多抽象的東西諸如機床的結構、機械加工過程、零件結構的機械加工工藝性等使學生難以理解,漸漸失去學習的熱情。

  (二)實驗與金工實習時間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論聯絡實踐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這門課是一門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專業基礎課,材料在不同工作環境中的各種特性、裝置的各種結構、工藝的各種優缺點及在生產中可能會造成的後果等,學生必須結合大量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驟和原理聽起來很費解,但只要到車間或現場看一眼就很容易理解了。現有的教學模式將理論和實踐在時空上分離,先將理論全部學完再進行實踐環節,或先進行實踐環節完再進行理論學習,缺少工程實踐的理論教學,由於學生缺少感性認識而變得十分難解,處於雲裡霧裡的迷糊狀態;沒有理論支撐的工程實踐必然只能停滯在獲得一些感性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較低的層次上。

  (三)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絕大多數仍然以書面答卷的方式進行,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單純地追求卷面分數,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就重視,與考試無關的內容就不重視。有的甚至平時根本不聽課,連書本都不翻,憑考前“臨時抱佛腳”來死記硬背書中的一些概念、術語和簡單理論來達到修完這門課程的目的。這樣一來,學生考完這門課後,什麼也沒學到,什麼也沒得到,什麼也不會做。

  (四)教學內容相對陳舊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傳統知識的介紹,缺乏先進性和時代感,導致一些學生主觀上認為該課程無用而對它產生排斥思想。儘管有些負責任的教師在教學中採用各種不同掛圖、實物模型、動畫等方法以適應不同章節的教學需要,仍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內容

  (一)教學內容改革

  為將整個機械加工工藝系統諸如刀具、機床、夾具與零件的加工與裝配等工藝系統內容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提出了以金屬切削理論為基礎,製造工藝為主線,以產品質量、加工效率與經濟性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兼顧工藝裝備知識的掌握,增加了非傳統加工技術與現代製造技術等內容,並注重反映學科理論與技術的新發展。製造工藝中突出零件工藝分析→材料選擇→毛坯→零件加工→產品裝配的技術路線,建立機械製造基礎課程新體系。

  (二)教學方法改革

  1)教學內容體現先進製造技術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的內容是建立在傳統的工藝方法基礎上的,隨著製造技術的發展,工業領域內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湧現,大大豐富了課程的內容體系。同時從金屬材料到各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複合材料,從傳統的冷熱加工方法到應用聲、光、電、磁的特種加工,從數控加工到製造自動化系統,從將大批大量單一零件加工方法應用到單件小批成組零件加工中等,先進製造技術教學內容不斷拓展。

  2)採用現場比較教學法

  在講授傳統的CA6140型普通車床與現代的數控車床的現場教學時,可以利用實驗室的車床,讓學生了解到了機床每個部分的內部結構,比如機床的佈局、傳動、結構、操縱;刀具的型別、用途、結構特點、車削用量的選擇;夾具中選用通用標準夾具與設計非標準夾具的目的;零件加工乃致延伸其零件裝配等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講解,及時恰當地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解決在課堂上單憑教師口授與板書甚至多媒體等無法或很難講清的,如臥式車床、立式車床、轉塔車床的區別與聯絡,成本、效率、精度和不同的加工機床適合加工哪些表面問題,彌補了理論教學的不足。 透過採取理論教學和現場教學並行,解決了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吸收和鞏固,使其認識到不是數控機床或者加工中心就一定都比傳統機床好的錯誤理念,而是數控機床在高精度、曲面加工和多工序統一上有優勢等的正確思想。因此現場比較教學法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3)主線貫穿教學法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多,覆蓋面廣,實踐性、綜合性強,一些學生感到學習時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克服困難,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關鍵。為了能讓學生及時地應用所學的知識,教師應提前引導學生從機械裝置設計製造的實戰觀點出發,按機床、刀具、夾具和零件加工及裝配和質量保證這個貫穿在整個教材中的主線。為了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戰中來,真正做到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貫穿主線為主導,學生學有所用為主體,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的教學方法,用學為所用的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手段改革的關鍵是要求教師必須對刀具、機床、夾具和零件的加工與裝配等內容十分熟悉,明確彼此間的關係,並能跟蹤機械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地將先進製造技術補充到教學中去;要特別注重生產實習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

