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的論文

少數民族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的論文

  一、字本位理論中的語法觀

  1. 漢語真正的本位是字,字是漢語語法的基礎單位。漢語的“字”不同於英語中的“word”。漢語的“字”具有表義性突出的特點,是漢語各個層面( 語義、語音、語彙、語法) 的交匯點,也就是說“字”在漢語中起著樞紐的作用,一發而全動。而印歐語的基本單位“詞”的突出特點是它具有語法性,受一致關係及與此相關聯的結構規則的支配,能夠進行詞類劃分。與印歐語相比,漢語中的詞是由字組成的,是以語義為基礎的,其成分性是無定的,難以進行詞類劃分。

  2. 字不同於語素。《現代漢語》依據西方語言學的套路,認為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是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語言單位。認為“字”是漢語的語素。而字本位理論認為“語素”是由英語 morpheme 翻譯而來的,把它譯成“形位”更合適,因為印歐語是拼音文字,有形態變化,有詞根、詞綴。漢語中的“字”不同於印歐語系中的構詞語素,漢語中的“字”是現實編碼的基礎單位,“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編碼體,可以獨立表達一個意義,也可以與相鄰的漢字組合起來表達一個意義,甚至在一句話裡也是缺其不可。而語素的功能單一,不能進行如此豐富的現實編碼。如果一定要將“字”與“語素”劃等號,就把漢語中簡單的問題搞複雜了。

  二、我區在少數民族漢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對構詞法的理據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學習漢語詞彙時不能形成科學的思維和方法,致使漢語學習止步不前。由於不能正確認識到漢語的本位是什麼,錯誤地認為詞是漢語學習的最小單位,把字的功能等同於母語中的字母,忽視了字的表義作用,不能發現字是漢語構詞的最小單位,在詞彙學習過程中不能夠充分運用字具有現實編碼形的特點來習得詞彙,導致詞彙習得完全靠死記硬背,致使學習者難以闖過詞彙關。

  2. 句法學習過程中,對漢語“因字而生句”的句法特點沒有引起重視,過分糾纏於虛詞、“把”字句、“被”字句等與學生母語中對立的語法現象。虛詞和特殊句型的確是漢語學習的一個難點,但是在學生對漢語的基本結構規律都沒有熟練掌握的情況下,就硬生生地對學生灌輸抽象的語法理論和規則,只會讓學生覺得漢語是飄忽不定的,沒有結構章法的,使學生對漢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特別是在講不清楚時往往會說這是漢語的表達習慣,似乎沒道理可講,學生最怕聽到這樣的回答。

  3. 在漢語語法教學中,對漢語具有語義顯性特點,語法規則講究的是“字”和“字組”按“序”排列生成“句”的特點沒有完全看清楚。在句法學習過程中,完全按照結構主義語言學主張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來幫助學生習得漢語的句子,這種方法有它的優勢,它能夠幫助學習者理性地看清楚句子的組裝過程。但在遇到漢語中特殊的語法現象時,又感到難以處理。比如詞類和句法成分不能簡單對應時,該怎樣處理,這個時候往往感到些許尷尬,找不到方便的解決辦法。

  三、運用字本位的語法觀解決漢語語法教學問題之初探

  1. 構詞法教學中不迴避漢語的表義性特點,注重“字”的作用

  王力先生曾經指出: “學生們讀不懂古書,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他們不懂文字的意義,而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古代語法。”現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傳承下來的,把漢語作為一門第二語言來學習時,依然需要尊重漢語的特點。漢語中的“字”具有“音形義”三位一體的功能,“字”在漢語中與拼音文字中的字母的性質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這是漢語教學中首先要交代清楚的問題。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材料,語法學習包括構詞法的學習,在沒有解決好“字”的問題的情況下去習得漢語詞彙,如同空中架屋。目前的漢語語法體系是按照西方語言學的思路來編排的,把字當做語素來處理,字是構詞的`詞素,詞是構成句子的單位,句子是構成語篇的單位。這使得漢語教學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疏忽漢語自身的表義性特點。漢語的表義性特點首先體現在構詞單位“字”上。因此,對於字是音形義的最小編碼單位,它在漢語中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漢字是漢語學習的基礎這一點一定要有明確的定位,並且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 利用字本位語法觀解決句法教學的困擾

  語法教學應貫穿於漢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不應當專指對漢語語法課程的教學。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語法學習,是為了讓學習者瞭解目的語的組織結構規律,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好目的語。在多年的漢語教學中,聽到教漢語的少數民族同事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 “漢語語法簡單好學”。這是學習者在完全習得了漢語,與母語進行自然對比之後的領悟。這個結論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 漢語的語法規則本身是不復雜的。漢語的構詞法規則和句法規則是一致的( 朱德熙) 。漢語是語義性語言,結構規則不同於表音體系的語言。漢語同義詞多,經常用同義詞來表達上文出現過的意義以避免表達上的單調,同時,也體現著表意的準確性。漢語的同義詞豐富了漢語的詞彙量,為準確地表情達意儲備了足夠的資料。印歐語言的句子有句式變化,靠變換句式來表情達意,因此,印歐語中多長難句,而漢語多短句,具有韻律變化( “韻律句法”是潘文國先生對字本位理論的重要貢獻,認為“字”是句法韻律的最小單位) ,表情達意除了要準確用詞以外,還要藉助運用虛詞和詞序來進行。表情達意準確需要有“遣詞造句”的功夫,而遣詞造句的功夫並不是靠分析語法成分的訓練就能達到的,而是要從識字斷文的訓練開始,多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一步一步形成的。

  3. 在語法學習中按照漢語語法結構規律進行分析解說,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漢語社團的思維模式

  ⑴看書、看報

  “書”、“報”是“看”的物件,“看”的物件是“書”、“報”,“看”和“書”、“報”之間是動作和涉及物件的關係,也就是“話題”和“說明”的關係。“看”是話題,“書”、“報”是說明。我們不妨把這裡的“話題———說明”中的“話題”看做是一個詞語中的表義核心字,由此可見,核心字決定著整個詞的意義,以此類推,還能繼續組詞編碼: 看電影、看電視、看節目、看球賽……在習得了“看”的“守護、護理”義以後還能再進行編碼: 看家、看門、看守、看護……無窮多的詞語就這樣在學生的大腦中生成了。認識到漢語構詞法的這一基本規律並將它運用到詞彙教學過程中,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迅速擴大詞彙量。

  ⑵看報是他的愛好。

  “看報”是話題,“是他的愛好”起補充說明作用。兩者之間是“話題———說明”的關係。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句子表達形式“……是……”,可以藉助學生的母語進行翻譯,然後進行模仿造句練習,最後總結一下“是”在這裡是判斷義。

  字本位教學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理念,這種理念的先進之處在於能夠實事求是地提出漢語自身的特點,幫助我們在漢語教學與研究中撥雲見日。就目前的情況來講,漢語語法學體系自建立一百多年以來,在研究方法上一直追隨西方語言學理論進行。雖然我國早有學者發現並指出了問題所在,提出過各種本位學說,但一直沒能徹底解決問題。字本位理論目前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還存在不足,但能夠指出和強調尊重漢語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和研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創舉。我們可以在漢語語法教學中充分尊重漢語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將方法形成理論,不斷地充實字本位教學法理論。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有一天,字本位理論會羽翼豐滿,我們期待著這一天。

最近訪問