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的論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的論文

  【摘要】:獐溝中學在課堂上施行的“二四六”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很值得我在教學中借鑑。

  【關鍵詞】:培養能力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教學借鑑

  20xx年春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到濱海縣獐溝中學去聽課、學習,學習獐溝中學在課堂上施行的“二四六”教學模式。(“二”即兩個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四”即“學、議、講、練”四個課堂環節;“六”即全班分成六個積分競賽小組。)

  走進獐溝中學的課堂,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非常強,參與熱情非常高,學習的效果非常好。與我們平時死氣沉沉的課堂完全不同,很值得我在教學中借鑑。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學生能自己主動的參與學習。因此,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聽課回來以後,我們模仿獐溝中學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探索,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有了一定的體會和收穫。

  一、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為了便於學生們課堂上進行集中討論,我把班級學生按成績平均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相對集中坐成面對面的兩排。在各個組長的帶領下,每個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每個小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次回答問題後,根據回答的質量給每個小組加分,這樣在每節課上各個小組相互競爭,最終評出每週、每月以及每學期的優勝小組進行獎勵。

  我發現,經過分組競賽以後,以前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學生都能夠積極思考並舉手發言,課堂上學生的參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課後,要是有哪位同學因作業或背書落下來,全組的同學都會督促他或幫助他早日完成,以爭取小組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經過一兩個星期的競賽,我發現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動力,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以前不愛學習的同學在本組同學的幫助下,學習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一方面我在課堂上經常採用討論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討論時,特別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大膽地、無拘束地發表見解,讓學生在激烈討論中掌握知識,把握真理。另一方面對那些能夠有創新思維或獨到見解的同學在評分時又加大了獎勵力度,使得很多同學都能夠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有了精彩的發言。

  二、培養學生自提問題的能力。

  學習的最好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給學生創造思維活動的空間,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會提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可是,自提問題對學生來說並非易事。

  首先,每篇課文要求學生充分預習。每週開始,將本週的教學內容告訴學生,要求學生安排預習。第二天要上的課文,前一天要求學生預習。因為只有事前的預習,他才能有時間發現問題,才能質疑。真正經過思考提出來的問題才有價值。如學習《棗核》時,學生透過課前預習,提出了就幾顆棗核作者有必要反覆渲染嗎,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呢?透過課上討論,大家知道,作者透過小小的棗核來表達海外遊子濃郁的思鄉之情的。這樣提問、思考、回答,既充分調動了同學們預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

  其次,上講讀課文一般都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由學生討論後解答,學生答不出來,教師再給予適當地引導、解答。如果課上解答不出來,則留待課後查詢資料再給予解答。學生的提問,有的很簡單,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多動腦筋;有的則很稀奇、古怪,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有的觀點不正確,教師要作正面指導,肯定其積極提問的一面,不應挫傷其積極性。

  當然,教會學生針對不同文體提問的方式不同,這一點也很重要。如閱讀記敘文要抓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個要素,文章過渡方法,結構技巧,運用哪些修辭方法以及作用等。說明文的說明物件、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以及說明事物的特徵等;議論文論點是怎樣提出的,議論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之間的關係、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等。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人物描寫的方法、情節的結構安排、環境描寫的作用等。

  總之,要將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教給學生。透過對此規律性的東西的內化,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將有利於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學會提問題,從而進一步加強自主學習。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環境。

  當課堂從“一言堂”變為氣氛輕鬆活躍的“群言堂”時,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中心,從而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環境。而學生有自己的情感和個性,有充分發表意見的自由和享有交流的權利,應該在茫茫的知識海洋中主宰自己,“學會生存”,僅當一個“主體”是不行的,要有“主導”的精神和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他們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學習的“主導”。因此在教學中,師生要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的共同體”,讓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和互動的過程。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師生互動、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以及學生主人地位的確立。

  四、鼓勵學生樹信心、重實踐。

  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中,除了講讀課文之外,都有一定的自讀篇目。對於自讀課文,教師應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鑽研。讓學生在學習講讀課文的基礎上,運用也學的方法,自主討論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採用這種方法上自讀課文,即可以調動學生主動查閱資料、鑽研教材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我閱讀的能力,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訓練。教師要注意把學生課內的實踐活動與課外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科書從課內向課外擴充套件,形成課內外結合的開放性的語文教學體系。例如,可以組織學生成立文學社,利用業餘時間創辦手抄報、校報,舉行名著閱讀競賽等活動,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在辦報和競賽等活動過程中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可以更好的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利用當地教學資源,做到處處留心皆學問。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學習,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並獨立地掌握知識,真是教會他將來離開學校,走上社會都知道怎樣再學習,再提高。因此,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是培養新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