  1)明確課程內容

  機械製造過程是是一種典型的、具體直觀的過程。研究機械製造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問題必須採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根據機械系統的目的,從系統是可剖分的,系統一定從屬於更大系統,是更大系統的一部分的原理出發,解決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絡、相互使用及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準確地分析和研究製造系統。具體到本課程的教學過程,應以機械製造工藝系統為紐帶,將機床、刀具、夾具和工藝等相關知識融為一體,從而加強課程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由於先進製造技術在機械製造過程中的滲透,結合生產實際的需要,已湧現了大量的新工藝、新技術。而這些在教材中很難及時反映。因此,就需要教師堅持繼續學習,更新知識、更新觀念,及時向學生介紹相關內容並引導學生關注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設計或選擇一個零件,這個零件應具備某些特性,有某個表面不能用常規的機械加工方法加工、某個表面要用到複合刀具或某個表面目前還不能加工等,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個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設計。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3)注重黑板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

  充分利用計算機軟體及硬體技術帶來的圖形處理及顯示的優勢,將實體造型應用於課堂教學及實驗中,使專業知識中涉及到的大量的結構原理圖和例項結構圖更直觀的呈現出來,加快了學生讀圖速度,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這些不能離開機械裝置設計製造的整個工藝系統這條主線。

  (四)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選取是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實現的關鍵。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要採用高質量、以工藝為基礎,教學內容先進適用,“少而精”,易自學,表述精煉的教材。

  (五)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

  充分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機械產品製作,按照以學生主動實踐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利用課餘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獨立完成零件的加工,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親身實踐。2010級學生共12人透過參與浙江省首屆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完成了一套符合本命題要求的可執行裝置,並完成了相關的設計、工藝、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項報告,加強了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課程的教學品質和效果。

  (六)考核評估體系改革

  高等教育應為國家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試成績的好壞很難全面說明一個人能力的高低。課程的考核宜採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單純為了透過考試而功利地被動學習,而是主動、勤奮、刻苦地學習,真正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為此可以對學生在實踐環節、設計環節、課堂環節、答辯環節、操作環節等分別進行考核,從而較全面地考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考試試卷從試卷庫中隨機選擇。筆試環節嚴格實行教考分離,建立科學合理的試卷庫,採取流水閱卷。

  三、結論

  本專案的研究成果在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及農業機械專業本科班級實施,本項專案實施後,受益學生人數達360人/年。本專案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透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訓練,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於一體,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進一步的提高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樹立現代工程意識,掌握機械工程領域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分析解決機械工程中一般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7

  1、在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中應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原則

  1.1就業導向原則

  計劃經濟體制中的人才培養採用訂單式模式,在學校招生之前,社會企業或者行政單位就已經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而畢業生則可以在畢業後進入這些單位。當前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擴招後的職業院校,並且社會、科技、發展的變化也使社會企事業單位難以對人才的數量需求和質量需求做出預測,所以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做出研究與創新具有著緊迫性。機械製造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為企業輸送一線的機械加工操作人員以及機械加工裝置裝配人員,從而讓人才的能力與企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由此可見,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應當以就業為導向,提升面向社會崗位的核心競爭力,透過與企業合作、互動來共建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就業市場來提高機械製造專業人才素質。

  1.2發展原則

  就業率是職業院校十分重視的問題,職業院校普遍認為就業率是自身辦學水平的體現,所以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許多職業院校過分強調學生的就業率問題,雖然推動學生就業無可厚非,但是對就業率的過分重視卻違背了職業教育的職業導向性這一根本屬性。從整體來看,職業院校與社會企業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的合作仍舊在實踐階段與總結階段,所以許多問題需要做出完善,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處於學習階段,需要深化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內涵的瞭解與掌握。在校企合作中,職業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就業率問題,同時要強調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學生素質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機械製造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企業能夠將學生能力的發展作為目標。另外,機械製造專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人才培養的精細化,即要求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身素質和內涵的發展,同時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細節,從而制定出具有特色且可以發揮作用的人才培養模式。

  2、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應用校企合作模式的保障體系

  2.1物質保障

  任何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及教學改革工作都需要必要的物質來作為支撐,在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中應用校企合作模式,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來建設實訓基地和完善實訓裝置。校企雙方都有必要給予職業教育足夠重視並構建合理公平的經費投入機制,讓校企雙方從物質方面為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我國當前的教育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而今年政府部門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也讓職業教育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具備了完善教育設施、最佳化教育環境的物質能力,而企業在於學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也有必要為學校提供必要的實訓裝置,從而方便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另外,國家可以透過對評估等手段的利用來郵件有效機制,在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上有必要對如何發揮出《捐贈法》和《稅收法》的作用作出研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職業教育。而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透過校企合作資金的建立來強化校企合作主體行為,這一資金建立的目的主要在於對機械製造專業校企合作模式構建與執行做出突出貢獻的個體進行獎勵,從而對所有行為主體形成機理並強化校企合作工作。

