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景觀綜合評價及發展研究論文

居住區景觀綜合評價及發展研究論文

  1居住區景觀評價可以分成反映視覺美的美學評價和全面反映景觀質量的綜合評價。

  景觀美學評價主要源於歐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保護自然風景資源興起的風景資源美學評價。風景資源美學評價被公認的有四個主要學派:專家學派(expertparadigm)、心理物理學派(psychophysicalparadigm)、認知學派(cognitiveparadigm)和經驗學派(experientialparadigm)。專家學派遵循形式美原則,將景物拆分為形體、線條、色彩、肌理四大元素進行評價,並常將生態學原則作為評價標準,此方法雖然由於其客觀性在歐美官方評價中佔有統治地位,但人們質疑風景質量和基本形式元素並無顯著一致性;心理物理學派將風景與風景審美的關係理解為刺激—反應的關係,常採用照片作為媒介,這種主客觀相結合的模式受到人們的理解和認同;認知學派相比心理物理學派更加主觀一點,強調風景對人的認識及情感反應上的意義,認為為了人的舒適風景既要有“可解性(可辨識性)”,又要有“可索性”(可不斷被探索、包涵無窮資訊的特性);經驗學派是最為主觀的一種模式,評價時用歷史的觀點對評價人及其文化、歷史背景,志向與情趣加以研究,嚴格來說它屬於定性研究,主要是為了解釋景觀而非得出景觀的優劣[10]。目前居住區景觀評價中常用的美學評價方法均來自心理物理學派如SBE法、LCJ法、BIB—LCJ法、SD法等。這四種方法均可以照片為媒介,不同點在於,SBE法透過照片評價得出主觀的審美態度評分值,還可以對景觀因子分解得出客觀的風景成分量化值,進而用多元線性迴歸分析得出二者之間相關性[11];LCJ法則是對於多幅照片進行比較,得出其風景質量排序;BIB—LCJ法是對LCJ法進行改進,運用BIB設計表對照片進行編號、分組,使得評價過程更加方便合理[12];SD法需要篩選足夠多的形容詞,對設定評判的等級尺度進行評價,然後可進行因子分析,得出景觀質量的影響因子。此外還有人體生理心理指標法(PPI),其透過測定被試者在觀看照片時的生理及心理指標評價不同景觀對人的影響[13]。居住區景觀綜合評價常見的方法有加權平均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兩種。二者均需要建立分層的評價模型並用層次分析法(AHP法)或專家意見法(Delphi法)得出各指標的權重。不同在於,前者只需把每個指標得分分別和權重相乘,然後相加得出總體評價得分。而後者則引入模糊數學的概念和方法,將每個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分級,將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分層定量化,再以矩陣乘積的方式進行加權,如此可更加客觀準確地進行評價;對於多級綜合評價模型,用此方法層層遞進最終求得總體評價值,就叫多級(層次)模糊綜合評判法[14]。

  2我國居住區景觀評價研究現狀

  在景觀美景度評價方面,周春玲等認為SBE法是景觀美學評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應用此方法測量居民對居住區綠地的景觀偏好度,並對結果進行迴歸分析,得到對景觀質量影響較大的景觀因子[15];蔣凱光等採用SD法評價了合肥市內4所居住區景觀[16]。在綜合評價方面,唐東芹等在選擇對園林植物景觀貢獻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標的基礎上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園林植物景觀綜合評價模型[17];溫化等透過對現有景觀評價指標的篩選建立了層次模糊分析模型對園林植物景觀進行評價[18]。

  3我國寒區居住區景觀評價研究現狀

  近幾年,我國學者在寒區居住區景觀評價方面的研究還較少,目前,學者們的研究重點還集中在透過技術手段提高寒區居住區的適居性等方面,但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是對寒區居住區景觀進行定性評價研究。在定量評價方面,王剛等用SD法量化評價哈爾濱市3處居住小區的景觀,並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哈爾濱市居住區景觀發展趨勢及其視覺效果的評價結構[19]。徐巖巖等用BIB—LCJ法和SD法分別對哈爾濱居住區植物景觀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並對兩種方法進行對比[20]。石平等用SBE法對瀋陽市典型居住庭園的植物配置方式進行定量分析,得出最佳植物配置模式[21]。

  4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近幾年我國寒區城市居住區景觀的營造與評價研究有了長足進步:1)寒區經濟不斷髮展,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的景觀建設交流更為頻繁,帶動了寒區居住區景觀建設理念的更新,大大地提高了寒區居住區景觀水準和質量;2)設計者對寒區城市冬季冰雪景觀特色的認知愈加清晰,在居住區景觀營造時越來越多地融合了寒區冰雪文化的元素;3)寒區居住區景觀營造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因地制宜,注重兼顧四季並運用多種手段增加景觀多樣性;4)國內外居住區景觀評價理論日趨成熟,方法日漸多樣,也帶動了寒區居住區景觀評價及發展。當然研究工作也還存在一些不足:1)當前研究多偏重在透過技術手段為居民提供較為舒適的居住環境方面,其居住區景觀多數還處在營造景觀發展初期;2)對於寒區氣候特點的認識還不夠,盲目照搬南方模式現象依然存在,使得景觀效果差強人意;3)景觀施工質量良莠不齊,一些施工單位缺乏與設計方的溝通和質量的.嚴格把控,使得景觀效果與設計有不小出入;4)景觀評價研究多集中在我國南方及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而寒區居住區相關研究還較為滯後;5)定量評價的研究多停留在僅僅針對植物景觀及其生態效益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對居住區景觀綜合評價;6)景觀評價中評價因子的選擇以及因子權重的確定依然存在爭議。隨著寒區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們對冰雪特色的深入認知,如果辯證地看待,寒區城市景觀營造的不利因素則會轉化為有利條件併成為其發展的契機。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化,國內的景觀評價研究工作將會走出目前的瓶頸階段,寒區居住區景觀評價的研究也必將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