  2.2制度保障

  政府部門在推動校企合作方面所發揮的行政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許多國家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都享受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在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構建中,由於企業的付出較多而回報較少甚至沒有利益,它們的積極性很難得到有效調動。如社會企業參與機械製造實訓基地的建設,這將為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提高創造良好的條件,但是由於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所投入的資金、人力以及場地有限,所以校企合作中的主體所作出的貢獻不平衡,這將制約著校企合作的實現。而在這一方面,政府能夠發揮出積極的引導作用,透過政策和制度保障來實現職業院校和社會企業間合作關係的形成:第一,政府部門可以指定鼓勵政策,對於開展校企合作的社會企業給予優惠性政策,從而實現社會企業積極性的調動;第二,政府部門可以構建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透過發揮自身主導作用來構建社會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的橋樑,從而為校企合作的開展搭建平臺;第三,政府部門在校企合作方面構建管理機構並制定管理制度,在對學校以及企業意見進行廣泛聽取的基礎上,規範與指導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行為,制定能夠推動校企合作互信、平等、雙贏的指導性檔案;第四政府部門有必要強化對校企合作的監督與指導,作為職業院校應當主動對企業需求進行適應,以企業人才需求為依據來明確機械製造專業人才培養方針與目標,這要求學校能夠對自身制度體系做出最佳化,並重視教育經驗的總結,而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所能夠發揮出的監督與指導作用不容忽視。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8

  一、改變理論講授內容和形式,寓理論於實踐教學之中,改善理論學習效果

  由於工程材料、鑄造、鍛壓、切削加工、現代製造技術等知識內容很多,如果每一部分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講解,將使得教學非常枯燥,教學情緒很低。為此,根據教學條件的不同,可以分別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1.根據“課題式教學”,進行課程內容的選取

  對於教學條件比較好的單位,可以針對製造過程的各部分理論,分成各個子課題,分別進行學習和研究。依據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設立教學課題,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和專案。所有理論分別學習完成之後,再選擇幾個典型零件,以各個小的總課題的形式進行,對理論進行總結和整體化。

  (1)子課題舉例:切削條件的選擇。例如刀具和切削過程理論中,刀具的幾何角度、材料對切削力、切削熱、加工精度以及刀具的使用壽命等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使學生對該部分內容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可以設立專案:切削條件選擇原則。專案名稱:切削條件選擇原則。專案目標:透過一系列的切削和測量實驗,分析切削條件對切削結果(加工精度和刀具壽命等)的影響理論,同時對理論進行掌握。專案實施過程:以車削外圓為例,在不同的切削條件下,測量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力、切削熱以及切削精度和刀具的磨損情況。切削條件改變專案包括:不同角度的車刀、不同的切削速度和背吃刀量、不同的工件材料。專案分析結果:透過上述測量結果,可以得出不同切削條件對切削結果的影響,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進行合理的選擇了。

  (2)總課題舉例———階梯軸的加工。專案目標:根據零件圖,分析零件的結構特點及功用,確定該零件整個工序內容,加工出符合精度要求的實物。專案實施過程:教師和學生採用合作的方式,先透過理論學習,對零件進行分析,制定工序內容,再在機床上對零件進行加工。“課題式”理論教學法寓理論於實踐教學之中,學習效果良好。

  2.基於教學效果進行課程形式的改變

  對於教學條件稍差的單位,可以採用先影片、再理論、最後實踐的形式進行。以切削條件選擇為例,首先透過影片使學生具有“切削條件不同,切削結果也不同”的概念,然後透過理論解釋原因,最後根據理論指導採用相應的切削條件,得到預期的切削結果。

  二、增加實踐教學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及動手機會

  在課程的最後增加幾學時的實踐課,由學生獨立完成某個小零件的加工。

  1.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零件結構、毛坯材料、毛坯製造方法

  以及切削工序內容制定。為了體現獨立自主性,加工的零件結構由學生自己設計(所設計零件不能過於複雜,否則加工時間太長;同時也不能過於簡單,不能很好地體現本門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和整體性),毛坯材料以及毛坯製造方法由學生自己決定。工序內容的制定相對比較有難度,為防止浪費時間,教師可對其進行從旁指導。總體來說,整個任務書具體內容的確定採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宗旨,真正實現學和做相融合的效果。

  2.學生獨自完成零件的實際加工操作

  為了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制定的工序內容對零件結果的影響,引起學生對工序內容制定過程的重視,零件的實際加工操作過程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在一旁保證學生的安全。在加工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課本中沒有的實際問題,透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加深對制定任務書具體內容時所採用理論的理解,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總之,透過對機械製造課程的教學改革,改善課程知識枯燥、相關概念難理解、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象,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而且在最佳化教學的同時,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9

  1.數控技術的特點

  1.1數控技術的便利性

  (1)數控技術的便利性是多方面的展現,與傳統制造業相比,數控技術的應用就很好地減少了機械製造中繁複的工藝流程,透過這種減少工藝流程的方法之後,那麼數控技術的便利性就會完全展露無遺。

  (2)數控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發展應用還能夠改變機械製造中的加工工藝引數,改變了機械製造中的加工工藝引數之後,我們的機械製造將會更加的便利。

  1.2數控技術的高效率

  (1)數控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發展應用能夠實現一次裝夾工件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從而能確保加工的精度和減少輔助的時間;

  (2)數控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發展應用能夠高質量的完成普通機床難以完成的複雜零件和零件曲面形狀的加工;

  (3)在我國機械製造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問題,再加上網路化程度也不夠普及,只用於一些簡單的程式資料傳輸,就串列埠通訊技術來說,網路數字化水平不高,整合化和遠端故障的排除能力較弱。總而言之,數控技術在我國機械製造業的應用上還不是很成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加強相關方面的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地吸收新技術的同時,真正做到將技術成果實踐於實際操作中。

  2.數控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實際應用探究

  2.1數控技術在機床方面的實際應用

  在機床的數字化作用下對於刀具以及機械的部件以及主軸的變速等等都是由數字來進行操作,只需要在對機械的一些零部件加工之前由程式設計人員把零部件的相關程式進行程式設計,而後再透過程式的載體,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是想改變對機械的零部件加工只要在電腦系統的程式中進行修改,輸入新的程式即可,這對於傳統的人工調整有著很大的方便性,在效率上得到了提高。

  2.2數控技術在汽車機械製造中的實際應用

  在我國的經濟得到穩步上升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對產品的消費方面需求愈來愈大,在這一市場激烈競爭的背景下數控技術就有著其重要的作用,數控技術在汽車機械製造中得以應用能夠在質量上以及效率上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對於汽車的零部件的加工以及新產品的研製都有著很好的效率提升,從而也把汽車機械的零部件加工向著整合化以及規模化的方向得到了發展。

  2.3數控技術在煤礦機械製造中的實際應用

  (1)當前的煤礦產業的發展中對於採煤機械的要求也已經愈來愈高,在實際的採煤環境制約下采煤機的種類也比較的多,並且都不是大批的進行生產,這就給採煤機械的製造有了很大的困難,對於傳統的機械製造的技術在採煤機的單件下料問題上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而數控技術的應用可以透過龍骨板程式進行下料,對於在套料的選用方案上起到了很好的最佳化作用,在效率提高的同時,在對機械的零部件生產過程中的精確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2)在數控技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的同時,也應當清醒的看到一些不足之處,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數控機床還處在一個低檔膨脹和中檔發展遲緩以及高檔進口的這樣一個局面,在我國的一些重要的工程方面的應用上還是依靠於進口的裝置和技術來完成,從整體的發展上來看,我國在數控技術上的水平以及精確度和質量、效能和其他國家相比還處於比較落後的階段,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還不夠,在自主產權的作業系統方面還比較的缺乏。

  3.結語

  當今社會競爭加壓力比較大,各行各業為了生存,為了能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都在不斷地進行改進和提升。作為我國支柱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機械製造業來說,雖然發展狀況到目前為止也不是很好,就產品質量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所以當下之急就是改變原有生產模式,很好地利用現代技術,特別是數控技術,生產出優質的機械產品,擴充套件國內市場,擴大自己的消費範圍,同時積極走向國際與世界接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的工作效率的同時為我國企業帶來生產的轉機和經濟效益。

  機械製造的技術特點及未來發展探析論文 篇10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便出現了較為完善的繪圖軟體,有效解決了繪圖機在繪圖效率方面較慢的問題,透過計算機圖形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繪圖的效率,同時也打破了人們對於自動化繪圖技術所產生的懷疑。這項技術發展到現在一共突破了四個瓶頸期,其中有計算機繪圖系統和互動二維以及幾何造型這項中繪圖,還有基於資料庫存在的分散式圖形設計。下面本文對接卸製造中計算機圖形技術的應用展開進一步的研究與論述。

  一、應用在模擬領域

  其實模擬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是以色調圖的方式對加工過程進行模擬,而不是過於要求圖形真實感的效果。因此,透過忽略廣找模型,能夠進一步簡化顏色值的計算,而忽略能夠促進產生真實的效果,並且對於圖形的效果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對模擬的效果進行更加仔細的觀察,對於刀具和夾具以及毛坯等分別定義成不同的顏色。由於刀具有時可能會存在切削夾具的情況,所以也需要對其定義不同的顏色。並且,要求每一種顏色必須要擁有一定數量的灰度級。由於模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挖掘加工流程中存在的錯誤以及干涉的現象,因此,必須要將存在干涉的情況首先標記出來嗎,這樣才能確保其能夠不被忽略。同時在加工毛坯切削表面的過程也要十分注意,因為這是也是使用者重點關注的地方。必須要將其優先的現實出來。通常刀具尺寸和毛坯的尺寸相比都相對較小,所以應該再毛坯之前將其顯示出來。以上所述的是以影象空間離散法作為基礎的模擬方法,在進行模擬時,能夠獲得每一步切削的具體真實描述。並且可以讓使用者從另一個方向對於毛坯的情況以及切削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或者是開始使用者便可能採取多個視窗進行觀察的方式。並且也可以採取迫切以及觀察這兩種方式。而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就有超高的實時性,其顯示處理所花費的時間僅僅會受到硬體還有驅動程式等約束。同時,透過對演算法進行改善,時期能夠較為準確的確定毛坯上面的某一個點的值,這樣給使用者驗證加工容差方面的能力得以實現。

  二、真實感圖技術

  計算機圖形這項技術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真實幹圖形技術,同時這也是今後圖形技術整體發展的趨勢,並且目前大部分CAD與CAM設計軟體均能夠實現很多功能。例如UC和PROE這些軟體,透過計算機將實際的團繪製出來,同時把這些立體感較強的圖形能夠直接的輸入到印表機當中去,可以透過印表機將真實的物體打印出來。而這項技術應用逐漸廣泛起來。雖然所打印出物體比較簡單,但是這些技術也足以現實出真實感圖形技術所存在的種種優勢。利用真實幹圖形技術所繪製出來的圖形,可以替代之前所製作的模型,能夠在計算機上面對其進行各個角度的觀察,一旦發現設計中存在任何問題,可以利用螢幕便使互動修改得以實現,進而體改了整個模型設計的速度。而想要實現真實感圖形技術必須要柵掃描顯示器作為急促條件,當前柵掃描顯示器已經由以往傳統的電子槍變成到如今的液晶顯示器,同時加入了較為專業的圖形顯示卡以及OPENGL圖形驅動系統,這樣使可以對物體試試貼才和趙光以及文理,還有視角方面的問題進行處理,這樣能夠讓三位物體看起來更加的逼真。當前很多好萊塢電影中機器人的特別效果都是利用機械設計當中真實感圖形這項技術所實現的。

  三、CAD與CAM中應用計算機圖形技術

  由於機械製造行業不斷的擴大,同時對於精度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缺少CAD與CAM作為支撐,那麼將無法實現大型機械裝置大批次的生產。現在飛機和建築施工以及電子電力等均無法脫離CAD和CAM。而圖形設計技術不只是在這些領域當中參加設計,同時設計圖形時,若存在錯誤,能夠得到及時的體型,這樣能夠有效避免生產一些劣質的零件出來。由於技術及圖形設計軟體其能夠實現的功能逐漸增多,可以利用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對別的圖形設計模組實施自動的更新,這其中包含算式和圖形當中的各種資料,還有圖形整體的一個形態。光差圖形動態模組可以發現,其設計結果在實際使用過程當中有沒有產生干涉或者是碰撞,這樣能夠有效防止機械設計可能會出的一些問題。透過本文對機械製造中應用計算機圖形技術的進一步闡述,使我們瞭解到透過計算機圖形技術的應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繪圖的效率,使其更加精準。希望透過本文對機械製造中應用計算機圖形技術的闡述,能夠給其今後應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潘紋.計算機圖形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研究[J].煤炭技術,2013,07:23-24.

  [2]歐江.試論計算機圖形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2,10:1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